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科技(Synopsys)中國區域總部的辦公室,坐落在上海市中山公園附近,走進那棟老樓,行走在格子間,一度給人一種錯覺,以為來到了九十年代《老友記》主人公錢德勒的那個美國公司。樸素潔凈的墻面上,掛著新思創始人,一位七十歲創業者對于同仁參與變革的鼓舞。
從1995年入華,到2013年在武漢設研發中心,到2017年成立中國基金,再到今年即將喬遷至全新的區域總部辦公樓,新思一步一個腳印在中國已經走過了26個年頭。在這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旅途中,新思從最初掌握關鍵點工具的EDA(集成電路設計工具)服務商,成長為涵蓋芯片從設計到制造全產業鏈的全球第一大EDA/IP公司,這個位置到今天仍然無可撼動。
但是與其產業地位不相稱的是,新思很少為芯片圈外人士所知。
2019年,科創板開閘,眾多明星芯片公司進入大眾視野,清華芯片首富的話題火爆出圈。在資本市場烈火烹油的背后,是新思的EDA軟件/IP支撐著那些芯片設計公司把創新落實于設計,新思的IP提供必不可缺的芯片基礎接口模塊,保證著高成功概率的流片,甚至廣大群眾最為擔心的光刻機,也離不開新思的光刻工業軟件,以使那極細微的光能夠按照正確的設計軌跡在晶圓上雕刻。
可以說,新思是整個芯片產業,也是中國芯片產業的“關鍵角色”。
今年3月初,遠川研究所科技組,與新思科技全球資深副總裁兼中國董事長葛群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長談。不同于我們見到的很多芯片業的“老兵”,與葛群的對談非常不拘一格,也不囿于技術本身,他分享了很多對于未來芯片產業的思考和設想。
葛群講述了一個更加宏大的愿景,這個愿景初聽更像是奇思妙想,但正是大勢所趨:讓芯片設計變得像用美圖秀秀做圖一樣簡單,而不是維持在原來像專業版Photoshop那樣只有少數人才能掌握。
考慮到中國大陸二十多年來誕生的十億級SoC芯片出貨的公司,兩只手就可以數的過來,芯片設計的現存門檻仍然很高,葛群的“美圖秀秀”愿景,應該是迄今最別出一格的預言。
每一個大膽的預言,都源于一段不凡的過去與激蕩的當下。新思科技在中國,EDA產業在中國,經歷了什么樣的過去和現在,又將實現什么樣的未來?以下,是來自一線的訪談:
01. 新思在中國
遠川 :您在進入新思之前的職業經歷是怎樣的?什么時候第一次接觸到EDA?
葛群 :我的工作經歷并不復雜,在加入新思之前只服務過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研究中心,也就是上海ICC,它是中國第一個芯片公司的孵化器,我當時擔任技術平臺總監。
上海ICC成立是因為在2000年前后中國芯片產業迎來一輪發展浪潮,華虹開始做身份證芯片,中芯國際即將成立,那時有很多有志之士從海外回來創業,但由于資金窘迫,無法承擔EDA軟件和IP的技術投入,甚至連租金也承擔不起。上海市政府要大力推動整個芯片產業的發展,就統一購置EDA、IP,并做一個類似于今天共享辦公的共享實驗室,希望能孵化一批芯片設計公司。
而ICC的主要職責,是搭建好EDA、IP平臺,配置高端測試設施,提供MPW(多項目晶元)等功能,提供一家小型芯片公司運作所需的所有生產要素。基于這樣的平臺,芯片公司就可以低門檻的開展相關的芯片設計、生產測試。
當時ICC成功孵化了數百個集成電路產品并成功進入量產,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我接觸到了新思的EDA和IP。
遠川 :您加入新思之后,主導了在武漢的全球研發中心,具體講一下這段經歷?為什么新思很早就想到要在武漢做這樣的布局?
葛群 :2010年世博會之后,曾就職于科技部的武漢市領導邀請新思到東湖新區和光谷去看看。那時,武漢剛計劃發展芯片行業,希望通過新思的落地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成長,因此給了新思特別的政策支持。當然,最吸引我的是武漢有非常豐沛的人才,一年近兩百萬的大學畢業生,人才濟濟。
于是,我開始著手推動這個事情。鑒于中國本身的市場非常大,中國業務區對新思全球業務的貢獻也名列前茅,我們需要通過聚集全球最好的人才,為全球最大的市場提供最好的服務,因此成功說服了美國總部在武漢設立全球研發中心,這是新思在硅谷之外最大的自建的研發中心。
很少有外商會在中國自己購地蓋樓,一般都是通過租賃的形式運營辦公室。我們與武漢市做了充分的溝通,大樓自己蓋,自己設計,希望大樓的風格、環境能跟硅谷相媲美,為人才提供一個賞心悅目的創新環境。也是在同一時間,華為亦在武漢光谷拿了地建造研發中心,位置就在新思研發中心的隔壁。
新思剛去武漢時,當地的人才供應量很大,可是最后經過筆試、面試后能留在新思的比例卻很低。記得我們第一年在華中科技大學宣講,來了大概300位學生,宣講完馬上做筆試和面試,最后只錄取了三位。
比例低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當時EDA遠不如現在為人所知,并且各大學都沒有專門的EDA專業,我們最后招的大多是讀計算機科學、自動化控制等專業的應屆生。
鑒于此,新思做了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與華科等大學合作,及時引入芯片產業界的一些實戰教材、以極低的成本授權學校獲得新思的軟件和培訓,同時也在算法應用層面開展一些共同研究項目。另一方面,新思把在美國時搭建起的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帶到了武漢,在新人進入公司之后,可以很快的上手EDA和IP核的研發工作。
經過這樣的一個嚴謹和系統的培養流程,我當時面試的那些同學們,現在已成為新思全球研發團隊的中堅力量。
遠川 :您在新思從事過一段時間的接口IP核推廣工作,怎么看IP核在中國芯片產業中所發揮的作用?
葛群 :中國在全球芯片產業歷史上是很年輕的,美國資歷最長,如高通博通等芯片公司,內部已經積累了很多的設計范式和經驗。
現在中國之所以能誕生很多成功的芯片企業,很大程度上善用了IP核,實現了跨越式發展。IP核是把芯片開發者過去成功的一些設計經驗固化下來,變成一個一個可以重復使用的可靠模塊。現在,我們能看到,許多公司能很快做出最尖端的復雜SoC,那是因為他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重用被反復驗證過的IP核。
打個比方,一個孩子現在可以搭出很復雜的四輪驅動樂高汽車,是基于樂高的基礎積木顆粒。IP核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后,標準的“顆粒”已經十分完備,這使得芯片設計公司能夠專注于設計核心的“引擎”,其他的功能就用IP核來搭,最終做出一款尖端的“四輪驅動賽車”。
當前的IP核技術密度已經非常高,功能復雜、性能優越、而且品質穩定可靠、技術本土化也到了相當的高度,符合中國市場的需求。所以,IP核是幫助中國芯片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02. 當下的戰略
遠川 :新思在中國發展的前十幾年,中國EDA的市場規模相比于GDP體量,比例是不太相稱的,但是能看到新思的投入力度一直是很大的,這背后的動力是什么?
葛群 :新思全球管理層在很早之前就堅信,中國和印度這兩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一定會恢復往日的繁榮,重塑在世界上的地位。所以在1995年,新思同時設立了中國分公司和印度分公司,這是很重要的戰略舉措。
新思一直以來都不是以當時、當地的眼光看問題,而是看五年、十年、甚至更遠時期后的格局,新思也要提前五年、十年布局當地的人才、生態和市場。
這樣的長線布局,其原因在于EDA作為芯片產業的根技術和硬科技的投入要見到效果,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孵化和積淀。一款一般芯片的設計周期是一兩年,但是僅一個EDA點工具的開發周期就是三年,平臺性的工具更是需要至少長達五年的開發。
遠川 :所以EDA的國產化替代只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葛群 :是的,中國擁有可控的核心技術是歷史潮流,同時國產替代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EDA領域即便一個很小的點工具,也需要一段時間的開發和驗證,所以EDA從單個點工具切入,再循序漸進慢慢切換到整個套件和平臺的國產化,是一個必須經歷的過程。
以上海大眾的桑塔納轎車的國產化為例,最初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從德國等國家進口,然后在中國組裝,經歷了十年左右才達成絕大部份的零部件國產化。
國產EDA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但是國產化一定需要時間去健康成長,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芯片設計和制造產業在當前依然亟需一個踏實的解決方案,以支持國內芯片業、電子系統甚至數字化的發展。
與此同時,國產EDA企業從扎實的從幾個點工具逐漸擴展到套件和平臺。這兩者要齊頭并進,在一個內外雙循環的框架下同時進行,如此,中國的芯片產業能夠平穩高速的發展下去。
遠川 :新思中國于2017年成立了基金,投資于各類芯片創業項目,當時成立這個基金的初衷是什么,是怎樣運作的?
葛群 :其實新思中國成立26年來,一直在不斷探索用什么樣的方式才能夠更好融入和推動中國芯片產業發展。我們相信,EDA產業不是零和游戲,并非是你多拿點我就少一點,我們所堅信,要通過自身創新、生態聯合和跨界合作推動下游產業產值的幾何級發展。
2017年的時候,國內投資者很少關注硬科技,而是看到研發基礎科學的企業有上市的可能才會給點投資。看到這樣的情況我很心焦,所以一直在思考用成體系的方式,讓有抱負、有能力的團隊,在初創時期就能獲得資源和資金支持。
很多芯片創業者里面,有一部分是新思培養出來的工程師,有一部分來自于其他國際大廠,他們了解中國芯片企業的需求,準備結合新思的技術,自己研發一些好的產品,以更好服務于中國的芯片市場,乃至高科技電子行業。
于是,新思成立了中國投資基金,用自身的經驗和視角對項目做出判斷,以解決那個年頭下資本方在前期不愿投、不敢投的問題。
我們在做基金時還繼續發揚新思一直以來的“長遠眼光”,與其他資本力量合作,成為一個更具備杠桿力量的支點,隨后,我們以FOF母基金的形式撬動更多資金,也就能影響更多投資者,幫到更多創業者。
新思做中國投資基金的優勢,在于新思歷史夠長、維度夠寬,全面覆蓋了從芯片制造、設計到應用開發各個環節,對初創團隊和芯片公司有全方位和橫向、縱向理解。我們在中國有一個專門負責基金的團隊,會把一些數據脫敏處理后,去觀察每個細分行業的表現和邏輯,對每個細分領域和技術的未來做出客觀的預判。
新思聯合中國合作伙伴投資的一個典型案例是全芯智造。
2017年5月,中美關系還比較緩和,中國芯片行業的熱度并沒有起來,新思已經看到制造類EDA在中國的發展趨勢和機遇,就聯合了一些有意愿的投資者如中電(CEC)旗下的華大半導體等,大家認同這是一個優質的投資項目和創業團隊。這幾年,在新思科技和產業的共同支持下,全芯智造的發展很穩健。
遠川 :新思會找一些中國的本土作伙伴,比如芯原、芯華章、芯耀輝、芯行紀等,合作的初衷和標準有哪些?
葛群 :單看整個中國芯片市場,是存在長尾效應的,尾部的客戶很多,但新思很難有效幫助到每家客戶,所以我們會選擇與國內的合作伙伴協作,盡可能實現產業全覆蓋。
至于選擇合作伙伴的標準也很簡單,我們會看這個企業是否是實實在在、踏踏實實的做事的公司,換言之就是有沒有足夠優秀的技術人才,是不是足夠專注于技術、客戶和產業,這是新思尋找合作伙伴的很重要的標準。
之所以這樣強調,因為我們的初心并不是獲取短期投資回報這樣一錘子的買賣,而是希望協助合作伙伴把長期服務能力建立起來,他們才能與新思一起服務更大的市場。
03. EDA產業的未來
遠川 : 現在,EDA產業談AI化、云化很多,怎么看待新技術對于新思的影響? 考慮到EDA產業牽涉到很多敏感關鍵的知識產權,是不是新技術帶來的影響是比較有限的?
葛群 :新技術對于所有的老牌企業都是個挑戰,因為這必須拋開原有的技術包袱,用全新的、基于未來的邏輯開發新產品。舉個例子,諾基亞在智能手機橫空出世前還如日中天,但很快就陷入了絕境。而新思一直在積極的擁抱AI、擁抱云技術,但這必須從最底層的觀念開始做改變,才能真的在技術產品上實現跨越。
新思在去年初推出業界首個用于芯片設計的自主AI應用程序——DSO.ai,能夠在芯片設計的巨大求解空間里搜索優化目標,自主執行次要決策,這能幫助芯片設計團隊大幅提高生產力,而且確保所有的操作都是專家級水平。
我們的客戶三星利用DSO.ai,原本需要多位設計專家耗時一個多月才可完成的設計, 現在3天就能完成,效率提高了10倍 。
遠川 :用AI和云提供EDA產品,和老的方式有何不同么?怎么去理解這場技術變革?
葛群 :年輕人對新技術不會感覺到什么不一樣,因為年輕人沒有對老技術的使用習慣和路徑依賴,他們一開始接觸到的就是新技術。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的孩子都認為電話不需要物理鍵盤了、電腦也可以沒有鼠標,這是因為他們自使用電子產品時就運用觸控技術,從而養成了這樣的新使用習慣。
同理,芯片業的許多老兵可能會出于長期的使用習慣而在意某個EDA工具,但是新一代芯片工程師成長起來后,他們對于各種產品和服務的使用習慣會發生變化,會希望新思和其他EDA供應商提供的是一種新的EDA服務,讓本地的、云端的芯片設計數據可以互動和流轉起來。
所以這些新的技術一定會從其他領域影響和滲透到傳統的EDA領域,這一趨勢是勢不可擋的,EDA行業必須提前布局。
遠川 :現在有人認為,搞芯片設計,大家買IP核就可以了,門檻很低。也有人認為,芯片設計是要架構搞的好。怎么看芯片設計業的未來趨勢?
葛群 :在我來看,IP核和架構都很重要。IP核是人類智慧的積累,經過標準化后,流轉更快、效率更高,能幫助到那些積累少又需要快速研發芯片的年輕公司。架構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它直接反應芯片的核心創新。
從大趨勢上來講,芯片設計門檻應該越來越低,這樣才能面世更多不同的、應用于不同數字化場景的芯片,驅動數字社會更快發展。要加速這個過程,采用標準化的IP核、和運用更加易用且智能的EDA服務去鉆研芯片架構創新,會愈發重要。
現在軟件行業有一個趨勢叫LCNC(Low-Code/No-Code),目的就是更快、更簡單的搭建出系統。如軟件行業一樣,芯片設計實現過程也不能越做越復雜了。做芯片應該變成一件門檻更低、上手很快的事情,能讓最終實現的系統越來越復雜、電子產品和應用場景越來越多元。
中國未來涌現出來的系統公司,會更年輕,他們追求的是更高的整體系統效率。芯片行業的老兵們,通過IP和EDA把智慧積累下來,讓之后的創新更容易一點,這是芯片產業要集合力量一起努力的。
遠川 :如果這樣,會否存在一個矛盾,就是說新老芯片公司存在代際差異,這是否會自動淘汰一些經驗沒那么豐富的公司?
葛群 :還是以做圖軟件打比喻, 人們既需要美圖秀秀這樣人人都會用的App,也需要Photoshop這樣更具有專業性的工具,兩者的需求是并存的 。
芯片的應用范圍繁多,不同的設計需求長期共存。有些終端,比如有些家電類,所使用的芯片功能并不復雜,性能要求也不高。還有一類芯片,像CPU、GPU等追求極致功能的SoC,集成度要越來越高,工藝也許也要用到最先進的工藝。
因此,芯片設計的流派會出現非常明顯的差異化和互補性,也就是說大家可以選擇用美圖秀秀,或是專業版Photoshop來進行設計工作。對EDA公司來說,這意味著要提供不同類型的集成電路設計工具,來滿足更多元化的需求。
要強調的是,既然在數字化社會中芯片需求量那么大,未來要用“美圖秀秀”類EDA來進行芯片的場景會越來越多,市場潛力非常巨大。
遠川 :這樣來看,系統公司往上游延伸定制芯片應該是一個大趨勢,未來會出現更多系統廠商在芯片領域有所建樹。
葛群 :蘋果和華為公司就是這么做的,系統公司做好芯片,對于系統公司整體價值有一個更大的乘數效應。而芯片公司必須和系統整機聯動,否則風險系數就會很高。
我們很有必要把做芯片作為一個實現系統優勢的手段,而不是把做芯片本身當成最終目標。中國有非常強大的系統優勢,也就是應用場景多元化的優勢——聯合國公布了三萬多個工業門類,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擁有幾乎所有的工業門類,這種系統優勢是無可比擬的。
為此,中國的系統公司要掌握兩個核心能力, 一是把設計實現芯片的過程本身變成一個很熟練和高效的技巧以實現芯片設計能力復制;二是要牢牢掌握系統定義和芯片定義的能力,以最高效和快速的創芯來滿足使用電子終端者的需求,從而大幅度提升芯片產業的整體價值 。
系統公司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必將轉向至芯片設計和定義,這需要更智能的EDA和IP核來消除當前芯片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巨大技術鴻溝,讓他們可以輕裝上陣。一旦這一鴻溝被彌合,中國的系統公司和軟件公司的創新力必將被無限放大。
? ? ?責任編輯:tzh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