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對匯流排完整,板耳與匯流排焊接牢固的電池才可繼續進行以下檢測(圖2);
圖2 正常的板耳和匯流排
(6) 蓋閥;
(7) 容量檢測,分類及恢復:對匯流排及板耳完整,無明顯腐蝕的電池作容量檢測;將容量明顯偏低的電池挑出,集中處理;作容量恢復。
在幾年前就已有較為成熟的方法對產生PCL現象的電池作容量恢復,能使90 %以上的電池完全恢復容量,其余不足10 %的電池也能使其容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至目前為止已成功處理并恢復了幾萬只電池。
VRLA 備用電源浮充使用過程中,常有落后電池產生,這與現行VRLA 備用電源充電方式有較大的關系,具體討論如下。
8 對現行VRLA 備用電池組充電方式的檢討及改進
8.1 現行VRLA 備用電池組充電方式
電池組平時處于浮充狀態,每隔3 個月左右均充一次,均充時間12 h 左右。
8.2 現行VRLA 備用電池組充電方式的效果
現行VRLA 備用電池組浮充加定期均充的充電方式并不能很好的保證電池組中的每一只電池都處于充足電的狀態。VRLA 備用電池組中的各個電池單體狀態不可能完全一致,總存在一些容量相對落后的電池單體,原因在文獻[1]中已有較詳細的論述。
電池組在浮充狀態下,并不能使落后的電池單體完全充電,因為在浮充(恒壓限流充電) 情況下,電池組中容量相對較高的電池端電壓上升較快,從而使整組電池的浮充限流值下降較快,使相對落后的電池單體充電不足。
部分電池單體長期充電不足,會造成電池內部部分活性物質的硫酸鹽粗晶?;钩潆姇r電池內硫酸鉛轉化為活性物質變得較困難[1]。隨著時間的延長,落后電池中活性物質的硫酸鹽粗晶?;絹碓絿乐?,使落后電池容量下降較快。即使定期的均充電也不能使落后電池的粗晶粒的硫酸鉛全部轉化為活性物質,這是因為長期浮充后,再轉入均充,電池組的充電電壓上升較快,使均充大電流充電時間較短,均充電流下降較快,從而不能有效地“沖刷”粗晶粒的硫酸鉛,使其不能完全溶解而轉化為活性物質。
所以,現有的長期浮充加定期均充的充電方式并不能較好的保證落后電池及時充足電,也就不能很好地避免VRLA 備用電池組中有容量很小的電池單體出現。
8.3 充電方式的改進
只有用大電流較長時間充電,使電池溫度上升,才能使粗晶粒的硫酸鉛溶解度提高;在大電流“沖刷”下,易使粗晶粒的硫酸鉛細化,使其更易溶解;大電流較長時間的充電能起到“攪拌”電解液的作用,減少分層,提高硫酸鉛的溶解度,提高充電效率。關于電解液分層對電池充/ 放電的影響,在文獻[1]中已有所論述。溶解的硫酸鉛在充電情況下,才易轉化為活性物質。
均充電時,只有先對電池組放電,然后再均充電,才能保證均充時有較長時間的大電流充電,使落后電池及時充足電。所以,現有的VRLA 備用電源充電方式:長期浮充+定期均充電方式,應改為:長期浮充+定期放電+定期均充方式;或者改為:靜置+定期放電+定期均充方式。
這就需要VRLA 備用電源運行維護人員及相關人員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漸提高認識,而且需要開關電源廠家認識的提高及配合,以合適的充/ 放電程序設置來促進VRLA 備用電源中的落后電池及時充足電,從而提高VRLA 備用電池組容量的可靠性。
9 建議
VRLA 備用電池組系統至少應有兩組以上的電池組并聯,以提高電池組的可靠性。取消電池組的長期浮充+定期均充電的充電制度,對并聯電池組中的每組電池改為:定期放電、均衡充電、再停止充電一段時間,并以此循環,具體如下:
(1) 采用自動(或手動) 切換系統,先將并聯電池組中的其中一組電池與其余電池組分離,再對這組電池負載放電,放出容量為該電池組額定容量的40 %左右,并在脫離電壓前將負載切換為市電供電;
(2) 電池組負載放電后,再對電池組均衡充電,均衡充電時間一般為24 h 左右。
(3) 均衡充電完成后,對電池組停止充電,停充時間一般可設2 個月左右。
(4) 然后再按上述3 步循環。
(5) 一組電池均衡充電完成后,通過自動(或手動) 切換系統,再對其余的電池組分別作相同的放電、均衡充電、停止充電、循環。
或將電池組長期浮充+定期均充電的充電制度改為長期浮充+定期放電+定期均充的方式。定期負載放電電量一般可定為:30 %~40 %C10。
VRLA 備用電池組充電方式的改進,需要開關電源廠方的配合,使開關電源能自動完成上述功能的充電方式,從而大大減少運維的工作強度。對使用3 年以上的VRLA 電池組,再按前面第7 節中所述內容做匯流排及板耳的腐蝕狀態檢測。
用戶評論
共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