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日常交易中使用數字貨幣的人非常少。為什么呢?
有人可能會說,因為數字貨幣用起來又慢又貴。比特幣和一些比較舊的幣種的確如此,但很多新協議卻并不是這樣。例如,達世聲稱可以在秒內確認交易,并且每秒鐘可以以低于$0.15/筆的價格處理上千筆交易,而且隨著時間推移,費用還可能會進一步降低。
另外一些人覺得,數字貨幣是不可靠不可信的。但也并不是這樣,很多協議都是以高聲望投資者和強大技術團隊為后盾,得到了堅定的支持和肯定。此外,從容錯角度來看,比特幣本身也證明了區塊鏈模型是非常強大、穩健的。
還有人可能會說,數字貨幣沒有得到廣泛應用是因為有著類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因為大家都使用本地貨幣,所以商家們沒有任何接受其他幣種的動機。但是我們卻認為恰恰相反。只要有消費者愿意用數字貨幣支付,商家就應該接受,因為接收數字貨幣幾乎不會產生任何額外費用,可不接受就會帶來損失。實際上,憑借數字貨幣
對欺詐性退款的“天生免疫”和低于信用卡甚至借記卡的轉賬手續費這兩點,商戶們就理
應更喜歡數字貨幣這種支付方式。
從商戶和消費者角度分析,我們可以找到兩點問題線索:首先,考慮到目前接受數字貨幣支付的商家。比如Microsoft、Quickbooks和Spotify,允許消費者通過BitPay 服務以比特幣支付。可上述這幾家商戶沒有一家會將款項以比特幣的方式來保存-相比之下,他們會立刻將收到的比特幣換成美金。為什么?因為這些商戶比特幣的投機不感興趣。他們寧愿把錢存在石油桶中也不愿暴露在比特幣行業的風險之下。如果有天比特幣下跌90%怎么辦?如果問的是加密貨幣愛好者,那他們會提到很多各自喜愛的特性,比如便捷、易控制和半匿名等。但我們敢打賭,他們不會將畢生積蓄或一個季度的收入都投資到這種價格如此不穩定的資產中去。也就是說,為了使加密貨幣不僅作為投機者的游樂場,它們對“成為一個穩定價值存儲”還有著迫切需要。
其次,試想一下用比特幣買東西。因為商戶要為服務收取一定法幣,而你的欲購商品面對的是不斷改變的比特幣價格。這是種非常糟糕的用戶體驗。可更糟的是,假如你得到了一個月入1比特幣的工作機會-如果比特幣價格突然下跌,你就會付不起賬單。再假如,如果你有一筆貸款需要每月償還1比特幣,其價格的任何反向波動都可能會使你違約。細節我們后續探討,但最根本的問題是:目前價格不穩定的數字貨幣,既有可能滿足任何合約的承諾,又可能使任何未來償還面臨巨大價格風險。從這點我們就可以看出,若想使數字貨幣成為一種真正可行的交易媒介或記賬單位,對保證幣價穩定的需求仍然十分迫切。
任何貨幣都有著三個基礎功能:價值貯藏、交易媒介和記賬單位。我們相信價格穩定便是貨幣得以廣泛應用的敲門磚。在這份白皮書中,我們將介紹Basis-第一個穩健的、去中心化的、以協議確保價格穩定的加密貨幣。具體我們將探討以下幾點:
● 穩定幣的應用案例:大量證明“價格穩定的數字貨幣將是您最好選擇”的有價值的應用案例。
● Basis是如何實現價格穩定的: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代幣穩價協議的詳細說明,以及如何“穩價”。
● “后美元世界”:以Basis標價的世界經濟會是什么樣子。
● 其他穩價幣種的嘗試:為什么其他穩價幣種的嘗試都不夠“穩定”呢?
Basis的穩價原理
Basis運用的價格穩定機制和全球任何一個央行所依賴的經濟原理相通。其中最重要的原理稱為“貨幣數量論 ”。這一節,我們將解釋如下內容:
● 貨幣數量論是如何將長期價格水平與貨幣的供給和需求相結合的。
● Basis協議是如何通過監測,根據與掛鉤資產的兌換率變化估測出需求變化的。
● Basis協議是如何根據兌換率判定代幣供應量的擴張和收縮的。
● 這些由協議強制執行的操作是如何激勵投機者們以Basis作為交易媒介,甚至短期內幫助維持Basis掛鉤的。
貨幣數量論
歷史表明,隨著市場起伏,人們在脆弱的經濟中往往更容易做出瘋狂和恐慌的決策。在經濟繁榮時期,人們經濟條件充裕,購買力高,致使物價水平上升,也為漲工資的需求提供了燃料,而這就意味著人們會有更多的錢。就是這樣一個“通脹螺旋”,發生在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德國,八十年代的巴西和九十年代的阿根廷。同理,在經濟蕭條時期,人們害怕買東西,導致物價水平下跌,然后人們進一步推遲購買,致使物價繼續下跌等等。這就是所謂的“通縮螺旋”-08年經濟危機中就險些發生這樣的一幕。
在這兩種情況下,任何負責任的央行都可以通過介入切斷這些極具破壞性的反饋循環。但央行們又是如何介入的呢?
想象在某經濟體中已經具備著一定價格水平-比如,一個預定義的“一攬子商品”價格為100美元。那么貨幣數量論則認為,如果將每人的銀行存款乘以2,那么后續長期看來,同樣的“一攬子商品”將價值200美元。為什么?盡管每個人的名義貨幣翻了一番,但商品的實際價值卻保持不變。這就意味著,人們應該愿意以先前兩倍的貨幣購買同樣價值的商品。這樣的原則反之亦然:如果我們把人們的積蓄提出一半,那么長期看來,同樣的“一攬子商品”就應僅價值50美元。
對此概念進行延伸,我們考慮了一個“央行試圖平息通脹”的情況。高物價水平且仍在持續增長,意味著人們“太愿意”花錢。為了恢復價格,我們可以對此加以限制,使他們擁有更少的錢(至于如何做到這一點,我們暫且不談)。同樣的情況也適用于通縮-人們不愿意花錢,我們就給他們更多的錢。這個簡單而重要的想法正是央行為穩定價格所做的。雖然央行實施貨幣政策的工具可能是深奧而難以理解的,例如公開市場操作和準備金要求 ,但身居高位的央行的確能夠精準地完成以下兩件事:
● 擴張貨幣供應:如果央行發現物價水平持續走低,那么他們通過增加貨幣供應把價格水平拉上來。
● 收緊貨幣供應:如果央行發現物價水平持續升高,那么他們通過減少貨幣供應把價格水平降下去。
擴張和收縮貨幣供應能夠起效是因為,如貨幣數量論所述,一個經濟體的長期價格水平與流通貨幣的總供給量成正比。以下是該理論的實例之一,用以維護類似Basis的穩定幣價格:
● 假設你想要以1美元=1代幣的價格,實現像Basis一樣的法幣掛鉤。那么可以按照與掛鉤貨幣的兌換率變化,按照比例增加或收緊代幣供應量。
● 首先,我們介紹一下總需求量的概念。從概念上講,總需求量描述了人們對代幣的需求總數:
總需求量=代幣價格*流通中的代幣總數這也被稱作該代幣的市值,因為市值同樣描述了該代幣的合計價值。
● 如果用X表示流通中的代幣量,即代幣供應量。假設過去幾個月的需求增長使代幣現價為1.10美元,那么:需求量= 1.10美元*X
● 為使代幣恢復掛鉤1美元,假設需求量不變,設Y為期望流通數量,則:之前需求量=1.10美元*X 之后需求量=1.00美元*Y 之前需求量=之后需求量
● 解出的Y即為,為了使代幣恢復掛鉤1.00美元所需的價值1.10美元的代幣供應量:Y = X * 1.10
正如以上粗略估計,貨幣數量論發現,如果Basis的交易價格,暫設為p,過高或過低,那么協議則可以通過現有的供應量乘以p將長期價格恢復至$1.00。
還有一些技術細節我們會在后續章節中介紹,包括協議需要以多快的速度響應等等-但核心思想是維持長久掛鉤-只需測定Basis價格并對代幣供應量做出相應調整即可。
Basis協議
我們發現,只要代幣供應量能夠根據代幣的市場價格及時調整,那么Basis就可以長久地維持與1美元掛鉤。那么Basis協議是如何測定代幣價格的呢?代幣供應量又是如何調整的呢?
在此,我們將通過完整描述Basis協議來回答這些問題。在價格水平較高時,協議可以被理解為在擁有著“傳統加密貨幣全部技術性能”(就像比特幣)的同時,還具備著以下特性:
● 由協議設定掛鉤資產。首先,協議會定義一個掛鉤資產。可以是美元、任何其他法幣、指數(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或任何“一攬子商品”-后續以美元為例。然后再由協議為Basis在其掛鉤資產中定義出一個目標價格-比如,1Basis = 1美元
● 由區塊鏈監測匯率并測定價格。區塊鏈會通過甲骨文系統(Oracle System)收錄Basis/USD兌換率。這點可以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實現,后續會解釋。
● 區塊鏈會根據匯率偏差,適量擴張和收縮Basis的代幣供應量
◇ 如果Basis的交易價格高于$1.00,那么區塊鏈就會創造并分發新的Basis.這些Basis會按照協議決定的次序,由債券幣和股份幣的持有者們發出。債券幣和股份幣是兩種不同類別的代幣,后續會詳細解釋。
◇ 如果Basis的交易價格低于$1.00,那么區塊鏈就會創造并通過公開競價的方式出售債券幣,使其不再流通。債券幣的購買單價低于Basis代幣,且每一枚債券幣都有著“在Basis按需擴大供應時按1 Basis價格出售”的潛力。這樣的機制鼓勵了投機者參與債券幣的銷售,也因此有助于銷毀交易所中的Basis,換取債券幣未來的支付潛力。
將Basis協議與美聯儲相比似乎更容易理解。和美聯儲一樣,Basis區塊鏈監測著價格水平,并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調整代幣供應量-這在我們的系統中包括創造Basis或債券幣。和美聯儲一樣,這樣的操作按照貨幣數量論,對掛鉤資產進行預測并產生長久價格指標。以下是Basis協議細節。
代幣兌換率的測定
首先,解釋一下Basis區塊鏈是如何獲取Basis/USD兌換率的。由于這類信息與區塊鏈技術本身并不相關,Basis只能通過甲骨文系統(Oracle System)-一種將外部消息上傳到區塊鏈的系統,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實現:
● 可信信息源:這種最簡便的途徑是由單一來源向區塊鏈上傳現存交易所(比如Coinbase, Kraken或其他大型交易所)的實時貨幣兌換率。這顯然是中心化的一大要點,但卻是值得一提的。
● 去中心化受托人信息源:這種半去中心化的途徑是通過投票,從Basis代幣持有者中選出幾位,組成一個用來獲取信息的受托人。有了這樣的設定,系統便能夠按照固定區間取中值。若任何不當行為被持續識別為“企圖腐蝕”小組,那些有著保護系統長期價值動機的代幣持有者們就會將其票出。這一途徑成功捕捉了去中心化的大部分優勢。受托人機制(DPoS機制)與之相似,甚至已用于其他協議生成完整區塊-盡管該算法是否存在作弊現象仍然備受爭議。
● 去中心化謝林點機制:這個完全去中心化的途徑是通過謝林點機制判定兌換率的。其運行過程大致如下:
◇ 任何處在該機制中的人都可以根據過去5分鐘內的平均兌換率進行投票;
◇ 所有的投票結果每5分鐘整合清算一次,并根據投票人持有的代幣數量所占比重進行計算。換句話說,你持有的代幣越多,你的投票就越有份量;
◇ 得到的加權中值即為真正兌換率;另外,計算出加權后第25和第75百分比位置上的估價;
◇ 猜中在第25和第75百分比位置上的估價之間的用戶將會得到預設的定量新創Basis作為獎勵。這一獎勵不僅能夠鼓勵人們投票,還能進一步鼓勵大家形成共識機制;
◇ 視情況而定,那些猜測數值位于第25和第75百分數以外的用戶可能會受到“削減部分股份”的懲罰。
通過“按照代幣所有權加權”、“選出中值”和“共識獎勵機制”來衡量,只要參與Basis投票的用戶無人擁有50%以上的投票權,該計劃就很大程度上保護了自己免受于不良行為者的影響。為了激勵足夠用戶參與投票,獎勵機制和懲罰規則的制定都是必要的。如果這些激勵措施的設計是正確的,那么結果就是-Basis能夠提供與比特幣(如果一個礦工聲稱他采礦的CPU超過50%,那他也是一樣脆弱的)和以太坊(是否應該實施PoS機制)相同的安全級別。
可信信息源和去中心化受托人信息源都是由安全地啟動此協議的簡單途徑,即使犧牲了部分去中心化優勢。謝林點機制則更新奇,但我們堅信自己可以通過設定正確的激勵措施使Basis穩健發展。無論怎樣,這些都是為Basis區塊鏈項目提供Basis/USD實時兌換率的有效途徑。
另外,Basis/USD兌換率并不取源于Basis和USD間的流動貨幣市場。事實上,兌換率可以通過任何以Basis衡量價格的貨幣來計算。舉個例子,如果Basis在代幣-法幣交易所上市時遇到麻煩,那么Basis/USD的數據源就可以通過提前獲取幣幣交易所中Basis/Bitcoin匯率,再單獨收錄Bitcoin/USD匯率來實現。我們甚至可以更具創意地創建一個以Basis標價的市場,觀察已知美元價格的商品的Basis價格變化,并借此估算出Basis/USD匯率。
雖然我們也希望能夠盡快融入交易所-因為我們在全球幾大杰出代幣-法幣交易所中有著幾位天使投資人(包括Coinbase聯合創始人,Kraken董事會成員之一的Fred Ehrsam)且占有很大股份,但我們卻注意到,Basis協議若想獲得強健匯率,并不能依賴于此。
通過“三種代幣”體系實現擴張和收縮
為擴張和收縮Basis的供給,Basis協議界定出了三種代幣。我們在前面簡要介紹了這三種代幣,現在將給出更明確的定義:
● Basis: 暫稱為代幣,這些是系統的核心代幣。它們掛鉤美元并試圖作為交易所的價格基準。其價格的伸縮旨在維持與美元的掛鉤。
● BondTokens:暫稱為債券幣,這類代幣會在Basis需要收縮供給時被區塊鏈拍賣掉。債券幣自身并不掛鉤任何貨幣,每一枚債券幣都可以在未來的某些情況下抵作1枚Basis。由于新發行的債券幣在開放拍賣時售價低于1 Basis,因此您大可期望認購的債券幣能夠帶來極具競爭力的溢價和”收益”。那么贖回債券幣的條件是:
◇ 區塊鏈正在創建和分配Basis,也就是說已經確定需要擴大Basis的供給;
◇ 該債券幣還沒有到期,也就是說債券發行后的時間還不到5年;
◇ 在此債券幣之前發行的所有債券幣都已被贖回或到期;
● ShareTokens: 暫稱為股份幣,這些是在區塊鏈起源時定量供應的代幣。股份幣本身并不掛鉤任何貨幣,它們的價值源于它們的分紅政策。當Basis的市場需求上升,區塊鏈創建了新的Basis以匹配需求時,只要所有未償還的債券幣已被贖回,股東們就可以按比例獲得這些新創Basis。
擴張
擴張是這樣進行的:首先,區塊鏈根據發行時間,按照順序統計出所有未償還的債券幣。我們把這個有序的債券幣數列稱之為債券幣序列(Bond Queue)。區塊鏈還會紀錄所有未償還的股份幣。隨后,創建N枚新的Basis代幣,并按照如下方式分配:
● 債券幣持有者最先支付,遵循先入先出(FIFO)順序原則:如果有未償還的債券幣,則區塊鏈會按照債券幣序列中的順序將其1:1轉換成代幣。舉個例子,我們需要創建100枚Basis, 那么就會將最久一批未償還的債券幣轉換成100枚新代幣。也就是說,這種先入先出序列鼓勵了人們-越早參與獎勵越多,因為早期購買的債券幣會在下一批債券幣發行前贖回。
● 股份幣持有者在債券幣持有者之后支付:若債權幣已全部清算完畢,系統會將剩余的新代幣按比例分配給股份幣持有者。舉個例子,我們需要創建100萬枚Basis,在剩余未贖回的債券幣為0的情況下,有1000萬枚股份幣已經發行,那么每個股份幣就都會收到0.1枚Basis。
為防止因債券幣序列排隊過長而導致的后位投機者對新債券幣的不再重視,我們給債券幣加上了有效日期。債券幣序列贈長的時間越長,排在序列后面的債券幣等待支付的時間就越久。而這將導致新債券幣的價格下跌-因為投機者們會開始因為多付出的時間和風險要求更高的回報。但如果新債券幣的價格降到0,那么系統就不能再繼續縮緊供應了-價格為0意味著沒有人還會愿意用Basis兌換債券幣。為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即使尚未贖回,我們也會強行賦予所有排在序列中的債券幣一個5年的“有效期”。該有效期的界定經過了嚴格模擬,確保了即使是在價格瘋狂波動的情況下,5年為期也足以形成一個強健的系統,債券幣的價格也會足夠高。對此我們保留細節以便后續討論。
設定有效期有沒有成本呢?當然。拖欠債券幣直至其永久過期不僅會使債券幣承受更大的風險,還會拖低債券幣的整體價格。但關鍵洞悉是,即將到期的債券幣會在系統需求長期收縮的情況下(一種非常要命的假設情景)大幅抬高債券幣價格。例如,如果Basis的需求在一年內急速下降,且未來5年內都不足以彌補第一年發行的債券幣總量,那么這些早期的債券幣就會過期。然后縮短債券幣序列,并幫助新發行的債券幣不斷達到價格新高。退一步講,有效期能夠打擊“懲罰平靜時代,贊同關鍵時刻”的投機交易,而這的確有助于提高系統穩定性。
從概念上講,債券幣序列類似于美國國債。就像美國政府將發行國庫券并列入國債直至付清那樣,Basis系統發行債券幣,加入債券幣序列,然后等待支付。當國債過多時,人們對國庫券的信心下降導致未來借貸成本上升,最終將表現為未來通脹、未來較
高稅收或未來違約。通過限制債券幣序列長度和自動清算過舊債券幣,Basis并不允許其未來穩定性負以如此“重擔”。相反,其定量發行的、具備有效期的債券幣很通透地為其未來穩定繳了稅。換句話說,這打擊了現在較高的借貸成本(表現為在債券幣序列較短時單價過高)和在我們真正需要時的較低借貸成本(表現為債券幣價格低-否則債券幣序列會過長)間一種通透平衡。
總體來說,擴張機制還可以通過以下幾個例子來理解:
● 假設債券幣序列中有500枚債券幣,其中200枚發行于5年以前。同時,假設現有1,000枚股份幣正在流通。
● 假設系統需要創造1,000枚新代幣。
● 系統自動失效了這200枚舊債券幣,剩下300枚債券幣留在序列之中。如果系統需要的新創代幣數量少于300,那么贖回這些舊債券幣就夠了。然而,系統需要新創1,000枚代幣,所以還是先贖回了這300枚舊債券幣。
● 系統還需要創建700枚代幣。所以系統將這700枚代幣平均分配給這1,000枚股份幣。所以每一枚股份幣都將收到700/1,000 = 0.7枚代幣。如果你持有100枚股份幣,那么這次擴張你將能收到70枚可以馬上轉出的代幣。
收縮
供應緊縮是這樣進行的:為了銷毀Basis, 我們必須適當鼓勵代幣持有者們將其Basis“鎖定”于交易所,以期未來回報。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區塊鏈發行和債券幣出售來實現。正如前文所述,債券幣是以公開拍賣出售的,價格往往低于1 Basis。作為回報,在系統擴張且所有舊債券幣都已被贖回的情況下,我們對債券幣有著“未來可以抵付1 Basis”的承諾,只要該債券幣還未被贖回并仍處于5年的有效期內。
首先,我們來解釋一下這個公開拍賣系統。為了出售債券幣,區塊鏈中運行著一種連續拍賣機制-競價者可自己擬定新債券幣的競價價格和競拍數量。換句話說,拍賣參與者們可以自己擬定想要為每個債券幣支付多少枚Basis,以及他們想以這個價格競拍多少枚債券幣。舉個例子,某人希望以0.9 Basis的價格購買100枚債券幣。當區塊鏈決定收縮代幣供應時,它就會選擇出價最高的訂單,并將持有者的代幣轉換為債券幣,直到銷毀了足夠多的Basis. 如下:
● 假設系統需要取出100枚Basis;
● 假設訂單列表中有兩單:1. 以0.8 Basis/枚的價格收購100枚債券幣;2. 以0.4 Basis/枚的價格收購100枚債券幣;
● 系統將自帶完成訂單1,給予訂單1用戶價值100*0.8 = 80 Basis的100枚債券幣。然后完成部分訂單2,即給予用戶價值50*4 = 20 Basis的50枚債券幣。總計100枚Basis代幣被銷毀。
協議為債券幣的價格設定了一個人工底線,以確保不會由于過度借貸抵御其未來交易。我們目前將這個底線設置為0.1 Basis。就我們模擬出的債券幣價格波動來看,該兌換率已完全能夠滿足Basis需求模型的廣泛需要。
部分技術說明
現在我們來詳細闡述一下Basis協議的核心,即區塊鏈是如何通過擴張和收縮Basis供應量來維持其掛鉤的。就此,我們來解釋一下最見的問題:它真的有效嗎?
該問題具體包含如下幾個顧慮:
● 魯棒性:區塊鏈是否總能夠在需要拍賣債券幣時收縮供應?
● 價格響應:貨幣數量論是長期作用的。當區塊鏈對擴張或收縮代幣供應量采取行動時,匯率的響應速度是否足夠快?
魯棒性
該問題的另一種問法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才會使新債券幣的價格跌至人工底線?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構建了多個“債券幣價格變化模型”和多個由市值估測出的“Basis需求模型”,然后我們用這些不同參數化的模型進行蒙特卡羅模擬,以估算出債券幣價格在多種假設情況下觸及人工底線的概率。
為了提供一些具體信息,我們“市值估測需求”的建模方式包括以下幾步:
● 將代幣市值建模為幾何布朗運動(GBM),這是股票期權定價理論中常用的模型。我們用以下資產和指數的歷史回報來確定GBM中的漂移系數(μ)和Sigma系數(σ):比特幣、以太坊、標準普爾500指數,美國10年期國債和美國GDP等。我們也用μ和σ來模擬了市值,來確定這些核心參數是不是健壯。
● 使用分塊自助法(block bootstrapping)對虛擬幣市值進行建模,這是一種從非平穩時間序列數據中抽取相關測試統計數據的方法。我們從上面提到的相同資產和指數的歷史回報中抽樣。
至于債券幣的定價,我們的方法包括以下幾點:
● 使用風險中性定價-期權定價理論的另一個標志。其中我們通過假設一個復制的資產組合來確定GBM模型下的債券幣價格。
● 使用經過時間檢驗的夏普比率定價方法(Sharpe Ratio pricing method)來確定那些不依賴于GBM假設的債券幣價格。
雖然細節部分超出了本白皮書的范圍,但很快我們就將在網站上公布全面魯棒性分析報告 。
價格響應
有人可能會擔心Basis協議是否能夠即時響應價格變化。尤為特別的是,該協議將響應的處理量化到時間段,而這意味著一旦系統受到沖擊,價格就會在協議做出響應之前變得異常低或異常高。此外,即使協議立即作出響應,貨幣數量論這一內置貨幣政策也只針對于長期價格。那我們如何能夠確保匯率迅速回至掛鉤水平呢?
關鍵的觀點是,只要交易者們期望的是貨幣價格的長期校正,那么系統中構建的所有激勵措施就都是用來鼓勵交易者們恢復掛鉤的。具體如何作用呢?例如,如果投機者發現價格低于掛鉤,并且他相信協議會對此做出響應,價格也最終會被修正,那么他就會受到激勵購買代幣-因為期望著當前的價格下跌能夠使協議做出“資本化”響應。但實際結果卻是,甚至在協議做出任何響應之前,價格就會回升至先前掛鉤。同樣,當投機者發現代幣價格過高(高于掛鉤),那么他可能就會做空,但這樣做就為下拖價格和恢復掛鉤施加了壓力。
投機者們采取做多和做空策略也可以被理解為,為Basis的需求高峰提供了流動資金。而該緩沖區在協議做出響應之前,和協做出響應之后(在貨幣數量論預測的長期價格生效之前)都是適用的。因此,只要有足夠的流動資產,且這些流動資產的提供者相信,Basis協議能在流動資金耗盡之前將代幣供給恢復到掛鉤水平,那么我們就應該期望無論代幣價格與何種資產或指數掛鉤,出現的偏差都將是極小的。
“后美元世界”
通過與當地貨幣掛鉤,加密貨幣肩負著一切央行為穩定貨幣購買力所做的努力。換句話說,Basis與美元的掛鉤使其高效地模仿了美聯儲穩定美元的操作。但如果Basis隨著時間推移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青睞,變得和信用卡、現金或美元本身一樣受歡迎時,又會如何呢?
總有一天,Basis可能會被廣泛用作交易媒介,甚至真正開始在交易量上取代美元。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那么Basis將向世界展現其技術和機遇-發展一個獨立、透明且具有比任何央行貨幣政策都穩定而更具潛力的貨幣政策。這對未來意味著什么?
掛鉤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如果Basis開始在全球交易量中占據大量份額,那么我們可以假設一些商品首先以Basis定價銷售。在這樣的世界里,Basis協議就可以將掛鉤更新至獨立于任何當地的貨幣的資產或指數—最大可能便是與以Basis計價的“一攬子商品”掛鉤。這與美聯儲目前掛鉤CPI以維持美元購買力穩定的舉措類似。如果開發者發現其內置通脹對經濟或系統有利,那么新的掛鉤甚至可以將高達2%的通脹目標納入考慮范圍,就像美聯儲那樣。
我們預想到了這種機制的一系列潛在優勢。首先,與美聯儲不同的是,Basis是通過一種透明的去中心化算法來實施貨幣政策的,并無直接人力投入。我們承認全面自動化的貨幣政策存在著危險。但我們也相信,由于Basis是首個可驗證的全自動化貨幣政策技術的協議,因此隨著使用量的增長,我們定將會看到這一算法貨幣政策的研究進展。
此外,掛鉤CPI的Basis協議所執行的貨幣政策是獨立于任何政府的。從更高層面上看,我們相信政府會為其公民提供兩項關鍵服務,以維持對貨幣供應的控制:可驗證性和價格穩定性。在可驗證性方面,政府幫助保護公民免受偽造貨幣的侵害;在價格穩定性方面,央行幫助平穩宏觀經濟需求,并在某些情況下管理失業問題——這是美聯儲所謂的“雙重使命”。隨著比特幣的出現和其為“雙重支出”問題提供的解決方案的問世,對中心化可驗證性的需求已經消失。而Basis也首次消除了對中心化的價格穩定的需求。然而,或許是出于好意和對“絕對保障”的考慮,那些擁有一體化央行的政府總是有著動機以印鈔逃避財政債務。我們設想著,一旦公民應該選擇了Basis技術而非當地貨幣,那么一個獨立、透明、基于加密資產的貨幣政策將會為社會提供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責任。
最后一點:如果Basis轉為與CPI掛鉤,那么批評者們很有可能會說“它只能滿足美聯儲當前的兩項使命之一”。再具體一些,它能實現價格穩定,但卻會忽略失業問題。但這個缺點實際上是可以解決的-想想美聯儲是如何穩定就業水平的?更具創造性地思考一下,這實際上類似于穩定勞動力的小時價格。設想,在經濟動蕩期間,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下降導致了工人勞動力價格下降,最終導致了失業問題。為緩解這一狀況,美聯儲以增加印鈔援助經濟,并期望經濟能夠通過這幣資金重新雇回人力,將勞動力價格推回高處。但Basis協議可以像美聯儲一樣,創造出應對失業問題的代幣-Basis可以簡單地將勞動力價格納入匯率并上傳至區塊鏈。再具體一點,在用于計算CPI的“一攬子商品中”,Basis協議將簡單地將整個經濟體中工人的平均單位勞動時間價格列入其中。通過這一細微修正,我們相信Basis能夠在復制美聯儲“雙重使命”的同時,保持完整、透明和協議執行的去中心化優勢。
適用于地方經濟的區域性Basis
擁有單一全球貨幣看起來似乎很有吸引力,但現實情況卻是每個區域經濟體都有著各自的貨幣,能夠獨立應對當地的需求沖擊。這是因為,需求沖擊很可能集中在幾乎完全與世隔絕的特定地區。例如,就是這種情況,最近已經給歐元區帶來了問題—希臘所經歷的國內需求大幅下降對德國并不共享。如果他們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單一貨幣,那么與分別使用本國定量發行的貨幣相比,他們的狀況并不會更好。因此,從長遠來看,為每個區域經濟單獨創建一個與該地區CPI掛鉤的Basis或許才是更加有利的。而這樣做將使世界貨幣市場類似于當前,只是每個經濟體都能從Basis這一數字化貨幣政策的問責制和透明性質中受益。
結論
想象這樣一個世界-比特幣開始與美元的交易和使用地位競爭:你可以按比特幣結算酬勞,并用美元支付房租,反之亦然。但鑒于比特幣固有的波動性,這根本就不合邏輯。
我們介紹了Basis, 一個去中心化的穩定加密貨幣的實現。我們相信,如果能夠實現購買力的穩定,那么人們就會從“擁有盡可能少的加密貨幣”這一思維模式轉變成“將積蓄或收入存入其中”的心態。我們相信,這一貢獻能大大促進加密貨幣的良性循環,幫助其轉變為主流交易媒介-迄今為止,還沒有其他任何加密貨幣達成這樣的結果。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