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北京時間凌晨,已經有很多果粉見證 iPhone 發布十周年的經典時刻了。在庫克接手蘋果之后,iPhone 變得更大,同時也增添了許多普通消費者期望的新功能。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也不乏“果粉”批評 iPhone 越來越缺乏新意:高通快充方案從 QC2.0 進化到了 QC4.0,iPhone 卻一直是一成不變的 5V1A “慢充”,甚至有人懷疑三防功能也是迫于三星 S7 edge 才加上的功能。反觀,Android 陣營廠商,他們在這幾年里不斷嘗試各種新奇的概念,從雙曲面屏到全面屏,從聲紋識別到瞳孔識別……
這次的蘋果發布會終于果粉們長舒一口氣:“我們期待的都來了!”從這一點,我們也不難看出蘋果是一個多么精明的企業。過去在 Android 手機上得到消費者認可的賣點,現在一股腦都加入到了新品上了。
那么蘋果的這些新賣點追根溯源到底來自哪兒?我們現在對本次iPhoneX 多項黑科技的前世今生和來龍去脈做了全面溯源。
?
黑科技一:全面屏
在小米 MIX 第一代產品發布的時候,很多“米粉”就已經為高達 91.3% 的屏占比驚呼不已。小米 MIX 第一代產品可以稱得上是全面屏熱潮的“造浪者”,也能稱得上是“第一臺全面屏手機”——不過得加上定語“國產”二字。
因為稍微對手機有研究的讀者們肯定對夏普“Crystal”系列手機不陌生。發布于三年前的 Sharp AQUOS Crystal 才是真正的全面屏始祖。當時,這款手機僅在日本發售,后來進入了美國市場,至于中國市場則無緣得見。
Sharp AQUOS Crystal
與小米 MIX 一樣,它將前置攝像頭放置在手機底部。攝像頭放置在手機底部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拍照時,一般握持都是仰拍。對于那些喜歡自拍的用戶而言,不便之處不言而喻——“仰拍顯臉大(俯拍顯臉小)”。小米 MIX 第二代產品為了追求極窄“額頭”依然將前置攝像頭放在底部,而借著全面屏概念回歸中國的夏普這次則聰明了很多,將前置攝像頭放回了額頭。至于這種做法到底是優是劣還不好評判。不過,這種情況下為了追求最窄額頭,夏普和 iPhone 都使用了異性屏幕——將攝像頭放入了平時顯示的區域。
雖然都是異形屏幕,但夏普使用的依然是 LCD 屏幕,而 iPhone X 終于用上了 OLED 屏幕——與三星手機采用的 SUPER AMOLED 屏幕一樣,這塊屏幕的表現在三星近幾年的手機上已經得到了認可。OLED 屏幕最大的優勢在于低功耗,高對比度,反應速度快以及輕薄——對于手機而言,機身內部空間是“寸土寸金”,功耗也是如此。
OLED 屏幕無論從哪個維度而言,都是手機屏幕的最佳選擇。同時它擁有極高的對比度——簡而言之,它能讓黑色顯示更純正,就像沒有點亮手機屏幕一樣。
攝像頭依然位于下方的小米 MIX2
不過問題在于,OLED 屏幕的工藝較傳統 TFT 屏幕復雜,良品率也低,尤其是小尺寸屏幕。在手機上使用 OLED 屏幕的手機廠商極少,目前采用 OLED 屏幕的手機廠商僅有華為,金立,OPPO,Vivo 以及一加幾家。
即便是拿到了 OLED 屏幕供貨,調教方面也是一大難題。OLED 屏幕的另一大特性在于廣色域,比 iPhone 7 使用的 LCD 屏幕要廣。所以 iPhone 手機用戶在換成三星手機的時候,看屏幕第一反應就是“太過于艷麗”,專業一點的說法就是色彩飽和度拉高了,引起了眼睛的不習慣。如何調教 OLED 屏幕,讓它能準確再現每一種色彩?
對于手機廠商而言,這是新的挑戰。去年同樣是使用 OLED 屏幕的手機一加 3 在這一方面就翻了船——“性價比和使用體驗都很棒,但顯示成了它的唯一短板。”不少媒體都是如此評價。
在色彩顯示方面,蘋果一向是得到了眾多設計師的認可。在去年的 iPhone 7 上,推行了新的色域標準 DCI-P3,這是電影工業廣泛采用的顯示技術。有了去年新色域標準打基礎,雖然發布會上僅僅在色彩管理上,捎帶一筆提過了色彩管理系統,但一向以屏幕色彩還原度為傲的 iPhone 即便是使用了 OLED 屏幕,在還原色準方面也應該不會存在任何問題。
黑科技二:生物識別技術的演變
這次,蘋果又干了一件更為激進的事情,連同 Home 鍵一起,指紋識別被砍掉了——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用戶要回到輸入密碼解鎖的“遠古時代”。在生物識別方面,蘋果轉而選擇了面部識別(Face ID)——通過定制的攝像頭對人臉輪廓進行掃描,人臉面部特征也是唯一的。通過 True Depth Engine System,同時使用“機器學習”訓練以達到越用越精準的目的。不僅僅是用于解鎖和支付,蘋果將這組攝像頭玩出花來了:推出了 Amoji 功能。雖說早就有了根據用戶面部動作定制表情的 App,但這次蘋果的這組攝像頭能更為精準地捕捉到用戶的面部細節。
Face ID
當然,面部識別也并非是蘋果首創,Android 4.0 時代就已經有了這一解鎖選項。不過,其安全性并不高。在這里不得不提的是三星 S8 系列,雖然同為全面屏手機,但它并沒有放棄指紋識別,而是將指紋識別模塊移到了背后,同時它還有虹膜識別傳感器——作為生物識別的補充。這項技術早在 Note 7 的時候,就已經應用到手機之上了。記者在實際使用之時,除了對使用姿勢有所要求之外,無論光線環境如何,在精準度上都無可挑剔。這或許是全面屏時代生物解鎖的合理方案。
首次引入生物識別的 iPhone 5s
不管怎樣,消失的指紋識別依然是過去幾年里 iPhone 上最為核心的功能之一。不僅能用來解鎖,還能用于支付,加密等等。如果說全面屏是蘋果迎合用戶而做出的設計,那么過去指紋識別技術則完完全全是蘋果帶動的產業革命。首次加入指紋識別技術的產品是 iPhone 5s,它采用的是“Touch ID”技術。
如果追根溯源,手機上第一次加入指紋識別傳感器的廠商倒也不是蘋果,而是摩托羅拉 Atrix 4G。這臺手機發布于 2011 年,比 2013 年發布的 iPhone 5s 要早上 2 年。不過,用戶體驗并不如現在的——因為當時采用的是“滑擦式方案”。相較于現在常見的“按壓式”方案,“滑擦式”方案由于傳感器與手指接觸面積較小,精準度較低,同時識別過程手指動作較大,手機容易滑落,尤其是當傳感器放在手機正面的時候,手小的用戶根本不能單手解鎖,使用過三星 Note 4 的用戶感受尤為深刻。
體驗極為糟糕的滑擦式指紋識別
直到一年后,華為 Mate 7 的推出,才為 Android 陣營指紋解鎖體驗扳回一城。Mate 7 的指紋識別傳感器也是“按壓式”。不過囿于傳感器大小的限制,以及為了用戶體驗,Mate 7 不得不將指紋識別模塊放在手機背部。不過,它與 iPhone 5s 采用的供應商并非同一個,技術流派也不盡相同。
華為以及之后的 Android 手機廠商大都采用的是指紋識別模塊供應商 FPC(FingerPrint Card)的技術,而蘋果則使用的是自己收購的公司Authen Tec 的技術——粗淺的來說,FPC 的指紋識別模塊是一直處于激活狀態的,而 Authen Tec 的指紋識別模塊則不是。
仔細觀察所有的 iPhone 手機 Home 鍵,其邊緣都鑲嵌了一圈金屬,這是用于檢測手指上的生物電。手指接觸到金屬圈,iPhone 才會激活指紋識別模塊(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嘗試在不接觸金屬圈的情況下按下 Home 鍵,指紋識別模塊一定不會被激活)。
同為前置指紋識別,魅族選擇了匯頂科技
當然,現在前置指紋識別技術也早已不是蘋果獨享的了。同年(2014 年),魅族 MX4 Pro 也采用了前置指紋識別,并且作用原理與 iPhone Touch ID 相似。這家指紋識別模塊的供應商來自于國內匯頂科技。雖然識別方案相似,但從專利技術上來看,Authen Tec 的策略是將指紋傳感器和邏輯電路集成封裝為一體,而匯頂申請技術將指紋傳感器與邏輯電路制作成分立元件,然后再將兩者封裝于一體。如果有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檢索匯頂科技在2013 年至 2014 年的專利,詳細研究。
采用虹膜識別的三星 S8 上密密麻麻的傳感器
放棄 Home 鍵其實并不意味著放棄指紋識別,除了把指紋識別模塊放在背面之外,其實蘋果還有另外一個選擇,把指紋識別放在側面的電源鍵上面。SONY Xperia Z5 系列產品就是這樣一例,不過相較于前兩者,其便利性存疑,同時由于電源鍵較小,不能放下太大的傳感器,在識別精度上也會大打折扣。
無論是哪一種解決方案,虹膜識別還是指紋識別,iPhone X 都沒有用上。鈦媒體記者推測,唯一的理由只能是為機身內部空間以及美觀做出的妥協。從搭載虹膜識別的三星旗艦手機上,我們不難發現,它們的額頭都比較寬大;加入背面指紋識別模塊需要再開孔;電源鍵加入指紋識別,且不論占用的空間如何,其精度是很大的問題。因此,蘋果在 iPhone X 放棄了指紋識別。
黑科技三:Home鍵的歷史終結和手勢交互革命
如果能去掉任何一個開孔,蘋果一定會去嘗試,這也是為什么指紋識別模塊絕不會出現在 iPhone 背面的原因。去年犧牲的是 3.5mm 耳機接口,今年終于輪到了 Home 鍵。當年喬布斯十分欣賞 Home 鍵的設計:「偉大的產品只有一個物理按鍵」。用戶也越來越習慣于 Home 鍵的使用,一次點擊回到主屏幕,兩次點擊進入多任務,長按呼出 Siri,三次點擊啟動輔助功能(可設置),這些操作早已成為了 iPhone 用戶的使用習慣。
沒有了 Home 鍵,Face ID 還能這么玩
Home 鍵自從功能機時代就有了——不過其功能僅僅就只有“回到啟動頁”那么簡單。在往后面,不同的廠家在這顆 Home 鍵上玩出了花來。經典黑莓手機上的軌跡球,魅族手機的小白球和 mBack 手勢操作。和蘋果一樣,三星也是 Home 鍵一路走到黑的廠商,但在最新一代旗艦上,它也放棄了 Home 鍵。不過相較于 iPhone,Home 鍵的影響對于 Android 手機小太多。
Android 手機有背部指紋識別,系統內集成虛擬鍵導航條——這套標準在幾年前的 Android 4.0 上早就已經出現了。
沒了 Home 鍵,看上去不習慣
隨著 Home 鍵一起遠去的不僅是“果粉”們的記憶,還有操作習慣。沒有了任何實體按鍵,沒有虛擬按鍵(后期也許可以通過 Touch Assistant 調出來)難道用戶要對著新買回來的手機干瞪眼嗎?蘋果給出的方案是“手勢交互”。
在 iPhone X 上,上滑的手勢代替了返回桌面的選項,同樣的手勢稍作停留,即可呼出多任務界面。沒有了 Home 鍵,長按呼出 Siri 的操作被安排到了側面的電源鍵上……這樣一來,其實 Home 確實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其實,手勢交互在 iOS 系統中并不算“新客人”。在 iPhone 上,我們常用的左滑返回就是手勢操作的一種。并且在上半年的 iOS 11 發布會上,我們就已經見識過了 iPad Pro 上滑呼出 Dock 欄的操作了。在全新的 iPhone 上看到手勢操作也并不是稀奇的事情。
實際上,手勢操作的經典手機是諾基亞 N9:雙擊亮屏,多任務界面和常用程序欄的呼出,以及畫字母打開應用等操作都被后來的安卓系統效仿過。N9 當年推出時也是驚艷一方,不僅僅是因為它超越同期手機的美觀設計,更是因為概念般的全手勢設計讓它使用起來非常地“酷炫”。
黑科技四:iPhone的無線充電時代終于來臨
砍掉了 Home 鍵,砍掉了 3.5mm 耳機口,只有 Lightning 接口孤軍奮戰了。Lightning 接口承擔的任務無非是充電與數據傳輸兩項任務。現在加入了無線充電技術,Lightning 接口岌岌可危。新一代 iPhone 采用的是 Qi 無線充電標準(電磁感應式無線充電)——這是最為消費者所熟悉的充電標準,有很多采用這個原理的用電器上都會標著“Qi”的字樣,并且已經有許多支持無線充電的 Android 設備采用了這種充電標準。
不同協議的無線充電標準
Qi 是全球首個推動無線充電技術的標準化組織——無線充電聯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簡稱 WPC)推出的“無線充電”標準,具備便捷性和通用性兩大特征。
首先,不同品牌的產品,只要有一個 Qi 的標識,都可以用 Qi 無線充電器充電。其次,它攻克了無線充電“通用性”的技術瓶頸,在不久的將來,手機、相機、電腦等產品都可以用 Qi 無線充電器充電,為無線充電的大規模應用提供可能。
市面上采用 Qi 標準的手機有:Galaxy S8 系列,Google Pixl 等等。使用這些手機的時候,不需要安裝任何配件,直接將它放在任何一款支持 Qi 標準的充電器上就能開始充電,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了勁量、PowerMate 等品牌的大量不同款式的無線充電器可供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 Qi 無線充電的原理意味著,要想達到與有線充電一樣的充電效率,那么其功率和發熱量必定不會低。在這一方面,已經推出過多款無線充電手機的三星積累了很多經驗——為了提高充電效率,控制發熱,三星新一代的無線充電器內部定制了超薄型風扇。
三星無線快充基座背后的散熱孔
除了 Qi 標準之外,還有 A4WP(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與 Power Matters Alliance 聯合的新無線充電標準,其與 Qi 最大的不同在于,這個標準下的用電器是利用「磁共振」原理進行充電的。從上面的表格,我們可以看出,相對于電磁感應式,利用這種原理充電雖然充電效率要低些,但是發熱量也降下來了,且充電距離稍微能遠一點點。
?
現在無線充電已經解決,Lightning 接口留下的唯一目的僅剩下傳輸數據之用了。而且目前沒有哪一家手機廠商能夠解決這一問題。或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手機上還會存在這一接口。
尚無“生命”危險的 Lightning 接口
發布于 10 周年之際的 iPhone X 飽含了幾乎所有“果粉們”的期待,當下所有的熱門技術一個不落全都收入囊中。有些激進的“果粉”甚至會表示:“有了 iPhone X,要啥 iPhone 8?”
其實對于一款普及率如此之高的智能手機產品,iPhone 對待行業表現出激進態度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到其龐大的用戶基數。
就好像手機大屏化趨勢一樣,一開始 iPhone 會堅守 3.5 吋,但隨著大屏手機越賣越好,甚至全面屏開始嶄露頭角。蘋果才會開始從堅守到一步步加大 iPhone 的尺寸,到最后手機行業需要新的刺激點之時,跟上了全面屏。
這些都是消費者所推動的,所以在目前對于這一方面的需求尚未明朗,同時技術還沒完全成熟的前提下,不過激地放棄已有的產線才是明智的選擇。也許蘋果至少需要兩到三代產品的更迭,全面屏的技術才能被完善,普通用戶也才能夠去適應這樣的改變。
iPhone X掀起手機新革命
今天(9月13日)凌晨1點-3點,萬眾矚目的蘋果新品發布會在蘋果新總部舉行。作為本次發布會亮點,蘋果推出了新一代Apple Watch和 iPhone 手機,手機正式命名為 iPhone 8、iPhone 8 Plus 和 iPhone X,同時還有新的 Apple TV 等產品。
作為最大亮點,最新發布的 iPhone X 取消了Home鍵,用 Face ID 取代 Touch ID,新一代 Animoji 動態表情,AR技術,全面屏,無線充電以及全面屏手勢交互等。
X 是羅馬數字10的意思,正好暗示著今年為iPhone誕生十周年。從整體來說,iPhone X可以稱之為手機新革命。正如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的評價稱,iPhone X的真正價值并不在于全面屏,國內老圍著全面屏的硬件說事意義不大,真正意義在于全面屏背后,整個用戶交互體驗的革命性變化,人臉識別的全面應用指日可待,以及全屏交互真正怎么做到“懂你”,手機越來越像機器人,蘋果的確邁出了一大步。
不過關于這次發布,業界評價也并不一致,鈦媒體編輯摘選了部分美國科技圈的評價,其中最多的便是對面部識別的擔心:
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表達了擔憂,他們認為:面部識別Face ID不見得有蘋果說的那么安全,也可能引起嚴重的隱私隱患,因為一旦用戶被綁架,犯罪分子可以直接把iPhone X放在用戶面前,強制解鎖手機。而且面部識別系統早就有存在種族偏見的黑歷史,其數據庫缺少多元化。這意味著,相比黑人、華裔和印度人,用來辨識用戶面部的程序算法更擅長識別白種人。
科技媒體CNET則評價稱:現在蘋果放棄了iPhone8和iPhone 8 Plus。三款iPhone新品現在才支持Qi標準的無線充電,而三星的無線充電已經同時支持Qi和PMA兩大主流標準。iOS 11軟件也沒有多大驚喜,只是改進了Siri、屏幕鎖定和消息通知。蘋果取消了實體Home鍵是否讓用戶使用更便利還有待觀察。
CNET總結稱,iPhone 8和iPhone 8 Plus同iPhone X的主要區別是:前兩者保留了Home鍵和Touch ID,前兩者更便宜,前兩者可以更早預訂和發貨;后者屏幕更大,沒有Home鍵,兩個后置攝像頭有光學防抖功能;后者只有黑色和銀色,沒有金色。
美國著名日報《今日美國》稱:蘋果將iPhone X的預訂日期設在了10月27日,這讓很多人猜測蘋果的供應受到限制。三星的面部識別方式大多數情況下奏效,但也不是一直有效,蘋果的Face ID相比之下會表現如何令人好奇。
市場研究機構CCS Insight分析師Ben Wood則盛贊有加,他認為:iPhone X和iPhone 8機型是蘋果產品組合的有力補充,它們將化解三星等其他對手給予蘋果的競爭壓力。競爭對手們會觀察蘋果能多快滿足iPhone X的需求,開始以新部件和新設計獲利。
由于這場發布會時間在深夜凌晨舉辦,相信很多人都沒有來得及看這場新品發布會。不過不用擔心,鈦媒體幫你熬夜紀錄了全程,本文還原了整場發布會的精彩內容,今天微信推送的其他幾篇文章,還分別就iPhoneX的各項技術演變,業界評價等進行了全面分析和溯源。這是豐富的一天。
再來細細用圖文品味2017年9月13日蘋果新品發布會全程:
蘋果這次發布之所以格外引人矚目,既是因為這將是 iPhone 發布十周年的致敬之作,大家都充滿期待;也是因為蘋果新總部ApplePark的首次全球亮相,即這次發布會的場地。
先來幾張現場圖預熱過過癮,發布會就是在這里了,位于蘋果新總部園區的喬布斯劇場:
參會的媒體和嘉賓陸續進場,這也是本場發布會的主會場。
發布會正式開始,按照慣例,蘋果公司CEO庫克率先登場。
正值iPhone誕生10周年,庫克開發布會開場前,首先表達了自己與蘋果公司對于喬布斯的懷念。“喬布斯對我改變很多,終其一生,他都在用他的人生哲學激勵我們” ,同時也介紹了喬布斯對于蘋果公園的愿景。
蘋果COO Jeff Williams 上臺介紹Apple Watch的新功能和目前的發展狀態。
優化心率監測的功能,蘋果內部有一項心臟學研究的項目,更關注心跳的節奏,目前這個項目已經可以再美國蘋果商店觀看相關內容。
接下來,下一代Apple Watch3登場!新一代的Apple Watch內置的蜂窩網路功能,可以單獨管理電話號碼,保留通話信息,也能實現微信等功能。為了讓Apple Watch的功能更加強大,性能提高了70%,Siri功能也加入了進來,用戶可以直接搜索想要聽的歌曲。
為了加入蜂窩網絡功能,Apple Watch在結構上做了全新的設計,厚度高了0.25mm。
一大波表帶來襲!有沒有想買的沖動呢。
Apple Watch配置信息。9月15日開始預訂,9月22日開售,售價329美元起。
下面介紹的產品圍繞在Apple TV,它改變了我們看電影、玩游戲的方式。
支持HDR和杜比4K的效果。Apple TV的處理器采用A10X的新品,在性能上快1倍,圖像性能快4倍。
新一代iPhone攝像頭參數沒變,但是換上了新的cmos,會有更好的降噪表現。
機器識別的技術能夠識別面部,做出很好的對比度。
視頻拍攝可達到4K 60幀,1080p能夠達到240幀。
AR是新一代 iPhone 8 的一個特色功能。
同時 iPhone 8 支持無線充電,支持Qi標準。
iPhone 8 配置一覽表。
大招來了:
前面看似平淡無奇的iPhone升級而已,果然還有接下來的One more thing:下一代智能手機 iPhone X。蘋果終于放大招了!
iPhone X 采用雙面玻璃,顯示屏5.8英寸。
OLED視網膜顯示屏,擁有超高清分辨率。
正面取消了Home實體鍵。
用FaceID取代Touch ID。
紅外攝像頭,通過三個紅外線的點來識別面部信息。
Touch ID所用的功能,FaceID基本上都可以實現。
iPhone X的續航經過改進,比之前的 iPhone 要長兩個小時,并且支持無線充電。
iPhone X 參數一覽表。
iPhone X 有64GB和256GB兩種可選,售價999美元起。價格看了會痛有沒有,但是還好沒有高于預期,在鈦媒體此前預測范圍內。
發布會的最后,庫克引用喬布斯的名言結束。
蘋果中國官網上線了國行版本的價格,其中iPhone 8 64GB 5888元,256GB則是7188元。 iPhone 8Plus 64GB版6688元,256GB版為7988元。iPhone X 64GB版8388元,256GB版9688元。
?
這次的蘋果發布會終于果粉們長舒一口氣:“我們期待的都來了!”從這一點,我們也不難看出蘋果是一個多么精明的企業。過去在 Android 手機上得到消費者認可的賣點,現在一股腦都加入到了新品上了。
那么蘋果的這些新賣點追根溯源到底來自哪兒?我們現在對本次iPhoneX 多項黑科技的前世今生和來龍去脈做了全面溯源。
?
黑科技一:全面屏
在小米 MIX 第一代產品發布的時候,很多“米粉”就已經為高達 91.3% 的屏占比驚呼不已。小米 MIX 第一代產品可以稱得上是全面屏熱潮的“造浪者”,也能稱得上是“第一臺全面屏手機”——不過得加上定語“國產”二字。
因為稍微對手機有研究的讀者們肯定對夏普“Crystal”系列手機不陌生。發布于三年前的 Sharp AQUOS Crystal 才是真正的全面屏始祖。當時,這款手機僅在日本發售,后來進入了美國市場,至于中國市場則無緣得見。
?
Sharp AQUOS Crystal
與小米 MIX 一樣,它將前置攝像頭放置在手機底部。攝像頭放置在手機底部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拍照時,一般握持都是仰拍。對于那些喜歡自拍的用戶而言,不便之處不言而喻——“仰拍顯臉大(俯拍顯臉小)”。小米 MIX 第二代產品為了追求極窄“額頭”依然將前置攝像頭放在底部,而借著全面屏概念回歸中國的夏普這次則聰明了很多,將前置攝像頭放回了額頭。至于這種做法到底是優是劣還不好評判。不過,這種情況下為了追求最窄額頭,夏普和 iPhone 都使用了異性屏幕——將攝像頭放入了平時顯示的區域。
雖然都是異形屏幕,但夏普使用的依然是 LCD 屏幕,而 iPhone X 終于用上了 OLED 屏幕——與三星手機采用的 SUPER AMOLED 屏幕一樣,這塊屏幕的表現在三星近幾年的手機上已經得到了認可。OLED 屏幕最大的優勢在于低功耗,高對比度,反應速度快以及輕薄——對于手機而言,機身內部空間是“寸土寸金”,功耗也是如此。
OLED 屏幕無論從哪個維度而言,都是手機屏幕的最佳選擇。同時它擁有極高的對比度——簡而言之,它能讓黑色顯示更純正,就像沒有點亮手機屏幕一樣。
攝像頭依然位于下方的小米 MIX2
不過問題在于,OLED 屏幕的工藝較傳統 TFT 屏幕復雜,良品率也低,尤其是小尺寸屏幕。在手機上使用 OLED 屏幕的手機廠商極少,目前采用 OLED 屏幕的手機廠商僅有華為,金立,OPPO,Vivo 以及一加幾家。
即便是拿到了 OLED 屏幕供貨,調教方面也是一大難題。OLED 屏幕的另一大特性在于廣色域,比 iPhone 7 使用的 LCD 屏幕要廣。所以 iPhone 手機用戶在換成三星手機的時候,看屏幕第一反應就是“太過于艷麗”,專業一點的說法就是色彩飽和度拉高了,引起了眼睛的不習慣。如何調教 OLED 屏幕,讓它能準確再現每一種色彩?
對于手機廠商而言,這是新的挑戰。去年同樣是使用 OLED 屏幕的手機一加 3 在這一方面就翻了船——“性價比和使用體驗都很棒,但顯示成了它的唯一短板。”不少媒體都是如此評價。
在色彩顯示方面,蘋果一向是得到了眾多設計師的認可。在去年的 iPhone 7 上,推行了新的色域標準 DCI-P3,這是電影工業廣泛采用的顯示技術。有了去年新色域標準打基礎,雖然發布會上僅僅在色彩管理上,捎帶一筆提過了色彩管理系統,但一向以屏幕色彩還原度為傲的 iPhone 即便是使用了 OLED 屏幕,在還原色準方面也應該不會存在任何問題。
黑科技二:生物識別技術的演變
這次,蘋果又干了一件更為激進的事情,連同 Home 鍵一起,指紋識別被砍掉了——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用戶要回到輸入密碼解鎖的“遠古時代”。在生物識別方面,蘋果轉而選擇了面部識別(Face ID)——通過定制的攝像頭對人臉輪廓進行掃描,人臉面部特征也是唯一的。通過 True Depth Engine System,同時使用“機器學習”訓練以達到越用越精準的目的。不僅僅是用于解鎖和支付,蘋果將這組攝像頭玩出花來了:推出了 Amoji 功能。雖說早就有了根據用戶面部動作定制表情的 App,但這次蘋果的這組攝像頭能更為精準地捕捉到用戶的面部細節。
Face ID
當然,面部識別也并非是蘋果首創,Android 4.0 時代就已經有了這一解鎖選項。不過,其安全性并不高。在這里不得不提的是三星 S8 系列,雖然同為全面屏手機,但它并沒有放棄指紋識別,而是將指紋識別模塊移到了背后,同時它還有虹膜識別傳感器——作為生物識別的補充。這項技術早在 Note 7 的時候,就已經應用到手機之上了。記者在實際使用之時,除了對使用姿勢有所要求之外,無論光線環境如何,在精準度上都無可挑剔。這或許是全面屏時代生物解鎖的合理方案。
首次引入生物識別的 iPhone 5s
不管怎樣,消失的指紋識別依然是過去幾年里 iPhone 上最為核心的功能之一。不僅能用來解鎖,還能用于支付,加密等等。如果說全面屏是蘋果迎合用戶而做出的設計,那么過去指紋識別技術則完完全全是蘋果帶動的產業革命。首次加入指紋識別技術的產品是 iPhone 5s,它采用的是“Touch ID”技術。
如果追根溯源,手機上第一次加入指紋識別傳感器的廠商倒也不是蘋果,而是摩托羅拉 Atrix 4G。這臺手機發布于 2011 年,比 2013 年發布的 iPhone 5s 要早上 2 年。不過,用戶體驗并不如現在的——因為當時采用的是“滑擦式方案”。相較于現在常見的“按壓式”方案,“滑擦式”方案由于傳感器與手指接觸面積較小,精準度較低,同時識別過程手指動作較大,手機容易滑落,尤其是當傳感器放在手機正面的時候,手小的用戶根本不能單手解鎖,使用過三星 Note 4 的用戶感受尤為深刻。
體驗極為糟糕的滑擦式指紋識別
直到一年后,華為 Mate 7 的推出,才為 Android 陣營指紋解鎖體驗扳回一城。Mate 7 的指紋識別傳感器也是“按壓式”。不過囿于傳感器大小的限制,以及為了用戶體驗,Mate 7 不得不將指紋識別模塊放在手機背部。不過,它與 iPhone 5s 采用的供應商并非同一個,技術流派也不盡相同。
華為以及之后的 Android 手機廠商大都采用的是指紋識別模塊供應商 FPC(FingerPrint Card)的技術,而蘋果則使用的是自己收購的公司Authen Tec 的技術——粗淺的來說,FPC 的指紋識別模塊是一直處于激活狀態的,而 Authen Tec 的指紋識別模塊則不是。
仔細觀察所有的 iPhone 手機 Home 鍵,其邊緣都鑲嵌了一圈金屬,這是用于檢測手指上的生物電。手指接觸到金屬圈,iPhone 才會激活指紋識別模塊(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嘗試在不接觸金屬圈的情況下按下 Home 鍵,指紋識別模塊一定不會被激活)。
同為前置指紋識別,魅族選擇了匯頂科技
當然,現在前置指紋識別技術也早已不是蘋果獨享的了。同年(2014 年),魅族 MX4 Pro 也采用了前置指紋識別,并且作用原理與 iPhone Touch ID 相似。這家指紋識別模塊的供應商來自于國內匯頂科技。雖然識別方案相似,但從專利技術上來看,Authen Tec 的策略是將指紋傳感器和邏輯電路集成封裝為一體,而匯頂申請技術將指紋傳感器與邏輯電路制作成分立元件,然后再將兩者封裝于一體。如果有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檢索匯頂科技在2013 年至 2014 年的專利,詳細研究。
采用虹膜識別的三星 S8 上密密麻麻的傳感器
放棄 Home 鍵其實并不意味著放棄指紋識別,除了把指紋識別模塊放在背面之外,其實蘋果還有另外一個選擇,把指紋識別放在側面的電源鍵上面。SONY Xperia Z5 系列產品就是這樣一例,不過相較于前兩者,其便利性存疑,同時由于電源鍵較小,不能放下太大的傳感器,在識別精度上也會大打折扣。
無論是哪一種解決方案,虹膜識別還是指紋識別,iPhone X 都沒有用上。鈦媒體記者推測,唯一的理由只能是為機身內部空間以及美觀做出的妥協。從搭載虹膜識別的三星旗艦手機上,我們不難發現,它們的額頭都比較寬大;加入背面指紋識別模塊需要再開孔;電源鍵加入指紋識別,且不論占用的空間如何,其精度是很大的問題。因此,蘋果在 iPhone X 放棄了指紋識別。
黑科技三:Home鍵的歷史終結和手勢交互革命
如果能去掉任何一個開孔,蘋果一定會去嘗試,這也是為什么指紋識別模塊絕不會出現在 iPhone 背面的原因。去年犧牲的是 3.5mm 耳機接口,今年終于輪到了 Home 鍵。當年喬布斯十分欣賞 Home 鍵的設計:「偉大的產品只有一個物理按鍵」。用戶也越來越習慣于 Home 鍵的使用,一次點擊回到主屏幕,兩次點擊進入多任務,長按呼出 Siri,三次點擊啟動輔助功能(可設置),這些操作早已成為了 iPhone 用戶的使用習慣。
沒有了 Home 鍵,Face ID 還能這么玩
Home 鍵自從功能機時代就有了——不過其功能僅僅就只有“回到啟動頁”那么簡單。在往后面,不同的廠家在這顆 Home 鍵上玩出了花來。經典黑莓手機上的軌跡球,魅族手機的小白球和 mBack 手勢操作。和蘋果一樣,三星也是 Home 鍵一路走到黑的廠商,但在最新一代旗艦上,它也放棄了 Home 鍵。不過相較于 iPhone,Home 鍵的影響對于 Android 手機小太多。
Android 手機有背部指紋識別,系統內集成虛擬鍵導航條——這套標準在幾年前的 Android 4.0 上早就已經出現了。
沒了 Home 鍵,看上去不習慣
隨著 Home 鍵一起遠去的不僅是“果粉”們的記憶,還有操作習慣。沒有了任何實體按鍵,沒有虛擬按鍵(后期也許可以通過 Touch Assistant 調出來)難道用戶要對著新買回來的手機干瞪眼嗎?蘋果給出的方案是“手勢交互”。
在 iPhone X 上,上滑的手勢代替了返回桌面的選項,同樣的手勢稍作停留,即可呼出多任務界面。沒有了 Home 鍵,長按呼出 Siri 的操作被安排到了側面的電源鍵上……這樣一來,其實 Home 確實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其實,手勢交互在 iOS 系統中并不算“新客人”。在 iPhone 上,我們常用的左滑返回就是手勢操作的一種。并且在上半年的 iOS 11 發布會上,我們就已經見識過了 iPad Pro 上滑呼出 Dock 欄的操作了。在全新的 iPhone 上看到手勢操作也并不是稀奇的事情。
實際上,手勢操作的經典手機是諾基亞 N9:雙擊亮屏,多任務界面和常用程序欄的呼出,以及畫字母打開應用等操作都被后來的安卓系統效仿過。N9 當年推出時也是驚艷一方,不僅僅是因為它超越同期手機的美觀設計,更是因為概念般的全手勢設計讓它使用起來非常地“酷炫”。
黑科技四:iPhone的無線充電時代終于來臨
砍掉了 Home 鍵,砍掉了 3.5mm 耳機口,只有 Lightning 接口孤軍奮戰了。Lightning 接口承擔的任務無非是充電與數據傳輸兩項任務。現在加入了無線充電技術,Lightning 接口岌岌可危。新一代 iPhone 采用的是 Qi 無線充電標準(電磁感應式無線充電)——這是最為消費者所熟悉的充電標準,有很多采用這個原理的用電器上都會標著“Qi”的字樣,并且已經有許多支持無線充電的 Android 設備采用了這種充電標準。
不同協議的無線充電標準
Qi 是全球首個推動無線充電技術的標準化組織——無線充電聯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簡稱 WPC)推出的“無線充電”標準,具備便捷性和通用性兩大特征。
首先,不同品牌的產品,只要有一個 Qi 的標識,都可以用 Qi 無線充電器充電。其次,它攻克了無線充電“通用性”的技術瓶頸,在不久的將來,手機、相機、電腦等產品都可以用 Qi 無線充電器充電,為無線充電的大規模應用提供可能。
市面上采用 Qi 標準的手機有:Galaxy S8 系列,Google Pixl 等等。使用這些手機的時候,不需要安裝任何配件,直接將它放在任何一款支持 Qi 標準的充電器上就能開始充電,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了勁量、PowerMate 等品牌的大量不同款式的無線充電器可供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 Qi 無線充電的原理意味著,要想達到與有線充電一樣的充電效率,那么其功率和發熱量必定不會低。在這一方面,已經推出過多款無線充電手機的三星積累了很多經驗——為了提高充電效率,控制發熱,三星新一代的無線充電器內部定制了超薄型風扇。
三星無線快充基座背后的散熱孔
除了 Qi 標準之外,還有 A4WP(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與 Power Matters Alliance 聯合的新無線充電標準,其與 Qi 最大的不同在于,這個標準下的用電器是利用「磁共振」原理進行充電的。從上面的表格,我們可以看出,相對于電磁感應式,利用這種原理充電雖然充電效率要低些,但是發熱量也降下來了,且充電距離稍微能遠一點點。
?
現在無線充電已經解決,Lightning 接口留下的唯一目的僅剩下傳輸數據之用了。而且目前沒有哪一家手機廠商能夠解決這一問題。或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手機上還會存在這一接口。
尚無“生命”危險的 Lightning 接口
發布于 10 周年之際的 iPhone X 飽含了幾乎所有“果粉們”的期待,當下所有的熱門技術一個不落全都收入囊中。有些激進的“果粉”甚至會表示:“有了 iPhone X,要啥 iPhone 8?”
其實對于一款普及率如此之高的智能手機產品,iPhone 對待行業表現出激進態度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到其龐大的用戶基數。
就好像手機大屏化趨勢一樣,一開始 iPhone 會堅守 3.5 吋,但隨著大屏手機越賣越好,甚至全面屏開始嶄露頭角。蘋果才會開始從堅守到一步步加大 iPhone 的尺寸,到最后手機行業需要新的刺激點之時,跟上了全面屏。
這些都是消費者所推動的,所以在目前對于這一方面的需求尚未明朗,同時技術還沒完全成熟的前提下,不過激地放棄已有的產線才是明智的選擇。也許蘋果至少需要兩到三代產品的更迭,全面屏的技術才能被完善,普通用戶也才能夠去適應這樣的改變。
iPhone X掀起手機新革命
今天(9月13日)凌晨1點-3點,萬眾矚目的蘋果新品發布會在蘋果新總部舉行。作為本次發布會亮點,蘋果推出了新一代Apple Watch和 iPhone 手機,手機正式命名為 iPhone 8、iPhone 8 Plus 和 iPhone X,同時還有新的 Apple TV 等產品。
作為最大亮點,最新發布的 iPhone X 取消了Home鍵,用 Face ID 取代 Touch ID,新一代 Animoji 動態表情,AR技術,全面屏,無線充電以及全面屏手勢交互等。
X 是羅馬數字10的意思,正好暗示著今年為iPhone誕生十周年。從整體來說,iPhone X可以稱之為手機新革命。正如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的評價稱,iPhone X的真正價值并不在于全面屏,國內老圍著全面屏的硬件說事意義不大,真正意義在于全面屏背后,整個用戶交互體驗的革命性變化,人臉識別的全面應用指日可待,以及全屏交互真正怎么做到“懂你”,手機越來越像機器人,蘋果的確邁出了一大步。
不過關于這次發布,業界評價也并不一致,鈦媒體編輯摘選了部分美國科技圈的評價,其中最多的便是對面部識別的擔心:
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表達了擔憂,他們認為:面部識別Face ID不見得有蘋果說的那么安全,也可能引起嚴重的隱私隱患,因為一旦用戶被綁架,犯罪分子可以直接把iPhone X放在用戶面前,強制解鎖手機。而且面部識別系統早就有存在種族偏見的黑歷史,其數據庫缺少多元化。這意味著,相比黑人、華裔和印度人,用來辨識用戶面部的程序算法更擅長識別白種人。
科技媒體CNET則評價稱:現在蘋果放棄了iPhone8和iPhone 8 Plus。三款iPhone新品現在才支持Qi標準的無線充電,而三星的無線充電已經同時支持Qi和PMA兩大主流標準。iOS 11軟件也沒有多大驚喜,只是改進了Siri、屏幕鎖定和消息通知。蘋果取消了實體Home鍵是否讓用戶使用更便利還有待觀察。
CNET總結稱,iPhone 8和iPhone 8 Plus同iPhone X的主要區別是:前兩者保留了Home鍵和Touch ID,前兩者更便宜,前兩者可以更早預訂和發貨;后者屏幕更大,沒有Home鍵,兩個后置攝像頭有光學防抖功能;后者只有黑色和銀色,沒有金色。
美國著名日報《今日美國》稱:蘋果將iPhone X的預訂日期設在了10月27日,這讓很多人猜測蘋果的供應受到限制。三星的面部識別方式大多數情況下奏效,但也不是一直有效,蘋果的Face ID相比之下會表現如何令人好奇。
市場研究機構CCS Insight分析師Ben Wood則盛贊有加,他認為:iPhone X和iPhone 8機型是蘋果產品組合的有力補充,它們將化解三星等其他對手給予蘋果的競爭壓力。競爭對手們會觀察蘋果能多快滿足iPhone X的需求,開始以新部件和新設計獲利。
由于這場發布會時間在深夜凌晨舉辦,相信很多人都沒有來得及看這場新品發布會。不過不用擔心,鈦媒體幫你熬夜紀錄了全程,本文還原了整場發布會的精彩內容,今天微信推送的其他幾篇文章,還分別就iPhoneX的各項技術演變,業界評價等進行了全面分析和溯源。這是豐富的一天。
再來細細用圖文品味2017年9月13日蘋果新品發布會全程:
蘋果這次發布之所以格外引人矚目,既是因為這將是 iPhone 發布十周年的致敬之作,大家都充滿期待;也是因為蘋果新總部ApplePark的首次全球亮相,即這次發布會的場地。
先來幾張現場圖預熱過過癮,發布會就是在這里了,位于蘋果新總部園區的喬布斯劇場:
前方高能,這次發布有多重要,看看誰來了!蘋果聯合創始人沃滋來也!這也是他第一次來到喬布斯劇院。
參會的媒體和嘉賓陸續進場,這也是本場發布會的主會場。
發布會正式開始,按照慣例,蘋果公司CEO庫克率先登場。
正值iPhone誕生10周年,庫克開發布會開場前,首先表達了自己與蘋果公司對于喬布斯的懷念。“喬布斯對我改變很多,終其一生,他都在用他的人生哲學激勵我們” ,同時也介紹了喬布斯對于蘋果公園的愿景。
蘋果COO Jeff Williams 上臺介紹Apple Watch的新功能和目前的發展狀態。
優化心率監測的功能,蘋果內部有一項心臟學研究的項目,更關注心跳的節奏,目前這個項目已經可以再美國蘋果商店觀看相關內容。
接下來,下一代Apple Watch3登場!新一代的Apple Watch內置的蜂窩網路功能,可以單獨管理電話號碼,保留通話信息,也能實現微信等功能。為了讓Apple Watch的功能更加強大,性能提高了70%,Siri功能也加入了進來,用戶可以直接搜索想要聽的歌曲。
為了加入蜂窩網絡功能,Apple Watch在結構上做了全新的設計,厚度高了0.25mm。
一大波表帶來襲!有沒有想買的沖動呢。
Apple Watch配置信息。9月15日開始預訂,9月22日開售,售價329美元起。
下面介紹的產品圍繞在Apple TV,它改變了我們看電影、玩游戲的方式。
支持HDR和杜比4K的效果。Apple TV的處理器采用A10X的新品,在性能上快1倍,圖像性能快4倍。
新一代iPhone攝像頭參數沒變,但是換上了新的cmos,會有更好的降噪表現。
機器識別的技術能夠識別面部,做出很好的對比度。
視頻拍攝可達到4K 60幀,1080p能夠達到240幀。
AR是新一代 iPhone 8 的一個特色功能。
同時 iPhone 8 支持無線充電,支持Qi標準。
iPhone 8 配置一覽表。
大招來了:
前面看似平淡無奇的iPhone升級而已,果然還有接下來的One more thing:下一代智能手機 iPhone X。蘋果終于放大招了!
iPhone X 采用雙面玻璃,顯示屏5.8英寸。
OLED視網膜顯示屏,擁有超高清分辨率。
正面取消了Home實體鍵。
用FaceID取代Touch ID。
紅外攝像頭,通過三個紅外線的點來識別面部信息。
Touch ID所用的功能,FaceID基本上都可以實現。
iPhone X的續航經過改進,比之前的 iPhone 要長兩個小時,并且支持無線充電。
iPhone X 參數一覽表。
iPhone X 有64GB和256GB兩種可選,售價999美元起。價格看了會痛有沒有,但是還好沒有高于預期,在鈦媒體此前預測范圍內。
發布會的最后,庫克引用喬布斯的名言結束。
蘋果中國官網上線了國行版本的價格,其中iPhone 8 64GB 5888元,256GB則是7188元。 iPhone 8Plus 64GB版6688元,256GB版為7988元。iPhone X 64GB版8388元,256GB版9688元。
?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