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當下科技圈最熱的名詞。習近平***就區塊鏈發展作出了指示,“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什么是區塊鏈?發展區塊鏈將對國家、社會以及各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國內企業在區塊鏈領域有什么作為?《人民郵電》報特邀區塊鏈領域專家,詳細回答這三個問題。
什么是區塊鏈?
區塊鏈目前還沒有統一標準的定義,不同組織機構對區塊鏈概念的定義存在差別。IBM的定義是,區塊鏈是一種共享賬本技術,商業網絡中的任何參與方都可以查看交易系統記錄(賬本)。維基百科的定義是,區塊鏈是一個基于比特幣協議的不需要許可的分布式數據庫,它維護了一個持續增長的不可被篡改和修改的數據記錄列表,即使對于數據庫節點的運營者也是如此。
產業界、學術界還存在很多不同定義,但從這些定義中可抽取的高頻關鍵詞包括:分布式賬本、密碼學、不可篡改、共識、智能合約。
區塊鏈起源于自稱日裔美國人的中本聰發明的加密數字貨幣-比特幣(BitCoin)。比特幣是一個無需權威機構背書的去中心化、多方參與并互相驗證、公開記賬的虛擬貨幣體系。比特幣系統穩健運行,比特幣價值的不斷攀升(每比特幣由2009年的0.05$暴漲到目前的9610.4$),證明該系統底層技術在去中心化系統的信任建立、價值傳遞中的巨大優勢,吸引了大量技術研究人員的關注,逐漸將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提煉為比較完整的區塊鏈技術體系。因此,區塊鏈來源于比特幣,但比特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個成功案例。
區塊鏈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技術創舉,而是點對點(P2P)通信、分布式計算、密碼學、信息安全、博弈論等技術的組合創新,其發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區塊鏈1.0,以比特幣為代表、以分布式記賬為典型應用。在比特幣系統中,節點間以對等網(P2P)方式通信,確保交易記錄快速傳播和數據不丟失;用密碼技術保護交易用戶的權益,用共識算法實現數據一致性;用區塊之間環環相扣、層層驗證避免數據篡改。
區塊鏈2.0,以以太坊(Ethereum)為代表、引入智能合約技術。智能合約是以數字形式表示的多方共識和承諾,它也像交易一樣保存在區塊鏈中,不可篡改、不可刪除的特性保障了合約的安全性和中立性;一旦條件具備,智能合約即自動執行,實現合約規定的履約動作(如賬戶扣款、資產轉移等)。智能合約的引入,讓區塊鏈在分布式記賬的基礎上,具有了“代碼運行”能力,可開發靈活多樣的去中心化應用(DApp),產生了“codeisthelaw”的效果。
區塊鏈3.0,即“區塊鏈+”,區塊鏈全面融入信息生活的方方面面。關于區塊鏈3.0的概念業界尚未形成共識,但區塊鏈與網絡、信息、生活結合形成“區塊鏈+”的趨勢已經非常清晰。
區塊鏈有什么樣的技術特點呢?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信任等優點。區塊鏈數據的傳輸基于P2P網絡而不依賴某個特定的中心節點,每個節點都有交易的驗證、數據的記錄與儲存的職責。一個節點出現故障時,其他節點能繼續提供數據存儲和更新存儲,確保系統具有高可用性。區塊鏈系統運作公開透明,節點間無需相互信任,所有參與節點共同維護一本能夠保持數據最終一致性的公共賬本,依靠密碼學技術確保賬本數據的安全可靠。區塊鏈信任機制的建立、傳遞和維系過程,建立在密碼學的基礎上。公鑰密碼體系、加密和哈希算法、零知識證明、同態加密等都需要可靠、安全地實現。一旦在安全上出現問題,信任就會瞬間崩塌。2016年在以太坊社區出現的theDAO事件,導致了以太坊整個體系的信任危機,最終逼迫以太坊做出了“硬分叉”的艱難決定。
區塊鏈系統根據應用場景和治理體系的不同,一般分為公有鏈、聯盟鏈和私有鏈。
公有鏈是一個開放體系,任何節點只要遵照特定要求和協議,均可通過互聯網自由加入和退出網絡,并參加鏈上數據的讀寫,運行時以扁平的拓撲結構互聯互通,網絡中不存在任何中心化的服務端節點,典型的實例是比特幣、以太坊。
私有鏈是一個封閉體系,由單個實體運行,其中節點均由更改實體指派,各個節點的寫入權限收歸內部控制,通常用于同一主體內部的不同部門之間,與分布式數據庫相比優勢并不明顯。
聯盟鏈是一個半開放體系,多個機構/實體組織組成利益相關的聯盟,每個實體可指派自己的節點加入,通過聯盟授權后才能加入與退出網絡,聯盟中的節點共同維護區塊鏈的健康運轉。典型的案例是郵政銀行的資產托管系統,包括資產委托方、資產管理方、資產托管方以及投資顧問在內的多個不同金融機構合作運營。聯盟鏈是解決多方協作、共識信任、信息共享的有效手段,具有最廣泛的應用場景。
發展區塊鏈將對經濟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大力推廣區塊鏈技術,是國家高科技領域核心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
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高科技領域的自主創新,先后出臺了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的產業發展策略,大力推進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也是整體推進鏈條的一環。從區塊鏈技術、應用及產業發展情況來看,我國和國際先進水平基本上保持平齊,雖然在核心算法(例如加密機制、共識算法、安全體系)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差距,但我國在技術與產業應用結合上具有天然優勢,為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
如果能在大規模業務應用創新和產業推廣的同時,在核心技術(例如密碼學、操作系統、現代信息處理、信息與通信安全)方面取得突破,將為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帶來新動能。在這方面,我國已經有很多的成功經驗,比如阿里巴巴的OceanBase、華為的人工智能芯片,都是應用和市場倒逼產生的核心技術原始創新。
區塊鏈技術不僅推動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更推動生產關系、思維理念的革命。
“區塊鏈+”是對“互聯網+”戰略的落實和拓展,有豐富的內涵。
在社會生產協同方面:區塊鏈技術可改造升級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生產領域,通過信任和協作來加快產業發展、發揮市場優勢,進一步將創新、應用、價值、協同都建立在基于區塊鏈的信任、透明體系上,實現“一鏈通”,提升跨企業、跨行業、跨地域多要素協同,形成“化學反應”,降低信用、資金、質量、資源等方面的風險,提高協作效率,培育新的生產關系。
在社會生活方面:區塊鏈與數字政務結合,打通政務體系中的數字孤島,實現政務數據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和利用,促進業務協同辦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好的政務服務體驗。區塊鏈技術可打通并協調教育、就業、社保等方面信息共享,形成更全面、更準確的社會征信體系。區塊鏈與養老、醫療健康、公益、精準扶貧等領域的結合,將進一步加強我國民生工程的效果,減少因為信息溝通和協作不暢帶來的地域之間的差異,最終惠及全體群眾。
區塊鏈對金融體系的沖擊可控,可促進金融體系的改革和完善。
區塊鏈天生具有“數字資產”的屬性,前期出現了以ICO為代表的融資亂象,出現了以比特幣、萊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為渠道的非法資金轉移、黑產交易。這也是美國政府、金融監管機構對Facebook發起的Libra疑慮重重的原因所在。但是,這本質上不是區塊鏈技術的原罪,是國家監管和金融治理水平沒有跟上技術發展速度導致的。我國政府和監管部門通過實踐積累了大量成功的監管、疏導和治理經驗,2013年12月,央行等五部委發布《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定性比特幣為“網絡虛擬商品”而不是貨幣;2017年9月,央行等七部委發布了《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全面取締ICO;2017年10月,國內比特幣交易平臺全部清算完成并關停;2019年1月,網信辦發布《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這些措施對于規避系統性風險、促進區塊鏈技術良性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措施的有效執行,增強了國家對區塊鏈監管的經驗和信心。可以預見,監管手段將伴隨區塊鏈業務和技術的進步同步發展,整體風險可控。
區塊鏈天生的金融屬性,將推動區塊鏈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解決中小企業貸款融資難、銀行風控難、部門監管難等問題。利用區塊鏈技術探索數字經濟模式創新,有助于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競爭、穩定透明的營商環境,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各行業供需有效對接,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家對這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區塊鏈金融項目的支持,必然會促進現有金融和資金監管體系變革,向著高效化、現代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而這些變革必將惠及中國經濟發展。
區塊鏈可助力電信運營商強化與各行各業、上下游產業鏈、運營商之間的互信合作。
區塊鏈作為有效的社會協作互信手段,可助力運營商強化與各行各業、上下游產業鏈的互信合作。通過構建聯盟鏈與傳統行業合作,形成包括物流、信息、資金的智慧協同體系。提供運營商特色數字資產的開放合作,例如用戶信用及積分、數字版權、大數據等,增強運營商的綜合競爭力。應用區塊鏈實現設備商、應用或服務提供者在供應鏈管理、產品交付、售后服務等方面的合作與協同。
區塊鏈可強化運營商之間的合作互信機制,包括資源共建和共享、互聯互通。在區塊鏈上登記和管理運營商共建、共享的通信局房、站址等設備的歸屬權、使用和運行情況,作為投資、結算、維護的依據。此外,通過區塊鏈技術在國內、國際運營商間提供高效、便捷、可信的信息交互渠道,實現CA互信、SLA管理、漫游與互通計費結算等。
區塊鏈技術廣泛應用,還面臨一些挑戰。
首先,區塊鏈與應用場景和恰當需求的匹配,是一個漸進過程:區塊鏈作為一個全新的信任和價值處理機制,與傳統IT、互聯網技術存在較大的差異;對區塊鏈的恰當應用,不單是技術問題,更是思考方式的轉變過程。用區塊鏈能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哪些痛點問題,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實踐-升華”的過程。基于區塊鏈的示范項目將非常有助于縮短這個過程。
其次,區塊鏈技術尚處在技術創新期:性能從最初每秒處理7筆交易的比特幣到今天每秒處理百萬筆交易的EOS,數據組織方式從經典的鏈式結構到有向無環圖、平行鏈等,通信方式從P2P到組播再到閃電網絡,很多新的理念、機制還在不斷涌現。因此,區塊鏈技術體系還處于創新的活躍期。一方面,這要求區塊鏈從業者保持學習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這些創新說明區塊鏈與應用需求的結合日益密切,區塊鏈技術具有蓬勃的創新能力。
中國移動積極開展區塊鏈技術研發
中國移動積極關注區塊鏈等新技術研發,全面開展技術研究、產品研發、標準與專利工作,積累了部分關鍵技術和平臺研發經驗。
在標準化和專利方面:在ITU-T先后主導立項了區塊鏈安全技術項目、區塊鏈安全服務項目,其中區塊鏈安全技術標準即將發布,將是ITU在區塊鏈安全領域發布的第一個正式標準。在GSMA主導立項并完成了區塊鏈PKI在移動網絡中的應用研究,這是在GSMA眾多區塊鏈應用案例中最貼合4G/5G移動通信網的解決方案。已申請近50項國內外發明專利,涵蓋存儲空間優化、安全增強、性能提升、電信行業應用方案等方面。
在技術研發方面:基于Hy-perLedger開發了區塊鏈即服務(BaaS,BlockchainasaSer-vice)平臺、基于區塊鏈的政務數據共享系統,自主設計區塊鏈PKI系統并開發了家庭小基站認證產品。在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中,擔任電信應用項目組聯席組長,發布全球首個《區塊鏈電信行業應用白皮書》。參與國家信息中心牽頭的區塊鏈服務網絡,并已啟動在全國多個地市的測試部署。
此外,系列研發成果獲得多個獎項:先后獲得第二屆中國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大賽決賽一等獎,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三新”成果銀獎,中國通信學會全球互聯網與通信連接及結算最佳實踐案例及方案、大賽創新結算最佳方案獎等。
中國移動將基于現有積累,統籌規劃并攜手產業界共同推進區塊鏈技術和業務的研發,形成并推廣一批示范應用,扎實積累關鍵技術,用“區塊鏈+”為提升社會生產和生活效率、增強信任與協作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ct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