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天空總有無限的熱忱和遐想,渴望立足高空觸及未知領域。多年之前很多人只是將紙飛機投向高處的孩子,紙飛機承載著對飛翔和天空的探索。如今,連接天空與地面的載體是代替人類飛翔的無人機,操縱飛翔成為人們搏擊長空的另一種體驗。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無人機早已不是一種飛行娛樂,更作為一種新生產品努力融合至各個領域。據某機構數據,2015年,全球無人機大約銷售58.7萬架,其中軍用無人機約占3%,民用無人機占97%。民用無人機銷量中,專業級無人機銷量約17.1萬架,消費級無人機銷量約39.9萬架。
2011至2015五年時間,中國企業大疆創新在全球的銷售額增加了近100倍,目前綜合實力排名全球首位。而據長江證券預測,中國民用無人機2015年總產值約13.5億元,到2020年大眾消費類市場空間260億元;專業發燒類市場空間40億元;行業應用類市場空間815億元,總體上至2020年行業產值將超過千億。
關于無人機的各項眼花繚亂而又讓人激動地數據,以及充滿想象力的前景,早在一片狂熱之中被反復提及了許多次。但是,拋開這些鮮亮的數據,從應用角度出發,無人機真的會如想象那般,全民普及,前景無限嗎?
無人機將會讓天空和馬路一樣不再安全可靠
早在2013年亞馬遜已經嘗試用遙控無人機運送小型包裹,京東布局村莊無人機送貨也在之前引發熱議,而熱衷于開發“無人機送貨”公司或者機構并不少,比如 Google、DHL、順豐、中國郵政等等。但巨頭們傾力宣揚的無人機快遞會成為未來物流業的一把利器卻讓人質疑。
因為,即使無人機的各項技術達到成熟近乎完美的程度,企圖將村莊無人機送快遞的模式復制到物流更加集中的城市,并且大規模應用,所面臨的問題都絕不是安全挑戰那么簡單。而這些挑戰不僅僅局限于無人機快遞方面。
事實上,無人機這種空中飛行產品,一旦在人群密集的區域發生“炸機”事件后果可想而知。而現實中已經有多起無人機傷人事件,連我們引以為傲的無人機巨頭大疆,僅今年6月就發生了30多起事故,未來幾年隨著技術門檻降低、數量不斷增長,與汽車事故一樣,無人機極有可能會成為威脅公眾安全的潛在隱患。
或許幾年甚至更久的時間后,無人機的技術,包括續航能力、避障、適應惡劣天氣等,能達到近乎完美的程度,并大大增強了無人機的安全性,但是,技術絕不會徹底杜絕隱患。因為任何一種產品都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的合格率,也沒有一種技術能百分之百地檢測出瑕疵品的存在。無人機的瑕疵很有可能在飛行過程中顯現,在未來更加注重人身安全和自由的趨勢下,墜機事故或者無人機犯罪一旦發生,很有可能會刺激受傷人士抗議無人機的使用,雖然可能沒卵用,但天空會越來越讓人沒有安全感。
就像曾經的道路,在沒有汽車之前是相對安全的,但現在,我們走在路上必須隨時注意身邊奔馳來往的車輛。現在的天空,雖然被霧霾阻擋了視線,但起碼相對是安全的。而未來的天空,可能會讓我們比走在馬路上更加感覺不安,因為人類的肉眼根本無從辨別,隱藏在霧霾之中的危險無人機會什么時候出現在頭頂。
所以,沒有人能阻擋無人機的發展趨勢,但是無人機也無法阻擋地面上的人由此產生的不安全感。
人為操控和犯罪是技術無法克服的不安定因素
安全問題的另一方面是人為原因。而無人機飛行起碼很長一段時間離不開人的操作。尤其對新手來講,稍微操作不當就會引發墜機或者碰撞,而本身就懷有其他目的的操控者更是難以杜絕。或許未來會從操作員資格上稍加限制,但無人機所需要的專門操作員該具備怎樣的素質?是否需要一定的執照?如何杜絕無照操作?這些至今都沒有一個系統的定論。
技術無罪,但技術的使用者我們卻難以控制,利用無人機運毒甚至恐怖襲擊的犯罪事實不是沒有發生過。而如今,這正成為一種新的挑戰。幾年前,韓國曾擔心朝鮮用無人機攜帶炸彈發動自殺式襲擊。如今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美軍就已經直面這種新威脅。更糟糕的是,美軍當下暫時并沒找到有效的應對手段。
一旦無人機達到普及的程度,使用這一工具犯罪會非常便利,因為無人機本身在空中就加劇了阻止犯罪的難度,再加上遠距離操控和實時監控的缺乏,將會非常難確定犯罪嫌疑人和搜索犯罪證據。一些社會極端分子會利用無人機攜帶引爆器,即便是微量炸藥也足以引發大規模傷人事件。而這種暴恐襲擊,普通人甚至機構將很難分辨和預防,畢竟讓普通人從地面識別空中眾多的無人機那一架是危險的,并沒有行之有效的辦法。
這些困難隨之產生的問題也會讓人非常糾結:當你覺得無人機威脅了自身安全,選擇將在自己上方飛行的無人機擊落會不會是一種違法犯罪?從法律上講破壞他人私有財產即為非法,可是從人身自由和安全上講,這算不算一種自衛保護?
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惡的爭論是一場無休止且沒有結局的戰爭,而道德的出現早已經不是人最初的形態。沒人知道破壞欲和利己思想是與生俱來還是后天形成,但不可否認,趨利避害是一切生物的本性。
涉及空域,控制和監管無人機的問題難度空前
而正因為技術無法消除隱患,所以控制和監管將成為必要的手段,但更為嚴肅的問題是,無人機涉及空域,軍事用途非常廣泛,而如何在空中監管,將導致無人機面臨迷霧重重的未知前途。
比如一開始講到的無人機送快遞,它的實質是對低空空域的廣泛使用,個別試驗性運行尚無大礙,但是一旦電商準備大規模使用無人機運送快遞,低空領域就會形成比較密集的交通流,屆時如果沒有管理,可以想象無人機會如蝗蟲過境般席卷城市,撞機、墜機事件反而成為常態。而偽裝的犯罪型無人機也可以混在其中,司機而動。
無人機大量普及后,管理難題將會讓有關部門顧忌安全問題,甚至可能導致政府不會允許無人機大規模在城市上方無秩序飛行,一方面,數量、質量、次數等可能會建立硬性規定。而一旦限制,像目前鼓吹的非常熱門的無人機快遞等熱門領域將會遭受重創。另一方面,可能比較開明的辦法是建立無人機飛行的空中軌道。但是這種可行性又要涉及更復雜的技術考量和規劃設計,能不能實現還是個未知數。
實際上,無論國內、國外,對此類飛行器上天,都未有相應的低空運輸管制政策體系出臺,各國現在對無人機的管理還處于初級階段,無人機快遞在政策層面存在一定推廣風險。在近日,瑞典法院就裁定,將帶攝像頭的無人機列入禁用名單,除非是為了調查犯罪案件或事故,否則像是婚禮、新聞等需要使用無人機的活動都要申請許可證。
雖然這一法規可以有效保護個人隱私不被泄露,但卻嚴重打擊了瑞典正在蓬勃發展的無人機市場。據統計,僅 2015 年瑞典就售出了 2 萬多臺無人機,其中有 1000 多臺都用于商業目的。而在2014 年的時候他們還裁決攝像無人機合法可用。這恰恰說明對于無人機監管和控制讓瑞典政府感到困難,所以才會搖擺不定,朝令夕改。
未來將誕生“無人機獵人”與黑市的“新生態”
“私”乃萬惡之源,也是人之劣性的根本。基于此,面對一個遠離所有者、沒有監控、可觸及的無人機時,具有強烈破壞欲的人、甚至擁有濃厚好奇心的熊孩子、時刻覺得無人機威脅自身安全、侵犯自我隱私的人,可能都會選擇將無人機擊落,這樣的事情恐怕不是依賴技術和監管就能簡單制止的。尤其是借由無人機牟取利益的人,本著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心態,絕對會在這一有利可圖的事情上使出渾身解數,機關算盡,而這類人也將會形成一個新的灰色職業:“無人機獵人”。
無人機獵人可以簡單分為兩種。一種借助具體工具抓捕無人機,低級一點的,使用一張網就可以將送快遞的無人機在靠近窗邊時將其收入囊中,高級的可以操控更先進的無人機,操控其抓捕小型無人機,機貨兩得。這些捕獲技術會由于利益的刺激成熟的更快,往往使用者還沒想好打擊措施,獵人們就已準備好工具“磨刀霍霍向豬羊”了。
另一種獵人則是類似黑客的高科技犯罪者,他們可以侵入無人機控制系統,僅僅通過改變定位就可以不勞而獲,當無人機板的“熊貓燒香”事件重演之后,后果將會被電腦被黑客控制更加可怕。更嚴重的是,控制系統一旦為無人機獵人中的極端分子所掌握,無數架無人機都會成為殺人的利器。
目前受無人機適用范圍和數量的限制,還不足以產生無人機獵人這一職業,但未來若是嘗試普及無人機送快遞,就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這一新職業的誕生,不僅會使物流面臨成本加劇的困境,耽誤運送速度、損壞電商信譽。更會對整個社會的安全和穩定都有著極大地沖擊。
而一旦無人機獵人誕生,必然會產生一系列的黑色產業。為了謀取利益,捕獲無人機后自然會想辦法出售,無人機黑市便會應運而生。黑市可以將違法所得無人機進行系統格式化,以低價賣予消費者獲取利潤。甚至也會出現一種消費者,將鎖定目標告知黑市,借獵人之手低價獲取高檔無人機。這三方可以形成一種新的交易圈,大大掠取無人機市場,屆時造成損失的就不僅僅是電商和物流了,正規無人機市場的秩序將會嚴重混亂。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利己主義是絕大多數人行為和活動的出發點,僅僅有利可圖一點就足以令人模糊利己和利他的界限,吸引眾人前仆后繼,無畏冒險。技術可以使產品性能漸趨完美,但是能擋住這些人的貪婪和欲望嗎?
也許工業應用才是無人機未來的發展方向
技術、安全、人性和監管是共同作用于無人機的重要壓力,不管哪一方面脫節都可能致使無人機消費市場減小,阻擋無人機自由飛翔。反而一些地廣人稀的特定地域或者重大危險的特定情形之中,無人機能夠代替人類更高效率的完成重任,這些就是工業級無人機的應用。
工業級無人機指的是針對企業、政府公共服務用的無人機,根據行業需求功能各有不同。與消費級無人機相比,它有兩方面絕對優勢決定了其未來的發展前景。
一是延展性強,細分領域多,可發展市場大。從圖中可以看出,工業級無人機在農林植保、災情監測、城市規劃等方面多有用處,相反消費級無人機目前可以適用的領域就是航拍。農業植保是目前工業級無人機最大市場,據估計市場規模超百億,按照中日年農藥使用量進行測算,中國如果達到日本目前植保無人機的普及率和使用頻次,年更新量約為 30,000 架,植保無人的機價格按 50 萬元 / 架測算,年市場規模可達 150 億元,其他領域的市場規模可見一斑。
二是適用領域威脅性低,政策風險小。美國FAA 6月21日出臺了關于小型無人機的監管規定,規定小型無人機不得在人群上方或是操作者視距之外飛行,這就從政策上限制了無人機的商業用途。中國雖然還沒有出臺具體的行業規定,但根據美國政府的反應,可想而知,我國對無人機普及后長時間政策失語后,一旦發聲將會是何種態度。
相反,我國在推進工業級無人機使用方面要積極得多。類似《國家電網公司輸電線路直升機、無人機和人工協同巡檢模式試點工作方案》的工作方案持續出臺,對農林植保無人機的政策貼補也在落實,這都源于工業級無人機技術門檻高、技術導向性強、威脅性小等因素。
目前來看,無人機機體本身作為載體,無論與任何行業的結合都要依賴于自身的性能,而續航能力、控制系統、數據傳送等各方面都存在技術硬傷,與其爭論遙遠的未來,還不如選擇好方向,圍繞此切實的提高機體性能,待到規模應用時,占據市場的制高點。
雖然工業級無人機價格過高一直都為人詬病,但是按照市場規律,隨著未來市場規模擴大,技術不斷改進,企業間相互競爭,價格必然會有所下降,工業級無人機的性能也會逐漸完善,所以性價比不會是未來工業級無人機發展的障礙。不久的將來,無人機技術力量必將傾向到工業級應用方面。
總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無人機應用方面,消費級和工業級的選擇在很長時間內,都會是創業者或者投資者的困惑,但任何一種新興產品都很容易面臨這種困境,而隨著時代變革、意識轉變又或者是新技術的產生,也許會催生無人機和某個領域的融合訖點,并由此開啟新的篇章,讓人大呼意想不到。而無人機當下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可能正是未來的變數和機遇。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