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首批 25 家企業的上市,宣告中國資本市場正式進入“科創板時代”,然幾家歡樂幾家愁,當這 25 家企業高管歡慶成為科技新貴之際,有兩家公司被科創板拒于門外,其一是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聯電旗下的和艦,另一家是原本被視為“準科創板成員”晶豐,因為被同業矽力杰控告專利侵權,在 23 日上會當天被取消審議,創了科創板的紀錄。
聯電在 2018 年 6 月宣布將以大陸轉投資的 8 寸晶圓廠和艦為主體,協同聯電旗下的 12 寸晶圓廠聯芯、芯片設計服務公司聯暻,一起申請科創板掛牌上市,和艦也成為科創板公布的首批受理 9 家企業之一,原計劃募資人民幣 25 億元,這是第一家申請上科創板的晶圓代工廠,也可能會成為首家登上科創板的臺資企業。
不過,從和艦申請上市之初,和艦與聯電之間互為子母公司關系,但也存在著深厚的代銷關系,讓市場詬病。
就在科創板 22 日開板前,聯電決定撤回科創板的上市計劃,傳出主因是和艦無法說清與聯電之間母子公司的競爭關系。
再者,聯電持有聯芯股權 50% ,而和艦對于聯芯的持股僅 15% ,雖然和艦是聯電子公司,但兩家公司仍是獨立運營個體,和艦對于聯芯的持股過低,不具備實質控制權,不應該被納入由和艦為主體的合并計劃。
聯電的大陸晶圓代工廠分為兩塊, 2011 年成立蘇州和艦是 8 寸晶圓廠, 2015 年又成立專職 12 寸晶圓代工的廈門聯芯。此外,聯電與兩家子公司之間的授權費用計算架構,也是之前被質疑之處。
廈門聯芯作為聯電旗下的 12 寸晶圓廠,兩者間簽訂三項授權協議。第一,根據聯芯和聯電之間簽訂的《 12 吋晶圓技術授權契約書》,聯電授權的 28 nm 工藝技術的期間為 2017 年 4 月 1 日 ~ 2022 年 3 月 31 日,而針對 40 / 55 nm 工藝,技術授權期間為 2015 年 12 月 1 日~ 2019 年 12 月 31 日,授權費分別為 2 億美元和 1.5 億美元。
再者,聯電也提供 0.13 μm 工藝技術,授權期間為 2013 年 7 月 11 日~ 2018 年 7 月 10 日,費用為 500 萬美元,在 2018 年 7 月 11 日之后則未再收取。另外,在 80 nm 和 90 nm 工藝技術方面,根據雙方簽訂的契約書,授權協議為 10 年,聯芯將根據產品銷售凈額的 3% 向聯電支付權利金。
在申請科創板期間,歷經三輪問詢后,關于聯電、聯芯、和艦三者的股權關系、彼此之間的同業競爭關系、技術專利授權等問題卡住,最后和艦的保薦機構長江證券建議聯電及和艦芯片撤回上市申請。
另一家原訂計劃在 7 月 23 日上會的晶豐明源,卻在當天被取消,原因是與競爭對手矽力杰之間的侵權訴訟,也非常的戲劇性。
晶豐明源被矽力杰控告專利侵權,主要涉及的技術是調光芯片產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已在 2019 年 7 月 19 日立案受理,在 7 月 23 日晶豐上會之前起訴,時間點可以說是抓得很巧妙。
因為在晶豐的招股說明書上的說明是,“不存在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聲譽、業務活動、未來前景等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訴訟或仲裁事項”。再者,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以及控股子公司也“不存在作為一方當事人的重大訴訟或仲裁、涉及刑事訴訟的事項。”
和艦和晶豐兩家公司勇闖科創板的過程都頗為傳奇,和艦是申請過程中外界爭議頻頻,更因為與聯電、聯芯之間的持股、交易往來、競爭關系無法明確交代,始終成為關注焦點。
當然,更重要的是和艦的母公司是聯電,更是第一家申請科創板的晶圓代工廠,正值國內大力扶植半導體產業,芯片制造業更是重中之重,和艦案才會引起軒然大波。
成立于 2001 年的蘇州和艦,近 20 年來始終都是風波不斷,當年因為聯電在蘇州“偷跑”成立和艦所引發的軒然大波,也讓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惹上官司,甚至因此事淡出聯電經營,如今和艦又因為申請科創板引發爭議,最后撤銷申請,只能說和艦命中注定是波折不斷。
-
和艦科技
+關注
關注
0文章
6瀏覽量
7512 -
科創板
+關注
關注
4文章
898瀏覽量
27621
原文標題:淚別科創板,聯電旗下“和艦”近20年始終波折不斷
文章出處:【微信號:deeptechchina,微信公眾號:deeptechchina】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