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看懂中國大陸觸控產業鏈:觸控是智能終端產業鏈中最熱門/技術變化最快領域,并創造了萊寶和歐菲等A股神股。目前中國大陸出貨量1KK/月以上觸控模組廠約10-15家,10-50萬/月約50家。這一領域正發生各種技術/各類廠商全面開戰、整合洗牌、技術創新。——潘九堂(微博)
想了解更多關于觸控技術設計知識與行業趨勢,立即參與:Elecfans觸控技術(10月)原創博文大賽開鑼
電子發燒友網10月“觸控技術特刊”火熱下載中,缺你怎可!
中國大陸觸控產業鏈(Source:華強電子產業研究所整理)
?
我國國內觸控領域產業鏈發展迅速
近幾年來,全球觸控技術領域迅速發展。在我國觸控面板廠商經歷了技術轉型,提高了技術能力和量產的能力,與之相關配套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直追一些國際一線大廠。國內觸控產品產能的迅速發展給全球觸控廠商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中國***廠商的技術優勢漸漸不再,韓國政府和廠商意識到在觸控領域不占優勢,放言要重整旗鼓,發揮技術優勢提升產業地位。
On-Cell、In-Cell技術在這兩個領域已提前布局的韓國廠商,還是有機會超越中國觸控技術的產業地位。 在中國***廠商下游供應對象主要以蘋果、宏達電等終端廠商為主,對中國大陸市場供應逐步減少。中國***是全球觸控面板出貨比重最高的地區,市場占有率高達 46%以上。同時,中國***廠商還是最早進入大陸市場的,也是最成功的廠商。如今,中國***觸控廠商在大陸市場的優勢已大不如前。
因為高價、高利潤與新技術獨領風騷的原因,***觸控廠商在前幾年賺到盆滿缽滿。導致***觸控廠商對大陸市場的預期過高,***觸控廠商開始大規模投資擴充產量產能。隨著大陸觸控技術產業的崛起與發展,***觸控廠商市場份額逐步萎縮。 韓國觸控廠商調整策略,美國廠商創新技術實現量產化,外資企業意圖搶占觸控領域市場。歐美、日韓廠商在我國投資觸控領域產業的并不多,無法與***觸控廠商相提并論,但是,與國內觸控產業的關聯多集中在化學材料和高端設備相比韓國觸控廠商在觸控產業提供的相關設備和材料,對國內廠商而言都比較陌生。在過去的幾年,韓國廠商主要精力都放在OLED領域,確實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不過,韓國政府和廠商已經意識到在觸控面板領域不占優勢,放言要重整旗鼓,并發揮政府優勢集中力量提振觸控面板市場地位。但從目前已初步形成的全球觸控面板產業格局來看,韓國如果僅僅依靠國內和自身市場,很難取得理想成績。不可否認的是,韓國在創新技術上的研發能力超越國內。
隨著In-Cell、On-Cell技術成為主流,這兩個領域已先走一步的韓國觸控廠商,還是有機會超越國內觸控領域產業地位。 美國廠商對于石墨烯取代ITO觸控屏幕的應用技術,已經提供出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在手機觸控屏中,氧化銦錫價格高、用量大、易碎、有毒,而石墨烯和現有觸控面板材料氧化銦錫相比,具有更柔韌、高性能、低成本、更環保的特點。采用石墨烯的觸控屏幕手機預計成本會降低30%。除了能夠實現功能替代外,更重要的是石墨烯具有優異柔韌性,與顯示屏追求柔軟可折疊的大趨勢也是一致的。盡管市場空間巨大,國內石墨烯仍處于量產的摸索階段,技術創新方面還需要提高。 產能和規模的迅速提升是國內觸控面板廠商成長的第一標志。一是觸控配套產業發展迅速;二是新品上市時間大幅縮短;三是終端客戶廣泛;四是產能大,技術品種齊全。
國內觸控面板主要是手機應用,比分率超80%,國內廠商的手機用觸控面板的出貨比重在2012年年初的時候為33.7%,到年末提升至39.6%。電容屏Sensor不論是Glass還是Film結構,國內出貨總量都超出需求的30%,達到供過于求的狀態。四大觸控面板廠商萊寶高科、宇順電子、歐菲光、超聲半導體的電容觸控屏年產能上升到1.3億片左右,已基本滿足國內智能手機出貨所需的觸控模塊數量。國內觸控面板廠商以背景較單純的中小企業為主,曾因為規模小、產能不足的問題被三星等一線大廠拒絕。因此產能和規模的迅速提升是國內觸控面板廠商成長的第一標志。
國內觸控屏的產品種類比較齊全,不僅 G/G、G/F/F等產品出貨量大,而且OFS、OPS、OGS等產品也有儲備。國內許多的觸控廠商已具備生產OGS產品的能力,部分廠商已有OGS產品量產出貨能力。相比之前幾年在電容屏技術的反應速度要快很多,這說明目前國內觸控廠商充分重視技術研發,并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另外,國內生產設備和化學材料廠商明顯增多,這也是一大亮點。除了設備廠商已經開始擺脫前幾年單純做代理的困境,化學膠、油墨、鋼化玻璃、觸控IC的供應都已經實現本地化。
Q3中國平板觸控面板出貨將增長4成
市場研究機構 DIGITIMES Research 觀察指出,因中國大陸三大電信營運商在 2013年5月同步取消對低于4寸低階智能手機的補貼政策,導致市場觸控面板庫存堆積,預估第三季陸廠手機用觸控面板出貨量將較前季衰退1.0%,第四季則將因4.5寸以上智能手機新機種陸續推案上市,陸廠手機用觸控面板出貨量亦將較前季回升1.8%。
在手機用觸控面板技術方面,中國大陸玻璃式觸控面板業者如萊寶等,在2012年底、2013年初ITO薄膜短缺時,開始力推手機用玻璃式觸控面板,玻璃式觸控面板出貨比重到第四季將達25.2%。另外在平板電腦和NB應用方面,原僅生產保護玻璃的藍思旺于2013年投入觸控面板生產,并成功打入亞馬遜(Amazon)低階7寸 Kindle Fire 新機種觸控面板供應鏈,萊寶亦打入新款Nexus 7觸控面板供應鏈,提升中國平板電腦用觸控面板出貨量,第三季陸廠平板電腦用觸控面板出貨量將較前季成長42.9%。
至于 NB 用觸控面板,歐菲光積極研發以金屬網格(metal mesh)薄膜式觸控技術與臺廠的低價玻璃式觸控技術競爭,目前已獲聯想(Lenovo)、宏碁(Acer)等業者采用,也將推升大陸NB用觸控面板占全球比重突破一成大關。
圖題:中國大陸廠手機用觸控面板出貨量變化(來源:DIGITIMES)
根據電子發燒友網整理,最新觸控芯片市場戰況:賽普拉斯宣布第十億片CapSense電容式觸控感應控制器發運在即;觸控IC市場競爭白熱化 敦泰指紋傳感器殺價搶單;DIALOG 半導體有限公司的多點觸控顯示感應器IC 通過 WINDOWS 8.1 認證;瞄準觸控式小家電 盛群再度強勢出手;突圍光學觸控式指紋辨識 盛群32位MCU大放異彩;歐菲光Metal Mesh全面布局 搶***觸控訂單。
?
觸控產業供應鏈震蕩不休 知名大廠漲跌互現
高階智能機買氣弱:觸控面板廠受挫
近期大陸市場進入庫存調整期,液晶電視、智能手機第3季訂單下修,觸控面板廠也受到波及,第3季營運表現恐旺季不旺;已浮現影響包括接口7月營收衰退30.5%、牧東衰退16.5%,宸鴻也因為客戶出貨延后,7月、8月出貨平平,市場預期,觸控面板廠第3季營收普遍會有兩位數的衰退幅度。
上半年高階智能型手機買氣轉弱,大陸智能型手機市場也因為補貼政策調整,買氣受影響。外傳大陸手機品牌廠在6月、7月積極調整庫存,而且庫存調節可能延續到8月,連帶造成觸控面板廠出貨轉弱,第3季出現旺季不旺的窘況。
法人預估觸控面板廠本季營收普遍將有兩位數的衰退幅度,今年出貨高點可能延后到第4季。
此外,NB也因為大廠調整庫存,觸控筆記本新品上市時間可能遞延到9月以后,至于平板計算機鋪貨時間也連帶受到影響,再加上大陸手機出貨動能放緩,導致接口的營收從6月起反轉,7月營收更僅7.36億元、月減30.5%。
接口指出,第3季訂單能見度不明朗,而且出貨型態改變,本季出貨少了LCD,出貨單價減少,也造成本季營收下滑。牧東客戶結構中有9成來自大陸,因此也受到波及,7月營收約2.93億元、較前一個月衰退16.52%。
觸控龍頭宸鴻對于第3季也釋出保守看法,5月、6月訂單縮減,這波營運低檔期預期會延續到第3季中。7月合并營收約93.84億元、月增 8.9%,預期8月出貨平緩,9月才會看到業績明顯反彈。目前高階手機需求仍弱,而觸控筆記本能見度不明,新產品可能延后到第4季量產出貨。預期第3季合并營收還會比前一季衰退15%~20%。
反觀勝華、洋華因為配合客戶新產品上市,第3季營運表現可望反彈向上。勝華7月合并營收回升到 55.86億元、月成長27.23%;主要是因為 7月份手機面板缺貨問題紓解,再加上平板計算機新品Nexus7開始量產,增加營運成長動能,法人預估本季營收可望較上季成長20%。洋華7月份合并營收 7.22億元、月成長29.28%,由于美系、韓系平板計算機客戶新品上市,營收成長動能轉強。
觸控市況不明:臺部分廠Q3空間受限
觸控供應鏈今年7月營收消長互見。其中,玻璃相關零組件方面,專業鍍膜玻璃廠安可(3615)今年7月營收降到5929萬元、月減達26%,觸控感測器供應商和鑫(3049)7月營收降到6.16億元、月減亦近26%,正達(3149)7月營收則受惠于季節性需求(傳為AIO PC用AR coating玻璃)、回升至6.9億元、月增達27%。不過,就整體第三季來看,由于觸控面板大廠展望疲弱、終端消費力道仍待觀察,在觸控市況不明前提下,安可、正達、和鑫第三季表現空間可能有限。
正達今年7月份合并營收達到6.9億元,月增達27.69%,年增約13.56%,累計今年前7個月合并營收約達67.78億元,年增達 54.04%。盡管第三季適逢鍍膜玻璃、表面玻璃傳統出貨旺季,不過,在客戶訂單集中、新品良率問題、產品價格壓力等等因素影響下,外界推估,正達今年第三季營收可能接近26-28億元附近,與上季持平或季增1成以內。
安可今年7月份合并營收降到5929萬元,月減達26.3%,主要系受到(觸控面板)產業需求遞延所影響,年減亦達28.55%。累計今年前7個月合并營收約達6.68億元,仍年增達29.7%。隨著中尺寸平板電腦應用被預期將于8月下旬到9月回溫,市場預期,安可今年8-9月營收可能逐步改善。惟整體第三季營收可能接近2-2.5億元,季減估逾2成。
和鑫今年7月合并營收來到6.16億元,月減達26.44%,一方面除了受到觸控面板市場需求疲弱影響,另方面原因是今年以來和鑫逐步淡出后段模組制程(轉交彩晶(6116)生產)、相對減少了營收動能,但與去年同期相較、仍年增達43.87%。累計今年前7個月營收約達64 億余元,年增達287.64%。推估和鑫今年第三季營收可能接近21-25億元,季減估達兩位數幅度。
和鑫董事會亦于日前通過將以公開申購方式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新股,發行股數為2.5億股,用以增加償還借款或充實營運資金。
另外,為了減少投資損失及活化資產,和鑫決議處分其中國大陸投資事業冠鑫光電(蘇州)股權、交易對象為Morgan And Martti Holding Company,交易總金額約1900萬美元,處分利益約769萬美元。冠鑫光電(蘇州)原本主要營業項目為LCD背光模組及其相關零組件,最近年度財務報表凈值為69,255仟人民幣,最近年度虧損8633仟人民幣。依合約,本次交易將分4期付款,分別為第一期100萬美元、第二期600萬美元、第三期 900萬美元、第四期300萬美元。
晨星切割觸控IC業務與IML成立合資公司
在聯發科(2454)的主導下,F-晨星(3697)將切割旗下觸控IC事業獨立,并與F-IML(3638)共同合資成立觸控IC新公司,搶攻智能型手機及平板計算機市場,可望進一步挹注F-IML明年獲利。
聯發科及F-晨星合并好事將近,除了全力沖刺手機芯片市占,現在集團布局已延伸到觸控IC市場,并選定與F-IML合作。事實上,聯發科在大陸有投資觸控IC廠匯頂(Goodix),現在有意切割原屬于F-晨星旗下的觸控IC事業,并與F-IML合資成立新公司,以電源管理IC集成觸控IC能力,雙面夾擊大陸觸控IC龍頭敦泰(FocalTech)。
對于此一合作案消息,聯發科及F-晨星均不評論市場傳言。F-IML執行長張舜欽在昨日法說會中面對法人提問時表示,不方便透露可能合作對象,F-IML持續在尋找新的成長機會,將針對人機接口及行動裝置等領域進行并購或合資,但因投資金額相對較大,將在11月20日召開股東臨時會修改章程,放寬投資限制。
F-晨星前年開始跨入智能型手機觸控IC市場,去年全年出貨量已逾接近4,000萬顆,今年可上看7,000萬顆,全年營收規模高達1~1.1 億美元。由于聯發科是大陸手機芯片龍頭,現在已經在手機公板零組件清單中,建議采用F-晨星的觸控IC,預估明年出貨量可上看8,000萬~1億顆,營收規模上看1.3~1.5億美元。
聯發科今年可望成功并購F-晨星,本業將強攻手機及電視芯片市場,觸控IC則切割出來獨立成為新公司。
為了加快觸控IC及電源管理IC間的集成速度,以利聯發科未來智能型手機芯片技術藍圖發展,業界傳出,在聯發科主導下,觸控IC新公司已選定與F-IML合作,并由F-IML持股過半。
F-IML上半年營收11.08億元,平均毛利率52.5%,稅后凈利2.09億元,每股凈利2.62元。而根據F-IML將在11月修改公司章程進度來看,新公司可望在年底前成立,明年由F-IML認列合并營收。
群創獲利新高:專注LCD及觸控面板
群創第二季獲利居臺韓面板廠之冠,單季EBITDA獲利率超過25%,創下合并以來新高。群創從產品結構、生產流程乃至財務金流都有顯著改善,現在的群創反應更快、獲利能力更好。董事長段行建表示,“合并至今,公司體質明顯改善,過去公司營運隨波逐流,現在受景氣波動的影響變小?!?/p>
過去群創產品線包山包海,從面板、背光模塊、系統組裝、到觸控面板貼合什么都做,不僅營運周轉資金壓力大、人工需求也龐大,對于毛利率也有負面的影響。去年起,選擇專注于TFT面板本業,先是切割出去系統組裝業務,今年又把純觸控面板貼合業務轉給鴻海子公司。瘦身之后的群創,身段更靈活,獲利能力更強,毛利率在近兩年一路走高,第二季甚至拉高到兩位數的水平、達到12.4%,是近兩年來的新高。
過去群創資金左支右絀,段行建要求資金的運用須更彈性,定期檢視銀行還款利率,同時盡快還款,減少利息負擔。群創上半年還了高達520億元新臺幣貸款,過去一年還款達千億元新臺幣,長短期負債再降至 2,170億元新臺幣,每月利息費用縮減到4億元新臺幣,凈負債比降到93.7%。
至于產品方面,群創也從規格跟隨者,變成規格制定者,先是以窄邊框的技術,推出39英寸、50英寸新尺寸,不僅避開大陸面板廠的競爭,還從韓國面板廠手中搶到訂單。今年主打4K2K超高分辨率電視,第二季量產以來市場接受度高,第三季預估出貨占比將拉高到5%至10%,進一步提升產品單價、增加利潤。
群創瘦身,成為一只靈猴,推出產品、技術的速度能夠領先同業,少了包袱跑的更快,也讓公司獲利表現重新擠身一線面板廠之列。
?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