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2019年是5G元年,還表現在對于這一新技術的討論從年初延續到了年底。驅動5G成功的商業場景到底是什么,至今還沒有爭出個結論。用三篇文章拋出我的幾個觀點,今天先講5G的2C業務。
2C數字化的成功密碼
電信運營商和移動互聯網企業,都是個人數字化浪潮中的贏家。
通話作為人類溝通最基本的需求,不需要教育和訓練,所以只要技術成熟,價格足夠低,很容易發展普及,形成巨大的產業蛋糕。
以GSM為代表的數字移動通信技術具備機卡分離、全球漫游、獨立組網等一系列新特性,可以滿足人們隨時隨地打電話的需求;而成熟的產業鏈和迅速增長的用戶規模驅動著網絡建設、運營成本、終端價格迅速降低,讓移動電話走進了千家萬戶。
2G時代的主要驅動力來源于通信技術的創新。通信設備商基于國際標準組織定義的系統架構,設計制造生產出符合產業標準的產品,再賣給電信運營商由其建設通信網絡,向最終用戶提供移動通信能力。
移動話音帶來的產業紅利被三個角色分享:通信設備商、電信運營商和終端制造商。
電信運營商在2G時代處于最佳狀態,那個時候做移動通信生意的,輕輕松松賺得盆滿缽溢。尤其是跨國的移動通信企業,受益于移動通信和全球化兩波潮流的疊加,走上了巔峰。
在通信產業的設計中,3G不僅支持話音業務,還可以支持數據業務,讓個人用戶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這個創新讓整個產業都希望復制2G的成功,但事實上,通信技術的創新只能讓用戶可以使用互聯網,但無法帶來足夠的產業增量,3G給電信運營商帶來不是收入的增長,而是為了獲取牌照和頻譜資源帶來的債務。
轉瞬之間,4G來了,大屏手機和互聯網應用的成熟,尤其是移動互聯網企業的創新,不僅增加了用戶的信息消費額,還帶來了資本市場的巨量投入,形成了龐大的移動互聯網產業蛋糕。
與通信技術的創新不同,互聯網企業是在標準化的信息服務基礎上進行個性化創新。
通信行業是標準化+分布式,不同運營商采用不同廠商的設備,但接口標準是一致的;互聯網企業是集中模式,采取事實標準,所以產品在完成調整之后可以立刻實現全網升級。
在不斷的升級迭代以及激烈的競爭中,互聯網企業不斷完善產品的客戶體驗,也逐步對客戶進行教育和改造,直至我們每個人都適應了線上購物、移動支付、手機導航等新的生活方式和習慣。
移動互聯網的產業紅利最終被通信設備商、電信運營商、終端制造商和移動互聯網企業分享,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雖然眼睜睜看著互聯網企業分走了一大塊蛋糕,讓自己的分成比例下降了不少,但平心而論,如果沒有互聯網企業的加入,沒有產業增量,電信運營商的流量收入又從何而來呢?
總之,2C的數字化成功是先進技術商用成功,但前提是要有足夠的產業增量空間存在。2G時代這個空間是自然形成的,是人與人之間通過話音進行交流的需求;而在4G時代,高速數據通信網絡和大屏智能終端提供了基礎設施,移動互聯網的創新帶來了產業增量拓展空間。
抓住這一機遇的成功者,是在合適的時間點用合適的技術占有了產業增量空間,連豬都能飛起來,更何況那些聰明人呢。
2C業務很難撐起5G的市場空間
那么按照這一規律看,2C業務能給5G帶來足夠的產業增量么?經過半年的研究和觀察,我對此持悲觀的態度。
一方面,個人數字化業務發展接近天花板,創新變得越來越難。
對于絕大部分個人應用來說,4G提供的數據通信速度已經基本能滿足需求。而且經過這些年的高速發展,如今絕大部分互聯網應用的客戶增量和紅利基本耗盡。
雖然還有AR/VR等新的技術板塊,雖然還有無人駕駛等新的應用場景,但從技術成熟度和成本來看,基于這些技術的業務開發和普及還需要不少時間。
那么5G終端呢?
不得不承認,終端市場本身就是一塊很大的蛋糕,這方面的分析我在《折疊屏+5G:終端廠商的“太空競賽”》里詳細介紹過,核心觀點是:5G手機會成為今年終端廠商創新的主旋律,廠商一方面會收割技術嘗鮮者的紅利,另一方面是借此展示自身的技術儲備。但在市場上,絕大多數老百姓沒有對5G的業務感興趣的時候,是不會去選購價格昂貴的5G手機的。
所以,目前運營商對5G的2C業務設計,仍是圍繞通信技術的創新特性來進行,比如游戲加速包或者達量加速包,是希望用戶付費購買更高的網速。這樣做有些“不得已而為之”的調調,但個人以為在通信行業有兩層風險:
第一層是客戶能否認同和接受這種生意模式,會不會認為這是變相漲價和收黑心錢?一旦有客戶投訴和質疑,行業監管機構又會如何判決?這兩天已經傳出謠言說工信部為了體現5G的高速,要求運營商對4G限速,未來如果有陰謀論,說運營商為了賣加速包而故意限速,這個黑鍋能甩出去么?
第二層是運營商的同質化競爭模式,再好的商業設計都可能被競爭打殘。三家運營商中,如果有人提供付費加速包業務,那競爭對手會不會在套餐里提供免費加速的資源(比如每月可以使用兩次免費加速,每次一小時之類),甚至直接把加速包和常規業務捆綁為新套餐。
如果一個企業的競爭優勢是建立在供應商的能力上,那么這種競爭優勢很難長久;而事實上,現在國內三家運營商在5G領域的業務和商業設計嚴重趨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三家的創新想法都來自于同樣的供應商。同質化競爭,除了打價格戰,還能怎么打?
更何況現在還有新玩家——廣電。這個光著腳進場的新選手會不會有新套路,現在誰也說不好。
而另一方面,2C業務難以撐起足夠的市場空間,是因為5G沒有那么快覆蓋全國。
移動性是個人客戶使用移動通信時,非常關注的又一特性,客戶缺省地認為,在自己的移動過程中,網絡應該是連續覆蓋的,通信是無感知可以自動切換的,2G如此,4G如此,5G也應該是這樣。
而5G建網存在的客觀困難:
第一,5G的基站需要部署得更密集,這不僅導致建設投資加大,也意味著需要更長的建設周期,所以不可能在短期之內把5G覆蓋做到和4G一樣的效果。
第二,5G的技術標準發布時間不久,產品成熟度存在的問題及其帶來的組網難度是客觀存在的,尤其是低時延等特性在實際商用的時候,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因此運營商很可能采取相對保守謹慎的方式,不會蒙眼狂奔。
第三,5G的高速率低時延,還需要配套設施進行大規模改造,如果傳輸網、核心網、接入網等其中任何一個環節不到位,都會導致整體網速下降、性能不達標。
還有很多我可能沒有想到的實際問題,都會影響5G的建網速度和實際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比較合理的建網方式是先在一個特定區域內建成試驗網,在試驗中不斷完善和發展。
而這種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滿足個人用戶移動性的要求。讓用戶拿著5G的手機在4G和5G網絡間頻繁切換,所有人都會覺得不爽。
【結語】
從2C業務的成功經驗復盤,再看5G的技術特點和發展現狀,個人以為,將5G的成功賭在個人客戶領域,風險是非常大的。但毋庸置疑的是:如今的形勢下,我們必須先從2C業務做起來,才能驅動技術不斷進步,推動4G時代向5G網絡的發展和過渡。
-
中國移動
+關注
關注
22文章
5549瀏覽量
71164 -
中國電信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455瀏覽量
62318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54瀏覽量
56424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