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LCD技術的光固化3D打印機_SLA(光固化技術)的優缺點
快速成型技術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3D打印,究其原理就是疊層制造,依靠3D打印機在XZY三個坐標上的位移,最終形成一個三維實物。與此同時,還有FDM、SLS、SLM、SLA等累積技術之分。而今天,我們便從最早出現并實現商用化的光固化(SLA)技術說起,一同了解光固化3D打印技術的奧秘。
正如有些材料遇熱硬化,而有些遇冷硬化一樣,光固化所采用的“光敏樹脂”,是由聚合物單體與預聚體組成,加有光引發劑 (光敏劑),一般為液態。光敏樹脂經過一定波長的UV光照射后,引起聚合反應最終固化。
30多年前,3D打印面世那天,就是從光固化技術(激光掃描)立體光刻技術開始的。所以光固化才是的老大。后來大家都知道的reprap的開源技術,讓的熔融擠出技術走向大眾,SLS的燒結技術,特別作為金屬燒結,使3D打印走向高端應用。光固化自身也發展也層出不窮。
光固化主流技術,第一代SLA,利用紫外激光(355nm或405nm)為光源,用振鏡系統來控制激光光斑掃描,掃過之處的液體樹脂就選擇性固化了。第二代DLP紫外數字投影技術,利用405nm光源,通過德州儀器的數字微鏡技術,選擇性的將面光源投射到液態樹脂使之固化。其中DLP技術包括大名鼎鼎的速度快100倍的CLIP連續打印技術。所有光固化技術的z軸方向分為兩種方案:桌面型都是光源在下,通過窗口和離型膜,成型往上拉出來;工業大型的都是光源在上,成型下沉到液面以下,液面不需要離型膜。
二、LCD技術的光固化詳解
光固化技術,除了SLA激光掃描和DLP數字投影,目前形成了一種新的技術,就是利用LCD作為光源的技術。LCD打印技術,最簡單的理解,就是DLP技術的光源用LCD來代替。我們可以回顧光固化技術的特點,每一個光固化技術的核心都是圍繞光源問題的解決方案,從激光掃描的SLA,到數字投影的DLP,再到最新的LCD打印技術。
很有意思的告訴你,其實LCD技術分為兩種,兩種還不一樣。其分界線就是光源波長,一個是405nm紫外,一個是400-600nm可見光。LCD掩膜光固化:用405nm紫外光(和DLP一樣),加上LCD面板作為選擇性透光的技術,是LCD掩膜技術(LCD masking)或者行業里有很多各自的名字,例如選擇數字光處理(mDLP),液晶DLP技術,紫外掩膜固化等等。
LCD掩膜技術從2013年就有人開始研制。有興趣可以搜到最早的創客用普通電腦LCD顯示器去掉背光板,加上405的LED燈珠做背光,試著打印uv樹脂。z軸的解決方案無非是滑塊,絲杠和步進電機,電機驅動板都可以用單片機類或者目前FDM最流行的RAMPS板解決方案。LCD的驅動其實和所有顯示器的驅動一樣,VGA或者hdmi接液晶驅動板再接LCD面板,背光用405nm燈泡或者LED陣列,加菲林鏡片來均勻分布光照。
第一個商業用的LCD掩膜要追溯到ibox nano,2014年的一個較為成功的kick starter眾籌項目。
臺最小的3D打印機,第一個最安靜的打印機等等。這個機器優點很突出,比以前的DLP要好些。不足是,一個是打印尺寸太小,3寸屏幕。第二個打印精度太差,200微米的平面內精度,因為那個LCD屏幕的分辨率是比較低的。
同樣是kickstarter的一個項目,當然亮點仍然如同ibox nano強調的,價格便宜但技術好,又是高精度面成型的光固化,技術成熟度也很好,參數很感人,特別是速度方面。當然如同所有桌面級別的光固化打印機,這個是上拉式,樹脂槽下面是LCD板,再下面是405背光。
目前國內好幾家幾乎同時推出5.5寸2k屏幕的LCDMasking原理打印機,最大的特點就是,大家都用的5.5寸夏普某款2560*1440分辨率的屏幕。據說這款屏幕價格便宜,分辨率高,最有價值的一點是,能耐受高達幾百小時405nm近紫外光的摧殘。打印機大概長下面這樣。優點很明顯,樹脂便宜,機器也不貴,精度比第一代SLA高多了,設備體積小,做工也比較不錯。得益于開源的樹莓派硬件和軟件,脫機打印或者無線控制打印都實現了。
機器代號或者廠家包含:wanhao、KLD1260、YLD01、斯泰克、zhiyao、諾瓦、Easy3D.。。。。當然還有其他不同解決方案。主要取決于采用不同屏幕作為透光的掩膜,LCD下面一般都是405led燈作為背光。這里大家自行搜索吧。
SLA(光固化技術 )的優缺點
優點:
精度高。很容易達到平面精度100微米,優于第一代SLA技術,和目前桌面級DLP技術有可比性
價格便宜。主要對比前代技術的SLA和DLP,這個性價比極其突出。
結構簡單。因為沒有激光振鏡或者投影模塊,結構很簡單,容易組裝和維修
- 第 1 頁:詳解LCD技術的光固化3D打印機_SLA(光固化技術)的優缺點
- 第 2 頁:SLA(光固化技術 )的優缺點
本文導航
非常好我支持^.^
(58) 63%
不好我反對
(34) 37%
相關閱讀:
- [電子說] EtherCAT從站轉modbus RTU協議轉換網關用modbus slave測試的方法 2023-10-24
- [電子說] 邁爾微視MRDVS發布多模態避障相機S2 2023-10-24
- [電子說] 奧比中光3D相機矩陣助力更強機器人開發 2023-10-24
- [制造/封裝] 基于芯片3D堆疊的設計自動化解決方案 2023-10-24
- [電子說] 我們距離“裸眼3D自由”,還有多遠? 2023-10-24
- [電子說] 無人值守:智慧陸上風電場3D可視化物聯網平臺 2023-10-23
- [電子說] 紡織工廠數字孿生3D可視化管理平臺,推動紡織產業數字化轉型 2023-10-23
- [電子說] 英飛凌收購3db Access以追求更廣泛的UWB潛力 2023-10-23
( 發表人:金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