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方興未艾,未來可期。而具體到城市發展方面,“智慧城市”也正在進入更多人的視野和生活。
9月8日上午,新型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分會場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峰會在無錫舉辦。多路專家學者圍繞智慧城市的現在和未來,開展了一場“頭腦風暴”。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注意到,數字經濟的“根基”正在越來越牢固,5G、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正在成為城市新一代基礎設施,如同機場、鐵路一般。
很多此前并不相關的數據也正在走向融合。同時,政府被認為應該承擔起平臺的作用,來解決信息互聯互通的問題。
正如朗新科技董事長徐長軍在發言時所說,下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構造數字經濟的土壤,而很多產業會在這片土壤上產生新的業態。
“智慧城市”什么樣
華為全球智慧城市業務部總裁鄭志彬說,當下,各地都很重視數字化和人工智能。今年以來,他已經參加過重慶舉辦的全球智能產業大會、天津舉辦的世界智能產業大會、貴陽的數博會以及福州“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等等。
在鄭志彬看來,5G未來會成為整個城市中,最核心的基礎設施能力之一,“它會把所有的城市部件和設施鏈接起來,把所有數據傳輸到我們的大腦,以及要處理的部件。”鄭志彬說,通過整合和建模,原本互不關聯的數據也將發揮智慧化的能力。
他舉了幾個例子。比如城市的水管漏水問題,裝上智能水表后,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對水管管道的流量進行對比,從而知道哪些水管有可能已經漏水了,并及時做出處理。
還有在旅游時,當看到不同的山山水水,人們所佩戴的AI眼鏡將會自動識別出景點的歷史由來,等等。
朗新科技董事長徐長軍則提出了“城市互聯網”的概念。他說,城市互聯網應該是由政府所主導的數字空間治理,以及提供相應的公共場景和服務,而且“千城千面”。
徐長軍向澎湃新聞表示,每個城市的基因和資源稟賦不同,因此,數據服務產業、民生與社會治理的方式也都不一樣。
據其介紹,上海“大都會”APP之后,朗新科技正在為無錫打造一款“城市服務超級 APP”,目標構建“全景全要素的城市服務模式”。
在徐長軍看來,各地都在說“智慧城市”建設,但目前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集中于體驗感不高、獲得感不強。
徐長軍認為,以前的“智慧城市”建設,往往就是各個部門的業務智慧化建設,比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結果之一就是建設了一系列的“信息煙囪”、“數據孤島”。
因此,在他看來,建設“一網通辦”、“一碼通城”、“交旅融合”等等,把一些相關聯的領域融合起來是大勢所趨。
同時,要“建設運營一體化”,要以運營為目標來建設,而不是以傳統的項目建設思維,來建設城市。
澎湃新聞注意到,本次物博會上,遠景集團旗下遠景智能與埃森哲共同發布了《智慧城市2.0:城市化演進的新時代》白皮書。
報告也提到了“數據孤島”的問題,碎片化的系統及效率低下的服務,已經難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和期望。
因此,報告提出,“智慧城市”的各主要服務系統需要互聯互通,來自不同領域的傳感器和設備數據,需要在統一而開放的智慧城市操作系統上進行整合。
不少企業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并開始搶灘市場。遠景智能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余海峰表示,接下來,遠景將基于其現的核心產品EnOS操作系統,為“智慧城市”的打造,提供“從全生命周期設備管理到數據分析的能力”,以及包括智慧能源、智能交通等不同場景的綜合解決方案。
政府的角色
澎湃新聞注意到,峰會上,不少專家和企業家都談到了同一個話題:“智慧城市”建設中,政府應扮演怎樣的角色。
國家電子政務外網管理辦公室主任劉建國在演講時表示,信息的互聯互通是做好“智慧城市”建設的前提和基礎。
他說,目前有80%的數據都掌握在政府手中,亟待共享、開放。自2017年以來開展的國家政務信息系統的整合工作,就是為了解決信息互聯互通難的問題。
鄭志彬提出,各行各業都會運用大數據、5G、物聯的能力,但其實這些能力都是整個“智慧城市”基礎的能力,應該整合起來。
近兩年,不少地方都成立了大數據局。“我認為大數據局不僅有大數據,還應該有物聯網、人工智能,這都是一個城市公共的能力。”鄭志彬說。
徐長軍也有類似的觀點,他認為,大數據局不應該僅僅是支撐部門,也應該是一個經濟部門,是一個產業部門。
他認為,數據部門除了為城市治理個百姓生活服務,還要構建數字經濟的土壤,就像招商一樣,許多產業會在這片土壤上產生新的業態,產生新的動能。
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則表示,從行業來看,過去可能都是橫向整合,“比如說電商,我可以什么品類都賣,跨度很大。”
但在未來,產業可能不是這樣的整合方式,而是生產、流通、消費環節的垂直整合。趙國棟認為,未來每一個行業都形成一個平臺型的公司,這或許是總體的發展規律。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1文章
44828瀏覽量
375146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899瀏覽量
137580 -
智慧城市
+關注
關注
21文章
4269瀏覽量
9751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