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國5G商用元年,5G已經成為全民關注和熱議的話題。9月3日,華為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在華為亞太創新日上稱,5G、物聯網、AI等ICT基礎設施將是智能社會的基石。智能社會有三個特征,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由于有了先進的ICT技術,這三大特征才能實現。
華為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任芷霓 攝
根據GSMA智庫統計,截至第二季度,一共有26個國家進行了5G商用。而GSMA預計,到2025年,全球超過一半的5G連接將源自亞太區,占到全世界的54%。中國的5G連接將在亞太區占到三分之一,也會成為最大的5G市場。
不過,在5G開展得如火如荼的背后,通信領域其實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徐文偉表示,隨著摩爾定律和香農定律接近極限,傳統理論已不再使用。華為的創新戰略是,從基于客戶需求的技術和工程創新的1.0時代,邁向基于愿景驅動的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發明的創新2.0時代。“原來是1到N,現在是0到1,從創新到發明。”
除了通信技術的突破難題,在5G來臨的當下,還有許多困惑待解,例如業內專家多次談到的5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5G的應用,還是處在一個探索階段。從國內的5G實驗和探索來看,消費市場,例如高清視頻、AR、VR以及共性技術,如無人機,機器人等產業正在擁抱5G,而工業領域則集中在三個領域:工業互聯網、電力以及遠程醫療。
就工業互聯網來說,5G的賦能帶來了新的藍海,“這個領域實施的難度比較大,目前還是處在一個探索階段,但已在場景里初步顯現其價值。”王志勤稱,5G+視頻、5G+物流方面算是較為容易實現的業務,而數字孿生以及工業控制的難度最大,隨著5G技術的增強,場景也會從單個的業務點到全系列的創新,對工業的制造、創造賦予新的形態和空間。
“在電網方面5G的探索也非常多,一方面是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牽頭發展5G技術;另一方面,電網的環節很多,很多環節能夠適配5G網絡,靠近用戶側的配電和用電環節,5G技術的作用在逐漸顯現。”
而在遠程醫療方面,因為醫療資源分布非常不均衡,5G+智慧醫療能夠促進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9月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參觀了其與華為公司合作的5G遠程醫療項目。據醫生介紹,這套系統通過5G網絡與遠在一千公里外的深圳實驗室相連,醫生通過移動科室內的儀器可以操控深圳的機械臂,因為5G網絡低時延的特性,可以將醫生的動作實時反映到機械臂上。
醫生表示,這種技術只有在5G到來之后才能應用,因為如果網絡延時或者不穩定,將會丟失部分患者信息。
GSMA大中華區總裁斯寒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任芷霓 攝
面對如此大的產業容量,資本也率先進入。GSMA大中華區總裁斯寒稱,“在大力投入5G建設的同時,資本也進入人工智能行業,催生了非常活躍的創業創新生態圈。從2015年到2018年,投入人工智能行業的資金翻了2.8倍,涵蓋了包括工業、制造、汽車、醫療等行業的應用。”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09文章
44637瀏覽量
373401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54瀏覽量
56426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