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無論談判到何種局面,它產生的一個巨大后果已經不可逆轉。“地球是平的”正在經受從未有過的嚴厲質疑,全球化分工帶來的集中式制造也在受到挑戰。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是最為典型的時代性標志,工廠貢獻了全球近1/3的制造產能。然而,正在發生漂移的制造版圖,將不可避免地涂上了濃厚的經濟、安全和民族保護主義的色彩。組合式、分散化的本地制造或將成為全球制造的新趨勢。
中國制造業轉移速度會有多快?
富士康的一舉一動,無疑是最為顯著的標桿。蘋果-富士康-中國供應鏈所形成的鐵三角,是中國制造最為閃耀的里程碑,在過去的十年中一直閃閃發亮。蘋果高端產品,中國制造,已經成為不可動搖的慣例。
然而就在最近,富士康在印度欽奈附近的工廠已開始全面生產iPhone XR,計劃會增加iPhone 11的生產,而最先進的iPhone 11 Pro和iPhone 11 Pro Max也有可能。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象征。
就在去年之前,蘋果的小號代工商緯創Wistron在這里還只能生產老產品iPhone SE和iPhone 6s,都已經讓當地媒體激動。今年初,緯創已經開始生產iPhone 7。而如今,一號選手,已經就位了。也就是說,2018年7月份,印度的媒體還在為iPhone 6s在本地生產而歡呼;而今年,全新上市的iPhone 11馬上就要在印度本地生產了,而iPhone 11的生產工藝要復雜得多。
CNBC認為越南不能替代中國——然而越南只是一角
毫無疑問,在華盛頓和北京之間貿易爭端的最大受益者,非越南莫屬。上個月越南總理宣布,在強勁的出口和外國投資的支持下,越南的GDP增長預計將超過6.8%,而且外匯儲備達到創歷史記錄的730億美元。越南統計局也在8月份高調調整,將2011-2017年期間GDP總增長調整為25.4%,而這還沒有反映出2018年以來更加迅猛的發展。
圖1:中越兩國在中美貿易戰期間的出口與增速對比
根據中金公司9月份的調研報告,近一年的投資熱火箭般上升。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導致了集中轉移。中國企業,是中國企業,首當其沖跑在最前列,僅上半年就落地426家企業,投資額超過25億美元。這也導致了原來空置的廠房、熟練的員工及土地異常走俏,成本上漲很快。
貿易戰加速了企業把在中國的工廠向越南轉移的趨勢,一方面是因為中國不斷上升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降低風險。毫無疑問,這家時刻以“中國為師”的鄰居,填補了中國在對美出口方面所失去的市場份額。各家跨國企業(也包括中國)采用了嫻熟的方式,通過制造轉移的方式,完成了避稅的操作。
那么越南到底有一個什么樣的家底呢?
越南約有9000萬人口,人均GDP為2600美元,中金的一篇報告的看法是,這非常接近中國2005年騰飛的起點,而且在城鎮化率、人口紅利、對外開放、吸引外資等方面與中國極為相似——彼時的中國已經經歷過入世WTO四年的初步洗禮。
而就越南是否可以取代中國的問題,10月28日美國CNBC頻道列舉了幾項數據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首先,盡管增速的越南在追趕,但兩國在體量上的差異實在是巨大。100倍!
圖2:中越兩國的GDP和GDP漲速對比
圖3:中、越、美在全球制造業的份額
其次,越南的產能問題限制了它的發展,包括基礎設施不發達、缺乏熟練勞動力和迫在眉睫的電力短缺。土地私有化也讓新開工業園區的熱情,處處受限。
在勞動力方面越南也是弱項。雖然勞動力大軍非常年輕且不斷增長,但在規模上,它仍然遠遠小于中國。越南只有1億左右的人口,這個缺口并不容易補上。
CNBC最后作出一個很肯定的結論,那就是越南在經濟體量上比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要小得多,越南并不能取代中國成為下一個全球制造業中心。這也意味著,任何一個東南亞國家要想復制“中國制造崛起”的成功經驗,可能性都很低。
CNBC提供的數據非常扎實,讓我們見識了迅速崛起的越南,也確認了越南這個國家是不可能全面替代中國的。而且按照中金報告的說法,越南在工業基礎和產業鏈方面很差。2005年中國國產品牌在輕工、紡織、家電和機械裝備領域已經崛起,而目前越南民族品牌出頭尚待時日。
這些結論從越南來看是對的,但從中國來看,則存在著巨大的風險。中國制造不可能只在跟越南交鋒,我們需要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全球分散化制造的問題。
CNBC結論背后的一個重要范式假設,仍然是“全球化經濟+集中化制造”。然而,這種假設本身是可能存在著重大缺陷的,全球制造再也不會擠在一個“擁擠的世界工廠”之中,數字化技術從技術角度助推了分散式制造,小世界工廠將分布各地。
經濟學人智庫在10月份的報告中也表示,盡管跨國公司暫時不會大規模撤離中國,但分散業務將成為重要戰略,以減輕貿易爭端的不利影響。東南亞也有正在成熟的勞動力和市場。一切都會變化。既然越南不過中國1/14的人口,那么印度這頭大象,就跟中國人口相當了。這里又發生什么?印度幾年前很少有女工,現在各個地方法院紛紛打開口子。大量代工廠本來就更愿意雇用的女性工人,因為女性更細致更有耐心。富士康印度工廠的女性有的高達90%,而無論是在鄭州還是太原都不可能有這樣的比例。
蘋果才是這場大戲的主角
目前看,蘋果公司采用了一種“鴨子鳧水”的戰術,表面上蘋果公司的許多表態都是向中國示好,但各個代工商正在按部就班地加快遷移行動的準備。這種可能性已經不知道探討過多少次了,每一次探討都意味著可能性加大一分。
美國市場占據了iPhone全球銷量的1/4,這占了富士康在中國制造業務的很大一部分。將最后的組裝環節移出中國是比較簡單的。如果要將零部件和整個手機的全面生產移出中國,就很難了。這件事情當然很難,但也不是不可想象的。這取決于中國制造即將采取的對策。
貿易戰打亂了一個復雜的全球供應鏈,這個供應鏈涉及中國和美國以外的許多國家。惠譽評級機構Pitch分析師認為,沒有哪個國家“真正能夠吸收所有的生產”,而貿易戰的結果正是將這些生產推離出中國。用本地化生產來應對貿易戰,就像富士康要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建立生產基地。盡管進展不順利,但中國制造供應鏈的一部分顯然正在被“擠出”體外。
由于印度有許多廠商提供低端、更實惠的手機,目前蘋果只占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3%。蘋果一直夢想擁有自己的旗艦商店,但即使是CEO庫克見了莫迪總理,也無濟于事。印度要求蘋果必須在這里生產其30%的產品,才能獲許擁有旗艦店。
蘋果看上去半是妥協半是有全新的考慮,它已經開始逐步將其最新產品的生產轉移到印度,從而助力印度打造成為全球制造樞紐。
目前印度還有很多政策,讓它像棵豌豆苗一樣曲折向上。這種彎曲跟中國制造形成一種攻防博弈的狀態。只要印度放開一個口子,那么中國承受的壓力,馬上就會變得很大。
并沒有給鴻海指令將生產移出中國,而轉移生產線則是代工商根據客戶需求做出的決定。
富士康高管在今年六月份表示,富士康在中國之外有25%的產能,并且正在對印度進行投資,它有能力把所有美國所需要iPhone的生產移出中國。除了越南和印度,墨西哥、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也被認為正在考慮中。此言一出,行業一片震驚。很多人都以為這只是一句氣話,或者是一句鼓勁兒的話。然而,這句話的余音卻震蕩強烈。蘋果不動聲色地在暗地里以巨額處罰了這位高管。真實的實力和意圖都不能擺在桌面上。
僅僅過去了四個月,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印度完全可以成為蘋果公司大型設備的主要生產基地。富士康正在印度那里進行iPhone XR 系列的質量測試,并計劃在欽奈郊區的一家工廠開始批量生產。這與緯創在班加羅爾工廠生產較舊型號的手機,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一句大實話,露出大馬腳。中國制造的攻防線,再退后一步。
讓印度制造發亮
蘋果在印度沒有自己的工廠。然而,它與許多將印度視為制造業中心的公司打交道。蘋果最近與供應商探討將他們的制造業移出中國的可能性。
在蘋果同意緯創在印度制造iPhone 7前,后者在印度買地建廠的計劃剛剛獲得政府批準,離印度科技中心班加羅爾約65公里。緯創將投資1億美元左右來開發這塊土地,用于生產“智能手機、物聯網設備和更多高端蘋果設備”。
蘋果已經改變策略,一是停止銷售低端產品;二是將印度作為一個制造業基地。這當然依賴于印度的政策,盡管目前它離中國和越南還差的很遠。但在中國關稅威脅仍然很大的時刻,這就是一個大坑。制造策略,正是為了尋求減少對中國制造業基地的依賴。
蘋果公司一再請求印度政府,重新考慮其制造業政策。降低進口稅,這些部件被裝配后將再度出口。而印度政府目前正在考慮,對這些零部件征收“微不足道的零關稅”。這將使在班加魯工廠生產iPhone的蘋果公司受益。
蘋果能否讓“印度制造”閃閃發亮?這取決于蘋果公司的決心、印度政府的決心。而不取決于其它因素——供應商完全可以快速到位。在這件事情上,中國制造始終處于被動局面。
iPhone 11不久將在印度上市,可能也會在印度生產。蘋果公司正在花費10億美元來擴大其在印度的生產能力,而且會持續不斷。資深伙伴富士康自然是主要受益者,而富士康這方面的專業知識也就隨之帶到印度,而其它零部件制造商也會隨之將業務轉移到印度。龍頭一動,萬馬隨行。自由擺線,不分國籍。
四個月前《日經新聞》就報道,蘋果公司正在探索將其15%至30%的硬件產品移出中國市場。該公司有一個不斷壯大的團隊正在研究轉移生產,并要求富士康、和碩Pegtron和緯創等關鍵的生產合作伙伴對現有的選擇進行評估。
蘋果公司在中國直接雇傭了大約1萬名員工。將蘋果制造放在中國,則創造了大約五百萬個工作崗位。目前尚不清楚在這些工作中,有多少會受到蘋果將近30%的產品外遷的影響。這也意味著,中國供應鏈的攻防必須快速進入到一個量化階段:只有這樣,防守才能得法。
是的,這些工作,并沒有搬去USA。但卻是搬離了中國。導致了這樣的轉移方式,美國政府旨在遏制中國制造崛起的目標,已經達到了。
如果認為導致這一轉變的因素,僅僅是因為中美之間正在進行的貿易戰,那么這種認識也未免過于簡單,沒有意識到全球大趨勢的轉變。無論貿易爭端是否得到解決,蘋果等跨國企業都可能會轉移他們的生產。將生產過度集中在一個國家,已經被證明是一種不可控的風險。所有的企業家都會著眼風險的控制,征稅只是其中的一種手段。而中國的低出生率、高勞動力成本也都標志著中國必須考慮一種防守的策略。
中國已經在蘋果周圍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物流和零部件供應商生態系統,將生產轉移出去將是一個“痛苦和困難”的過程。中國擁有龐大的熟練工人隊伍,其基礎設施更具彈性,不太容易出現電力短缺等問題,這些都是大型制造商喜歡中國的地方。因此,生產轉移將不會是一個快速的過程。不過,估計在18個月,或者2至3年內就會逐漸產生顯著的結果。到那個時候,整個局面就會太被動了。
中美貿易戰,近期似乎出現了相對緩和的局面。時好時壞,但從供應鏈攻防的角度而言,這個結果已經不重要了。科技戰不是貿易戰的附屬品。科技戰是獨立的,其背后則是全球供應鏈的急劇流動,像火山熔漿一般四散涌出,尋找新的秩序。中國制造穩固的供應商網絡正在出現裂痕。
工業化可以重塑工人
東南亞有時候會被看成是很難工業化的區域,東南亞的人背負著不夠勤快、土地私有、基礎設施落后等諸多不利的標簽。他們似乎有著另外一個雅號——熱帶惰民,顯得好像是跟天氣有關。這些都被看作是難成工業大梁的內在基因。
然而,工業化本身就會重塑工人。工業化帶來的財富,可以讓本土的人民都脫胎換骨。
占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不足1%的三星,9月份正式關閉了在大陸的最后一個工廠。而巔峰時期,三星在中國擁有13個手機工廠、7個研發中心。在某種意義上,三星工廠的黯然,是本土品牌崛起的一個標志。然而,三星在全球仍然是最大的手機制造商,它的產能跑到哪里去了呢?
越南!三星打算繼續投資一個新的工廠。迄今為止,三星在越南已擁有8個工廠及研發中心,投資超過173億美元。它是越南最大的外國投資者,雇傭了大約16萬當地人。2018年三星從越南出口的商品價值達600億美元,在越南整個出口總額中四分天下有其一。
這個時間有多快?2014年三星就與越南政府合作,加大對一級供應商的培養。在當年舉辦的“三星采購交易會”上,200多家越南本地商躍躍欲試,響應三星的91種零件本土化的計劃。結果呢,無一合格。為此,三星開始提供技術咨詢計劃,將韓國專家派往越南,改善制造流程。并且韓國的配套供應商,也開始培養越南本地制造商。在寧波早就擁有一家獨資工廠的韓國領先注塑機廠商宇進Woojin,通過大量的培訓和機器維護,幫助位于西貢的本土制造商Ninh Nguyen,進入三星的全球價值鏈。隨著工業文化的強勢導入,工業土壤,正在改變;越南工人,也會改變。
這里當然也有中國本土制造商的熾熱烙鐵。以管路連接件為主營業務的濟南玫德集團,收購了昔日泰國的競爭對手——SA閥門鑄造廠。不到一年,泰國工廠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建車間的員工不足老車間的三分之一,全廠1300人精減到300人。但產量卻是原來老車間的二倍。泰國員工勤快多了。在泰國廠房的墻上掛著兩行字,“成功其實是一種方法”,“創新其實是一種習慣”,其實這是來自中國董事長的座右銘。正是這些點滴的工業文化,也會改變當地的工業土壤。
圖4:濟南玖德在泰國工廠的口號
而印度的一些州政府連法律都可以修改,以便為蘋果制造讓路;在日本,即使是在明治維新之后,工人仍很懶惰。后來,日本工廠采用了終身制等一系列變革,日本工人也就變成了我們如今欽佩的勤奮、專注、忍耐的榜樣。
一切都會改變。有工業化的流水線,有先富的炫耀,沒有改造不了的土壤。工業化無法改變骨骼,但卻能改變思維,進而改變行動。
富士康帶來什么:一個工廠頂全省70%
我們都知道富士康,帶來的不是只有電子產品。
鄭州富士康從2010年開始建設,兩年后的2012年,富士康的進出口就達到了294億美元,占河南省機電產品進出口的57%。而到了2017年,富士康貢獻了河南省70%的進出口。
一個工廠獨占江山的2/3以上,如果不到本地去看,很難想象一家企業對于一個省的影響作用有那么大。如今的鄭州富士康已擁有25萬員工,是世界上最大的iPhone組裝廠,全球大約有一半的蘋果手機是在鄭州生產的。而且還能間接提供七八十萬個就業崗位。對于河南這樣一個勞動力輸出大省,這是一個在家門口就能端著飯碗吃飯的大事。
還要看到,這僅僅是蛋糕的底座,它更是河南制造的一個支點,撬動了河南工業行業的轉型升級。
許多智能終端及信息技術產業,如平板、智能穿戴等,都在圍繞著富士康提供的制造能力和人才資源層層輻射。依托于富士康的巨大帶動作用,河南將電子信息產業列為鄭州航空港的支柱產業,而全球大型的機床廠商諸如友嘉等也都入駐鄭州航空港。這是一個巨大的漩渦,活力四射。
而高效物流體系也促進了一個航空港口的大力發展。美國孟菲斯航空港的崛起,正是得益于當年制造商戴爾電腦的維修策略。美國各地有故障的電腦,都用快遞寄到戴爾電腦在孟菲斯設立的維修大本營,修好直接寄回。借助于航空港優勢,戴爾公司將一般維修電腦的周期,從至少需要半個月壓縮到一星期,大幅度提高了售后滿意度。后來耐克、醫療設備商 Smith&Nephew都在這里購買了土地,建立分撥中心。鄭州航空港也同樣借鑒了這一經驗,建立了物料倉儲分撥中心。全球蘋果手機的維修,都可以在新鄭保稅區直接完成,同樣帶動了機場航空貨運量和貨值。這背后又是大量的就業。
如今他們要遷走,這可是鄭州不可承受之重。
搬遷從中國帶走什么
豪華的搬遷。
富士康有大量人因工程博士,他們考慮的重點就是生產高效、克服人的弱點,甚至替代人的工作。這一點令人印象深刻。
同樣是太原工廠和鄭州工廠,許多在太原的崗位,在鄭州已經看不到了。這背后既有科技的力量,也有強大的人因工程。這些都會弱弱對勞動力的依賴。而各個國家的制造商,也在重新聚集,合力打造一個新的制造供應鏈基地。?
谷歌從今年起打算把Pixel智能手機生產從中國轉移到越南,在東南亞建立廉價供應鏈。這家美國互聯網巨頭計劃將其大部分面向美國的硬件移出中國,包括Pixel3a手機和Home智能揚聲器。谷歌的智能手機雖然不顯眼,但出貨量也已經上千萬,較一年前翻了一番。而越南也因此即將成為谷歌推動智能手機市場增長的關鍵部分。而至于智能揚聲器,則部分產品可能會轉移到泰國。
中國也在其列。許多品牌如一加One Plus、Oppo和Vivo,也在印度擁有大型制造設施。小米手機作為印度出貨量最大的品牌,這里的工廠提供了1/3產能,每年是四到五千萬的產量。不要小瞧制造商對分散式制造的適應能力。供應鏈的群體移動,就像被炸了的蜂窩,盡管四散開來,但也會很快可以重新集結定向新目標。而印度,則計劃用5年的時間,到2024年將目前250億美元的手機制造業,擴大近20倍,達到驚人的4000億美元。大踏步進退之間,可能就是中國制造的寸頭得失。
在8月份***《商業周刊》的統計中,有28%臺商的移出大陸,而中國大陸供應商則有43%,比臺商跑得還快。
圖5:蘋果供應商的出走大陸
對于中國而言,全球供應鏈攻防戰正在打響。如果說過去20年中國供應鏈一直處于擴張狀態,那么現在,中國供應鏈開始處于防守階段了。
圖6:遷入越南的企業名單
這意味全世界的品牌制造商,當然包括中國制造商,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合力打造一個全新的供應鏈體系。此消彼長,中國制造的護城河的優勢,在逐漸瓦解。自發溢出既然在發生,就需要一定的防守招法。這是我們需要仔細思量的。
護城河可以擋多久
盡管富士康表示,它可以滿足美國iPhone中國以外工廠的要求, 但路透社分析了蘋果公司過去五年的供應鏈數據,發現結果表明并非如此。為各種蘋果產品生產零部件的合同工廠集中在中國,47.6%的工廠位于中國。雖然一些零部件制造商確實在巴西和印度設有工廠,但它們只是為了滿足當地需求。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中國成熟的勞動力供應,更先進的工廠,以及緊密的供應鏈整合。
然而,全球分散式制造則有著不同的角度。
這里有一個苦澀的笑話。兩個人在碰到大熊的襲擊之后拼命奔跑,跑在后面的人對前面的人說,其實你再快你也跑不贏大熊。前面的人說,我不需要跑贏大熊,我只需要跑過你就可以了。同樣,蘋果的合作伙伴不需要有能力從中國以外的工廠生產所有的iPhone,他們只需確保自己生產的iPhone足以滿足美國的需求,中國工廠就能滿足世界其他地區的需求。iPhone的關稅上調定于12月15日開始,這讓蘋果公司有充足的時間儲備iPhone,以滿足美國至少四分之一的需求。這就是以時間換空間的供應商換擋術。這就正是中國制造供應鏈攻防戰的轉換窗口期。
作為對中國研究的資深智庫,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日前發布了《部分脫鉤:美國對華經濟競爭的新戰略》報告,它建議美國政府要抓住兩黨和精英們對遏制中國難得一見的“短暫共識期”,趕緊出臺系統性國家戰略,將共識化為法案,實現對中國的遏制策略長期化。例如通過立法以永久性地限制中國在美國敏感領域的投資。人才的學術交流也要加以限制,部分行業經濟要進行隔離。同時,加強與部分全球伙伴的合作,實現科技一致性行動。這意味著美國正在決心與中國“半脫鉤”——美國要針對中國的部分封閉,采取同樣的戰術組合,從而重塑美國對華戰略的方式。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