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狀
雖然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區塊鏈能盡早的落地,而且從每天的新聞當中,好像也看到有一些區塊鏈的產品陸續落地了,比如說騰訊的區塊鏈發票,比如說央行的基于區塊鏈的數字票據系統,比如說阿里巴巴的基于區塊鏈的跨境匯款系統等等。
這樣的新聞給我們的感覺是區塊鏈好像已經有很多方面落地了,而且距離大規模的落地已經不遠了。但是去深究這些項目,這些項目內部的區塊鏈元素其實并不是太多,它們的落地更多的是利用傳統互聯網公司巨頭公司的原有能量,做了一些技術上的改進。
也就是說,他們的成功普通中小區塊鏈項目可能難以借鑒,但是也只有中小區塊鏈項目能大規模的落地鋪開,真正有人開始使用,那才能叫做區塊鏈行業的落地,而我們距離這一天可能還很遙遠。
這個遙遠主要體現在區塊鏈的基礎設施還非常不完善,非常不人性化。區塊鏈大規模落地的時候,一定是很多人參與的時候,一定是區塊鏈能惠及到每一個普通人的時候,而那個時候對基礎設施的要求非常高。就好像互聯網一樣,如果今天的互聯網還是使用的DOS系統,還是使用命令行模式,還沒有郵箱、微信這些東西,你想在互聯網上獲取巨大的商業成功,讓互聯網鏈接每一個人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而目前區塊鏈卻正好處于這種狀況當中。
我個人認為區塊鏈行業要真正落地的話,至少需要在以下這幾方面有大幅改進:
二、帳戶、密碼
帳戶、密碼是每一個項目都會碰到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令人頭疼的問題,不太客氣的說,就目前區塊鏈的帳戶和密碼系統就能夠成功“勸退”一半想要參與進來的人。
目前很多區塊鏈項目都是基于公鑰私鑰的帳戶系統,同時加上助記詞的輔助,擁有私鑰就擁有資產,丟失私鑰就等于丟失資產。
但是私鑰和助記詞這個東西實在是有點反人性,比如私鑰,那么長一串無規律的數字、字母,靠人腦記住是不可能的,所以你必須用其它的記憶手段。比如物理方式,把私鑰記在紙上,然后問題就變成了如何保存這張紙:夾在筆記本里怕丟了,存在保險柜里怕偷了,即使沒這些意外,紙放個一二十年也自然就發黃了,萬一某筆巨款的私鑰長時間沒動,一二十年后還能不能找回來還真不一定。
如果保存在網上,一旦上網,又會面臨各種被黑客盜取的風險,這種方式的安全性感覺還不如放在交易所,大交易所至少風控能力比普通個人要強一些。
即使不考慮被盜的問題,私鑰的輸入也是一個大的麻煩,那么多的字母得一個一個輸入,一個一個核對,錯一個要查半天,這種帳號密碼系統太反人性了,雖然它本身是一個非常精妙、安全的設計。
區塊鏈要想大規模普及,一定要首先解決這個問題,既保留現在公私鑰密碼對的安全性,又要方便人腦記憶,同時如果丟失,還要有辦法能夠找得回來。一定有某種方法可以做到這點,比如將私鑰與個人的生物特征指紋、眼膜之類的東西做一個映射之類,或者能夠通過大數據、社交關系等辦法找回來,具體實現方法可能不一樣,但是目標是一樣的,就是大幅降低普通用戶的使用難度。
三、付費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流行一句經典的話,叫做“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買單”,互聯網主要的模式是免費,靠免費吸引流量,靠流量來做其它的業務來盈利。
互聯網時代的用戶基本上習慣了免費的模式,而現在所有區塊鏈的交易都是用戶付手續費,很麻煩,技術上很復雜。比如以太坊的GAS系統,你想要使用以太坊的業務,你必須先有以太坊,如果沒有,就得先購買以太坊,也就是必須去交易所轉一圈再回來。有些新手朋友可能只是想簡單使用以太坊的某項功能,他可能并不太熟悉交易所的功能,但是沒辦法,想要使用這項功能,你就得先去買。
以太坊相對還算是簡單的,EOS的CPU、NET的設置更是復雜,別說新人朋友,即使混過一兩年的“老鳥”,也很容易“迷路”。
必須有相應的技術,把區塊鏈的交易習慣大幅優化,比如從現在的用戶付費模式轉變成商家付費,但其實最后也是用戶付錢,因為最終都會轉嫁給消費者,但這樣的話用戶體驗就會好很多,會省略很多不必要的程序,也更加符合消費心理學。
四、穩定幣
區塊鏈上的數字資產波動性都很高,需要有一種東西能夠保持價值穩定,給出一個價值的錨定。
雖然我們現在已經有了USDT,USDT也能夠比較好的完成任務,但是USDT畢竟錨定的是美元,美元與人民幣當中還需要加上一層價格換算的程序,這中間存在一些麻煩。而且在幣幣交易中還沒有那么明顯,如果數字資產有一天真的能夠接入現實商業的話,大家就會發現USDT的不方便之處,因為國內的現實商業中很少有用USD計價的商品。
央行的DCEP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目前來看央行的DCEP與USDT還是有很大的區別,而且在額度、是否支持數字貨幣交易上面都還有很多的疑問,所以我們也只能先觀望,等待它的落地。
當然了,其實不用等DCEP,只要支付寶開放數字貨幣支付接口,這個問題也能基本解決,所以這個問題重點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政策問題。
五、去中心化交易所
目前我們的中心化交易所已經比較成熟了,去中心化交易所也在如火如荼的發展當中,但是我認為目前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普遍都還缺少一個維度。
雖然效率和深度都遠不如中心化交易所,但是有一些去中心化交易所已經基本能用了,這些交易所基本上主打的都是安全。安全是指自己掌管自己的私鑰,除非自己的私鑰泄露,要不然你的資產就永遠是你的,即使交易所被盜,你的資產也不會被盜,這樣就能徹底解決交易所被盜的事。
但是伴隨著安全一起的,還有匿名這個特點,目前很多去中心化交易所都不用實名制就可以進行交易,不用暴露自己的身份就可以進行大規模的資產轉移,這樣就很容易成為洗錢等各種犯罪份子溫床,如果這種行為不受約束,那對整個經濟系統的沖擊也是非常大的。
對于去中心化交易所而言,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它背后的技術,比如UTXO帳戶系統,比如讓自己管理資產的公鑰私鑰系統,比如它的高效確認特性等等,這些技術是去中心化交易所真正的優勢所在,安全才是去中心化的核心特點,匿名不是。
這里說到的并不是不要匿名,而是不能絕對匿名。舉個例子,我們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保證在所有交易轉帳過程中,完全不暴露我們的真實身份,即使是各大交易所、去中心化交易所、對手方也不知道我們的真實身份,但是在最底層,也就是在警方那里,在政府機關那里,一定要有實名身份,因為要確保真正出事的時候,如果要追查身份是可以追查到的。
匿名和去中心化這兩者如何協調,如何在保證去中心化特性的同時能夠實現對犯罪行為的打擊(因為也許有一天,我們會成那個受害者),這是一個非常有挑戰的話題。
六、融資
融資是整個行業發展的咽喉所在,畢竟資金就像是糧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旦融資這個穴位打通了,那整個行業都會有迅猛的發展。
但是目前國家對融資這一塊查的很嚴,因為畢竟是行業發展早期,行業存在著很多的亂象,政府規則的制定、法律的出臺也需要一個過程,未來整區塊鏈行業的融資市場要重新開放需要一些條件。
首先,區塊鏈融資這件事得以正規化,一定是發生在我國資本市場全面轉向注冊制這個大背景下。2019年12月28日證券法修訂草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閉幕會上表決通過,修訂后的證券法明確將在資本市場全面推行注冊制,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我國的新三板、科創板目前已經基本算是注冊制了,區塊鏈項目作為更早期的項目,風險更難以把控,依賴人為審核來進行風險控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所以區塊鏈項目未來一定是實行注冊制。
在這種前提下,再配合各種制度的規范化,比如說類似于強制第三方審計等措施,比如說制定各種財務標準、強制信息披露標準,比如說定期公布月報、季報、年報,比如說做好合格投資者資格認定、開戶風險警示這些東西,相當于可以實現寬進嚴出,國家把重心放到制度建設和查處詐騙項目上來,這樣既最大程度保護好投資者,又最大程度保護創新和活力。
目前這種依靠平民的沒有任何風險管控的融資模式,很明顯是不可持續的,是很有必要先暫停的,等上述這些措施都完善起來之后,區塊鏈行業的融資體系才會真正成熟。
以上我提到的幾點都是整個行業最基礎的設施,帳戶、密碼、交易所、法幣、融資這些都是每個項目發展都必然會遇到的東西,在這些最基礎的東西沒有解決之前,我個人認為整個行業要想爆炸式的發展是很難的。
責任編輯:ct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