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快科技成立于2012年4月,為企業提供基于云存儲的文件管理服務和云存儲解決方案,主打產品是夠快云庫。成立當年獲得了戈壁的天使與紅杉A輪投資,并入選“紅鯡魚亞洲TOP100”。2016年2月19日掛牌新三板,成為首家掛牌新三板的企業云盤。在夠快云庫發展勢頭正猛時,卻決定從個人云盤轉型做企業云盤,這其中有怎樣的思考?
我們是在2010年底就開始介入到個人云盤市場,當時應該還算比較早,當時最有名的要算115網盤了,后來還有華為的DBANK、金山快盤,以及大家可能已經不記得了的酷盤。還有幾家稍微小一點的,但是絕大多數都掛掉了,因為做個人存儲服務本身就是非常燒錢的。
當時我們為什么去做這個領域呢?其實也有一個淵源,我們當時創業并不是因為在國外有了某個產品做得非常好,我們就要去模仿,然后照搬到中國來。我們開發出夠快網盤這個產品是的的確確來自于用戶需求,或者說是來自于業務發展過程的實踐中。
在此之前,我們從事的是互聯網的文化傳播領域,2005-2006年我還到加拿大做了兩年互聯網文化傳播,主要是面向海外華人傳播中國的主流影視文化作品。后來回到國內給運營商提供服務,當時我們成立了一家技術公司來給運營商提供基于城域網的緩存的加速,這個效果確實是非常的好,可以讓運營商的家庭寬帶用戶在當時2兆帶寬的條件非常流暢地在線播放1080P的高清視頻,效果非常好。
內容的在線播放能帶來大量的用戶關注度,但是這里面也存在著一個悖論。因為互聯網個人用戶或家庭用戶,他們在家庭寬帶的主要應用就是以娛樂為主,集中在影視內容方面。對于影視來講,比較正規渠道發行的那種版權節目往往比較老,我們知道,在院線放映之后會隔很久才可能有授權互聯網上播放,用戶對過期的影片已經沒了興趣,大家更希望看到是最新最熱的那些節目,但是這些節目基本上都是沒有版權的,就是所謂的盜版。
這里面就有兩難,你為了吸引用戶或者是為了提高用戶的體驗,你不能只是說你是個技術產品,你的在線播放非常流暢,但是這個對用戶來講只是短時間的一個感官認識,他需要的仍然是節目內容,所以你永遠就繞不開這個主題,就是如何既能滿足用戶的需求與體驗,又不讓自己陷入到內容糾紛的漩渦之中。那么我們當時一直很糾結怎么來解決這個問題,后來就想干脆給每個用戶一人一個存儲空間,你們自己互相去分享吧,我們就作為一個技術平臺來提供技術支持,但不會參與到用戶之間的內容交互之中去,同時還設立了舉報機制,如果發現有內容在對外分享之中被舉報侵權,就可以將該內容關閉或刪掉,現在國內某個大公司的云盤做的就是類似這樣的事情。
2011年元旦過后,我們就開始推出個人網盤服務,當時叫做夠快網盤,當時由于我們整個產品的包括設計,包括同步技術和產品界面都做得非常好,用戶在使用上唯一的感覺就是特別快速。這讓我們的口碑傳播非常有效,當時沒有花過一分錢的市場費用,在這種情況下,很快就能夠達到百萬級以上的用戶規模。這也印證了一條規則——“好的產品是可以自傳播的”。
夠快網盤上線大概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應該引起了業界很多大佬的關注。2011年上半年,那時候的云計算和云存儲應該還是剛剛起步的階段,夠快網盤在當時應該是有非常好的用戶體驗。所以那年春天的時候,我記得是360周鴻祎當時派了他戰略投資部的人來到我們公司來談,有意向要收購。當時我們給出的態度是可以合作,但是不賣。百度后來也有過類似的意向,所以這其實給我們的感覺是,這些大佬蠢蠢欲動,他們瞄準了這個領域,這個市場,他們要來了。
個人云盤不可承受之重
在我們推出夠快網盤半年之后,當時的用戶已經百萬級以上,在國內也是排在個人網盤的前五位了。那么既然當時勢頭正猛,為什么會決定轉型?
我們在2011年底就開始決定轉型,放棄正如火如荼的個人網盤業務,而轉型去做企業級服務。這個有點像我們在經濟學中我們經常會說到有一個S型曲線,任何一家企業的發展或者是市場或者技術,都不可避免會遇到一個S型的發展曲線,當你發展到峰值的時候就要考慮尋找另一個業務增長點,這也是李善友教授曾經講到的關于企業發展中必須要面對的不連續性。
跨越不連續性其實對一個企業來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么我們當時在一個S型曲線其實是在最頂端或者說非常明顯的上升通道的過程中突然就放棄,完全從一個新的曲線起點,其實這也是一個很冒險的一個不連續性的跨越。我記得當時整個互聯網對我們的罵聲是鋪天蓋地,因為原先做的是個人用戶,現在我們完全要轉型做企業市場產品服務都會是大不一樣,這樣就必須要限期終止對原先個人網盤用戶的服務,當然我們是一定要承擔我們的責任,包括對一些付費用戶的逐一退費,并給予半年時間讓他們來遷移自己的文件內容,但是他們的不滿仍然是顯而易見的。當時的壓力非常大,但我們確定下來一定要做這個事情,現在來看這條路是走對了的。
為什么從個人網盤一定要去做企業級服務呢?主要是在當時我們看到個人云盤市場在中國沒有一個很好的盈利模式。我們也想過通過廣告來獲得收入,但是事實上,全年從廣告獲得的收入總共也不過區區的幾十萬(因為我們不能過多地影響用戶的感受,所以給出的廣告位置有限),遠遠不夠支付整個IDC的成本,所以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模式。
另外在個人云盤服務領域,其實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大量非法資源,這也是為什么在今年上半年會有那么多的個人網盤被關閉或停止服務。因為個人網盤里面會存在很多非法資源,包括盜版性的視頻節目,甚至一些政治性的東西等等,這些對類似我們這樣的初創企業來說,是一個不可承受之重。因為我們不可能像BAT一樣有那么強大的后續支撐團隊,也沒有很雄厚的資金來處理這類事情。
這對一個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造成了一個非常大的障礙,必須要克服。所以當時我們就在討論這個事,我們做個人網盤,我們的用戶量上去了,但是我們收入在哪里,我們能不能看到一個可持續性的一個收入模型呢?可以很明顯的得出結論,在個人網盤領域沒戲!而企業那邊呢,當時我們做了上海交大,那是我們第一個企業客戶,這也讓我感覺到了市場的價值在什么地方,企業服務才是我們應該走的方向。
個人網盤沒有一個很好的盈利模式也源于我們的個人用戶基本上沒有軟件付費的習慣,大家對于互聯網特別是工具類軟件應用的概念就是免費,互聯網就是free,其實這對軟件服務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但這是當時的現狀。
除了沒有好的盈利模式和存在法律風險,還有高昂的IDC成本。因為個人存儲的內容,基本上都是一些娛樂為主的視頻文件,可想而知它們都非常大,占用的流量和存儲也會非常大,所以存儲與帶寬成本很高。
?
陳翊:個人云盤不可承受之重
在今年上半年四五月份的時候,很多做個人網盤的公司被關閉和停止服務了,其中包括那些曾經非常知名的大佬們,包括金山快盤、新浪的微盤、UC以及華為網盤、迅雷甚至騰訊等等,這在當時對業界產生了很大沖擊。在最初的那批做個人網盤的企業里,唯獨夠快得以幸免。我們是在2010年底就開始介入到個人云盤市場,當時應該還算比較早,當時最有名的要算115網盤了,后來還有華為的DBANK、金山快盤,以及大家可能已經不記得了的酷盤。還有幾家稍微小一點的,但是絕大多數都掛掉了,因為做個人存儲服務本身就是非常燒錢的。
當時我們為什么去做這個領域呢?其實也有一個淵源,我們當時創業并不是因為在國外有了某個產品做得非常好,我們就要去模仿,然后照搬到中國來。我們開發出夠快網盤這個產品是的的確確來自于用戶需求,或者說是來自于業務發展過程的實踐中。
在此之前,我們從事的是互聯網的文化傳播領域,2005-2006年我還到加拿大做了兩年互聯網文化傳播,主要是面向海外華人傳播中國的主流影視文化作品。后來回到國內給運營商提供服務,當時我們成立了一家技術公司來給運營商提供基于城域網的緩存的加速,這個效果確實是非常的好,可以讓運營商的家庭寬帶用戶在當時2兆帶寬的條件非常流暢地在線播放1080P的高清視頻,效果非常好。
內容的在線播放能帶來大量的用戶關注度,但是這里面也存在著一個悖論。因為互聯網個人用戶或家庭用戶,他們在家庭寬帶的主要應用就是以娛樂為主,集中在影視內容方面。對于影視來講,比較正規渠道發行的那種版權節目往往比較老,我們知道,在院線放映之后會隔很久才可能有授權互聯網上播放,用戶對過期的影片已經沒了興趣,大家更希望看到是最新最熱的那些節目,但是這些節目基本上都是沒有版權的,就是所謂的盜版。
這里面就有兩難,你為了吸引用戶或者是為了提高用戶的體驗,你不能只是說你是個技術產品,你的在線播放非常流暢,但是這個對用戶來講只是短時間的一個感官認識,他需要的仍然是節目內容,所以你永遠就繞不開這個主題,就是如何既能滿足用戶的需求與體驗,又不讓自己陷入到內容糾紛的漩渦之中。那么我們當時一直很糾結怎么來解決這個問題,后來就想干脆給每個用戶一人一個存儲空間,你們自己互相去分享吧,我們就作為一個技術平臺來提供技術支持,但不會參與到用戶之間的內容交互之中去,同時還設立了舉報機制,如果發現有內容在對外分享之中被舉報侵權,就可以將該內容關閉或刪掉,現在國內某個大公司的云盤做的就是類似這樣的事情。
2011年元旦過后,我們就開始推出個人網盤服務,當時叫做夠快網盤,當時由于我們整個產品的包括設計,包括同步技術和產品界面都做得非常好,用戶在使用上唯一的感覺就是特別快速。這讓我們的口碑傳播非常有效,當時沒有花過一分錢的市場費用,在這種情況下,很快就能夠達到百萬級以上的用戶規模。這也印證了一條規則——“好的產品是可以自傳播的”。
夠快網盤上線大概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應該引起了業界很多大佬的關注。2011年上半年,那時候的云計算和云存儲應該還是剛剛起步的階段,夠快網盤在當時應該是有非常好的用戶體驗。所以那年春天的時候,我記得是360周鴻祎當時派了他戰略投資部的人來到我們公司來談,有意向要收購。當時我們給出的態度是可以合作,但是不賣。百度后來也有過類似的意向,所以這其實給我們的感覺是,這些大佬蠢蠢欲動,他們瞄準了這個領域,這個市場,他們要來了。
個人云盤不可承受之重
在我們推出夠快網盤半年之后,當時的用戶已經百萬級以上,在國內也是排在個人網盤的前五位了。那么既然當時勢頭正猛,為什么會決定轉型?
我們在2011年底就開始決定轉型,放棄正如火如荼的個人網盤業務,而轉型去做企業級服務。這個有點像我們在經濟學中我們經常會說到有一個S型曲線,任何一家企業的發展或者是市場或者技術,都不可避免會遇到一個S型的發展曲線,當你發展到峰值的時候就要考慮尋找另一個業務增長點,這也是李善友教授曾經講到的關于企業發展中必須要面對的不連續性。
跨越不連續性其實對一個企業來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么我們當時在一個S型曲線其實是在最頂端或者說非常明顯的上升通道的過程中突然就放棄,完全從一個新的曲線起點,其實這也是一個很冒險的一個不連續性的跨越。我記得當時整個互聯網對我們的罵聲是鋪天蓋地,因為原先做的是個人用戶,現在我們完全要轉型做企業市場產品服務都會是大不一樣,這樣就必須要限期終止對原先個人網盤用戶的服務,當然我們是一定要承擔我們的責任,包括對一些付費用戶的逐一退費,并給予半年時間讓他們來遷移自己的文件內容,但是他們的不滿仍然是顯而易見的。當時的壓力非常大,但我們確定下來一定要做這個事情,現在來看這條路是走對了的。
為什么從個人網盤一定要去做企業級服務呢?主要是在當時我們看到個人云盤市場在中國沒有一個很好的盈利模式。我們也想過通過廣告來獲得收入,但是事實上,全年從廣告獲得的收入總共也不過區區的幾十萬(因為我們不能過多地影響用戶的感受,所以給出的廣告位置有限),遠遠不夠支付整個IDC的成本,所以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模式。
另外在個人云盤服務領域,其實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大量非法資源,這也是為什么在今年上半年會有那么多的個人網盤被關閉或停止服務。因為個人網盤里面會存在很多非法資源,包括盜版性的視頻節目,甚至一些政治性的東西等等,這些對類似我們這樣的初創企業來說,是一個不可承受之重。因為我們不可能像BAT一樣有那么強大的后續支撐團隊,也沒有很雄厚的資金來處理這類事情。
這對一個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造成了一個非常大的障礙,必須要克服。所以當時我們就在討論這個事,我們做個人網盤,我們的用戶量上去了,但是我們收入在哪里,我們能不能看到一個可持續性的一個收入模型呢?可以很明顯的得出結論,在個人網盤領域沒戲!而企業那邊呢,當時我們做了上海交大,那是我們第一個企業客戶,這也讓我感覺到了市場的價值在什么地方,企業服務才是我們應該走的方向。
個人網盤沒有一個很好的盈利模式也源于我們的個人用戶基本上沒有軟件付費的習慣,大家對于互聯網特別是工具類軟件應用的概念就是免費,互聯網就是free,其實這對軟件服務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但這是當時的現狀。
除了沒有好的盈利模式和存在法律風險,還有高昂的IDC成本。因為個人存儲的內容,基本上都是一些娛樂為主的視頻文件,可想而知它們都非常大,占用的流量和存儲也會非常大,所以存儲與帶寬成本很高。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