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潛力和投資新寵
可穿戴電子設備是當下前沿科技的熱點,醫療產業則是近年中國改革的核心。當可穿戴設備應用于醫療保健領域,勢必引發各方的高度關注??纱┐麽t療設備是將可穿戴技術應用于體征檢測、運動數據統計及健康狀況改善的設備統稱,具備監測生理指標、記錄數據、動態觀察等三大作用。
據美國消費電子協會(CEA)報告顯示,未來5年內,可穿戴設備的整體市值將超過80億美元(約合480億人民幣),主要受益于醫療保健類產品的推動。而根據全球移動通訊系統(GSM)對移動醫療行業的測算標準,預計到2017年,中國可穿戴醫療設備的市場銷售規模將接近50億元人民幣??纱┐麽t療設備為何會引爆中國市場?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可穿戴醫療在中國發展的三大潛力:
第一,數字醫療勢不可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的比重穩步上升,這與中國當前整體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較低和供給不足形成矛盾。在中國,醫療服務的規模大約是2~3萬億人民幣,占GDP的5%~6%;而在美國,這一數值是2~3萬億美元,占到GDP的17%左右。醫療服務的數字化可以緩解我國醫療供給不足,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
數字醫療結合了大數據、可穿戴科技、移動終端應用、社交網絡、認知計算、3D打印等前沿科技。變被動的疾病治療為主動的健康管理,維護健康的同時,節省了普通醫療檢測的支出。目前,可穿戴設備已經被應用到慢性病管理、疾病預防、健康保健、居家養老等方面,如全球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可穿戴產品,就是美國可穿戴技術及音頻設備開發商Jawbone公司推出的UP智能手環,它能監測并管理日?;顒印⑺咔闆r和飲食習慣等數據。
第二,人口老齡化帶來特殊醫療服務需求。中國正邁入老齡化社會,多數家庭的結構呈現4-2-1的倒金字塔形態,即一對年輕夫婦同時要贍養四位老人,并撫育一個孩子,其中任何一個人的健康出現問題都將可能帶來難以承受的金錢、時間及精力方面的壓力。因此,與健康管理相關的產品和服務正越來越受到重視。類別繁多的可穿戴醫療設備應運而生,方便、舒適,可實時監控老人和孩子的體征,為繁忙的上班族提供了關懷家人的更好途徑。
第三,可穿戴設備綜合硬件和軟件的優勢。一方面,硬件技術不斷發展,計算機終端的外形越來越小巧,從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到可隨身佩戴的小物件;另一方面,無線網絡、云計算和社交媒體等能為可穿戴設備的用戶提供更多的附加價值,形成豐富多元的商業生態系統。
在這些客觀因素的驅動下,百度、三星、谷歌、盛大、九安醫療等IT硬件、軟件、服務提供商和醫療器械公司紛紛加入可穿戴醫療設備的競爭中。如九安醫療與蘋果公司合作,設計生產可便攜式醫療設備、手環等,檢測血壓、血氧、體重等基本體征,并通過APP應用進行數據記錄、分析和慢性病跟蹤、管理。2013年創業板“九安醫療”的股價尚在10元左右徘徊,而2014年2月一舉上漲到25元以上,反映了投資者對可穿戴醫療產業前景的樂觀態度。
五大瓶頸需要突破
當智能眼鏡、頭罩、手表、手環、腳環、睡衣、鞋子、襪子漸漸“攻占”人體的各個部分,形成人體信號的體域網(Body Area Network),人們是否會質疑可穿戴設備果真如此神奇、潛力無限?中國可穿戴醫療設備面臨哪些市場挑戰?
首先,可穿戴設備應回歸用戶需求和價值定位。大數據、粉絲經濟等新概念層出不窮??纱┐髟O備外觀炫酷,的確能夠在短時間吸引一部分消費者購買。但是沖動引導的購買行為,無法產生持續的購買力;已經購買的用戶,也不會持續、長期地佩戴。并且,可穿戴設備背后的社交媒體、大數據和云計算,由于缺乏足夠的用戶群和數據積累,無法體現進一步的價值。
當下,不少智能硬件為了智能而智能、為了聯網而聯網、為了開發應用而開發應用,未能真正抓住用戶“痛點”,迷失商業模式本質的三大要素——客戶價值的獨特性、關鍵資源的不可模仿性和盈利途徑可持續性。比如,基于百度云開發的可穿戴設備“咕咚手環”,主打“運動狀況提醒”、“睡眠監測”、“智能無聲喚醒”三大功能。但手環其實只能起到提示的作用,無法糾正用戶的不良生活習慣。如何鼓勵用戶長期佩戴,培養用戶黏性,為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價值,值得深思。
其次,可穿戴設備須擺脫“智能手機附屬品”的窘境。目前,可穿戴設備大多非必需品,比起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并不具有顛覆性。眾多智能手環可以記錄睡眠時間和行走路徑,而智能手機很容易就能實現這些功能。如盛大旗下果殼電子發布的一款智能便攜設備GEAK Watch,可引入WiFi模塊、搭配藍牙4.0技術連接智能手機,接收信息提示、查看郵件標題等,但它僅僅還是智能手機的一種附屬品。目前少量可獨立使用的可穿戴產品已經問世,值得進一步探究。
第三,需要擊破硬件開發的技術壁壘??纱┐髟O備是人與世界溝通的新工具,開啟了物聯網2.0時代的大門;但與軟件相比,在硬件方面,可穿戴設備面臨更大的技術壁壘。如MEMS(微機電系統)承擔了可穿戴設備傳感器和執行器的重任,但中國MEMS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初創企業聚集于長三角,其技術遠落后于國際巨頭。此外,可穿戴設備還存在電磁輻射、電池續航能力差、依賴智能手機、用戶界面和用戶體驗有待改善等問題。
第四,需要提升監測數據的可靠性。在美國,可穿戴設備上市必須經過FDA認證,而中國尚未出臺相關的監管法律或法規??纱┐麽t療設備的檢測結果能否被醫院認可,對可能發生的醫療事故如何處理,尚無定論。另外,即使可穿戴醫療設備準確捕捉了使用者的各種體征,它是否能妥善分析這些醫療“大數據”,得出靠譜的結果,來指導人們的睡眠、飲食、工作、運動,仍然需要臨床測試來進行驗證和比對。
最后一點,需要培育出色的產品經理。當前不少可穿戴設備背后的產品經理是硬件工程師出身,他們具有卓越的專業技術能力,但卻缺乏用戶導向性的營銷模式思考與行業洞察力。兼具軟硬件開發能力的產品經理屈指可數,使工程師能夠像IT公司產品開發者那樣充滿創意和營銷理念,懂得團隊協作,兼顧功能、設計、用戶需求和體驗,更是難上加難。
正如微軟全球副總裁張亞勤所指出的那樣,“可穿戴設備在未來五年內還無法成為一個大產業。用戶反饋的不實用、不易用等問題客觀存在,仍需從業者進行技術探索。”當越來越多的可穿戴醫療設備提供商從用戶的真正需求著手,兼顧硬件、軟件的開發,針對目標人群進行差異化營銷、培育市場之時,可穿戴醫療設備的前景才會迎來一片光明。
更多閱讀和視頻,敬請訪問 “復旦商業知識”網站、APP、微博微信。作者:陳佳詩 ,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集團新業務發展經理,復旦大學管理醫藥健康行業俱樂部發起人及核心理事,聚勁咖啡館成員,加州大學醫療行業俱樂部成員;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學士,復旦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關注移動醫療、數字醫療產業。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