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由于大數據中心和AI等應用的獲得,以賽靈思和Intel(收購了Altera)為代表的FPGA產業(yè)在市場端倍受熱捧,前者的股價和營收在過去兩年屢創(chuàng)新高,讓大家對這個面世三十多年器件的關注度再度提升。
自賽靈思的聯合創(chuàng)始人Ross Freeman在1984年發(fā)明FPGA以來,這種極具靈活性的、動態(tài)可配置的產品就成為了很多設計的首選。正是因為它的存在,讓某些應用的設計、成本和配置變得更簡單。隨著時間的發(fā)展,這類產品也變得日益重要,市場更是可期,很多廠商也開始投入其中,國內也躍躍欲試,且已經出現了不少的玩家。
在進一步介紹我們國內的FPGA產業(yè)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全球的FPGA現狀。
美國主導,兩大巨頭割據
經過多年的整并組合,現在國際市場上FPGA的主要玩家有Xilinx、Intel、Lattice、MicrosemiAchronix、Flexlogic和Quicklogic.,其中前四家是傳統(tǒng)的FPGA供應商,后兩者則從事eFPGA產業(yè);在國內也有高云、安路、京微齊力、上海復旦微、紫光同創(chuàng)和AGM等企業(yè)。這些廠商合力創(chuàng)造了一個數十億美元規(guī)模的FPGA市場,尤其是美國廠商,更是FPGA市場營收的絕對貢獻者。
根據Paul Dillien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FPGA的規(guī)模為38.74億美元,2016年這個數字更是到了41.12億美元。Variant Market Research的數據也表示,在接下來六年,FPGA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會高達7%,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快速增長的潛力市場。在這些廠商中,當以賽靈思和Intel的表現最為耀眼。
2015年,賽靈思以20.44億美元的營收雄霸FPGA龍頭的位置,他與第二名Intel加起來的份額更是高達91%。到了2016年,市場的總營收達到了41.12億美元,前兩名的占比則超過91%,放大到前五廠商,也都是美國廠商。可以看到,FPGA是一個美國主導,兩家廠商高度壟斷的市場。別說國內廠商,其他國外廠商也幾差不多是夾縫里求生存。
領先FPGA企業(yè)的營收數據表
這兩個巨頭能獲得那么高的市場份額,與他們領先的產品技術和布局有關。
以Xilinx為例,1991年,他們推出了XC4000系列產品,這是全球第一款被廣泛使用的FPGA,這系列產品是Xilinx 九十年代的主要收入來源。到了1998年,Xilinx又推出了Virtex FPGA系列,把FPGA架構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到了2011年,他們又推出了Zynq-7000系列,2013年推出了可全編程的UltraScale系列。正式這一步步的產品推進,奠定了他們今天的基礎。尤其是在高密度FPGA方面,更是Xilinx的核心競爭力所在。當然,期間對Philips CoolRunner、Sarance、AutoESL和Modesat Communications等企業(yè)的收購,也是讓Xilinx成為今天的Xlinx的另一主要原因。
依賴于這些領先優(yōu)勢,賽靈思在剛過去的2017財年錄得了23.5億美元的營收,市場份額更是達到56%。而在Intel方面,這個原本屬于Altera的業(yè)務,在去年貢獻了19億美元,較之上一年有了明顯的增長。
縱使FPGA是一個壁壘如此高的領域,但因為這個廠商在工業(yè)控制、機器人控制、視頻控制、自動駕駛和服務器等多個領域擁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Γ由蠞撛诘淖灾骺煽匦枨螅瑖a廠商加緊布局。
百花齊放,國產廠商奮起直追
正如前面所說,國內有志之士在國產FPGA領域的耕耘已經有比較長的一段歷史。
京微齊力創(chuàng)始人王海力也表示,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產FPGA已經經歷了從反向設計走向開始正向設計的時代。從2017年開始,國產FPGA則邁入了發(fā)展的第三階段——完備的正向設計時代。在王海力看來,在現在中美貿易的緊張時間,完成了初期積累的國產FPGA正迎來史上最好的機遇。
而據半導體行業(yè)觀察不完全統(tǒng)計顯示,國內目前有以高云半導體、京微齊力、上海安路、紫光同創(chuàng)、AGM和上海復旦微等為代表的數家國產FPGA玩家。
首先看一下高云半導體;
據了解,該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專業(yè)從事國產現場可編程邏輯器件(FPGA)研發(fā)與產業(yè)化為核心,旨在推出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品牌FPGA芯片,提供集設計軟件、IP核、參照設計、開發(fā)板、定制服務等一體化完整解決方案的高科技企業(yè)。2015年一季度量產出國內第一塊產業(yè)化的55nm工藝400萬門的中密度FPGA芯片,并開放開發(fā)軟件下載。2016年第一季度有順利推出國內首顆55nm嵌入式Flash+SRAM的非易失性FPGA芯片。
聚焦在中低密度的FPGA市場,高云面向通訊、LED顯示、工業(yè)控制、汽車電子、消費電子、醫(yī)療和數據中心等領域推動了晨曦和小蜜蜂兩個家族4個系列11顆芯片的量產,產品也獲得了不錯的成績。據高云方面預測,他們今年芯片的出貨量將會突破1000萬片。
高云方面表示,依賴于其優(yōu)秀核心團隊在FPGA的產品定義、構架設計和市場開發(fā)幾方面十幾年的經驗積累,加上公司的務實文化,在未來,他們計劃穩(wěn)抓中低端市場,并逐步向高端市場邁進。而公司現在已經密鑼緊鼓地投入到了28nm的中低密度的產品研發(fā)中去。
其次是京微齊力;
該公司成立于2017年6月,旨在打造一個涵蓋可編程FPGA內核,異構計算與存儲架構、芯片設計、軟件開發(fā)、系統(tǒng)IP應用,成為國內以FPGA先進架構/芯片/軟件/算法/方案為核心技術的未來異構可編程計算芯片的公司。據公司介紹,他們現在已經在中美申請了近200件發(fā)明專利,公司也已量產6顆FPGA芯片(低成本,低功耗和高性能),并封裝成幾十種不同型號的產品,累計出貨超百萬片,客戶覆蓋消費、顯示、工控等領域。
京微齊力表示,在未來,他們將持續(xù)在FPGA上面深耕,另外還加強在eFPGA,人工智能芯片、異構平臺芯片等領域布局,先在中低端的小容量站穩(wěn)腳跟,然后再往高端前進。高性價比有差異化的創(chuàng)新產品(FPGA芯片)和產品+服務的雙輪驅動是他們核心競爭力所在。
公司資料顯示,上海安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主要專注于為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的可編程邏輯器件(FPGA)、可編程系統(tǒng)級芯片(SOC)、定制化可編程芯片、及相關軟件設計工具和創(chuàng)新系統(tǒng)解決方案。公司目前已形成“Elf 系列CPLD、Eagle系列低成本FPGA、Phoenix 系列高性能FPGA、集成SDRAM SIP FPGA、千萬門級FPPGA IP核”等三個系列十余款芯片產品,成功進入了視頻顯示、通信接入、工業(yè)控制、金融機具等多個行業(yè)上百家客戶應用。公司開發(fā)的全流程TD軟件系統(tǒng)和硬件芯片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提供了用戶從前端綜合到位流生成的完全開發(fā)平臺。公司在核心架構、軟件算法和系統(tǒng)集成方面擁有多項技術專利。
紫光同創(chuàng)也是國產FPGA的一個重要參與者;
深圳市紫光同創(chuàng)電子有限公司(簡稱紫光同創(chuàng)),系紫光集團下屬紫光國微的子公司,專業(yè)從事可編程邏輯器件(FPGA、CPLD等)研發(fā)與生產銷售工作,產品市場覆蓋通信網絡、信息安全、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工業(yè)物聯網等領域。該公司目前的主打產品為Titan系列高性能FPGA PGT180H和Logos系列高性能FPGA PGL22G兩款。按他們的說法,這是目前國內最高性能自主產權FPGA產品,已廣泛應用于通信、信息安全等領域。
半導體行業(yè)觀察(ID:icbank)從紫光同創(chuàng)獲悉,他們目前已啟動下一代新產品的研發(fā),并將于2019年上市。據了解,他們即將推出的新產品制造工藝升級到28nm,資源規(guī)模覆蓋50K~700K,Serdes速率超過12.5Gbps,并支持多種高速DDR協(xié)議接口,應用方向覆蓋通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車聯網、工業(yè)控制等主流市場。
紫光同創(chuàng)告訴半導體行業(yè)觀察(ID:icbank)記者,依賴于其性能領先、技術服務領先、穩(wěn)定供貨能力、豐富IP和解決方案,加上覆蓋高中低端的各類FPGA產品,紫光同創(chuàng)后續(xù)將繼續(xù)保持55nm、40nm、28nm產品系列的完善,3至5年內完成國內中低端FPGA國產化目標,同時加快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究和突破,推出更高端的產品,同時解決國內高中低端全系列產品的國產化需求,徹底打破國外產品壟斷形態(tài)。而現在他們的產品已經能達到Xilinx V6的水準,紫光同創(chuàng)強調。
遨格芯(AGM)也是國產FPGA玩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勢力。這家公司立足于已成熟的異構技術高集成度,和FPGA應用多元化的特性,邊緣拓展開始涉足: 異構技術(定制ASIC + CPU + FPGA),為人工智能的AI 通用算力市場和物聯網市場。據了解,AGM FPGA家族目前已經擁有50余個產品型號,也是中國首個通用FPGA產品系列。不僅提供了業(yè)界最為寬廣的FPGA/CPLD選擇,更以領先的技術優(yōu)勢持續(xù)推出SoC產品。所有型號在軟件和硬件引腳封裝方面都保持相互兼容,全面支持各種高中低端嵌入式應用與升級。
AGM方面告訴半導體行業(yè)觀察(ID:icbank)記者,他們的FPGA產品是國產中達到的最大容量和最高性能,且已被消費市場驗證并量產,且他們是,國內唯一一家軟硬件介入,可以高兼容性高靈活性切入原有行業(yè)內生態(tài),讓客戶使用成本低,并多量產出貨驗證的廠商。同時,AMG的產品在門級數量到千萬門級時,容積率仍然可以90%以上。這是他們眾多競爭優(yōu)勢之一。
上海復旦微在FPGA領域也有很深入的研究;
據官方新聞介紹,他們在這個領域有近二十年的研究和發(fā)展經驗。公司前期研制出的自主知識產權千萬門級FPGA產品,突破了在傳統(tǒng)集成電路設計基礎上的高可靠性設計,經過測試,其高可靠性能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且已成功應用于我國衛(wèi)星導航、載人航天等重大工程項目中,解決了我國高可靠FPGA禁運的難題。
今年五月,復旦微透露,他們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自主知識產權億門級FPGA產品。該產品采用了全新的億門級FPGA創(chuàng)新架構,并集成了專用超高速串并轉換模塊、高靈活可配置模塊、專用數字信號處理模塊、高速內部存儲模塊、可配置時鐘模塊等適用億門FPGA應用的模塊電路,其各類指標均已達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該億門級系列產品的成功研制填補了國內超大規(guī)模億門級FPGA的空白,可滿足我國對國防、航空、航天、通信、醫(yī)療等領域FPGA器件的迫切需求。
除了以上廠商外,另外還有一些相關研究所和企業(yè)也在投入到FPGA領域進行研究。這個不算大的領域真所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差距明顯,但必須繼續(xù)前行
毫無疑問,中國FPGA產業(yè)與同行的領先廠商相比是有差距的:
按照京微齊力王海力的說法,從芯片角度看,國內的FPGA與國際廠商有兩代半的工藝線。現在國際廠商已經在16nm產品上量產了,而國內廠商目前只做到40nm,28nm產品還在推進階段,他強調。
如果從軟件和生態(tài)方面看,國內FPGA企業(yè)與國際領先廠商之間更是有八到十年的差距。如果想追上,尤其是在中高密度產品上追上國際領先者,國內FPGA廠商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王海力補充說。
高云半導體工程副總裁王添平先生也表示,目前活躍在市場的國產FPGA產品中,多以中低密度產品為主。這些產品從定義、芯片設計、生產工藝、芯片封裝、應用軟件、乃至實際銷售,都有不錯的表現,高云的低密度產品在某些細分領域正在全面取代國外廠商。但在他看來,對于國內大部分的中高低密度的FPGA,其架構都逃不開LUT+布線的概念,具體到產品,各自側重的技術、IP乃至相應的應用市場也都是各有針對性。如果從這個角度看來,國產廠商在中高密度FPGA的技術水平與國際領先廠商相比,在硬件設計和軟件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
雖然差距很明顯,但對于國內廠商來說,負重前行是一種必然的使命。王添平也認同這個觀點。他指出,盡管FPGA全球市場銷售額近年來的年增長率一直徘徊在個位數,但其進入各類新興市場如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硬件加速、汽車自動駕駛以及消費等領域的速度卻非常吸引眼球,乃至人們對FPGA特別是國產FPGA的未來發(fā)展充滿期待,資本進入該領域也日趨活躍。
“在民用及其他市場上,我們都看到了多家國產FPGA的身影,眾多國產FPGA廠家涌進跑道,對整個FPGA產業(yè)競爭、人才培養(yǎng)和產品快速升級以及FPGA產業(yè)上下游資源整合,都是絕好的機會。”王添平告訴半導體行業(yè)觀察的記者。
回看過去幾十年的發(fā)展,FPGA和其他芯片領域一樣,經歷了初創(chuàng)者大量涌入,百發(fā)齊放,然后整合的階段。數據顯示,1990年的時候,全球的FPGA玩家有20多家,但現在已經屈指可數。更重要的是,經過這段發(fā)展,FPGA的市場也同樣集中到兩個大玩家手里。這個市場沉寂多年以后,在中國玩家的加入之后,又多了一些新的聲音。但我們應該明白到,這并不會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Actel 前CEO John East在2010年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過,任何成熟的高科技市場通常會落到一兩個領導者身上,如果一個新入者想試圖直接闖入這個腹地,迎接他們的通常會是失敗,特別是在FPGA領域,這更是一個闖入成本很高的領域。
他強調,進入FPGA領域,你不但需要開發(fā)芯片,你還需要為開發(fā)者開發(fā)軟件,且整個過程會是一個繁復的過程。因為你后還需要改進軟件和增加IP。只有這樣做,你才能在和對手的競爭中保持競爭力。在John East看來,軟件是FPGA初創(chuàng)企業(yè)發(fā)展需要克服的一個重要瓶頸。
-
FPGA
+關注
關注
1630文章
21796瀏覽量
605725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693瀏覽量
222213 -
可編程邏輯
+關注
關注
7文章
517瀏覽量
44162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