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都快成街車了,BBA還在玩概念電動車」
「中國電動車續航都突破500KM了,BBA還在400KM掙扎」
曾經傲嬌的德系三巨頭,一旦邁入電動車的大宅門,仿佛之前的渾身解數統統失靈,前面被特斯拉牽著鼻子走,后面被中國車企追著屁股打。
如果說各自擁有百年積淀的BBA在造車方面沒什么問題,那么現在就是被軟件和電池絆住了腳。
全球有近三分之二的電動車鋰電池在中國生產,而歐洲生產的鋰電池只占市場的1%。
所以,德系車紛紛加碼中國消費者,不單單是看重消費者口袋里的人民幣,更是看重中國得天獨厚的資源“池”。
繼寶馬寧德時代、奧迪示好比亞迪,最近,奔馳也入股孚能科技,開始儲備自己的“戰略物資”。
我們知道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都是電池領域的少林武當,而孚能科技又是什么鬼?
一 電池 要性能還是要安全?
孚能科技成立于2009年,屬中美合資企業。
2002年,里斯本技術大學理學博士王瑀在美國硅谷成立了美國Farasis能源公司,獲得了美國能源部、國防部、自然科學基金會等部門新能源技術開發獎勵20多項,申請技術發明及創造專利30多項。
2009年,王瑀回國創業,創辦了孚能科技,將美國FARASIS能源公司新型錳酸鋰動力鋰離子電池技術產業化,主要從事高科技、新能源、車用動力鋰離子電池系統生產,為新型嵌入式電動汽車提供動力電池配套。
數據顯示,2019年孚能科技動力電池裝機量為1205.6MWh,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中排名第7位,2017年、2018年分別排名第7位和第5位。與市場占比51%的寧德時代相比,占比1.95%的孚能科技體量并不突出。
不過在軟包動力電池領域,孚能科技產品出貨量和裝機量在2017年、2018年連續2年排名均為全球第三、中國第一。孚能科技也是在中國實現了第一批三元軟包動力電池量產的企業。
相比較特斯拉的圓柱電池,寶馬、蔚來的方形電池,奔馳為什么對軟包電池投懷送抱?
其實從奔馳去年發布的首款電動車EQC,就能看出它的選擇恐懼癥。
根據當時的數據顯示,奔馳EQC的電池能量密度與二十款電動車的對比中排名墊底,遠遠不如比亞迪、吉利等國產品牌,甚至都不如造車新勢力的威馬。
而詭異的在于,這并不是由于奔馳買不起好電池。事實上,EQC的電池也是來自特斯拉的死黨,一線大廠LG,只不過是刻意調低了能量密度。
不同于國內廠商動輒以超高續航為賣點,迄今為止奔馳、奧迪發布的電動車續航里程也都只不過在400KM上下徘徊。
這不是電池技術做不到,而是奔馳、奧迪等傳統廠商目前對電池還不是很自信。
比如,電池能量密度的降低,雖然會減少部分的里程數,但會同時大大降低電池自燃的風險。
換言之,奧迪也好、奔馳也罷,背著巨大包袱轉型的他們,本身就頂著“傳統車企不行”的壓力與質疑。
人們對小孩都比較寬容,如果是新興品牌電池出了問題,人們往往還是以“新人”的眼光來要求。
就像前陣子理想ONE自燃,網上不見批評,反倒都是“理解萬歲”,到處都充斥著要給“新人”成長的空間和機會。
所以,相對于平庸,此時的BBA更經不住失敗。
倘若BBA的電池出現重大事故,哪怕只有一兩個稀有事件,也會進一步加劇公眾對BBA電動戰略的看衰。
于是在續航和安全之間,奔馳和奧迪都極其謹慎的先選擇安全。
先不要出事,后面再慢慢來。
二 車企 搶速度還是打基礎?
但軟包動力電池的特點恰恰在于,既有超大的能量密度,又能滿足安全性。
之前這兩者一直是軟包動力電池的軟肋,近些年雖然科技的不斷更新,曾經的癥結也終于得到了解決。
另外,高端產能不足、低端產能過剩是目前國內整個動力電池業的現狀。隨著雙積分政策對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等指標要求的提高,產品進入市場的門檻也逐步提高。
尤其諸多一線電池大廠的產能不足,令奔馳不得不把雞蛋裝到不同的籃子里,特斯拉、奧迪都曾因為LG的鍋而下調產量,或延期交付。
因此,奔馳針對電池開啟兩條雙保險。
一方面,奔馳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優勢的動力電池供應商,除了韓國SKI、松下、三星等日韓電池供應商之外,戴姆勒新增寧德時代和億緯鋰能,進一步優化了其電池供應商體系因此。
如今對孚能科技的入股,更是欲將電池牢牢地攥到自己手里才放心。
這將使戴姆勒有機會在孚能科技的監事會中提名一位代表。
可見,車企們尋求平衡供應鏈風險,將與優質的電池廠分享機遇。
另一方面,奔馳計劃在全球3大洲7座城市共布局9家電池工廠,目前累計投資已超過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9.2億元)發展新能源產業。
一條自持+一條外包共同組成的兩大生命線,旨在共同支撐奔馳未來每年生產50萬輛新能汽車的目標。
傳統車企雖然在智能化的軟件、系統等考點上反應遲鈍,但不緊不慢對電池供應鏈的滲透和把控,則是其對工業精髓的深深理解與遠見。
一直就在供應鏈上舞蹈的傳統車企,面對新能源的沖擊,最難的不是大象掉頭,而是重新構建供應鏈。
這眼下看來或許是束手束腳的鏈子,因為供應鏈每一個環節的營造都不僅僅是錢的問題,更是耐心的問題,因此嚴重依賴供應鏈的BBA才在電動化的進程中一度缺電。
然而,供應鏈的本質就是食物鏈。如果奔馳真的復制了傳統汽車工業的成功,粘貼給新能源汽車同樣的未來,那么眼下落后于特斯拉的奔馳,仍有望贏者通“池”。
只不過,不知道奔馳還會不會再那么幸運。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