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消息顯示,科技部近日印發《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指引》(下稱“指引”)。指引提出,到2023年,布局建設20個左右試驗區,創新一批切實有效的政策工具,形成一批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的典型模式,積累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人工智能創新高地。
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科技與社會研究室主任王迎春5日晚間接受經記者采訪時說,這個指引的發布,是中國推進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個創新。
如今,世界各國都很重視AI的發展,但我國的人工智能到底該怎么發展?在王迎春看來, 通過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下稱“試驗區”)的布局,就是在探索一條道路。
他說,因為人工智能具有典型的技術屬性和社會屬性雙重屬性,不像過去很多的產業,通過產業政策去推動它發展就可以。人工智能這個技術會在各個領域中進行發展滲透,同時還涉及很多諸如倫理安全等的影響,“因此它的影響巨大又復雜。對它的推動,需要我們有新的方式、方法和策略”。
目前,我國已有北京、上海兩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王迎春說,此時發布指引也能避免試驗區一哄而上的無序競爭。
例如,該指引提出,在總體布局上,服務支撐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重點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進行布局,兼顧東中西部及東北地區協同發展,推動人工智能成為區域發展的重要引領力量。指引還提出了應用牽引、地方主體、政策先行、突出特色四個建設原則。
王迎春說,地方主體這個原則,就是希望能夠結合本地的基礎和需求,同時要服務國家戰略。據透露,目前有不少地方正在申請試驗區,而此時國家出臺一個指引,對進一步做好后續試驗區的部署顯得十分及時,“這也為未來20個左右試驗區提供了一個發展方向”。
王迎春進一步解釋稱,由于我國各個地區的發展存在差異,人工智能的基礎稟賦、產業結構也都不一樣,因此要發揮地方的主體作用。他認為,要各有特色,而且要服務于國家的發展戰略,比如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地區,將人工智能的發展和各地本身的發展需求以及國家大的戰略布局結合起來,去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以上海的試驗區為例,在6月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副司長張旭表示,在上海我們希望這個試驗區開展三個方面的試驗,一個是技術示范,企業來推動開展這樣一個技術示范。第二是政策的試驗試點,政府怎么在政策上取得突破,取得先行先試的效果。第三是社會試驗,通過高校、科研機構來觀察智能社會的變化對人工智能的發展、對變化的影響,我們從工業社會向智能社會發展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希望能夠圍繞政策法規、倫理規范、成果轉化等,通過試驗創新出一些政策工具,形成一些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模式,積累一批可復制的經驗做法。
王迎春告訴記者,目前北京和上海的試驗區任務各有側重。上海試驗區側重于城市特點,結合了國家交給上海的三大任務,上海對人工智能高地的戰略布局以及上海五大中心的建設等內容。
“2023年建成20個左右試驗區,這種既有城市又有縣域的布局,會讓我國的人工智能發展形成一個百花齊放、富有活力并有不同側重的良好格局。”他說。
-
科技
+關注
關注
3文章
1595瀏覽量
33070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09瀏覽量
238923
原文標題:暢學nRF905無線收發模塊實戰教程
文章出處:【微信號:changxuedianzi,微信公眾號:暢學電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