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產品分為發射端模組和接收端模組兩部分。 發射端 Tx 對應的產品就是無線充電的充電器,接收端 Rx 對應的產品技術帶無線充電功能的產品如智能手機、智能手表等。 感應充電和電磁諧振兩這種無線充電技術雖然物理機制不同,但技術內容和價值鏈非常相似,都由逆變器、整流器、驅動器、降壓轉換器和線圈組成, 大多數業內廠商都在同時開發這兩種技術的產品。
無線充電從產業鏈角度主要劃分為五個環節:方案設計、電源芯片、磁性材料、傳輸線圈以及模組制造。方案設計和電源芯片環節技術壁壘高、利潤高,基本被國外企業壟斷。磁性材料和傳輸線圈環節技術壁壘相對較低, 中外廠商都參與其中。模組制造環節技術壁壘和利潤最低,主要參與者為國內廠商。
1、方案設計
方案設計環節通常由終端廠商提需求,方案廠做設計,難度和附加值最高。目前以蘋果、高通、特斯拉等國外廠商為主,國內中興通信、信維通信、萬安科技等具有竟爭力。國外高通 Halo 無線充電技術和特斯拉免插充電系統應用于汽車,蘋果在智能手表和智能手機上分別采用 MagSafe 磁吸方式和 Qi 無線充電。國內中興通訊布局汽車無線充電,信維通信給三星NFC 無線充電設備供貨,萬安科技投資了無線充電企業 Evatran。
2、電源芯片:
電源芯片主要包括發射端 Tx 和接收端 Rx, Tx 按照特定頻段的無線電信號(Qi、PMA、 A4WP 規定了不同的頻段)輸入電源, Rx 將無線信號轉化成電能完成充電。近年來 Tx芯片和 Rx 芯片正不斷向高集成度、高充電效率、低功耗發展,主要是高通、博通、 TI、 IDT、NXP、 MTK 等芯片巨頭參與其中。 充電頭網拆解了 2018 年市場上熱門的無線充電發射端,各無線充電發射端主控芯片的匯總示例如下。可以看到 IDT 在無線充電芯片上處于領先位置,產品廣泛應用于三星、華為、小米、索尼等主流智能手機品牌上。
3、磁性材料:
磁性材料的作用主要有兩個: 1)隔磁屏蔽:為磁通量提供一條低阻抗通路,降低向外散發的磁力線,減少對周圍金屬物體的影響,防止產生渦流和信號干擾; 2)導磁降阻:提高耦合系數,提升磁電轉換效率,使用更少的匝數來實現更高電感的線圈,降低線圈電阻,減少發熱帶來的效率降低(匝數越多,電阻越高)。
目前主流用的磁性材料有鐵氧體、納米晶等。2012 年諾基亞推出無線充電手機 Lumia 920,所用的磁性材料是硬質鐵氧體; 2013 年一款銷往海外的手機 HiKe 868 設計了無線充電和 NFC的集成,配備的磁性材料是 WPC-鐵氧體(剛性)、 NFC-鐵氧體(柔性); 2015 年手機無線充電發生了里程碑式的變化,三星推出首款無線充電旗艦手機 Galaxy S6,不僅兼容兩種無線充電的標準, WPC 和 PMA,還配置了兩種支付標準 NFC 和 MST,匹配用的軟磁屏蔽材料除了鐵氧體外,首次使用了非晶導磁片,使得手機不僅做的輕薄精美,還大幅提升了無線充電效率; 到 2016年三星又做了改進,把磁性材料全部換成了更加先進的納米晶導磁片,引領無線充電技術的變革,始終處于領先地位。從這幾年的發展歷程看磁性材料逐漸從鐵氧體逐漸過渡到納米晶。
在磁性材料領域,國內外企業在這一領域均占據一定市場份額,國內有包括合力泰(藍沛)、安潔科技、天通股份、安泰科技、橫店東磁、信維通信等。國外參與方則有 TDK、村田、太陽誘電等。
4、傳輸線圈:
傳輸線圈具有高客戶定制化特征,需要產業鏈上下游緊密配合。因此該領域的主要進入壁壘在于廠商的精密加工水平以及與上下游的銜接能力。傳輸線圈需要內置在終端中,對低損耗和輕薄化有較高的要求,隨著 iPhone 從 FPC 轉換成密繞線圈,預計線圈方案將成主流。
傳輸線圈的制造廠商有 TDK、 murata 和松下等,國內廠商有立訊精密、東尼電子、信維通信、碩貝德和順絡電子等。
5、模組制造:
模組的封裝制造環節技術要求相對低,主要要求輕薄化和小型化,與其他電子零部件制造工藝相差不大,價值鏈位置較低,主要由國內零組件廠商立訊精密、安潔科技等參與。
產業鏈廠商中, 立訊精密 2014 年導入蘋果 Watch 無線充電,綜合實力較強, 蘋果 2019 年將發布無線充電板 Airpower,公司受益無線充電新品上量和相關主題提振;安潔科技供應充電模塊中的材料部分,未來公司將整合自身在模切、模組方面的能力, 在無線充電領域做大做強。
2019 年將會是無線充電技術的應用正式啟動的一年。
短期市場的機會主要來源于移動終端的滲透率提升,可以看到的是在蘋果、華為、三星的帶動下,智能手機市場在旗艦機型中無線充電功能有望成為標配,蘋果的 AirPower 的上市有望成為市場關注提升的催化因素。
中期市場的機會主要來源于新能源汽車的應用拓展,續航里程和充電體驗的提升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拓展的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目前寶馬已經有無線充電的汽車及充電器推出,未來預計到 2020 年前后將會有更多的廠商跟進。
無線充電的長期應用前景來源于物聯網產品的滲透,我們預計在未來的 3~5 年,隨著 5G 和人工智能等成熟度持續提升,物聯網相關的包括智能家居、智能汽車、可穿戴設備、智慧城市等市場中電子產品的應用將會日趨增加,由此對于續航和無尾化電源供應的要求也將會是的無線充電產業帶來長期的發展驅動力。
-
無線充電
+關注
關注
1294文章
3276瀏覽量
316639 -
產業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351瀏覽量
25736
原文標題:傳感器專業微信群,趕緊加入吧!
文章出處:【微信號:WW_CGQJS,微信公眾號:傳感器技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