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們如果在日本日立公司員工的面前,說“日立電視有多好”、“20年前的日立電視到現在還能用”的話,日立公司的人會有些尷尬,因為他們已經放棄家電產業了。
“日本家電”,這個標志著全球傳統家電產業最高端、最優秀、最有保證的代名詞,正不可遏止地滑向“死亡”。
2008年以來,日本家電企業在黑電、白電全線潰退,電視機產業虧損最為慘烈。從2009年起,日本已從家電出口國成為進口國。2011財年,日本家電的三大巨頭索尼、松下和夏普共虧損1.6萬億日元(約合1283億元人民幣)。索尼連續4年虧損無計可施,夏普的巨虧“百年一遇”,而松下的虧損額度更是創造了全日本企業中的新高。
寒流兇猛,巨債壓身,海外市場流失,中韓企業持續打擊,夏普第一個扛不住了。中國***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曾表示:“如此低的股價,鴻海完全有能力完購夏普。”日本著名管理學家、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甚至指出,不排除日本國民家電品牌索尼、松下被收購的可能。
不再做家電,已經成為索尼、松下、夏普的無奈選擇。如果這樣,日本不得不像當年承認紡織、鋼鐵輝煌不再時一樣,默默地哀悼“日本家電”金字招牌的死亡。這些企業正將自己的家電制造外包給他國貼牌生產企業并紛紛轉型,他們或將在能源、醫療等其他領域東山再起,但對于正在遭受來自多渠道下行沖擊的日本經濟來說,本土“家電之死”無疑是其國之大慟。
與此同時,來自中國***的鴻海集團毅然站在世界家電生產的中心。
日立、東芝:砍掉家電這條尾巴
30年前,有機會去日本的中國人,可以在回國時買一件電視、冰箱或洗衣機等免稅家電。這樣的機會一年僅有一次。那時,日本東京等地有專門為中國服務的免稅店。
“我上小學的時候,從鄉下來到了東京。第一次在火車站看到電視,有那么多的人聚集在電視前不肯離去。”年近70的齋藤孝男告訴記者那時,在公司工作的職員每月收入數千日元,買一公斤大米要68日元,而一臺電視要20萬~30萬日元。當時的日本電視產業,屬于高利潤產業。
現在,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月工資是25萬日元(約2萬元人民幣)左右,1公斤大米1000日元(約80元人民幣),但一臺電視卻只需要2萬日元。
電視已經從極賺錢的商品,淪為一個不值錢的鐵盒子,變得無利可圖。
上世紀80年代,日立電視風靡中國、美國、歐洲,但在今天的日立公司業務中,電視已經悄然退場。日立總公司公關部長佐藤正直告訴記者:“幾年前,我們將在中國福建的電視組裝廠轉讓給了中國企業。不是不能制造電視,也不是沒有這方面的技術,是我們已經不做電視機業務了。”
日立金屬株式會社公關部河野壽子向記者表示:“我們現在的產品主要在汽車產業、社會基礎設施及電子等新材料、新零件開發領域。”日立金屬是日立制作所的子公司,是日立轉型的重鎮。轉型的理由很簡單:這些業務比家電組裝賺錢。
在東芝,我們聽到了同樣的聲音。東芝(中國)有限公司公關部長吉勤告訴記者:“家電業務在我們公司只占到9%,如果看利潤率的話,我們的社會基礎設施系統、電子元器件的能力早就超過了家電。”
在浙江,筆者采訪了東芝公司的電腦組裝廠、生產LED燈泡·空調等的機電廠、生產水力發電設備廠等等。在中國的家電銷售店,依然能看到東芝電視,但電視已經不代表東芝的技術與能力,電力設備、電子元器件等已取而代之。
較長的產業鏈,讓日立、東芝在這一輪電視企業危機中得以保全。截至2012年3月的日本財年,在松下、索尼、夏普巨虧的時候,日立盈利5500億日元、東芝盈利2000億日元。
日本企業手中有較多的資金和技術,他們都在考慮電視之外的新業務。如今,松下正在思考其在自動化零部件方面的業務,索尼在醫療器械方面的業務等都會是今后側重發展的對象。純粹用家電來維持企業,在日本已經愈發艱難。日立、東芝本來就有較長的產業鏈,有所側重是他們共同作出的正確決策,而對于松下、索尼、夏普來說,轉型已是必然選擇。
夏普:失去日本電視最后的堡壘
日本家電,電視率先舉起了白旗;日本家電企業,夏普“沉沒”得最快。
2012年3月27日,夏普最引以為豪的、也是世界最大最新的液晶面板工廠“堺工廠”成了中國***企業的下屬企業。
堺工廠的投資額為4200億日元。2009年,時任夏普總裁的片山干雄曾強有力地宣布:“我們開拓了大屏幕的新歷史。”這是一座面向大阪灣、在有數十個東京棒球場那么大的土地上,新開設的年產600萬臺60英寸電視機面板的工廠。
僅僅兩年后,這塊土地便與“夏普危機”緊密聯系在一起。
豪賭大屏幕失利
薄板電視在2005年威震天下。彼時,32英寸的電視平均價格在15萬日元(約1.2萬元人民幣)左右,但現在去商場看看,同樣的尺寸,價格也就2萬日元(約1600元人民幣)。
日元匯率比預想的要高出了許多。在電視面板廠剛開工的時候,“我們能做到在1美元兌90日元時,也能盈利。”夏普是這樣想的,但現在日元早就升到80日元以上了,這樣的話,和韓國產品根本不能競爭。
2011年6月,時任夏普總裁的片山干雄不得不承認,“40英寸以下的電視面板,完全賺不到錢,已經沒有接著做下去的必要了,想做也做不下去。”
堺工廠決定放棄不能盈利的普通電視面板,專門生產6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初看這是個很正確的選擇,但冷靜下來會發現,60英寸以上的面板,全世界的需求量不過200萬臺,而堺工廠的生產能力有600萬臺。
如果沒有市場,就創造市場。夏普從去年夏季開始,將6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電視AQUOS拿到了北美,準備在那里大賣特賣。結果在圣誕商戰前,工廠出現大量積存,AQUOS很難賣出去。
在日本國內,夏普的品牌毫無問題,但此時,環境卻已經發生很大變化。2011年10月—12月,AQUOS的銷售量,僅有上年同期的四成左右。2012年4月AQUOS新品發布會上,夏普發誓要做8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電視,但在會場上聽到這個誓言的人,個個面部表情十分僵硬。
“堺應該拋棄AQUOS,成為一個為世界各家廠商供應面板的企業。”日本市場相關人物這樣勸誡夏普。此時,AQUOS在世界上的占有率僅有7%。
在工廠剛剛啟動時,夏普也考慮過“將50%的面板提供給其他企業”。2008年,在世界薄板電視中居世界第二位的索尼,決定向堺工廠出資34%,打算在堺生產1/3的索尼面板,剩下的2/3,可用于AQUOS及其他廠家。
但是,夏普本身并不肯將AQUOS拋棄。工廠開工后,日本國內買薄板電視蔚然成風,面板供不應求,夏普供應給索尼、東芝的產品,常常不能按時到貨。索尼對夏普不能按期供貨十分不滿,態度也開始強硬,在出資完成了7%以后,便不再追加投資,直到最后全面退出對夏普的投資。
自2011年下半年起,堺工廠的開工率不到五成,觀察家們開始議論夏普的巨額投資是否還能收回來。夏普為了增強液晶生產線,投入了2000億日元,這些資金來自于公司轉換債券,而這部分債券到2013年9月,需要返還給投資者。
2012年5月前后,堺工廠的大型液晶面板的外銷比率(按金額計算),已經不到一成,開始捉襟見肘。
此時伸出手來拯救夏普的是一家承包企業,一家專門從事電子產品的貼牌生產(EMS)企業:中國***鴻海科技集團(富士康科技集團母公司)。
最后的堡壘插上了中國人的旗子
“不接受訂單?”
2012年1月,韓國三星電子采購部門負責人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聽錯了。該公司準備向夏普下大訂單,但對方非常堅定地回絕了 。“堺的設備有一半放空,我們不知道他們在想什么。”
其實,夏普正在和鴻海談合作,大致的結果也已經基本談好了。夏普以前也想過和貼牌廠家等企業合作,在2010年以前,夏普就與鴻海若即若離。
夏普依舊搖擺不定。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希望的合作是,鴻海介入到夏普的最新銳工廠,享用夏普的技術。但這對技術暗箱化、選擇在勞動力成本較高的日本進行生產的夏普來說,是個巨大的威脅。從企業規模看,鴻海的銷售額為9.6萬億日元,夏普只有2.5萬億日元,兩者能否對等進行合作,實在不很透明。
但夏普實在太需要外部資金了,路透社8月20日報道,夏普負債總額1.25萬億日元,正想方設法再融資以清償大約3600億日元短期商業票據和明年9月到期的2000億日元可轉換債券。8月,夏普方面預計,該公司本財年將虧損2500億日元(去年虧損了3760億日元)。
“(堺工廠的)減虧風險已經消失。”與索尼的平井一夫、松下的津賀一宏一道于2012年4月1日履新的夏普信任總裁奧田隆司放下心來,他表情和悅,宣布夏普“安全”。
7月12日,夏普宣布,鴻海已完成向堺工廠運營公司的注資。鴻海于同一日向運營公司出資490億日元,累計共獲得運營公司約46.5%的股份。此次注資后,“夏普顯示器產品公司”改為“堺顯示器產品公司”。
“夏普終于把堺扔掉了。”日本業內相關人員甚至算是長舒一口氣。現在日本國內生產面板的量產工廠,實際上只有夏普堺工廠及松下的尼崎工廠(生產等離子面板)。明白人都知道等離子已經根本沒有希望,所以說,堺工廠是日本電視企業的最后一座城堡。
如今,這座堡壘已經插上了中國的旗子,日本電視業已淪陷。
夏普會做別的嗎
缺錢的夏普不得不繼續典賣家當。
路透社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夏普甚至在考慮出售位于首都東京的辦公樓。其他可能出售的資產包括位于波蘭、馬來西亞和墨西哥的電視組裝廠。
8月20日,夏普表示計劃將其4家海外液晶電視工廠中的2家(墨西哥和中國南京兩家主要生產60英寸以上的大型液晶電視)出售給鴻海,兩工廠累計超過3000名員工將全部由鴻海接管。自此,從夏普“出走”的員工達到8000人,相當于夏普全球總員工數的15%。
今年3月27日,夏普將通過對鴻海定向增發新股的形式,使鴻海對夏普的控股率達到9.98%,從而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雖然郭臺銘此前曾提出,“只要三年,我就讓夏普賺錢”。但夏普真正的問題在于沉重的債務和今后的產業結構調整。
夏普的消費類電子業務為公司賺取將近2/5的利潤,其中家電、打印機和收款機業務的銷售額各占1/10。太陽能板業務為夏普貢獻8%的銷售額,其他銷售額來自LCD等元件。8月,夏普決定減少電視產量的30%。
與索尼還有游戲和數碼業務支撐、松下轉型新能源不同,夏普80%業務與液晶有關,夏普大中華區CEO菅野信行表示:“在液晶技術領域,夏普一直都是獨立完成從液晶面板到液晶電視的垂直產業鏈的打造,但這種單打獨斗的模式已經走到極限,夏普必須打破局面。”
一方面,夏普與鴻海合作,想在液晶領域尋求新的突破。另一方面,夏普正在尋找其產業結構的新的興奮點。去年10月,夏普第一次出資3000萬美元注冊成立夏普(中國)投資公司,同時成立健康環境和信息通信兩大重點事業部,意在其僅次于日本本土的第二大市場,培育電子元器件、手機、產品設計、商品企劃和軟件開發等新的產業,代替銷售占比達70%的液晶電視。此外,日本新法規要求公用事業公司更多地從可再生能源公司采購商品,夏普現任總裁奧田隆司今年已經劃出了夏普太陽能產品業務。
獨家專訪索尼總裁平井一夫:索尼電視成了富士康電視
截至2012年3月的2011財年,索尼虧損5200億日元,為索尼有史以來最高的一次。2012年2月1日,索尼執行副總裁平井一夫被任命為新總裁,4月1日正式上任。51歲的年輕總裁臨危受命,卻沒能像松下的津賀一宏立即堵上窟窿。在截至6月的上一財季,索尼凈虧損246億日元。
2001—2010年,索尼四大部門,只有攝影器材(數字圖像)年年盈利,PS(游戲終端)2005—2009年連續5年虧損,移動終端2008、2009年虧損。最慘的是家電部門,2004—2011年連續8年虧損。
擁有唱片和游戲行業的從業背景,卻沒有主持開發或生產電子產品任何經驗的平井一夫,將如何處置家電業務,振興移動、數字圖像和游戲這三大業務?他手上必須有強有力的商品,不斷地把“只有索尼才有的體驗”交給消費者;他要改善索尼的體制,讓其能夠產生出利潤來。
仍向電視事業要5%利潤
平井一夫1984年進入索尼CBS公司,1997年成為索尼電腦游戲(SCE)公司執行董事,2006年任SCE公司總裁,2009年任索尼執行董事,2011年任索尼副總裁兼SCE董事長,2012年任索尼總裁。“我是從子公司開始做起來的,希望在母公司建立起‘平井團隊’,做好索尼的管理工作。”
在4月12日的經營方針說明會上,平井一夫決定在2012年度削減1萬人,準備把蓄電池業務轉讓出去,精密化學方面的工作也準備轉讓給日本政策投資銀行。下一步,索尼將削減工資等固定費用。
電視業務方面,盡管連年虧損,但平井一夫仍然“固執”。“我希望在2013年度實現電視事業的盈利,不僅僅是盈利,我希望拿到5%的利潤。對于索尼來說,5%的利潤率是這十年來的最大愿望,在雷曼沖擊到來前,本來已經就要實現這個目標了,可惜其后是一段長長的低迷。”
“我們沒有想從電視業務中撤退出來。電視是索尼與消費者的最大連接點,非常重要。所以我希望能在液晶電視上繼續推進技術革新,生產出消費者喜歡的產品來。”平井一夫認為,“我們會為此強化核心技術,讓電視事業盈利后,索尼的前進方向就會光明起來。”
而事實上,索尼電視業務中的一大半已委托中國***鴻海精密工業公司生產,所謂的“日本索尼出品”的名頭已經變成“中國***富士康出品”的實際。而且,平井一夫也不得不承認,“今后在成本的削減上可能擠出來的余地已經不是很大”。
8月15日,索尼公司決定到2013年3月為止的財年中,減少電視產量的20%。平井一夫向電視要利潤的初衷,可能已經在悄然發生變化。
像開發游戲機一樣振興移動業務
美國蘋果公司的iPhone能夠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們有iTunes。“我們索尼并沒有把軟硬兩個方面的特點都發揮出來,做出好產品。”平井一夫說。
平井一夫的前任愛德華·斯金格說,“硬件是享受軟件的工具,如果沒有軟件,我們就失去了光輝。”斯金格非常重視軟件,但可惜沒有拿出引人注目的成果。
索尼希望不斷地給藝術家以感動,讓工程師能夠開發出給人以感動的商品來。“比較簡單的例子是PS游戲機,這是我們把硬件與軟件很好地結合起來的最初產品,而且經濟模式也很好。”
“1996年,索尼公司把在美國開拓PS市場的重任交給了我。每天下班前,我都會和同事們談一天的工作,我們的團隊工作效率很高,在商品開始被市場接受后,團隊愈發團結向上。那時我們的感覺是,索尼的硬件(游戲機)好,軟件(游戲)也特別的好,終于我們在美國開拓出了大市場,拿到了第一的地位,我們很有成就感。”
索尼沒有退路
“問題一個接一個出現。我的感覺就是,‘下一個會是什么。’”
在索尼,平井一夫曾經長期在丸山茂雄(索尼音樂公司原總裁)、久多良木(索尼電腦游戲公司原總裁)手下工作。丸山茂雄告訴平井一夫,人不能彷徨,要學會使用靈活的工作及思維方式。久多良木則教導他,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好。在PS游戲機方面,業務中的任何一個細微的地方,稍有不滿,久多良木都會去立即修改,“讓消費者使用的商品,首先得自己覺得好用。”
2010年,索尼收購了美國伊利諾伊的生命科學公司iCyt Mission Technology;2011年,索尼收購了美國的Micronics醫療診斷設備公司。今年,索尼與在醫療設備領域見長的奧林巴斯(微博)的接觸日益密切。巴克萊資本駐東京的分析師藤森裕司稱:“這是索尼必須做的,醫療設備市場與電子產品市場的關系越來越近,很多電子產品技術都可以被用到醫療設備中。”業界普遍猜測索尼的重心將轉向醫療設備市場。
“絕對要讓索尼盈利,我在這方面的態度堅定不移。”平井一夫說,“我在索尼的工作剛剛開始,我一定會讓企業有一個明確的前進方向,為企業取得成功而傾注全部力量。我們只能前進,沒有退路。”
松下:做家電不如做新能源
大阪府門真區在暴風雨到來之前一片寂靜,幾乎所有日本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員工談到某人時便會三緘其口。董事長中村邦夫在這里有個不同凡響的名字:“天皇”。他威震松下,在這里,沒有一處感受不到他的存在。
但這一切,在今年6月27日戛然而止,因為“天皇終于要走人了。”
2012年2月底,松下發布董事人選。董事長中村邦夫退任顧問,總裁大坪文雄退任董事長。曾任松下旗下AVC網絡公司的總裁、并非創業者親戚的專務津賀一宏,成為董事會年齡最小的成員,并將出任松下新總裁。
2011年日本制造業中出現的有史以來最大級別的赤字,是在大坪文雄任總裁的時候出現的。當年,除了空調,松下家電產銷售款幾乎全線下滑,電視、相機、半導體件件虧損,等離子電視最慘。大坪文雄的退任實際上是一種引咎。
年輕的接班人
2月28日,大阪新大谷飯店鳳凰廳。下午6點多,津賀一宏遲到了。他有些緊張,行動不那么自然,不過和大坪文雄相比,他的臉色還算不錯。
自我介紹后,津賀一宏漸漸找到了感覺。“第一次聽到讓我任總裁時,我懷疑是不是聽錯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才感覺到:松下這條大船要繼續航行,該由我出來掌舵了。” 津賀一宏表達了堅定的決心。
一個月前,津賀一宏大談AVC公司2012年事業戰略時,誰也沒有想到他會高升。
津賀一宏的能力很受期待。2008年,剛滿51歲的他便成為松下自動化設備業務部門一把手。2011年履新AVC公司,2012年被選為松下總裁,這條路都算是傳統。前總裁中村邦夫、大坪文雄,都是沿著這條路走向松下總裁的,AVC公司是松下總裁的必經之路。
“問題是時間。”長年分析松下的一位證券分析師說。在重視年功序列的企業里,55歲當總裁,已屬相當“年輕”。
不過,以往的家電王者,如今已進入到了一個看不見出口的長隧道,體制改革在所難免。
反中村戰略:“等離子沒戲了”
2003年,時任總裁的中村邦夫決定,投巨資研發等離子電視。他有一種“等離子信仰”,認為“等離子比液晶明亮,可視性更優越”。但周圍的人卻不這么想,“如果多聽聽技術專家的意見,他會投資做液晶的,那時液晶的優勢已經很明顯。”
尼崎第一工廠開工后的2005年,大多數人已經看到等離子必敗。日立制作所宣布從等離子陣營中退出,而中村邦夫依舊看好等離子,并最終投下了6000億日元。
“沒戲了。”2011年6月,剛出任AVC公司總裁不久的津賀一宏給等離子下了結論。在去年7月的董事會上,他公開說:“該讓尼崎第三工廠停工。”這完全否認了中村—大坪路線。
董事們聽到津賀的發言感到非常驚訝,但3個月后,松下投資2100億日元、開工僅一年半的尼崎工廠停產。
“我自己的作用已經發揮完了。今后的方向也非常清楚,要靠你去完成。我希望你按自己的意思去推進新一輪的經營。”2月初,大坪文雄對津賀一宏這樣說。
津賀一宏的復興計劃
大坪文雄對津賀一宏1979年進入松下,開始時在技術本部無線研究所從事音聲識別的研究,為收音機、電視機等五六個事業部提供基礎技術。
研究無線電的大都是計算科學出身,但由于當時招人困難,無奈之下,學生物工程的津賀一宏也被拉了過來。
“很帥氣”的津賀一宏不顯山露水。一個星期的工作,他兩三天便能完成。如果上司問,是不是還有其他解決的方法,他肯定會說,“我想了,只有這條路可走。”往往,他的結論是正確的。
當年的上司談到20多歲的津賀時說,他們經常會討論“技術管理”問題。“決定技術方向的是技術管理,項目經理也就能考慮項目本身的問題,但津賀一宏卻有一種其他人沒有的平衡感。”
1986年,津賀一宏被派到美國子公司工作。在那里,他上了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碩士課程,克服了英語難關以后,兩年便拿下了計算科學的碩士證書。回國后,他一直從事軟件開發。
津賀一宏在軟件開發上沒有驚人的成就,但他最早看到了標準的重要性,在和東芝(微博)爭DVD標準時,松下勝出。在等離子問題上,他也非常敏銳。
津賀一宏正在醞釀一個松下復興計劃。為裁減冗員,其自上任后,已裁員3.6萬人。
家電是松下最賺錢的業務部門,一時間必定難以割舍。津賀一宏計劃對松下家電業務在全球的59家工廠和辦公場地進行合并。津賀一宏改革的重點將放在冰箱、洗衣機等大型家電和太陽能電池板等節能家電上。
不過,事實證明,松下電視的落寞已在所難免。7月31日,松下發布截至6月30日的2012財年第一季度財報,由于成本削減計劃避免了平板電視業務繼續虧損,松下該季度扭虧為盈,凈利潤達128億日元,2012財年的盈利有可能獲得500億日元。董事長大坪文雄在今年1月時表示:“沒有一家廠商能通過電視機硬件來賺錢,松下打算從家電業務向B2B(企業對企業營銷)業務轉型。”
轉向哪兒?津賀一宏之前的成功經驗將對他下一步的改革計劃產生深遠影響。主要生產鋰電池的能源部門和主要生產半導體、電容器、電路板的自動化設備業務部門將成為松下新的側重點。
全球家電制造霸主:日本制造讓位給中國鴻海
電視是日本家電的命根子,日本人也是全世界最愛看電視的人,一戶人家有幾臺電視的現象在日本很普遍。
上世紀后半葉,日本企業在電視生產方面的技術最高端、廠家最多,競爭優勢難以匹敵。20年前的中國人,幾乎都能對日本電視品牌如數家珍。
日立負責公關的久保達哉在回憶上世紀80年代日立在福建設立電視機廠時,對《中國經濟周刊》說:“從那個時代開始,日立品牌在中國流行了起來,以至于我們和很多中國人談到日立的發電設備、大數據等業務時,他們會感到非常的好奇,以為日立只生產電視。”
“到了數碼時代,擁有組裝設備與技術、能采購到相關零部件,就能生產出物美價廉的電視來,品牌的力量相對弱化了。”東芝(中國)有限公司總代表桐山輝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自此,日本的電視機企業告別鼎盛時代。
擁有最新組裝生產線的中國企業和韓國企業,在21世紀稀釋了日本企業一統天下的格局。特別是到了液晶電視時代,后投資、大量投資的企業有了定價權,日本企業希望靠等離子占領要津,但該技術本身未能在世界普及,松下為此花費的大量投資,漸漸地變成了巨大包袱。產品價格的迅速下滑,讓日本企業基本上失去了在世界上定價的能力。日本電視由極盛開始進入衰敗。
盡管以索尼為首的幾家企業放言“決不放棄電視”,但日本電視產業本身難以制霸已是不爭的事實。保有一定的技術,繼續在市場上拼搏,將是日本電視未來一段時間的常態。
上世紀80年代以后,日本電視產品逐步取代鋼鐵,成為日本對外出口的主要產品之一。今天,我們依然能夠聽到關于電視技術、產業投資、企業間相互競爭或者是合作的種種消息,但一切努力都和往日的紡織業、鋼鐵業一樣,企業盡管具有強大、高深的技術,卻并不能用這些來阻止電視產業的衰落,因為電視鼎盛時代的這一頁,在日本已經翻了過去。
日本慶應大學教授中村伊知哉認為,從2010年起,“整個世界的電視都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任何一個地方,就像當地有地方電視臺一樣,也有地方上的手機電視臺。手機電視的普及,拓展了電視節目的觀眾人數、觀看時間,但這也大大地影響了電視機本身的需求。
“我沒有電視機。”這不是在年輕人的時髦話,而是正在流行的現象。手機、平板電腦、電腦的普及,讓電視機失去了“必不可少”的絕對地位。
上世紀90年代以后,互聯網寬帶普及。而眾所周知,日本寬帶建設和網速,在全世界都是有名的先進。電腦上的新聞、知識傳播內容大大超過電視以后,電視機本身自然變得難以銷售了,至少在日本的電視機市場,失去了繼續擴大的余地。
日本的電視在努力保持市場,在內容上努力給小眾表達的機會,通過增設更多的電視臺,來滿足觀眾的需求等等,但這些都不能代替電腦、智能手機的作用。電視臺在向節目內容制作企業轉變,靠賣節目來維持。銷售出的節目不一定非要在電視機上播出,電視機則在向電腦終端轉變。
如今,日本依然有數目不小的電視機需求量,但這已不足以養活十余家電視企業。還在做電視機業務的企業,必須減少生產量,讓電視機成為產業鏈中的一個很小的部分。而淘汰一部分電視機企業,這在日本是個必然。
日本家電不得不承認,當今世界的家電制造霸主,非中國鴻海莫屬。這頭來自***島的巨獸,現在掌管著全球近20家一流企業產品制造的生殺大權,并仍在不斷擴張。作為當年的霸主,日本只能望洋興嘆了。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