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的今天離不開張忠謀的領導,自去年開始張忠謀即將退休的消息傳遍了整個業界。大多數人都在猜測臺積電沒有了張忠謀,未來走向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臺積電即將駛入二次創業的快車道。
在把握住了新業務的脈搏之后,開啟了雙首長新時代的臺積電,正駛入二次創業的快車道。
像摩根士丹利這樣有著悠久歷史的國際大投行,已經多年沒有遭遇過如此尷尬的境地——被一位耄耋老人一個月內兩次“打臉”。
2017年12月初,大摩基于旗下分析師的判斷,對***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臺積電”)的未來業績以及股票走勢做出了“降級”的評測,理由是股價過高、市場需求減緩、技術變革以及行業競爭加劇,直接導致臺積電股票市值蒸發4278.5億元新臺幣(約合147億美元),并作出了臺積電2018年第1季營收將季減近10%的判斷。然而數天之后,年近九十的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就公開表示:“沒有隱憂,長期需求旺盛,臺積電將進入令人興奮的時代”。而在今年1月中旬的法人說明會上,張忠謀更是直接用數字打了大摩的臉。據法說會公布的財務信息,2018年臺積電營收可望年增15%。這一消息令臺積電當日股價再度攀升,市值約6.78兆元新臺幣(約合2233億美元),達到歷史新高。
臺積電,這家與富士康并駕齊驅的***晶圓代工企業,市占率曾達到60%。但在過去一段日子里卻并不被看好:過于依賴訂單、核心技術缺失以及半導體產業的競爭激烈,一直都讓人為這家好像并沒有掌握自己命運的大企業捏著一把汗,尤其在去年10月,86歲的掌門人張忠謀公布退休計劃之后,對于“后創始人”時代的未來戰略走勢,臺積電并沒有展現出十足的底氣。
事了拂身去:“雙核”時代來臨
在臺積電內部,似乎對這些問題并不擔憂。僅就移動端的業務而言,2018年1月,華為公布2017年手機出貨量1.53億臺,年增逾10%,全球市場占一成以上,直逼蘋果。然而在華為與蘋果的兩強相爭中,最大的受益者正是臺積電。因其身為全球芯片代工業務的先行者,通吃蘋果與華為處理器代工訂單,2017年臺積電市值甚至一度超越英特爾。
擁有蘋果與華為這樣的客戶,確實足以讓臺積電立于不敗之地,而這其中主要的功勞,應當歸功于即將離任的掌門人張忠謀。
“我會想念你們”,1月28日,86歲的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親自現身主持,并且在會議尾聲表示這是他任內的最后一場法說會。
作為全球晶圓代工產業的開拓者、臺積電的締造者,張忠謀在半導體產業界擁有不可磨滅的地位。被譽為***“半導體教父”、“芯片大王”的張忠謀,是業界公認可以定義一個產業的人。今年 6 月,他將正式從臺積電退休,不再擔任任何董事職位。在過去30年間,他把臺積電打造成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制造商,諸多科技產業的商業領袖也由此誕生。
而從臺積電近期的安排看,張忠謀似乎選擇在最需要他的時間卸任,并為今年交棒做準備:臺積電今年10納米開始進入量產、7納米預計明年投產、南京工廠明年5月可達量產階段、5納米也開始啟動,預計2019年上半年風險性試產,至于懸宕已久的3納米設廠地點也已經在他退休消息公布前塵埃落定。
一納米相當于0.000001毫米,一個比喻就是,把一根直徑是0.05毫米的頭發,軸向平均剖成5萬根,每根的厚度大約就是一納米。這里的納米指的是半導體芯片的制程線寬,線寬越小,單位面積芯片整合的晶體管數量越多,芯片性能越強大,功耗也就越低,工藝和成本也相應提高。線寬已經成為全球半導體行業競爭的一個重要指標。
國際投行對于臺積電評級的調降,與其說是對于半導體行業的預判,不如說是對于“后張忠謀”時代臺積電信息的缺失:一個功勛卓著的創始人,在市場環境日趨復雜的情況下“事了拂身去”,難免會給市場留下太多的想象空間。
但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上,還有多少能比張忠謀更老練的創業者呢?從他安排劉德音與魏哲家擔任共同執行長職務開始,臺積電的“守業篇”已經正式拉開了帷幕。過去數年間有目的培養劉、魏兩人,就是為了讓沒有自己的臺積電管理層能夠擁有更多經營公司的經驗,以實現順利接棒。
據張忠謀介紹,其退休后臺積電將進入雙首長平行領導模式:劉德音領導董事會,是臺積電最高決策者;魏哲家則是在董事會指導下領導臺積電的戰術與經營。魏哲家要把決策報告劉德音,而整體臺積電事務則要向魏哲家報告,同時魏哲家也將負責財務事項。
在管理學界,對于雙首長制向來褒貶不一,其好處顯而易見,可以避免單一決策的風險,讓企業營運不過度依賴某任領導人個人的能力與意志,而出現大起大落的局面。這無疑是最適合臺積電這樣的巨無霸實現守業目標的管理方式。雙首長制的缺點同樣明顯,執行效率勢必會面臨挑戰,大企業病的預防就顯得尤為重要。
速度優勢:豪賭摩爾定律
但“老謀深算”的張忠謀顯然懂得謀定而后動的道理,在他看來,至少未來三年,企業的發展不會出現大的波動。
“此時交棒不表示萬里無云,產業競爭仍相當激烈,不過從目前發展情形來看,臺積電到2020年前,每年營收都可有5%~10%成長率,2020年后則要看劉魏兩人的表現”。張忠謀的話可謂霸氣十足。
年增長率10%,這樣的豪言可謂石破天驚。須知科技產業中有兩大定律一直如達摩克利斯之劍一般“威脅”著企業的發展,其一來自微軟比爾?蓋茨的“距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定律,另一個則來自臺積電的競爭對手英特爾的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他提出了著名的摩爾定律:即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
一直以來,張忠謀都被認為是摩爾定律的最佳代言人,他所帶領的臺積電完美詮釋了在這一定律下半導體發展該有的歷程,而臺積電當然也是摩爾定律的主要獲利者和擁護者。但隨著微縮技術的持續下探,硅晶圓的物理極限近在眼前,摩爾定律的延續與破除,將成為臺積電的另一個發展關鍵。
2017年9月,張忠謀又談及摩爾定律的極限,他認為,在平面上,摩爾定律還有約10年的時間。換成制程,就是可以發展到3納米,但3納米以下,便是未知數。而這個問題勢必會成為臺積電的發展轉折。
雖然目前臺積電控制著產值達500億美元的全球芯片代工市場中接近60%的份額,但與垂涎芯片代工業務、資金雄厚的英特爾和三星電子相比,臺積電想要繼續成為芯片代工制造產業的龍頭困難重重。芯片領域素以“燒錢”聞名,最近幾年,臺積電在新技術、新設備和新工廠投資方面的資本支出一直維持在百億美元上下,并且呈現明顯上升趨勢。
而據財報顯示,去年第四季度,臺積電合并營收同比增長5.9%,合計2775.7億新臺幣(約合93.96億美元)。同期,臺積電實現凈利潤992.9億新臺幣(約合33.6億美元)。如果照此估算,臺積電為鞏固自身優勢而撒出去的真金百億,甚至超過年營收總額,這無疑是一場豪賭。
守業博弈:新業務助力破局
這場豪賭的結果如何,目前仍不得而知,大多數的目光仍聚焦于雙首長能否順利接棒創始人這樣現實的問題上,目前兩項業務的蓬勃發展,卻已經讓臺積電在“后創始人時代”立于了不敗之地。
幾乎所有人都明白,張忠謀之所以敢在退休時放出10%營收增長的豪言,底氣就在于手機業務的霸權地位,而這也正是臺積電能夠在未來繼續保持高增長的底牌之一。
如前所述,臺積電在華為與蘋果的“戰爭”中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手機芯片在未來數年內無疑仍將呈現高增長的態勢。目前已經能夠為臺積電貢獻超過五成營收的移動芯片產品,勢必將在其財報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而令競爭者羨慕的是,臺積電還有另一張新鮮出爐的王牌:加密數字貨幣。
隨著2017年比特幣的大起大落,區塊鏈、挖礦與加密貨幣這些新概念開始風靡全球。2018年1月19日,張忠謀談到新興市場時就直言不諱稱,推動2018年臺積電營收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加密貨幣挖礦或生產持續保持強勁勢頭。
據公開資料顯示,在過去6個月的時間里,目前世界排名前兩位的數字貨幣礦機生產商比特大陸的螞蟻礦機與嘉楠耘智的阿瓦隆,均是臺積電的客戶,前者2017年12月躍升為臺積電的最大大陸客戶,而后者更是在自己官網上將“2018年成為臺積電全球范圍內前三大客戶之一”列為奮斗目標。
公開消息顯示,2017年全年僅僅來自比特大陸下單的挖礦芯片就高達10萬片之多,其為臺積電創造的營收直逼老客戶蘋果的新款iPhone,而嘉楠耘智2015年營收5531萬元,付給臺積電的費用高達5812萬元;2016年營收3.16億元,付給臺積電1.86億元;2017年估計有超過5億元支付給臺積電。
過去一年,臺積電股價漲幅超過26%,這絕不像一家創始人即將離任、前景不甚明朗的企業的股價表現。***代工企業的技術能力素有口碑,只不過往往被認為是缺乏雄心并且守業艱難。但如今,張忠謀正試圖用自己30年的心血顛覆這一傳統認知。在把握住了新業務的脈搏之后,開啟了雙首長新時代的臺積電,已經先行一步,駛入了二次創業的快車道。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