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于《區塊鏈應用藍皮書:中國區塊鏈應用發展研究報告(2019)》
核心要點:醫療健康生態領域涵蓋范圍廣泛、專業性強。借助于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智慧醫療、遠程醫療等獲得了新的發展。但是,醫療健康領域的痼疾仍舊存在,如信息孤島、醫患關系、理賠難等問題。
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底層技術,著重于對醫療健康生態的良性引導與重塑。目前,區塊鏈已經在醫療生態的各個領域開始了有益嘗試,醫療行業系關國計民生,政府的頂層設計與政策導向至關重要。
醫療行業關乎生命安全,理所當然其行業改革需要時間沉淀和洗禮,后于配套產業的更迭。醫療信息化起源于HIS系統進入醫院信息化管理流程,以此改變手工計費模式,實現部門內部的信息化管理,而后建立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信息系統,協調部門之間的日常活動。為加強疫情管理、提升應急處理能力,在政府的推動下開始建立區域衛生信息系統和公共衛生平臺加強公共健康管理。
近年來醫療信息化硬件市場規模和軟件市場規模均呈現出穩定的增長速度,在社會老齡化加快和新技術快速發展的形勢下,醫療信息化市場需求也在快速增長,從個人到家庭的治療需求和健康管理需求,從醫院到區域的信息共享和平衡發展,這些需求的滿足均需要新技術的應用。
為平衡醫療資源的分布、降低醫療成本,在政策的推動作用下,互聯網醫院、醫聯體等組織也逐漸推廣開來;同時政策利好,積極的市場反應推動了企業在智能影像、在線診療、醫藥電商等領域的涉足,但相對來說進展緩慢,覆蓋能力偏局部化,未來醫療行業信息化發展將重點以醫療服務過程為主,實現醫療服務智能化,同時推動藥店、保險機構等相關組織的高效化,平衡區域醫療資源,可控范圍內打破信息孤島現象,形成基于互聯網應用的醫療行業生態鏈。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崛起,與醫療融合程度不斷加深,助推了智慧醫療的發展。2009年以來,從國務院、原國家衛計委、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信部等多個國家機關發布了一系列政策(如表1所示),推動醫療行業健康發展,智慧醫療在我國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標志著國家開始明確支持”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同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互聯網醫院、診療、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辦法,有利于加強互聯網醫療服務新業態的準入和監管,規范新業態的發展。
區塊鏈技術誕生于2009年,隨著比特幣而為大眾認知,區塊鏈被稱為是下一代互聯網技術,早在2016年,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首次將區塊鏈定為戰略發展方向。區塊鏈技術與醫療的探索和融合正在逐步深入之中。
1. 目前醫療行業存在的問題以及區塊鏈與醫療行業的結合點
從醫療政策來看,近幾年政府持續推出支持醫療改革和醫療信息化發展的文件,為醫療行業信息化發展揚帆助力,然而在大環境利好的前提下,醫療行業信息化的發展仍然存在以下問題亟待解決:
1.醫療信息化產品準入標準缺失,信息化產品監管制度模糊。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改革,醫療信息化部分產品已經發展到成熟階段,從醫院內部管理來看,HIS系統、藥品庫存與管理、輸液機制等信息化產品已經較為成熟,其運作模式也較為簡單,能滿足日常需求。
對于涉及醫療服務核心環節的產品,如區域電子病歷系統、輔助診斷系統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這些產品缺乏完善嚴謹的準入標準,大多數智能輔助診斷系統仍然未通過藥監局審批,這就為產品市場化推廣產生直接的障礙。尤其是以人工智能、區塊鏈為核心技術的信息化產品體現地更加明顯,當技術本身還未達到成熟階段時,其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則會舉步維艱,由此也自然難以形成清晰的監管制度。
2.人工智能、云計算、智慧醫療概念火熱,但行業同質化現象嚴重。2016年前后,互聯網+醫療企業逐漸開始發展,2018年4月份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文件對互聯網+醫療的鼓勵推動了智慧醫療的推廣和試點,智慧醫療概念迅速升溫。
從目前已有成果來看,市場上關于智慧醫療的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在線醫療企業如春雨醫生、平安好醫生、好大夫在線等,以預約掛號和在線咨詢業務為主,AI醫學影像企業如匯醫匯影、Airdoc,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影像輔助分析和診斷,其所覆蓋的疾病范圍也多以肺結節、糖網篩查為主,而AI醫藥研發還處于實驗階段,其智慧化進程仍需更長的時間和考驗。
3.行業壁壘較高,醫院之間信息孤島現象嚴重。醫療行業具有高技術附加的屬性,從事智慧醫療生產和研發的企業或組織需對醫療行業有基本的認知,越接近核心醫療服務對從業者能力和素質要求越高,這也是智慧醫療行業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醫療數據涉及病人隱私和安全,醫院出于遵循法律和倫理原則角度,對數據內容持有較高的保密要求。基于此,醫院之間數據難以實現互通互聯,導致患者就醫程序繁瑣、重復檢查,同時,企業也很難從醫院獲取臨床數據用以實驗和訓練。這也是醫療信息產品同質化嚴重的原因,企業與醫院合作溝通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成本,大多數企業的實驗數據來自于單個醫院或相對市場化的機構,覆蓋于數據存儲量級較高的領域。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各國政府在區塊鏈領域積極發力,企圖搶占下一個產業創新的制高點。我國鼓勵探索研究區塊鏈技術與實際應用場景結合,服務實體經濟。其中,醫療+區塊鏈是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
醫療健康生態涵蓋的領域廣泛,涉及患者、醫生、醫院、體檢中心、藥企、保險和政府,相互之間關系錯綜復雜。從核心痛點出發,即圍繞患者的醫療需求,國內醫療健康體系有三大環節——醫療服務的提供方、醫療產品的提供方、醫療服務的支付方(醫療保障體系)。其中,醫療服務的提供者主要包括各級各類醫療服務機構;醫療產品的提供方包括藥企、醫療器械企業等;醫療保障體系包括政府主管部門、政府的醫療保險業務和商業保險機構的醫療保險業務等。
區塊鏈技術是底層技術,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記賬、不可篡改等顯著特性,和醫療生態中的每個環節都可能結合,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主要結合點如表2所示:
互聯網醫療,包括了以互聯網為載體和技術手段的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疾病風險評估、在線疾病咨詢、電子處方、遠程會診、及遠程治療和康復等多種形式的健康醫療服務。
如果說互聯網+醫療能夠讓患者與醫生跨越空間的限制進行接觸,改善了醫療不足的局面。那么區塊鏈+醫療,則能讓醫療健康生態的發展更加良性,緩和醫患關系、或許他不能帶來短時間的盈利,但能讓醫療健康的各方各歸其位,重塑醫療健康價值鏈。
2. 醫療區塊鏈市場布局
據統計,截止到2018年7月份,國內外共計60個醫療+區塊鏈相關項目。眾多國家都嘗試開始應用區塊鏈技術改進醫療領域的問題,中國在醫療區塊鏈項目的應用實踐上非常積極。盡管企業是醫療區塊鏈項目的實踐者,但是醫療數據作為重要的國家資源,醫療信息化建設對醫療領域的促進作用, 因此,政府也在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據IBM推測,全球 56%的醫療機構將在2020 年前投資區塊鏈技術。目前不少全球互聯網大佬都順應潮流,積極推進區塊鏈的醫療應用。國外飛利浦醫療、Gem 醫療巨頭和 Google、IBM 等科技巨頭都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的醫療應用。
不少創業公司也積極布局,如美國Chang Healthcare推出首個企業級醫療區塊鏈解決方案,針對透明化理賠場景;美國SimplyVital Health公司,搭建與現有醫療保健系統集合的區塊鏈系統,能幫患者協調就診全環節,并提供準確數據證據;韓國MediBloc構建了區塊鏈為基礎的個人醫療信息平臺,為醫患人員提供新的醫療信息管理方式。
其他創業公司還有管理藥物供應鏈的Chronicled、創建智能合同減少醫療費用的Robomed Network、推出醫療智能合同和代幣支付的Patientory、醫療保健領域開發API的PokitDok、與美國州政府合作開展區塊鏈醫療試點的Hashed Healthcare以及數字健康初創公司doc.ai 等等。
在國內,大型互聯網企業均有布局,騰訊早在2018年提出了“處方鏈”。該項目是騰訊與廣西柳州嘗試在微信掛號、支付等功能基礎上,實現了全國首例‘院外處方流轉’服務,院內開處方,院外購藥甚至送藥上門。因為處方流轉涉及衛計委、醫院、藥企等多個環節,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處方不被篡改。
阿里健康與常州市合作的醫聯體+區塊鏈試點項目也頗為引人關注,2017年8月,阿里健康攜手常州醫聯體,以期幫助醫療業務數據實現互聯互通,據悉該技術首先在常州武進醫院和鄭陸鎮衛生院落地,后續將逐步推進到常州天寧區醫聯體內所有三級醫院和基層醫院,形成快速部署的信息網絡。國內的區塊鏈企業也紛紛發力,布局醫療區塊鏈。
3. 醫療+區塊鏈案例
清華大學聯合人民創投、中關村區塊鏈聯盟針對醫療區塊鏈項目,調研了天河國云、珠海醫聯盟、重慶醫盟健康以及投肯科技等企業,主要有以下幾種探索模式。
案例一:區塊鏈電子病歷
醫鏈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醫鏈盟”)成立于2015年,是國內最早的一批致力于將區塊鏈技術引入醫療服務產業,為行業解決發展瓶頸,為醫改目標的實現探索可行的路徑。醫鏈盟聚集了國內頂尖的區塊鏈領域人才和醫療服務領域資深從業人員,以先進的核心技術、完備的經營資質,為醫療事業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在醫療健康生態中,既有衛計委、社保這樣的監管機構,也有醫院、患者、藥店這樣的主要參與者,還有物流、保險等服務機構。其中,電子醫療病歷是共享的核心和最基礎的數據。區塊鏈電子病歷系統是通過一個平臺,在不觸動現有利益格局的情況下,相關者只是承擔接入系統的成本,而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
醫聯盟模式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進行推動,對于社保機構來說,核實患者身份,可以有效避免患者通過醫院騙保。對于衛計委來說,讓醫院接入系統,可以獲取更多的醫療病歷,對于監控當地人口的身體健康狀況和疾病預防有很大幫助。對于醫院來說,通過該系統,可以快速審核保單,緩解醫院的資金壓力。
對于保險機構來說,在個人授權的情況下,可以快速查詢過往真實病歷能夠快算精算保費。對于患者來說,由于該體系的醫院都可以互信,因此可以減少重復檢查的費用。在其他機構使用患者病歷時,需要提前通知并獲得患者授權,調用情況通過區塊鏈系統進行跟蹤,也保障了患者信息的所有權。
平臺的盈利不依賴醫院和患者,而是通過給生態相關者提供增值服務來實現。該項目正在嘗試在珠海等地落地,但是由于整合的機構相對復雜,醫院把自己記錄和儲存電子病歷接入到其他系統的意愿并不強烈,且要承擔很大的信息泄露的風險,因此該系統的推動面臨一定的困難。
案例二:區塊鏈+健康證
湖南天河國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河國云)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建立一個開放、平等、尊重、創造的區塊鏈生態體系。天河國云打造了基于區塊鏈的存證服務、區塊鏈安全服務、分布式計算和存儲服務、DAPP服務等四個區塊鏈基礎服務平臺。其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區塊鏈+健康證的應用。
區塊鏈+健康證主要是提供系統的健康證一體化流程解決方案,面向對象包括醫院、體檢機構、檢查人員、相關監管部門、企業和商戶等。
目前健康證的發證是體檢機構,而使用健康證進行工商登記注冊的是工商管理部門,平時負責核查健康證是否合法有效的是食藥監部門,負責員工證件管理的是食品衛生生產、流通和經營企業。這些部門或者人員之間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存證確權,根據不同主體的業務性質和權力范圍實現內容分發,確保電子證照的有效性,解決社會成本,并在以下方面取得優勢:
1. 解決醫療信息與其它使用者之間的信息壁壘問題和互信問題;
2. 為醫院簡化領證環節,節約人力成本,提高運營效率;
3. 幫助企業或商戶實現對員工健康證的集中化管理;
4. 簡化健康證辦理和使用程序,實現“只讓群眾跑一次”的政策目標;
5. 線上確權,利于監管部門隨時核查檢驗。
由于其項目實施時間還較短,在流程的實施方面還有待于和政府的進一步溝通和當地企業對健康證的認可度。
案例三:醫時間(基于特定疾病的用藥反饋社群)
重慶醫盟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創立于2015年10月,由重慶18位三甲醫院專家共同組建,是一家引領“被動就醫”向“主動健康管理”發展的新型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該項目用于醫藥四期,主要服務對象為醫生和患者,依托原有的特定社區,患有相同疾病的人群往往會在網絡社區聚集,討論病情。患者經常分享可能會影響其對其正在服用的藥物的反應以及相關因素。患者之間建立了較強黏性關系,互相幫助并且分享用藥反饋。但是醫生鑒于時間的限制,只能通過面診了解患者的反饋,效率低,樣本小,數據追蹤效果差,難以用來做科研支撐。
在原有社群的基礎上,通過區塊鏈技術的介入,可以讓醫生和患者產生更多的關聯。患者可以定時上傳用藥反饋,醫生對患者的病歷進行審閱,一方面,患者的用藥情況可以獲得醫生的關注和審閱,另一方面,該數據可記錄、數據質量高、樣本量大,醫生可以用于科研成果。
同時,醫生和患者相互交互的反饋數據,由于經過加密和時間戳,保證了該數據的可靠性和真實性,通過整理后形成的數據報告,對于保險機構和藥品研發機構而言,具有巨大的參考價值,也可以被用做商用,而數據的貢獻者(醫生和患者),也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
目前該平臺已經面向特定患者開放,在20多家醫院進行試點。項目的數據正在持續增長中。該項目從原有單一疾病的社群切入、強化和記錄了原有的患者和醫生的互動關系,不需要整合復雜的關系和監管機構的介入,并且對雙方和對第三方機構都有很大的價值,是一種比較輕量級的實踐模式,該項目的運營模式和商用價值值得期待。
案例四:廢棄醫療器械追溯
投肯科技依托互聯網產品技術經驗,結合區塊鏈的特性挖掘場景應用,其在醫療領域的場景應用主要體現在對廢棄醫療器械的追溯,該案例的主要業務也正是目前醫療行業的熱點問題——央視315晚會曝光醫療廢物被制成各種生活用品和玩具,其來源和流向被要求嚴肅追查和處理。
溯源范圍包括使用醫療器械的醫院、運輸廢棄醫療器械的物流公司、焚燒廢棄醫療器械的環保處理公司等。區別于以往傳統的紙質記錄方式,該模式在區塊鏈平臺對各個環節的主體進行身份認證和有限授權,在每個環節記錄醫療器械交易所產生的具體行為,如交易主體身份信息確認、核實處理的醫療器械種類和重量、追溯交易流程等,保證廢棄醫療器械的信息追溯。
在使用區塊鏈技術的基礎上,公司聯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共同打造系統,未來將引入5G技術,該模式已經在福州三級醫院試點。由于涉及道德、經濟、監管等方面的問題,牽扯的利益方較多,模式的正常運行需要由當地政府牽頭,協調當地衛健委、環保部門等協同合作,自上而下地推廣應用。相對來說,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優勢:
1. 該項目維護成本較低,只需要存證、日常運營即可,獲取廢棄醫療器械的數量、種類等信息,不涉及醫院核心數據,對醫院來說無數據泄露風險;
2. 依法、合理處理廢棄醫療器械,避免醫院出現因非法處理廢棄醫療垃圾而出現糾紛和不良影響;
3. 優化醫療廢棄處理行業環境,避免廢棄物被不良廠商非法利用以致于對公共健康產生威脅。
案例五:互聯網的互助計劃
相互保的概念并不新鮮,相互保強調的大病保障“互助分攤”的模式,輕松籌、水滴互助、曙光籌、磐石互助等,這些項目都是引入區塊鏈技術,以顯示發起人更加可信和捐贈資金的流向更加透明。
相互保是螞蟻金服聯合信美人壽合作開發的創新型保險產品,在2018年10月16日上線,后因涉嫌違規,遭到了監管部門的約談,2018年11月27日,從“相互保”更名為“相互寶”,信美人壽退出,相互寶成為一款基于互聯網的互助計劃。截止到2019年4月份,已經有超過4000萬的用戶注冊。
相互寶產品只需要是0元加入、眾人互助、每人分攤很少的資金就能獲得10萬元到30萬元(40-50歲保障金額為10萬)的保險保障。需要注意的是,相互寶不具有商業重疾保險的屬性。用戶每月繳納幾塊到十幾塊錢,人均分攤費用上限封頂188元,超出的費用由螞蟻金服公司自己承擔。
從保險年齡上來說,相互保只能保到59周歲,并面臨項目隨時結束的風險,如少于330萬成員就會終止。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高透明,保證不會有騙保和賴賬的情況發生。目前該項目仍處于試驗階段,為相互保險市場帶來新風,但是這種繞過保險法,不作任何承諾,風險完全由參保成員承擔的做法是否行得通,還有待時間的考驗。
在實踐上,醫療+區塊鏈項目屬于剛剛起步的探索階段,真正落地的目前還不多,盡管已經有企業布局了醫療+區塊鏈領域,但是范圍小,覆蓋人群不多,商業模式的理念創新但落地難或者屬于項目驗證階段,項目的大規模應用需要體制創新、企業創新和生態服務體系的相互磨合和一定程度的妥協。
目前區塊鏈在醫療領域落地遇到的主要問題之一,不同于美國每個州的醫療數據共享,我國在醫療大數據的信息孤島問題在近期內較難解決。因為各個醫院的軟硬件系統由不同的系統提供商提供,即便不考慮醫院自身利益,若實現多家醫院的信息互通也是巨大的工程。
其次,國家衛健委、醫政局規定電子病歷信息所有權歸患者 任何人和機構無權擅用,醫院不愿意承擔相應的責任。若要把醫療健康數據變成商業化機構來進行管理運作,難度較大。但是在醫療部門以及其他政府部門(如環保部門、工商部門)等領域,區塊鏈可能會發揮其技術優勢。
醫療健康行業系關國計民生,因此,醫療區塊鏈項目的展開離不開政府主導部門的推動,項目的展開能夠有助于推動醫療健康行業良性發展,讓主管部門實現轄區的疾病管理和疾病預防等行政功能的實現,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更有助于項目成功。
但是目前看,主要的醫療+區塊鏈的主體為企業,這些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執行能力值得稱道,但是項目長期不能盈利的情況下,能否堅守仍舊值得疑問。另一方面,由于企業缺少對醫療機構的深入了解或者對醫療機構接觸的時間還不夠長,因此融合程度還有待加強。第三,主管機構的推動作用也是不可或缺,政策與市場的合力才能保證技術的落地。
區塊鏈技術雖然已經發展了10年時間,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的融合落地實踐正在進行之中,盡管潛力巨大但是仍未形成大規模的商用。尤其是醫療健康領域,對于安全性、可靠性、擴展性和隱私性方面具有較高的要求,區塊鏈技術的效率、高耗能、監管等問題也在進一步的解決當中。
4. 醫療區塊鏈發展趨勢及建議
1.政府應當在個人電子病歷、藥品監管系統的建立等具有國計民生的細分領域內起主導和推動作用,通過監管牽頭、行業協會推動、設定標準、以聯盟鏈或者私有鏈的形式,推動企業以開源開放的方式推進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為實現醫療數據的可信可換提供基礎,推動區塊鏈電子病歷的實現。
2. 區塊鏈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探索目前還處于初期階段,要做好醫療區塊鏈項目,一是要深入了解醫療行業,找到醫療行業的痛點,二是區塊鏈技術使用與多方參與,能夠讓多方建立起合作關系,實現合力共贏。三是可以從非主流業務開始切入,這些非主流業務非醫療機構的工作重點,可以幫助醫療機構減少人員成本、提高效率,樂意讓醫療機構接受。在形成示范性的效應基礎上,獲得主管行政部分的肯定,在進行更大范圍的推廣。
3. 5G、物聯網、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結合和綜合應用,才能在智慧醫療方面取得效果。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提供了數據整合的可能,而區塊鏈保證了整個流程身份可信性的傳遞和信用機制的建立,可以實現多部門協作和跨部門數據傳遞上有了更為安全、有效、低成本的運營機制。
5G是數字經濟新引擎,由于5G所具備的高速率、高可靠、低時延等性能,因此能夠保證醫療對信息的確定性、持續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而區塊鏈技術能夠讓物體建立多個聯網節點,同時多渠道信號傳輸,與周圍的環境建立相關連接,實現信號的實時穩定多點傳輸。以上幾種技術的綜合應用,相互之間的作用能夠放大技術性能產生的效果,對醫療健康領域產生重大的影響。
責任編輯;zl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