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長期以來處于非常粗放的狀態,IoT時代最重要的價值是,通過讓物流要素在線,從而實現低成本的,對各種物流要素的信息的精準掌握,做出更精細化的匹配。
普通的攝像頭加載算法后,能感知會思考,成了重要的IoT設備。
近日,菜鳥宣布與快遞合作伙伴一起,正式上線視頻云監控系統。全國各類物流場站內的百萬攝像頭,將從簡單的監控回溯設施,升級為智能感知設備,開啟“物流天眼”,實現對場站的智能管理。
「物流天眼」顯神威,物聯網是背后功臣
6大快遞公司接入『物流天眼』,IoT成行業共識
德邦、中通、圓通、申通、百世、韻達等6家快遞公司與菜鳥簽約,正式接入基于物流IoT的智能系統,共同加入「物流天眼」計劃,用視頻云監控系統提升全國快遞中轉和網點配送效率。這是快遞行業就物流IoT戰略達成的又一共識。
“物流業即將進入萬物互聯的新階段。誰抓住了IoT 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誰就能在這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新技術浪潮中不被淘汰。”菜鳥倉運配技術負責人李強說。
他認為,IoT 物聯網不亞于是一次從煤到電的能源革命,值得所有人關注。特別是物流全行業、倉儲設施業主、技術研發機構都應該投身其中,開放共享,才能最終讓物流要素連接成網。
效率提高15%,一年節省千萬元
菜鳥的物流“天眼”視頻云監控系統將全國超過1000個分撥中心、18萬個網點的100多萬個攝像頭全部智能化,通過智能算法分析采集感知到的視頻數據,實時分析車、貨、人的動態,并為管理者做決策輔助。
傳統攝像頭的問題是,絕大部分功能都是出于安全需求,只做場地內異常問題回溯,如果想實現聯網,因為設備型號復雜、數量龐大、對帶寬要求極大,聯網成本巨大。
菜鳥視頻云監控系統的解決方案是無需快遞合作伙伴更換設備和增加帶寬,只需安裝邊緣計算設備,就可以將視頻流變成視頻切片;此外,面對數以萬計的計算量,菜鳥采用了計算資源彈性伸縮技術并使用機器學習,保證算法準確率的基礎上,還可以自主學習識別業務異常場景,不斷進化。
德邦快遞營運研發中心高級總監丁俊哲也表示:“作為行業一員,德邦已經感受到了IoT的技術浪潮將帶來行業新變化,德邦也在擁抱IoT,用科技來驅動物流降本提效。”
今年5月,德邦快遞率先試用這套“物流天眼”系統。丁俊哲介紹道,“攝像頭以前只是監控記錄功能,現在能夠識別車位是不是空閑,還有卸車裝車作業是否在正常進行,以及場站內堆積度是不是飽和,通道有沒有被堵塞。”這些原本需要使用人力現場巡檢的工作,均由攝像頭完成實時識別,第一時間智能推送給總臺,由總臺調集人員迅速處理。物流場站內的管理模式,也由人員主動巡檢不能及時發現異常,或者異常導致場站停擺后再被動介入的處理模式,變成了實時智能管理模式。
測算顯示,德邦快遞場站內流轉效率因此提高了15%,一年可以節省成本近千萬元,如果算上物流效率的提升以及貨損率的降低,一年可產生過億元的效益。
菜鳥網絡的物流IoT 戰略
今年5月31日,菜鳥正式宣布IoT戰略,提出做物流要素的在線化和數字化,這是菜鳥的最核心戰略之一。
菜鳥相關負責人表示,物流IoT戰略的宗旨就是幫助合作伙伴讓整個行業實現包裹以及車輛、配送員、倉儲、分撥等等一系列物流要素的實現在線化。讓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通過IoT連接,從而達到可以智能調度的效果。
在這個基礎之上,菜鳥還將通過AI技術實現資源的最優匹配,降低整個社會的物流成本。同時還可以無死角地感知全鏈路的物流過程,更加精準地投遞,大幅度提高消費者的消費體驗。
IoT在物流行業被推向新高度
菜鳥網絡為何將物流IoT推到一個如此高的地位呢?相關負責人表示,“IoT是實現物流要素在線的一個很好的路徑,我們最開始做電子面單就是想做數字化,想做在線,但是某種程度上,這是假在線。”
電子面單雖然將包裹數字化了,讓它得以在數據網絡中呈現,但并不是實時的。快遞公司和消費者并不清楚包裹在傳遞空隙間的實時位置,無法監控快遞的真是狀況,是否被調包以及是否被暴力分揀等。
比如快遞柜,過去只能掌握其空閑情況,但不知道它是否有故障,濕度和溫度分別是怎樣的。
包括物流園區、分撥場站、倉庫,這些物流行業的基礎要素,面積都是幾萬平方米起,管理成本高,精細度不夠。通過IoT技術、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可以實現智能的堆積度感知、溫度濕度感知、車位空閑程度識別,以及園區內抄水電表等等。
還有運輸車輛,現有的車聯網往往是獲取車輛的信息,但是車輛的裝載量并沒有細致的掌握。這造成了車貨無法精準匹配。譬如車輛在a地裝了一批貨,可能還剩三分之二的空間,還能繼續往b地裝貨。利用IoT技術,物流企業可以實現對車輛狀態更精準的記錄,從而進行車貨精準匹配。
物流長期以來處于非常粗放的狀態,IoT時代最重要的價值是,通過讓物流要素在線,從而實現低成本的,對各種物流要素的信息的精準掌握,做出更精細化的匹配。
目前,菜鳥已經在倉儲、運輸節點、車輛、末端、包裹等環節加大IoT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并將陸續發布各類IoT平臺級產品,與全行業共同推進物流IoT連接,加快行業數字化和智能化。
菜鳥網絡的智慧物流布局
眾所周知,物聯網的層架構: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對應起來有有感知技術、通信網絡技術以及智能技術等。而物流行業甚至幾乎可以用到物聯網的所有技術體系,例如感知技術上,RFID技術、GPS技術、傳感器技術、視頻識別與監控技術、激光技術、紅外技術、藍牙技術等對物體進行分類、分揀、計數、跟蹤定位以及監控等;在通信網絡技術上,為了將物體進行聯網,幾乎也都會用到現場總線技術、無線局域網技術、無限廣域網技術等;在智能技術上,為了對核心倉儲中心和整個物流系統進行管理,云計算、邊緣計算、大數據以及專家決策系統等。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成熟,未來5年也將迎來智慧物流加速期,將致力于實現可擴展的自動化,實現物流平臺的連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算法是物流智能化的基礎,最終未來物流的大前景是會實現通過系統鏈路以及工業級IoT的連接,實現整體的柔性自動化。
因此,菜鳥網絡在物流無人技術、物流自動化創新、全球物流一體化平臺有著深入的實踐與布局,并擁有了菜鳥網絡“十大黑科技”:無人機智能安防巡檢系統、倉庫智能機器人Geek+、自動揀貨系統、AR智慧物流系統、WMS倉儲系統、倉內復雜揀貨機器人矩陣、視覺識別系統、TMS/DSS運輸系統、無人機送貨、末端配送機器人等。
今年,菜鳥網絡更是宣布全力打造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未來園區、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等方面加強布局。
▲建設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
在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馬云表示,中國是當仁不讓的物流大國。菜鳥將通過建設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來建立現代物流體系。希望所有物流企業參與進來,一起為每天10億個包裹準備,一起為解決國家、行業和社會的問題探索。
菜鳥網絡總裁萬霖介紹,“智能物流骨干網首先是基于連接,菜鳥通過IoT技術,把倉儲、干線、末端、車輛、人員、包裹、門店等全物流要素連接起來。然后通過疊加人工智能和算法,提升這張網絡的智能化水平。最終達到為商家和消費者創造商業效率和極致體驗”。
目前,菜鳥陸續在杭州、香港、吉隆坡、莫斯科、迪拜、列日等地落地六大全球物流數字樞紐。中國到重點國家的物流時效已提升到10天。清關時效從平均2天提速到10秒,進入了“秒級通關”的全球新物流時代。
▲發布“未來園區”
菜鳥“未來園區”則是是一個應用IoT(物聯網)、邊緣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物流園區,有望徹底解決傳統園區存在的管理困境。
首先通過傳感器,整個園區內的各種設備、設施將連接在一起,從而實現對園區溫度、濕度,甚至井蓋下的水位等環境進行實時感知,一旦出現異常,可立即報警。
其次是,依托未來園區里分布的攝像頭捕捉影像,實時計算分析,可以實現車輛的智能調度、備貨的科學管理以及員工異常行為預警。
無人倉也是未來園區的標配。自動化流水線、AGV機器人、機械臂的投用,讓分揀效率大幅提升。
▲投資物流行業智慧物聯網公司
9月13日,菜鳥網絡宣布戰略投資物流行業智慧物聯網公司——易流科技,雙方將就智能線路優化、智能貨物配載和駕駛安全調度等技術應用開展一系列合作。
在末端,刷臉取件柜、無人車等一系列智能設備,也在滿足消費者多元的收貨需求。
數日前,菜鳥也正式宣布,雙11期間所有菜鳥智能柜將對快遞員繼續免費。這些智能柜已覆蓋包括北、上、廣、深、杭在內的全國大中城市。
目前,菜鳥驛站正通過“人+站+柜”方式,與快遞物流企業協同發展,為消費者提供驛站預約上門,站點和快遞柜自取等多元化、可選擇的按需服務。這一服務已在杭州、廣州、深圳、天津、西安、蘇州、無錫、大連、石家莊等20個大中城市部分站點落地。
▲啟動超級機器人倉
9月14日,菜鳥與圓通速遞聯合宣布,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在圓通杭州轉運中心正式啟用。
菜鳥IoT戰略:超級機器人倉在圓通啟用
據悉,這是行業內平均速度最快,分撥效率最高的小件機器人分撥中心,高峰期內,2000平方米的場地內,350臺機器人晝夜作業,每天可分揀超50萬包裹,機器人三天的行駛里程足以繞地球一圈。
菜鳥和圓通聯手打造的這一分撥中心機器人相較于行業同類分撥設備,平均速度超出行業25%,分揀效率超行業20%。
根據菜鳥網絡高級技術專家李建軍的介紹,菜鳥在IoT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以及多機器人調度技術等方面有豐富的積累,在全國建設了多個自動化項目,包括在無錫啟用了智能化管理、自動化生產的未來園區,并推動行業加速自動化。
在干線運輸中,IoT技術讓車輛、網點和分撥中心實時在線。車聯網系統能實時反饋車輛位置,菜鳥視頻云監控系統通過普通視頻探頭,可實現對分撥中心、網點內堆積情況的只能分析,對于未及時清場、作業停滯等實時做出預警,為物流大盤調度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物流業率先應用物聯網,新物流繼續唱紅IoT
物流業是物聯網很早就實實在在落地的行業之一,很多先進的現代物流系統已經具備了信息化、數字化 網絡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視化、自動化等先進技術特征。很多物流系統和網絡也采用了最新的紅外、激光、無線、編碼、認址、自動識別、定位、無接觸供電、光纖、數據庫、傳感器、RFID、衛星定位等高新技術,這種集光、機、電、信息等技術于一體的新技術在物流系統的集成應用就是物聯網技術在物流業應用的體現。概括起來,目前相對成熟的物聯網應用主要在以下四大領域:
一是產品的智能可追溯網絡系統:如食品的可追溯系統、藥品的可追溯系統等等。這些智能的產品可追溯系統為保障食品、藥品等的質量與安全提供了堅實的物流保障。
二是物流過程的可視化智能管理網絡系統:這是基于GPS衛星導航定位技術、RFID技術、傳感技術等多種技術,在物流過程中實時實現車輛定位、運輸物品監控、在線調度與配送可視化與管理的系統。目前,全網絡化與智能化的可視管理網絡還沒有,但初級的應用比較普遍,如有的物流公司或企業建立了GPS智能物流管理系統;有的公司建立了食品冷鏈的車輛定位與食品溫度實時監控系統等,初步實現了物流作業的透明化、可視化管理。
三是智能化的企業物流配送中心:這是基于傳感、RFID、聲、光、機、電、移動計算等各項先進技術,建立全自動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物流作業的智能控制、自動化操作的網絡,可實現物流與生產聯動,實現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全面協同。如:一些先進的自動化物流中心,就實現了機器人碼垛與裝卸,無人搬運車進行物料搬運,自動輸送分揀線上開展分揀作業,出入庫操作由堆垛機自動完成,物流中心信息與企業ERP系統無縫對接,整個物流作業與生產制造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
四是企業的智慧供應鏈: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對著大量的個性化需求與訂單,怎樣能使供應鏈更加智慧?怎樣才能做出準確的客戶需求預測?這些是企業經常遇到的現實問題。這就需要智慧物流和智慧供應鏈的后勤保障網絡系統支持。
此外,隨著云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加持下,物流業在物聯網的初級應用的基礎上也迎來了巨大的升級。例如,此次“物流天眼”的開啟,將在可追溯的精確性、可視化的體驗性、智能配送合理性、供應保障的穩定性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
而隨著新制造、新零售的崛起,融合物聯網技術的新物流將幫助它們實現無縫銜接,讓新制造省掉中間一層層的環節,讓制造環節和消費環節、零售環節做最直接的、最高效的匹配和對接。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