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個智能家居行業熱度不減,智能家用攝像頭熱潮已經在來的路上。吸貓、看娃、盡孝、抓賊、作智能貓眼、防隔壁老王、找放心保姆、給智能音箱找伴兒……千奇百怪的應用方式一個攝像頭、一臺手機搞定,場景成百上千。
近年來,家用攝像頭早已擺脫了“單調的電腦外設”、“笨重的安防重器”等陳舊標簽。而秒級查看現場、動態識別、自動報警等云臺和AI應用,也使得家居攝像頭成為高科技的代名詞。
12月20日,國際數據公司IDC在發布的報告中預測,“視覺交互崛起發力”將成為2020年智能家居市場的十大發展趨勢之一。
前不久,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全球智能家居攝像頭市場年年攀升,2019年將達80億美元,2023將以14%增速達130億美元。
新的機遇帶來家用攝像頭產業的新玩法和新分工。
將價格智能攝像頭做到129元的小米、360的用戶已經達到千萬量級,智能家居“視聽合一”的生態閉環初見端倪;
憑借云平臺、算法倉坐擁一眾生態小伙伴的阿里、華為在背后謀劃“視覺技術普惠”、“云平臺和算法倉賦能”的大事情;
而苦修六年“To C”的安防“巨象”,也憑借多次迭代的產品群和保密技術,成為“直播”等信任危機下許多用戶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黑客入侵亞馬遜攝像頭”、“15元直播云視通對床視頻”等安全事故回回都觸動消費者敏感的神經,但在電商平臺上,跌破58元、89元的小作坊、甚至是山寨攝像頭依然獲得了月上萬的銷量。
在AI和5G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智能家居攝像頭市場究竟有多少“金礦”?家居廠商、科技巨頭、安防大佬各自的打法和分工情況如何?在隱私安全這根弦面前,看似價低的智能家居市場真的“低門檻”?通過深入調查走訪,答案在我們眼前呼之欲出。
AI攝像頭成智能家居新增長點
相比五六年前剛剛進入大眾市場,智能家用攝像頭越來越火了。在擺脫了“電腦外設”、“院落監控”等“標簽”后,近來,家用攝像頭似乎涌現出了不下一百種玩法,引得全民“連連看”。
一部200塊的攝像頭,一臺普通的智能手機,用戶就能隨時查看家里的寵物有沒有干壞事;捕捉記錄孩子的第一次走路;第一時間知道家里老人有沒有摔跤滑倒;查看隔壁老王有沒有來后院偷菜……
打開電商平臺,幾十種品牌的月銷量均上萬,各種價位的攝像頭應有盡有。據京東購物平臺的統計數據顯示,近70%的用戶選擇了150~330元之間的攝像頭,而這些攝像頭幾乎標配手機實時看監控、360度全景、語音對話、動態識別、危險警報等功能。
就在上個月,全球著名調查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布《 2019年智能家居監控攝像頭市場預測和分析》指出,2019年全球消費者將在智能家居攝像頭(包括可視門鈴)上支出近80億美元,并以14%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至2023年近130億美元。
全球家用攝像頭市場多金,我國尤其。據統計,先發展安防產業的美國,民用市場產值則占總產值的50%以上;而在我國,民用安防市場僅占安防市場總產值的6%,可謂潛力巨大。
我國家用安防市場直到2013年才開始“覺醒”。那一年,還有人在用諾基亞“砸核桃”,同時智能手機和4G網絡也開始向每一個城鎮普及。很少有人想到,家用攝像頭的命運由此改變。
相比于智能音箱的高歌猛進,家用攝像頭市場五六年的發展只算得上淺斟慢酌。然而,它卻以云臺化、實時對講、360度全景、高清化、AI化一次次刷新人們的認知,擺脫古板的標簽成為高科技的代名詞。
12月20日,IDC發布報告預測,“視覺交互崛起發力”將成為2020年智能家居市場的十大發展趨勢之一。
“攝像頭的AI能力將迅速提升,并將廣泛應用于更多智能家居設備,與語音助手共同構建視覺和語音上的完整自然的交互體驗。”
家用攝像頭全面AI化,新機遇下的行業新分工
通過視頻云平臺層的AI算法,一些視覺AI功能成為家用攝像頭的標配,這些功能大大延伸了家用攝像頭的應用場景,甚至重新定義了家用攝像頭的存在意義。
視覺AI技術正在家用攝像頭上發生化學反應,一如當年“自然語言處理”為音箱帶來的革命。從市場動向來看,許多已經擁有攝像頭的用戶在考慮升級換代,而更多的還沒有消費的用戶正在經歷一輪“拔草”和消費升級。
熱鬧非常的“AI化”趨勢之下,家用攝像頭市場迎來了一片新藍海和新的產業分工方式。
AI激活家用攝像頭的所有物聯網想象
在所有家用攝像頭AI應用中,常見的是動態識別和跟蹤功能。當攝像頭識別到物體的動靜,能夠自行轉動跟拍,還可以自動拍照發消息給主人,輕易捕捉到“寶寶第一次走路”、主人不在時的貓狗大戰等有意義、有趣的生活片段。
人臉識別、寵物識別、定區域識別等功能也有許多應用場景。比如,大華、小米等廠家今年發布的智能貓眼產品都能夠通過3D結構光識別來者是否陌生人;喬安、中興等廠家的部分產品可以選擇圖像中的特定區域進行偵測報警…
除了識別、跟蹤層面,AI攝像頭還與用戶產生更深層次的交互。比如,一些廠家開發出手勢識別打電話的功能,用戶對著攝像頭做特定的手勢,就可以給主人打電話。
視聽結合也是家用攝像頭的新趨勢。比如通過語音識別算法,監測嬰兒哭聲并進行報警等一些“場景定制化功能”。
與智能語音助手的融合則是更開闊的路徑,比如小米小白攝像頭置入了小愛同學等語音助手,樂橙也將在其TP2產品與天貓精靈打通。
AI化浪潮下,三類玩家的新打法
在2013年之前,家用攝像頭領域近似于一片莽荒。市場需求不大,產業玩家以TP-LINK、羅技等幾家大咖和眾多中小攝像頭硬件廠商為主。靠硬件賺錢的活法簡單粗暴,“撐不死餓不死”。
直到小米攝像頭出現,石破天驚一聲雷。
許多人才突然意識到,原來除了安防作用,攝像頭還能用于隨時隨地查看、記錄孩子生活、看護老人、照看寵物等其他場景,并且價格如此便宜,安裝和使用如此簡單。
(1)小米一出手,行業抖三抖
2014年10月,小米正式發布了“小蟻”一代智能攝像機,主打“云存儲,安全不斷線”;而后幾年,小米又陸續發布了129元的小方智能攝像機、具有智能語音功能的小白云臺機、能夠偵測人形的智能攝像頭、續航100天的電池版攝像頭、499元的戶外攝像頭等多款產品,在家用攝像頭領域瘋狂輸出。
不僅為自己搶占了大量市場份額,“小米模式”也刺激了整個攝像頭硬件行業的各路玩家。許多安防硬件廠商吐苦水:“一部消費類攝像頭物料清單成本已近百元,再加上人工、場地、運營等費用,怎么可能只賣129元?”
殊不知,小米、海爾、中興、小蟻等新玩家的“賣硬件轉向賣服務”互聯網玩法正在成為消費級攝像頭市場的主流。一方面,硬件甚至可以不賺錢,而是通過視頻云平臺服務收取服務費用;另一方面,每一個消費者都成為其“用戶”,生態上的價值更大。只要你能想象,用戶能夠通過各種觸達方式來變現。
(2)阿里、華為賦能AI云平臺,操盤與收割
在這種背景下,阿里、華為、360等科技巨頭通過AI賦能成為行業的背后“操盤者”。
阿里對家用攝像頭的布局其實在2015年就開始了。彼時,阿里云就攜手大拿為美國數百萬智能攝像頭提供云計算服務。
也是當年,阿里推出了流式存儲與播放一體化技術方案,使視頻直接由攝像頭切片上傳到云存儲存,支持視頻秒級回訪,從而為“從賣硬件轉向賣服務”的行業趨勢寫下注腳。
喬安攝像頭月銷量破5萬、飛利浦網絡攝像頭雙12登上天貓銷售榜第三,除此之外還有小瞇眼、柚石、創米小白等月銷量過萬的家用攝像頭產品……
其實,阿里,才是背后的“大佬”。這些廠商的AI攝像頭的軟件層面大都由阿里的AI和邊緣計算技術平臺LinkVisual支撐。LinkVisual發布于2018年10月,目前已為近百家攝像頭廠家提供服務對接,為泛視頻行業提供云服務。
今年3月21日,阿里推出的Link Visual 2.0在原有視頻接入能力的基礎上,融入了深度學習AI能力。它支持算法模型從云端下發,在邊緣和設備端做推理。由此,哪怕一個很普通的攝像頭也能夠輕松擁有AI能力。
重兵研發的普惠視覺技術
不同于阿里選擇了相對開放的云平臺和算法倉打法,華為則從軟件硬件一體化方向出發,打造閉環模式和產業生態。
而華為HiLink,正是華為包括智能攝像頭在內的所有智能家居生態的立足點。2018年8月,華為推出HiLink開放式的智能家居互動平臺,同時推出與海雀科技合作的AI全景攝像機,推出一個月后銷量達到10萬臺。
海雀AI全景攝像機及其迭代版本搭載了海思芯片和華為算法,支持人臉識別、人形偵測、嬰兒哭聲偵測等眾多功能。
看得見的是攝像頭,看不見的是其中內置的華為ModelArts以及承載模型的HiLens套件。ModelArts是面向開發者的AI開發平臺,支持圖片分類、物體檢測、預測分析、聲音分類4大特定應用場景,Hilens開發套裝則集成自家昇騰芯片,供客戶進行云側統一管理。
華為在消費級攝像頭領域目前只算以單點產品“蜻蜓點水”,但未來可期。如果華為盯上這片市場,憑借在云計算能力、傳統安防和通信積累以及品牌信譽度,舉生態之力瘋狂收割很可能只是朝夕之間的事。
11月26日,榮耀也推出與海雀科技合作的AI攝像頭產品,其中開創性地增加了手勢識別通話功能。
(3)安防巨頭6年布局,“大象跳舞”
在這場智能家用攝像頭的搶灘大戰中,還有陡峭的“第三極”不可忽略,那就是以海康威視的“螢石”和以大華“樂橙”為代表的安防企業。(安防巨頭6年暗戰民用市場,卻遭遇華為小米截殺!)
不同于傳統音箱企業對“智能音箱”風潮的后知后覺,安防巨頭早在2013年就開始布局民用安防市場,將觸角伸入到家用攝像頭領域;即使在AI方面,安防大佬們也在2013年就有了車牌識別、視頻檢索等視覺AI萌芽。
盡管安防企業的先天條件優越,但一群擅長To B的“大象”們要轉換到“To C”賽道也需要經過一番改頭換面。
海康CEO胡楊忠在某次會議上就曾經說:“把攝像機成本壓縮到200元以內,我沒法做到。”而現如今,螢石不但有200元以內售價的攝像機,甚至還不止有一款。
樂橙市場部總經理李小慶告訴智東西,為了從To B思路轉換到To C,樂橙從產品設計到市場操作上都要改變方式。相比于To B市場,民用安防即時性交付備貨壓力大,產品設計上除了專業性還要考慮外觀、體驗等多個方面,在市場推廣上也更加偏向用戶側。不斷被消費者教育后,目前樂橙已經迭代到5.0版本。
據統計,今年雙11期間,海康“螢石”斬獲天貓平臺網絡攝像機類目“單品”、“店鋪”、“品牌”第一位,大華“樂橙”的網絡攝像頭銷量增長也超過600%。從海康威視2019年上半年財報可知,智能家居成為收入增長幅度的業務板塊,達到56.92%。
新玩家還在入局,“王者未定”局的致命誘惑
隨著云臺接入和AI加持,家用攝像頭市場早已從“賣硬件變為軟硬一體的服務”,這使得行業產生了新的分工和盈利模式。
小米等設備廠家的價格戰使整個行業出現“鲇魚效應”,一些受到刺激的攝像頭硬件廠商轉而與具有云臺和AI能力的科技大佬合作,科技大佬也通過AI賦能在智能家用攝像頭市場中成為幕后“操盤手”;除此之外,軟硬件一體化能力強大的安防巨頭也是不可忽視的第三極,經過長達六年的試錯,安防巨頭的產品迭代和市場占有都毫不示弱。
當下的智能家用攝像頭市場,成為各行各業匯聚的十字路口。甚至字節跳動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已經投資了聚焦家庭安防的蹤視通。
這很大程度上因為,智能家用攝像頭市場放量成為大勢所趨,AI技術的融入又使得“攝像頭”成為AIoT場景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當前又沒有哪一家企業具有成為“寡頭”的絕對優勢,同時誰都想分到大塊蛋糕。
入侵、偷窺,智能家用攝像頭冷思考
近日,“黑客入侵亞馬遜攝像頭假扮圣誕老人嚇壞小女孩”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獲得3000萬以上的閱讀熱度。在熱度背后是人們擔憂家用攝像頭安全性的敏感神經,而這些消費者需求和心理也是各路廠家需要拿捏得當的地方。
在我國,也是隔段時間就會有類似“攝像頭被黑”、“監控直播”等事件發生。比如,某家以“安全”著稱的互聯網家用攝像頭廠家竟也出現“直播隱私”的鬧劇;而今年中旬,新京報報道了“云視通”監控黑產事件也令人心有余悸,用戶的視頻云平臺賬號被不法商家倒賣,“對床實時監控”被15塊錢賣掉。
監控安全問題由來已久,廠家們也想出了很多辦法讓用戶放心。一方面,廠家從密碼機制、監控合作、網絡訪問權限等各方面減少攝像頭被攻擊的危險,一方面通過“App增加相機關閉按鈕”等物理遮擋方式使主動權掌握在用戶手里。
這些解法雖然使得家用攝像頭被入侵、直播成為小概率事件,但家庭這一人們隱蔽之處的畫面,仍觸動著用戶的脆弱的神經末梢。
因此,市場上也有小伴等創企推出無云臺、存儲和AI在前端的攝像機。這種方案更加安全,已經在歐美地區形成新的趨勢。但同時,它對用戶來說價格一般更貴、便利性差一些,對廠家來說難以進一步實現服務盈利和生態變現。
“品牌信譽”成為讓許多消費者選定攝像頭產品的安全指針,但也不盡然。
有意思的是,在淘寶平臺上,一些小作坊、甚至是山寨廠家竟推出跌破89元、59元的“AI全景攝像機”,它們也獲得破幾萬的月銷量。
但從長遠來看,許多山寨作坊大概率會隨著不久之后的行業洗牌逐漸難以為繼。
可以預見,隨著5G和AI浪潮來襲,智能家用攝像頭既面臨硬件的升級,又需要依靠昂貴的云平臺獲得視頻傳輸安全等級,門檻并沒有很多人想的那么低。
與此同時,頭部玩家的價格戰愈演愈烈,基本不放過零頭,隨著價格戰告一段落,類似智能音箱的“低價格高門檻”的市場格局正在成型。
智能家用攝像頭一片新藍海,王者未定
可以看到,智能家用攝像頭正在成為智能家居行業新的增長點,視聽結合趨勢日益明顯。未來除了攝像頭終端,智能音箱、家用機器人、智慧屏、冰箱等各種硬件中都可能裝上攝像頭,更重要的智能家居系統生態中的視覺感知上的不平衡終將被補齊。
隨著一部部攝像頭走進一個個家庭、一家家租戶,攝像頭背后的運維者也將觸達數以億計的有消費能力的用戶。用戶沒有防備的時間空間“場”中,智能家用攝像頭才發揮充分的價值,實現用戶體驗和商家變現的“雙贏”。
隨著云臺AI化、軟硬一體化的趨勢日益明顯,科技巨頭、智能家居設備廠商、安防巨頭等各路玩家的分工將發生巨變。像智能音箱市場所經歷的洗牌一樣,智能家用攝像頭市場終究是一個“低價格高門檻”的市場。
目前,智能家用攝像頭新藍海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爭相進入、逗留的十字路口。智能家用攝像頭市場爆發的征兆已經顯現,AI化和5G帶來了視覺識別、認知技術在智能家用攝像頭應用場景的想象。而目前,仍然沒有一家寡頭出現從而一攬智能家用攝像頭的全局,可以說這場搶位游戲才剛剛開始。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