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狄更斯的《雙城記》,對這一段話最有感觸: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信任的時期,這是一個懷疑的時期;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
手機、PC、電視行業等正在上演的進化,不都是如此嗎?當現有公司遇到挑戰時,新的機會、蛻變也在醞釀。7月26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發布了智慧屏戰略,作為大屏的新物種,將引領行業邁入智慧屏新時代,而用戶也將體驗到更智能更便捷的居家新體驗……
智慧屏出世,不只是將智慧放大
作為手機行業的龍頭老大,此刻,華為正在將自己在智能手機上積累多年的技術、能力和經驗,應用到大屏上,將智慧放大,給消費者帶來大屏的智慧體驗。
驚喜遠不止于此。5G、IoT、AI等技術的發展,將傳統家電推到了一個變革的十字路口。按照華為的觀點,智慧屏不僅僅是將智慧放大,它是用戶、設備之間的信息無縫互動的家庭智慧入口,將集家庭的智慧交互中心、跨屏體驗中心、IoT控制中心、影音娛樂中心多重角色于一身。
在華為的“1+8+N”全場景智慧化戰略中,智慧屏在其中的“8”中擔綱重任,是家庭場景下的主要入口。這是華為決意布局這個新品類的重要原因。
余承東表示,智慧屏將會在交互能力、多屏協同能力、家居管控能力上進行升級,從而成為家庭的智慧交互中心、跨屏體驗中心、IoT控制中心和影音娛樂中心。
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新時代:智慧屏在家中成為手機第二屏,成為個人在家庭的數字分身;智慧屏實時掌控家庭成員的所有設備信息、成員關系圖譜、內容服務習慣,成為全家人的智慧助手;而通過家庭與家庭間的關系擴展,智慧屏在家庭間跨地域的多媒體社交、娛樂等情感互動中挑起大梁。
從電視到智慧屏,是不是感覺出了體驗上的天壤之別?是的,家電行業正在面臨從未有過之大變局,挑戰中孕育著希望,進化中帶來驚喜。
智慧屏時代的發起者,為何非華為莫屬?
不管是傳統的家電廠商,還是新興的互聯網科技廠商,為什么能扛起智慧屏時代發起者的,只有華為?
我認為,基于對于“智慧能力”的積累和行業的洞察,這個發起者角色非華為莫屬。
為什么這樣說?因為這輪大變革的核心和之前有了根本的不同。華為智慧屏三個最根本的基因:智慧、連接、影音,對應的是更智慧的交互,更豐富的連接,更極致的影音。而在所有的這些領域,華為不僅不是新手,而是領軍者。
在“智慧”上,華為是在底層的芯片和OS方面走在了業界的最前列。手機的麒麟芯片眾所周知,其也是第一個內置NPU,開端側智能時代之先,還有凌霄WiFi芯片、鴻鵠智慧顯示芯片等。說到芯片,必須要說一下華為的電視芯片,雖然華為這么多年沒有做電視,但是卻是電視行業主要的芯片供應商。華為海思的電視SoC芯片市場占比第一,4K 電視TCON芯片市場占比第一,其電視芯片年復合增長率高達47%。
關于華為智慧屏是否會采用“鴻蒙”OS,業界有很多報道。無論是否用鴻蒙,可以肯定的是,華為已經具備了OS級的眾多能力。拿手機的EMUI系統為例,就不斷通過重構底層系統來提升性能,無論是提升游戲體驗的GPU Turbo,或是實現4G與WiFi集合加速的Link Turbo,還是提升系統流暢度的方舟編譯器、EROFS超級文件系統等,都是如此。
在“連接”上,華為的全場景智慧化戰略已經構建了未來圖景。在IoT時代,手機依然是第一入口,智慧屏和手機之間的無縫連接想必是華為的重要優先級。而華為的HiLink作為智能家居開放互聯平臺,解決的就是包括智慧屏在內的家居設備互聯互通。數據顯示,HUAWEI HiLink 已覆蓋 超過100個品類、900個型號的5000萬設備。
在“影音”上,華為的科技同樣是在底層實現領先。華為的AI畫質引擎,采用七重畫質優化算法,還有獨家的智慧壓縮調度算法加持,其帶寬利用率持續領先。在聲音上,華為打造了針對各類全場景智慧化設備的音頻解決方案Huawei Sound智慧音響,專業聲學設計的音頻硬件、Huawei Histen優質音效算法,以及聲場建模、定向發聲、AI音質優化等音頻增強技術,共同實現極致的音效體驗。相信用過華為手機、華為智能音箱的用戶對此不陌生。
現在,你還會懷疑華為能將智慧屏做好的能力嗎?
硬核科技孕育的新物種,讓人們重新坐回到客廳
這些年,如果對比一下電視和手機,可以看到明顯的差異:用戶在手機上的使用時長不斷增加,而電視呢,越來越遠離。這個承載了中國家庭娛樂幾十年的“老家伙”正在面臨手機、PAD、PC等的重重挑戰。
不是用戶不愿意看電視,實在是體驗太差:遙控器帶來的人機交互體驗不夠好,影音體驗一直提示不多,基本上仍然是孤立的電視,與其他設備連接性差等等。
現在,做手機出色的華為,也試圖用智慧屏讓人們重新坐回客廳,構建全新家庭智慧入口,可能嗎?我是非常樂觀的。因為華為已經有了用硬核科技重構行業的成功案例,手機是這樣,PC也是這樣。
華為從設備的to B領域切入到手機,短短的幾年時間就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在手機行業的地位不需多說;在PC行業也是這樣,2016年進入,短短的三年時間華為就像一條“鯰魚”,攪動PC市場。GfK的最新數據也顯示,華為筆記本在2019年4月中國零售市場銷量份額為11.6%,相比去年同期市場份額有明顯提升。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它是硬核科技孕育出的新物種,這個新物種的特點,我把它總結成為“三個站”:站在未來看現在,站在用戶看產品,站在底層看應用,而這也是我看好華為智慧屏的原因。
站在未來看現在,華為選擇的是站在未來看現在,將未來體驗用在現在的產品上,從而給用戶帶來嶄新的體驗。如上所述,智慧屏代表的是家庭娛樂的未來,雖然不能一蹴而就,但是因為站在未來看現在,華為的智慧屏比起現有的電視來,并不在一個維度,帶來的體驗也值得期待。
站在用戶看產品,即以用戶為中心,而非僅僅以產品為中心。我曾經以PC的隱藏式攝像頭舉例對此有過闡述,在華為手機上也有很多例子。華為的技術很強,但不是為了技術而技術,而是立足用戶需求的技術革新。當硬核科技遇上用戶至上,能夠在TV上碰撞出什么驚喜來呢?
站在底層看應用,華為是少有的具備芯、端、云的公司,也是不僅僅做Development(“發”),而是做Research(底層“研”究)的極少數公司。最近華為高額年薪招聘“天才少年”刷屏,加之此前任正非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華為有700多位數學家、800多位物理學家、120多位化學家、6000多位專門做基礎研究的專家,以及6萬多名工程師”,華為為什么技術強,就是因為在底層、基礎上進行突破,爬的是珠穆朗峰最難的南坡,而非北坡。
伴隨華為智慧屏的入局,可以預計家電行業將會迎來創新的契機。如同之前的手機、PC行業,華為的入局,將會帶來新思維、新賦能,為行業打開一個發展的新世界,也讓消費者重新關注TV領域。據了解,華為智慧屏將會在9月上市,一切謎底都將在那時候揭開。
至今我還記得小時候,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其樂融融的美好時光。這一次,或許人們重回客廳,重享家庭娛樂時光會成為現實。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30瀏覽量
252844 -
智慧屏
+關注
關注
2文章
359瀏覽量
1974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