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如果現在用刷臉支付的話,還能立刻隨機減。..。..”
“不用了,還是掃碼吧。”
在深圳南山大道的一家連鎖便利商店內,懂懂筆記看到一位店員正在向結賬的顧客介紹刷臉支付的優惠措施。不過,連續好幾位顧客都未等店員講解完畢,便馬上表示不想刷臉支付。
“大家還是習慣掃碼支付,我們也只是循例介紹一下。”店員無奈地說道,目前公司旗下的所有便利店都已更換上具有刷臉支付功能的收銀設備,但使用掃碼支付的顧客依然很多。
不久前,多家媒體報道支付寶、微信正在投入巨資補貼,大力推廣刷臉支付,但效果不理想,用戶普及率較低。一些連鎖超市反映稱,使用刷臉支付的用戶僅僅占總量10%。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刷臉支付的普及緩慢?面對刷臉支付的立減優惠,消費者為何不動心?我們希望在實際的應用場景中找到答案。
識別速度慢,驗證過程長,支付怕“丟臉”
“臨近雙12了,刷臉支付也有優惠活動啦。”
阿福是深圳福田梅景一家連鎖便利店的值班店員。他告訴懂懂筆記,6月份之后,公司旗下的連鎖便利店都統一更換了支持刷臉支付設備。
據他了解,由于顧客使用刷臉支付結賬,便利店能夠從中獲得相應的獎勵,因此公司要求所有店員都要積極推薦用戶使用刷臉支付結賬。部分位于重點商圈的便利店,甚至將推薦用戶使用刷臉支付納入店員的KPI考核。
“一開始沒有顧客愿意刷臉支付,現在因為有立減優惠活動,所以使用的顧客稍微多一些了。”在阿福看來,用戶不想使用刷臉支付是因為有一些顧慮,“即便立減優惠,絕大部分顧客還是習慣使用掃碼支付。”
顧慮之一,是刷臉支付設備的識別能力偏弱,反應速度也比較慢。阿福表示,常常有使用刷臉支付的用戶已經將“臉”調整至屏幕識別框內,但設備依舊無法識別,導致用戶很不耐煩。
“有時顧客會摘下眼鏡再試試,有的女顧客還會撩一下頭發,轉一下角度。”讓阿福感到有些滑稽的是,用戶發現設備無法識別身份時會不斷調整姿勢,同時還會不時瞄一眼旁邊的店員,“估計被盯著看有些難為情吧。”
因此,每當發現用戶“掃臉”遇阻時,阿福和其他店員便會假裝去忙手上的事情,不去看著顧客,“有些顧客最后覺得太麻煩了,就放棄優惠,改回掃碼支付。”
阿福告訴懂懂筆記,即便用戶通過設備順利識別了身份,也需要進一步驗證才能夠完成支付,此時設備會提示用戶輸入手機號碼,只有輸入正確的號碼之后,才能最終完成支付。
第一次使用時需要顧客輸入完整手機號碼,第二次使用僅需輸入手機號碼后四位,第三次只需掃臉識別即可。“我算了一下,如果是第一、二次使用刷臉支付的話,用戶能順利支付也要耗時至少一分多鐘。”阿福表示,遇到這樣的情況,如果后面還有幾位用戶排隊,尷尬和不耐煩就不可避免了。這也是一些顧客放棄立減優惠改用掃碼支付的原因,“此外,有些顧客直接說了,擔心刷臉不安全。”
盡管便利店上線的刷臉支付設備印有支付寶LOGO,但是一些用戶還是會擔心設備是否為官方授權,同時也害怕人臉、手機號碼等信息被商家違規采集,“有的用戶在盒馬(鮮生)都用了刷臉支付,但在我們便利店里就不敢使用了。”阿福說道。
耽誤時間、顧慮安全、刷臉的不適應感,或許都是用戶不想“丟臉”的客觀現實。
青蛙斗蜻蜓,商家青睞獎勵和補貼
“消費者普及率的高低,和商家用不用刷臉支付設備沒有必然聯系。”
張瑞(化名)所在的公司在深圳地區代理了多款支持支付寶、微信刷臉支付的收銀設備,他的工作就是負責設備的推廣、普及。張瑞表示,目前公司主要的客戶群體是餐館、夫妻便利店等規模較小的零售實體。
盡管官方給出刷臉支付的好處有很多,如無需使用手機、無需展示支付二維碼,適合手提重物或者手機沒電的消費者,但銷售人員面對商家時推薦的“賣點”卻是“補貼”。
“現在無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對于刷臉支付設備的補貼力度都很大。”張瑞告訴懂懂筆記,公司代理的設備既支持刷臉支付,也能掃碼支付。不過與傳統掃碼設備、聚合收銀設備相比,這種支持刷臉支付的設備官方補貼力度較大。
“以入門的設備為例,價格大多在1400-1800元之間,本身價格就不貴,支付官方還會在商家開通設備后給予一定補貼。另外現在只要有用戶使用刷臉支付,商家還能夠獲得0.5-0.7元的獎勵返還。”張瑞解釋,雖說獎勵每月都會封頂,但是商家還是會在意長期合作拿到的返點獎勵。
“往小了說這筆獎勵可以貼補流水,往大了說也能收回一些設備的成本。”因此,這幾個月來已經有不少商家在業務人員的推薦下,更換了刷臉支付收銀設備,“一款質量稍好的手持掃碼設備也要幾百元吧,刷臉支付設備造型更高大上,還有補貼和獎勵呢。”
而對于代理機構而言,最關心的同樣是商戶使用設備進行收款后相應的費率分傭,“不過刷臉支付普及率低,這的確是事實,商家也都在吐槽。”
用戶只要隨身攜帶手機,用掃臉支付的幾率就會很低,而每單幾毛錢的優惠,似乎也很難打動多數消費者。有報道指出,兩大支付巨頭都在加碼刷臉支付市場,為了應對微信支付對此提出的百億補貼,支付寶也上調了原先刷臉支付的30億補貼上限,改為“上不封頂”。
據悉,支付寶“蜻蜓”二代刷臉設備的零售價以前是1999元,但是從今年9月底將至1699元,代理商的拿貨價降到1499元。微信方面,“青蛙”刷臉設備的補貼是每臺獎勵1540元,但是要分兩部分完成。首先是商家每臺攝像頭完成接入并達到活躍標準后,可以獲得540元獎勵;其次是每臺設備每天的有效去重用戶數乘以5角錢,可以直接返給商家,但是每月峰頂額度是300元,累計到1000元后不再獎勵。
顯而易見,從10月份開始兩大支付巨頭在“刷臉”這件事情上的競爭已經越來越白熱化。
刷臉支付,打開新零售的“鑰匙”
盡管很多商家都換上了刷臉支付,但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刷臉支付卻遭遇冷落,商家能夠賺取的獎勵也非常有限。有輿論稱刷臉支付看起來是鬧了“笑話”,但是兩大支付巨頭會因此“灰心泄氣”嗎?
“大家都以為掃碼支付比刷臉支付更加安全,其實不然。”
從事聚合收款設備研發工作的工程師徐磊告訴懂懂筆記,不少用戶都以為掃臉付是通過攝像頭抓取人臉信息,然后進行數據比對并驗證用戶身份。甚至認為這種方式容易被別有用心的機構盜刷,比掃碼支付更危險。
“實際上以目前的技術而言,刷臉支付要比普通的掃碼支付更加安全。”徐磊解釋,刷臉支付并非是僅僅通過攝像頭簡單采集人臉圖像信息,設備上還會有紅外投射燈、紅外攝像頭和距離感應器進行輔助。
“這些元件結合在一起,所采集到的人臉模型是三維的,并且具有唯一性。”徐磊強調,相比平面圖像,三維模型能夠更加精確地確認用戶身份,“即便是雙胞胎也會有微小的特征差異,也能被設備辨認出來。”
在徐磊看來,相比一些案例中用掃碼收款設備盜刷用戶賬戶里的錢,刷臉支付可以說安全了許多,這也是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刷臉支付的原因之一。至于說刷臉支付麻煩,應該是目前消費應用場景不夠理想導致的。
“掃碼符合現有零售業態的支付邏輯,但刷臉支付更傾向于新零售的未來發展。”一位零售行業分析人士告訴懂懂筆記,目前線下零售商店、餐廳上線的刷臉支付設備,往往只有一臺,在用戶還未習慣使用刷臉支付之前,的確是會影響支付的效率和體驗。
而在無人值守的新零售場景中,大量掃臉支付設備正在取代原有的人工收銀方式,效率也大大提升,“你看一下盒馬鮮生的自助結賬通道,很多年輕人在用刷臉支付,結賬效率并不低。”
在刷臉支付的“戰場”上,巨頭們的競爭為何如此白熱化?對此上述業內人士解釋,這種景象與此前巨頭布局移動支付、掃碼支付的道理相同,都是為了提前一步布局新零售業態,取得重要話語權。
“之前布局移動支付,微信以強大的社交基因奪得了先機,在聚合支付普及前,支持微信支付的零售商家比支持支付寶的多了不少。”在相關人士看來,新零售大勢所趨的前提下,任何巨頭都不想錯失“刷臉”先機。
隨著商超、零售實體刷臉支付設備的普及,支付平臺投入的優惠、獎勵不斷增加,可以預見即便當下消費者不樂于接受這種看似“不靠譜”的支付方式,但是“刷臉”大潮不會就此偃旗息鼓,或將愈演愈烈。
表面看起來,這是一場支付方式的新競爭,實際上卻是巨頭布局新零售、搶占新支付入口的大戰。盡管目前刷臉支付存在設備識別低、反應慢、鑒權繁瑣等問題,但巨頭不會就此停止滲透的步伐。
在一眾互聯網巨頭眼中,未來誰能率先獲取公眾的支付信任,培養出全民刷臉支付的習慣,誰就能打開新零售業態的大門。
責任編輯:ct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