全局變量只能通過地址間接調用,為了訪問C++語言中全局變量,首先要通過extern偽指令引入全局變量,然后將其地址裝入寄存器中。
對于unsigned char類型,使用LDRB/STRB訪問;
對于unsigned short類型,使用LDRH/STRH訪問;
對于unsigned int類型,使用LDR/STR訪問;
對于char類型,使用LDRSB/STRSB訪問;
對于short類型,使用LDRSH/STRSH訪問;
例子:
.text
.global asmsubroutine
.extern globvar
asmsubroutine:
LDR R1,=globvar
LDR R0,[R1]
ADD R0,R0,#2
STR R0,[R1]
MOV PC,LR
.end
2.C程序調用匯編程序
C程序調用匯編程序首先通過extern聲明要調用的匯編程序模塊,聲明中形參個數要與匯編程序模塊中需要的變量個數一致,且參數傳遞要滿足ATPCS規則,然后在C程序中調用。
例子:
#include
extern void *strcopy(char*d,char*s);//模塊聲明
int main()
{
char*srcstr=“first”;
char*dststr=“second”;
strcopy(dststr,srcstr);//匯編模塊調用;
}
.text
.global strcopy
Strcopy:
LDRB R2,[R1],#1
STRB R2,[R0],#1
CMP R2,#0
BNE Sstcopy
MOV PC,LR
.end
匯編程序調用C程序
在調用之前必須根據C語言模塊中需要的參數個數,以及ATPCS參數規則,完成參數傳遞,即前四個參數通過R0-R3傳遞,后面的參數通過堆棧傳遞,然后再利用B、BL指令調用。
例子:
int g(int a,int b,int c,int d,int e)//C語言函數原型
{
return(a+b+c+d+e);
}
匯編語言完成是求i+2i+3i+4i+5i的結果;
.global _start
.text
_start:
.extern g ;引入c程序
STR LR,{SP,-#4}!;保存PC
ADD R1,R0,R0
ADD R2,R1,R0
ADD R3,R1,R2
STR R3,{SP,#-4}!
ADD R3,R1,R1
BL g ;調用C函數g
ADD SP,SP,#4
LDR PC,[SP],#4
.end
return(0);
C和C++之間庫的互相調用
昨晚有個朋友問我關于在C中調用C++庫的問題,今天午飯后,由于脖子痛的厲害而沒有加入到我們組的“每天一戰”的行列中去,所以正好將C和C++之間的庫調用關系做個總結。
1.extern “C”的理解:
很多人認為“C”表示的C語言,實際并非如此,“C”表示的是一種鏈接約定,只是因C和C++語言之間的密切關系而在它們之間更多的應用而已。實際上Fortran和匯編語言也常常使用,因為它們也正好符合C實現的約定。
extern “C”指令描述的是一種鏈接約定,它并不影響調用函數的定義,即時做了該聲明,對函數類型的檢查和參數轉換仍要遵循C++的標準,而不是C。
2.extern “C”的作用:
不同的語言鏈接性是不同的,那么也決定了它們編譯后的鏈接符號的不同,比如一個函數void fun(double d),C語言會把它編譯成類似_fun這樣的符號,C鏈接器只要找到該函數符號就可以鏈接成功,它假設參數類型信息是正確的。而C++會把這個函數編譯成類似_fun_double或_xxx_funDxxx這樣的符號,在符號上增加了類型信息,這也是C++可以實現重載的原因。
那么,對于用C編譯器編譯成的庫,用C++直接鏈接勢必會出現不能識別符號的問題,是的,需要extern “C”的時刻來了,它就是干這個用的。extern “C” 的作用就是讓編譯器知道要以C語言的方式編譯和連接封裝函數。
3.在C++中調用C庫的例子:
1)。做一個C動態庫:
// hello.c:
#include
void hello()
{
printf(“hello\n”);
}
編譯并copy到系統庫目錄下(也可以自己定義庫目錄,man ldconfig):
[root@coredump test]# gcc --shared -o libhello.so hello.c
[root@coredump test]# cp libhello.so /lib/
2)。寫個C++程序去調用它:
// test.cpp
#include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 告訴編譯器下列代碼要以C鏈接約定的模式進行鏈接
#endif
void hello();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int main()
{
hello();
return 0;
}
編譯并運行:
[root@coredump test]# g++ test.cpp -o test -lhello
[root@coredump test]# 。/test
hello
[root@coredump test]#
3).__cplusplus宏的條件編譯:
為什么要加這個條件編譯呢?小沈陽有話:小妹,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這種技術也可能會用在由C頭文件產生出的C++文件中,這樣使用是為了建立起公共的C和C++文件,也就是保證當這個文件被用做C文件編譯時,可以去掉C++結構,也就是說,extern “C”語法在C編譯環境下是不允許的。
比如:將上面的test.cpp更名為test.c,將頭文件改為stdio.h,將條件編譯去掉,再用gcc編譯就可以看到效果。而即使做了上面的修改,如果用g++編譯就可以正常使用,這就是我上面說的“公共的C和C++文件”的意思。
4.C調用C++庫:
C++調用C庫看上去也不是那么困難,因為C++本身就有向前(向C)兼容的特性,再加上純天然的extern “C”約定,使得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讓C調用C++的庫似乎就沒那么容易,不過也不是不可以的。
說到這里我得休息一下,大中午的,出去抽根煙先,不過我也相信如果你不知道答案,看到這里的時候肯定在到處找板磚,恨不得敲開我的腦殼子。我能理解,我也習慣了,我有個學姐一看到我第一反應就是扔出一塊磚頭先!
言歸正傳,還是要借助這純天然的extern “C”。
1)做一個C++庫:
// world.cpp
#include
void world()
{
std::cout 《《 “world” 《《 std::endl;
}
編譯并copy到系統庫目錄下:
[root@coredump test]# g++ --shared -o libworld.so world.cpp
[root@coredump test]# cp libworld.so /lib/
2)做一個中間接口庫,對C++庫進行二次封裝:
// mid.cpp
#include
void world();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 即使這是一個C++程序,下列這個函數的實現也要以C約定的風格來搞!
#endif
void m_world()
{
world();
}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其中方法m_world即為libworld庫中world方法的二次封裝,編譯并copy到系統庫目錄下:
[root@coredump test]# g++ --shared -o libmid.so mid.cpp -lworld
[root@coredump test]# cp libmid.so /lib/
3).C程序通過鏈接二次接口庫去調用C++庫:
// test.c
#include
int main()
{
m_world();
return 0;
}
編譯并運行:
[root@coredump test]# gcc test.c -l mid -o test
[root@coredump test]# 。/test
world
[root@coredump test]#
注:如果對于C++庫中含有類的,可以在二次接口函數中生成臨時對象來調用對應的功能函數,當然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了。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