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消息,5G熱潮正在全球興起。全球移動供應商協會(GSA)發布的8月份最新5G數據顯示,當前已有100個國家的296家運營商,已經獲得許可進行現場試驗或正在啟動、演示、試驗了5G技術。
然而,運營商的實測數據卻并沒有那么樂觀。測試結果顯示,5G功耗也要比4G高得多,平均是4G功耗的3倍左右。對于原本在5G投資方面就“捂緊口袋”的運營商來說,這也意味著更高的成本以及更大的投入。
日前,諾基亞貝爾無線產品解決方案經理張振利在接受C114采訪時表示,液冷基站這項“黑科技”絕對是給運營商5G投資“減壓”的良方。除此之外,諾基亞在降低基站功耗方面還采取了更多的創新方案及技術。
“四招”破解5G高功耗難題
面向5G萬物互聯時代,海量設備聯網,數據流量需求持續猛增,網絡負荷大幅增長,基站耗電與排放問題日趨嚴重。通信人家園網友日前爆料,目前部分設備商的5G功耗也要比4G高得多,平均是4G功耗的3倍左右。
眾所周知,降低數據中心能耗是業界一直追求的目標。海量數據處理產生大量廢熱,為了保障設備在恒定的溫度下穩定運行,制冷系統是數據中心的耗電大戶,為此,數據中心已經歷了從風冷向水冷再到自然冷卻等技術演進。
移動通信網絡的基站,同樣擔當著處理和傳輸海量數據的重任,但自從誕生以來,一直采用傳統的空調制冷方式,由于空氣的容積熱容量大約比水小4000倍,與液冷系統相比,傳統的空氣冷卻系統能效太低。因此,基站的制冷系統亟需變革。
張振利表示,“5G基站采用大規模天線陣列技術(64T64R,mMIMO),頻譜帶寬100MHz,發射功率高達200W,所使用的射頻功放器件功耗、芯片功耗等都大大增加,因而相比4G基站功耗大大增加。同時,研究發現基站功耗還與工作溫度有關,工作溫度超高,功耗也相應越大。”
據張振利介紹,諾基亞在降低基站功耗方面采取了很多創新方案及技術:
一是使用集成度更高的RFIC射頻集成芯片,及能耗比更高的射頻功率器件;
二是業界首先采用液冷基站技術,大大降低基站工作溫度,從而降低基站和機房功耗,更加節能環保;
三是開發低功耗、低發射功率的基站AAU形態,如8T8R,16T16R。依據不同場景選擇不同類型的AAU產品。比如在郊區及農村等以覆蓋為主的地區,可以選擇8T8R/16T16R為主的低功耗AAU產品;
四是軟件功能上采用符號關斷、通道關斷等技術,也可大大降低在低話務場景下的基站功耗。
黑科技給運營商5G投資“減壓”
工信部正式發放5G牌后,產業進程提速明顯。由于5G發牌早于產業預期,并且5G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此外,運營商還面臨提速降費、數字化轉型等難題。所以運營商在5G投資方面會更加謹慎和保守,成本會是他們重點考慮的要素。
所以,運營商5G在投資方面基本都處于“捂緊口袋”謹慎行事的狀態。
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表示,“今年公司資本開支控制在580億元不變,其中5G投資依然維持在此前披露的80億元左右,計劃今年建設4萬個5G基站。”此外,資料顯示,中國移動今年公司對5G的投資會達到240億,全年計劃在50個城市建立5萬個同時支持SA和NSA模式的基站;中國電信將會投入90億元。
實際上,液冷基站這項黑科技絕對是為運營商5G建網“降壓”的最佳藥方。
在大眾眼中,液冷基站是在傳統基站技術上,利用液體作為冷卻劑,看起來似乎會增加運營商的不少成本,實則不然!
“液體能比空氣更有效地散發基站的熱量。”張振利指出,“諾基亞液冷基站可將能耗降低約30%,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80%,并降低30%的基站體積和重量。與傳統的基站相比,液冷基站更加靜音環保,零噪音,并可回收基站排放的熱量,二次應用于公寓大樓的供暖系統。”
2018年12月,諾基亞與電信運營商Elisa和電力系統供應商Efore合作,宣布在芬蘭赫爾辛基首次部署了液體冷卻基站系統。芬蘭VTT技術研究中心的分析表明,該部署減少了高達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高達30%的能源運營費用。
“除上述優勢之外,液冷基站還降低了運營商的成本。”張振利對C114表示,“采用液冷降溫技術的基站,減少了風扇、散熱片等硬件的使用量;同時減少了機房空調等制冷設備的需求;液冷循環系統可回收基站排放的熱量,二次應用于公寓大樓等的供暖系統。因此,從總的運維成本上(TCO)來看,不但不會增加成本,反而可以降低運維成本。”
張振利指出,“液冷基站由于采用液體降溫技術,如何將冷卻散熱循環系統與基站有效結合,確實受到一些條件及環境的影響。目前主要應用于有降溫散熱循環系統的智能樓宇、高檔小區等場景。在鐵塔等安裝場景,如何實現降溫散熱的循環,是液冷基站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
運營商
+關注
關注
4文章
2398瀏覽量
44541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494瀏覽量
565125
原文標題:工程師須知:關于伺服電機的21個關鍵問題
文章出處:【微信號:plcfans,微信公眾號:PLC發燒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