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第17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拉開帷幕。國家工信部46項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集中亮相是本屆工博會的最大亮點,長虹等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備受關注,為中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在長虹“大規模個人定制”展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馬凱,中央政治局委員,***韓正等,聽取了長虹公司副總經理黃大文的匯報。
為了滿足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長虹構建了一套“以人為中心”的多階段混聯離散型生產系統模式,該模式以基于物聯網的信息系統為核心,集生產線布局優化設計、智能裝備開發、生產系統資源重構技術于一體,以IE+IT+AT作為技術推動手段,對傳統的生產組織模式和產線結構進行創新,解決了家電產品多品種、小批量、混線生產的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創新的生產模式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在充分滿足大批量生產的同時,也可滿足多品種小批量混線生產以及個性化定制生產需要。
長虹負責人表示,該制造模式整體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擁有20余項核心技術專利,并成功運用至長虹旗下的電視、冰箱、空調、注塑無人工廠等多個領域,為推動國家兩化融合工作、為行業智能制造模式探索起到了良好的帶頭示范作用,也為當前長虹實施智能制造模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個性化需求是智能制造的驅動力,如何收集這些個性化需求就顯得非常重要。“長虹的個性化定制建立在云端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長虹工程技術中心總經理潘曉勇告訴記者,通過分析不同消費群體的使用習慣與喜好,開放定制參數,消費者可以通過定制參數的不同組合,挑選出適合自己的產品。
需求多元化,對企業的快速響應能力提出挑戰。長虹以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為基礎,通過USO(營銷業務系統)、ERP(企業資源計劃)、MES(制造執行系統)等信息化管理系統與客戶進行交互,有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的強力支持,長虹具備了快速響應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能力。
在實踐探索過程中,長虹以“IE(工業工程)+IT(信息化)+AT(自動化)+DFM(可制造性設計)”為技術核心,建立了一套敏捷、柔性、高效的智能制造系統。
另外,通過管理技術創新,智能數字化系統的應用,長虹實現了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全部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建立起了從企業內各部門到用戶之間的信息集成,從而有效地提高市場反應速度和產品開發速度。
潘曉勇指出,長虹未來將實現定制、設計、生產協同化新型生產模式,轉向“服務型制造”,帶來企業商業模式的改變。
從流程管理、供應鏈管理,到裝備自動化、生產信息化,長虹持續使制造過程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高效協調,打造出一個具備自由切換大規模流水生產和個性化定制生產能力的智能制造平臺。
“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強調的一個核心都是“智能制造”。業界已有共識,智能制造是我國由制造業大國走向制造業強國的必經之路。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09文章
44704瀏覽量
374095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766瀏覽量
61862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571瀏覽量
7637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