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代表了一種勇氣。時代的混亂往往預示著現實中出現了按照既有規則無法解決的問題,揭示出了現存秩序的不合理性。普通人受其煎熬卻毫無辦法,唯有勇士盯著這些不合理性硬扛,構建出了通往新世界的工具。
1. 走向混亂的世界
2020年1月3日,伊朗二號人物、“圣城旅”最高領袖卡西姆·蘇萊曼尼被美國軍隊擊殺。蘇萊曼尼對伊朗的重要性,可以視為中國***時代的林彪,又或者是蘇聯列寧時代的托洛茨基。他的死訊使國際形勢陷入了凝重與高度不確定性中,受此消息影響,黃金和原油價格一時飆漲,就連低迷了數月的比特幣,當日價格亦拉升了4%。
自從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全球從革命敘事走向了經濟發展的敘事,至今已經29年了。這29年中,我們曾經生活,或者曾經以為自己生活在一個世界秩序日益完善的世界中。這個世界有一個全球公認的領導核心,全球亦分享一套共同的敘事觀。雖然這套敘事觀在不同的國度有著不同的敘事版本,但在對待資本主義、消費主義、經濟增長的態度上,幾乎沒有什么不同。整體來說,世界是和平的,混亂只出現在局部。
然而在近年來,這種和平的感覺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并且在特朗普上臺之后尤為明顯。中國遭遇的種種外界打擊自不必說,觀之全球,動蕩宛若一場傳染病,正在各大洲流行:制裁后經濟凋敝的俄羅斯、軍閥混戰的中東、被難民沖擊的歐洲……每一塊土地下似乎都埋藏著一顆極具毀滅性的地雷。那種僅僅是局部動蕩的圖卷,已經被一種全球性的不安所替代。
伴隨這種不安的,是全球經濟增速的放緩。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再也未能恢復之前那樣的強勁增長,然而貧富差距卻在不斷擴大。一國之內底層與上層之間的矛盾、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利益沖突(尤其是當一國想要提高自身階序,擠占另一國地位時)日益突出。回望過去的29年,像那樣的歲月,似乎是不可再得的了。
2. 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11周年
2020年1月3日還具有另外一個意義,即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11周年。也就是說,從2009年至今,作為一個“無主之物”,比特幣已經運行了整整11年。與蘇萊曼尼的死相比,這件事顯得毫無影響力。事實上,1月3日這一整天,除了幣圈里的小部分人提到這件事,主流媒體幾乎沒有報道,更不要說讓其他的人知道了。而縱觀圈內的討論,也大多集中在了幣價上,例如“成功筑底”等等。
但我們非得聊聊比特幣不可,特別是在這個日漸混亂的時代。
從2017-2019年,數字貨幣圈經歷了從幣價暴漲到泡沫破滅的過程。無可避免地,坑蒙拐騙之事層出不窮,在這個過程中,圈內人財富大多都經歷了一輪暴漲和一輪清洗,人心也在資產的漲跌中上下浮沉。一個明顯的觀感是,2016年-2017年(雖然當時的幣價低于現在)尚有人談論比特幣的理想和對未來世界的構想,時間到了2020年,基本只剩下對金錢的討論了。
財富的戲弄,讓人們日漸逃離了對比特幣乃至所有數字貨幣的未來幻想,尤其是對未來組織形態及政治結構的想象。戲謔的是,比特幣的命運卻越來越與政治掛鉤了。
就以圈內人最為關心的幣價為例。在2020年1月3日創世區塊誕生十一周年的時間點上,市場情緒卻十分低迷,比特幣價格一開始不升反降,一度下穿到了6900美元。而在蘇萊曼尼被暗殺的消息公布之后,比特幣價格才跟隨黃金價格一起上行,最終上漲到了7300美元以上。
幾乎所有的幣圈人都將比特幣價格暴漲的希望寄托在今年5月份的產量減半上。然而,產量減半本來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加上它被人反復提及和炒作,即便能夠帶來上漲,也早就被市場提前消化了。例如,從去年6月份開始幣圈就一直在議論今年的減半行情,到現在已經有半年了,但市場并沒有因此而提振,相反愈加低迷。由此看來,重要的不是比特幣拋壓的減少,而是資金以什么動機、從什么地方涌入。
此前,由于加密貨幣盤子較小,我們可以依靠莊家配合暴力控盤來拉升幣價。例如,2013年的比特幣價格暴漲,與加密貨幣交易所門頭溝操控價格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這一點在門頭溝破產、其交易數據公開后,在學術界得到了驗證。2017年的比特幣暴漲,可以歸功于ICO帶來的大量入金,以及Tether暴力增發USDT。然而回看眼下,我們既沒有一個可以強勢市場的交易所門頭溝,也不可能再重演一遍ICO(2019年的IEO小打小鬧不成氣候,很快就過去了),就連Tether現在也遇到了麻煩。可以說,比特幣的入金成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過去,由于圈內人對比特幣市場強勢控盤,比特幣價格是一個內部游戲,和其他風險資產的價格走勢幾乎沒有什么相關性。然而近兩年來,比特幣價格卻日漸受到外部政治事件的影響,與地緣政治風險事件高度相關。2019年中美貿易戰令比特幣價格漲破8000美元是一個例子,此次伊朗事件導致比特幣價格上漲也是一個例子。由此,在目前找不到熱點,持續低迷的市場中,地緣風險事件便成為了應當特別受到關注的因素。
拋開幣價不談,從比特幣采用率的長遠角度來看,比特幣的命運也深深地被國際政治形勢影響著。
根據中本聰的設想,比特幣應當是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2010年5月,一個美國人踐行了中本聰的構想,用10000個比特幣購買了幾個披薩,開啟了比特幣支付的先河。然而,雖然此后強調比特幣支付功能的社區愿景甚囂塵上,但比特幣并沒有在發達國家的合法領域得到廣泛使用。2013-2014年比特幣價格暴漲暴跌,讓許多本已接受比特幣支付的商家叫苦不迭,只能選擇放棄;2016-2017年比特幣網絡那可怕的擁堵,讓支付體驗成為了一種災難。
相反,憑借著去中心化的性能,比特幣在伊朗這樣的地方反而成為了一種求之不得的新鮮事物。2018年,伊朗就曾通過比特幣繞開美元管制,以取得歐元區的投資(不過,中轉此投資的瑞士公司仍然在次年受到了美國的制裁)。此外,伊朗不僅將比特幣添加為國際支付的主要方式,還將比特幣挖礦設立為國家的工業產業。
在美元霸權之下,比特幣最適合發展的土壤或許并不是美國,而是那些受到美國制裁、缺乏美元同外國展開貿易的國家。在這些地方,比特幣去中心化的優點才得到了充分呈現,并使之成為了某種程度上的超主權貨幣。除此之外,在那些主權貨幣極不穩定的地方,比特幣也有它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由此看來,比特幣獨特的性質,已經讓它開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發揮著某些作用,尤其是在政治局勢陷入混亂的時候——像伊朗這樣的主權國家已經開始了探索。不過,受制于嚴重的隱私問題(Chainalysis掌握了比特幣鏈上80%地用戶信息),比特幣還不能成為真正的數字黃金。更嚴重的問題在機制設置層面:當比特幣被開采完了以后,如何繼續激勵礦工挖礦維持賬本安全?比特幣是否會因此走向消亡?這些都是業內需要關心和討論的話題。
3. 第十二年:未來往何處去?
現在離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已經整整十一年了。讓我們跳出對中本聰和比特幣白皮書的贊美之詞,以及對比特幣未來的展望,說點別的話吧。
十一年過去,我們可以捫心自問,自中本聰發明比特幣以來,數字貨幣世界還有哪些像比特幣一樣令人自豪的新構建、新發明?可以說,幾乎沒有(以太坊算得上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但目前不如比特幣)。這里面除了比特幣這樣的發明本身就很難復制以外,更多的因素恐怕在于人們做事的起點不同。很長時間以來,人們沉溺于比特幣帶來的財富神話,要不就是成立項目方給予大眾一個新的財富故事,收割智商稅;要不就是成為投機其中的韭菜,在高度投機的市場中賭一賭運氣。然而,這些人里卻再難見到像中本聰那樣,具備構建改變世界工具野心的人了。
我們應當認識到,比特幣不是一個歌舞升平、平安祥和時代的產物。它誕生的時代可能比蘇萊曼尼被暗殺的時候更為崩壞,那時候資本主義在全球陷入了深深的危機之中。比特幣沒有投資人,因而不需要對什么投資人負責,也不向任何人承諾財富自由。它沒有遵循一種溫順的、現實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成長邏輯;相反,它的出現指向了一種新的生活或者說生存方式——是在資本主義世界失序時代,經過好幾代密碼朋克不斷奮斗最終破殼而出的幽靈。
2018年底-2019年初,幣圈曾經出現了一股回歸密碼朋克的熱潮。可惜的是,潮流中大多并非真正回歸密碼朋克,而只是利用密碼朋克的外殼來包裝新興的項目罷了。這就好比把切格瓦拉印在衣服上販賣,仿佛這樣就革命了一樣;往新成立的項目中摻入某些和密碼朋克組織有關的成員,又或者摻入一些密碼學家,人們便以為這樣就更加密碼朋克了。然而,當這些項目方被讓熊市壓得喘不過氣來的資方送到市場急于變現時,疲憊不堪的韭菜們吃了幾口,終于也吃不動了。
幣圈還有沒有前途?經過這幾個月的低迷,大家的心里都在打鼓。如果論“錢途”,沒有新引入的資金,沒有繼續強勢控盤操縱市場的可能,“錢途”是比較渺茫的。如果論“前途”,自幣圈沉迷于技術的細枝末節和造富神話開始,“前途”就已經比較渺茫了。許多項目雖然在技術上做出了改進,但在設計理念上卻做出了重大的倒退。要知道,作為資產比特幣不是公有的,但作為一個系統,比特幣卻是公有的,也即去中心化的;然而太多太多的項目方,根本上就是某個公司的私產,雖然名義上號稱在做公鏈,還不如直接轉戰聯盟鏈算了。
如果這個行業真的需要存在的話,恐怕我們不得不跳出幣圈,重新考慮一下宏觀世界。筆者愚見,圈內總是號稱要做出超越比特幣的項目,不是在TPS上要超越,就是在市值上要超越,即在造富神話上要超越。但鮮有人講清楚自己究竟想要怎樣改變世界,以及他能為那樣一個世界提供怎樣一種工具。而后者恰恰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因為,論技術,幣圈絕對做不過互聯網大廠;論造富,幣圈的錢遠不及傳統圈子。唯有后者是互聯網世界提供不了的(也是他們不愿意、不可能提供的),傳統世界也不可能具備的。這也是為什么,比特幣已經誕生了11年,我們依然發自內心為此感到自豪。
這一回,我們真的需要回歸密碼朋克的初心。在這個政治勢力日益混亂的時代,在這個技術無孔不入滲透我們生活的時代,比特幣的社會組織意義和積極構造未來社會的精神,這是我們極為寶貴的財富。
最后請讓我們不要忘記中本聰銘刻在比特幣創世區塊上的話:“此時正是財政大臣對銀行第二次施以援救之時。”
責任編輯:ct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