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視覺AI第一股,虹軟科技8月27日晚公布了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76億元,同比增長38.4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9574.06萬元,同比增長72.55%。當然,這主要得益于虹軟在手機業務領域的創收。今天在手機業務之外,我們來一起看看虹軟科技旗下視覺開放平臺這半年來做了哪些落地業務。
以智慧工地為例,當前其正成為“人臉識別”功能落地的最熱門場景之一,可有效解決工地考勤及流動人員管理等問題。盡管視覺AI技術研發門檻極高,但虹軟視覺開放平臺卻將大量極具實用價值的算法以SDK的方式免費開放,供用戶離線使用,催生出一批卡位智慧工地藍海的AI應用型企業。
人臉識別成關鍵技術
工地管理一直是行業難題之一,尤其是考勤及安全管理亂象頻出。
考勤制度是工地發薪的主要憑據,傳統工地多采取指紋考勤或取IC卡考勤,但其中存在諸多漏洞:建筑工人指紋易磨損,IC卡易丟失,更有代工友打卡騙取工時的情況,導致考勤結果難以作為工資發放的準確標準,會出現工資協商不清甚至拖欠的情況。
安全管理則是另一嚴重問題。工地人員流動率高,外來人員隨意入內也難以被發現,可能造成工地的財產損失,也可能危及外來人員的人身安全。
面對全國性的工地管理難題,2018年5月份,住建部發布了《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全國建筑工人管理服務信息平臺數據標準(征求意見稿)》,要求對進入工地的農民工進行實名制管理。通過建立實名制管理平臺,可有效保障建筑工人工資結算,同時優化工地人員流動安全問題。
人臉識別技術作為實名制核驗手段,與工地實名制管理完美契合。通過將工人信息錄入人臉識別系統,并在公安系統備案,可以充分規避丟失打卡憑證或冒名打卡的漏洞,同時妥善管理人員出入,一舉解決考勤及人員流動管理兩大難題。
平臺賦能降低AI應用門檻
自國家公布建筑工地實名制管理要求以來,全國多處建筑工地已經開始智慧化改造,江蘇省13個地區市逐步落實智慧工地建設,重慶將在2019年打造700個智慧工地……智慧工地正成為下一個充滿機遇的風口,而在所有已落地或籌備中的智慧工地,“人臉識別”都是必選功能。
然而人臉識別應用背后是視門檻極高的視覺AI技術,對普通企業而言,從零開始研發幾無可能,研發難度高,資金人力成本難以承受。為此,虹軟視覺開放平臺將大量極具實用價值的算法以SDK的方式免費開放,供用戶離線使用,讓中小企業真正實現無成本、無門檻地使用人臉識別技術。
深圳建造工科技有限公司同樣借助虹軟視覺開放平臺,實現了人臉識別在智慧工地上的應用。建造工是一家專注于服務建筑勞務領域的移動互聯網科技公司,業務可分為建筑勞務匹配平臺、智慧工地與建造工企業版管理系統三部分。
通過引入虹軟視覺開放平臺的人臉識別SDK,建造工開發的系統以人臉識別閘機進行實名制核驗,并進一步與勞務匹配平臺和工地管理系統打通,既實現工人與雇主的雙向選擇,也提升了工地管理效率,幫助傳統工地快速完成智慧轉型。
此外,杭州智鏈達數據有限公司通過借助虹軟視覺開放平臺的技術支持,自主研發人臉考勤閘機通道,在應用上實現了與工人實名認證系統打通。建筑工人只需提前錄入自己的人臉及身份信息,在上下班考勤打卡的時候通過動態抓拍現場照,與錄入的初始人臉圖庫進行對比,篩選出對應人員信息,即可記錄到考勤信息中,同時也能限制未錄入信息的外來人員隨意進入工地。該人臉考勤閘機已經應用于浙江交工集團等多家建筑公司的智慧工地中。
實際上,人臉識別在智慧工地的應用,并非僅局限于工人考勤與流動人員管理。很多關鍵設備(如電梯、大型機械設備塔吊、升降機等)的人員身份驗證,可借助人臉識別技術來實現,確保擁有權限的工人才能啟動相關設備。此外,人臉識別還可以用于視頻監控中的身份識別,全方位完善工人的安全管理。
智慧工地是政策導向與技術浪潮共同沖擊下,誕生的全新千億級市場。作為視覺AI第一個的虹軟開放平臺的技術,支持以智鏈達和建造工為代表AI應用型企業,直擊行業痛點,完成了技術以及產品的升級與匹配。智慧工地的藍海市場仍然空間廣闊,虹軟大有可為。
-
算法
+關注
關注
23文章
4625瀏覽量
9312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