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萬維網推出至今,互聯網已經走過了30個年頭。在這激蕩的30年,隨著社交網絡、移動通信、云計算、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新事物不斷涌現,互聯網持續建立起復雜而龐大的連接,成為驅動經濟與社會快速變革的最大動力。如今全球網民規模達到43.8億,占世界總人口56.8%,我們已經步入高度依賴互聯網技術的社會。
在這樣的背景下,討論互聯網及其社會經濟影響的書很多,但能夠以一個一以貫之的理論將互聯網的發展歷史串聯起來并發掘出未來發展趨勢的書卻很少,劉鋒博士的新作《崛起的超級智能:互聯網大腦如何影響科技未來》是一個例外。作者開創性地提出了互聯網大腦這一嶄新的理論,以此來總結過往技術演變背后的規律。認為互聯網大腦將數十億人類的群體智能和數百億設備的機器智能崛起連接起來,由此形成的超級智能將對行業產業、城市建設、人工智能、腦科學、生物進化、科技哲學以及社會經濟的未來產生深刻影響。
本書共三個部分,即“趨勢與產業”、“哲學與科學”以及“探索與未來”。在第一部分,作者主要論述互聯網大腦的發育和形成,認為其是21世紀非常重要的智能結構,并總結出了互聯網大腦影響科技發展的10條規律。在第二部分,作者對互聯網大腦的科學性進行了充分論證,并認為相比互聯網誕生之初的網狀結構,互聯網大腦模型加入了人、傳感器、云機器人、左右大腦、AI等元素,構成一種前所未有的超級智能。在第三部分,作者探索了人工智能和互聯網大腦的未來發展及影響,諸如AI是否超越人類、互聯網神經學將腦科學、人工智能與互聯網結合起來、“全知全能”的超級智能將是所有生命進化的終點等。其中不乏對互聯網發展規律的總結和對技術未來進化的洞見,是一本很有啟發的書。筆者主要談三點感想。
第一,劉鋒博士提出的互聯網大腦的概念正好對應了互聯網發展的黃金二十年,而在下一個二十年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組成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將給人類生活和社會帶來突破性提升。歷史地看,每隔二三十年就會出現一項變革性技術,從PC到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再到人工智能,世界上最值錢的公司也從石油公司和金融公司轉變到了科技公司。另一方面,書中提到互聯網從網狀結構向大腦結構的轉變,其實也正對應了當前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趨勢。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普及,人口紅利不再,面向個人消費端的互聯網應用趨于飽和,而在云計算、人工智能背景下以企業和機構為核心用戶、以產業轉型升級為主要目標的產業互聯網浪潮才剛剛開始,使互聯網有可能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的大腦中樞。騰訊在智慧零售、金融、文旅、政務、教育、出行、醫療以及智能制造和精準農業等方面都在進行積極探索。
第二,互聯網大腦及其可能帶來的超級智能給人類提供了更多更強大的“向善”能力,可以幫助塑造健康包容可持續的智慧社會。劉鋒博士認為互聯網大腦模型的未來發展將創造出自然界前所未有的超級智能形式,這意味著我們人類也將具有前所未有的“向善”力量和能力。例如,警方基于跨年齡的人臉識別技術可以找回走失或被拐十幾年的兒童,自動駕駛汽車有助于解決交通擁堵并減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交通事故傷亡,人工智能輔助診療軟件可以顯著提高癌癥診斷的準確率并提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案,等等。在當前全人類共同面臨諸多可持續發展挑戰的大背景下,更大的科技意味著更大的責任,互聯網大腦及其可能帶來的超級智能需要服務于好的社會目的和社會福祉,這意味著企業不能只追求財務表現和經濟利益,還必須要肩負社會責任。
第三,互聯網大腦及其未來發展離不開科技倫理和跨學科研究。可以說,劉鋒博士眼中的互聯網大腦對人類和人類社會的當期和未來影響比歷史上其他技術都更加深刻。互聯網大腦背后的諸多數字技術持續對人類和人類社會進行解構和重新建構,其影響不僅僅局限于經濟方面,更是波及社會、制度、法律、倫理道德及人類自身等諸多方面。例如,持續發展進化的腦機接口、虛擬現實、基因編輯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強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等等,可能意味著全新的社會形態和人類生活存在方式。因此,無論是近憂還是遠慮,都需要重視跨學科研究和科技倫理研究,正如華人AI科學家李飛飛所言,是時候讓倫理成為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的根本組成部分。更進一步,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以異乎尋常的速度整合和相互建構,但其高度的專業化、知識化和技術化使圈外人很難對其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有準確的認知和判斷,沒有來自科學共同體內部的風險預警和自我反思以及廣泛社會參與和跨學科研究,任何一種社會治理模式都很難奏效。當然我們也相信,視野更寬、智慧更高的下一代一定會適應技術發展并能解決相應問題,因為他們處理信息的“帶寬”和速度,以及他們解決新問題的智慧和方法,可能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騰訊研究院于2017年下半年在國內率先發起“科技向善”項目就是在呼吁并推動跨學科研究的思路,并與社會各界一起研究探討科技發展給社會帶來的諸多問題并尋求最大范圍內的共識與解決方案。正如我在科技向善大會上所說,每一次技術演進對社會影響的變化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先從技術設備的爆發性普及開始,到快速普及造成某種普遍的社會現象,進而出現對這種現象的擔憂,引發討論、反思和解決方案,最終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而我們對互聯網大腦及其可能帶來的超級智能的人文反思,正是實現這一平衡的必要思考。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52瀏覽量
137662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81瀏覽量
103597 -
移動通信
+關注
關注
10文章
2614瀏覽量
69987
原文標題: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互聯網大腦的人文側面
文章出處:【微信號:AItists,微信公眾號:人工智能學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