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蘋果一直都是科技股的龍頭,引領創新和科技的發展。
自從2015年蘋果iPhone全球銷量達到2.31億部的高峰后,這幾年蘋果iPhone的銷量都在下滑,同時全球市場份額也在下降,尤其是在中國,2018Q4大中華區營收下降27%。
現在,iPhone業務雖然總體收入下滑9%,但是大中華區的數據每個季度都有改善,從近一年的數據上可以看到其中的變化,數據顯示,2018Q4大中華區營收同比下降27%;2019Q1大中華區營收同比下降22%;2019Q2大中華區營收同比下降4%;2019Q3大中華區營收同比下降2%。
根據IDC的數據也可以從側面證明,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蘋果排在中國智能手機廠商第五名,整體市場份額為8.2%,出貨量為810萬臺,同比增長5.6%。
那么,蘋果未來一段時間的增長點在哪里?第一,iPhone11銷售超預期,蘋果在2020年上半年要推出iPhone SE2,價格只有2800,這說明蘋果采取進一步價格下沉的策略。另外迎接5G潮,2020年下半年蘋果準備推出三款旗艦5G手機。
iPhone銷量從今年第四季度開始需求將優于預期。疊加2018年同期iPhoneXR在2019年上半年出貨疲弱,可以預計,iPhone11與iPhoneSE2出貨量將在1Q20/1H20顯著同比增長,預計增幅20%以上。
第二可穿戴設備,三季度可穿戴業務增長率為54%,其中Airpods和Watch等全線增長,蘋果高端降噪Airpods上市,量價有望持續提升。這是蘋果發完財報后,股價繼續上漲的動力,也是中短期上漲的邏輯。
長期投資蘋果的邏輯
從長期看,首先是,硬件+軟件服務形成的閉環使蘋果未來在內容生態建設方面開始發力。從經營策略上看,蘋果已經開始通過降價,縮減在iPhone硬件上的部分利潤,來保證iPhone銷量的增長,因為只有賣出更多的蘋果手機,蘋果打造的內容生態才能創造更多的收入。
同時,服務市場的潛力非常大。目前蘋果公司在服務業務上的營收已經占據了蘋果公司整體營收的20%,2019年6月底,蘋果的服務付費用戶數約達4.2億人,連續兩個季度高速增長。蘋果所有設備超過14億臺,其中iPhone活躍設備數超過9億臺。蘋果的服務付費用戶數滲透率47%(僅計算iPhone用戶),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服務業務的營收占比目前來看依然偏低,未來有望達到40%左右。
未來蘋果公司會推出更多的增值服務。比如Apple TV+計劃,北美市場的預定量非常驚人,而在未來,Apple TV+將像奈飛一樣進軍海外市場,逐漸占據每臺iOS設備,該業務將成為蘋果公司未來增長的主要動力。
其次是,估值的提升。從投資角度看, 2016年估值中樞 10倍,現在已經是20倍,相當程度上反映了市場對蘋果逐漸從硬件公司轉變為服務公司的認可。
蘋果產業鏈投資邏輯
一般能夠進入蘋果產業鏈的公司,通常是行業內的優質企業。從投資角度看,消費電子行業的公司通常不像茅臺、格力等適合長期持有,因為周期性很明顯、技術發展和迭代很快,導致股價波動非常大。如,瑞聲科技2018年股價下跌70%;歌爾股份2018年股價下跌60%。
以歌爾股份為例,2018年歌爾股份的收入同比減少7%,凈利同比減少60%。這樣的業績表現加上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銷量下滑,也導致市場開始看衰歌爾股份的上升預期,2018年全年股價跌去了60%。
歌爾股份的傳統優勢產品-麥克風、揚聲器等精密零組件在蘋果公司的市場份額又被“新進入者”立訊精密大量搶單,導致該板塊收入同比減少4.23%,毛利率下降3.39%。
歌爾股份的第三大業務智能硬件,受虛擬現實行業調整等因素,收入減少28.52%。而公司新布局的智能無線耳機業務,雖然取得24.74%的增長,但產品和良品率尚處于爬坡階段,創造的收入和利潤貢獻都不足抵消其他業務的下滑。
新業務爬坡,傳統強項業務競爭激烈,價格拼殺非常嚴重,使歌爾股份的盈利能力受到不小沖擊,毛利率下降3.21%。
但是,2019年,趨勢反轉,歌爾股份股價漲幅達到200%。2019年前三季度,歌爾股份營收同比增長56.23%,驅動其業績增長的因素,既包括蘋果Airpods的訂單,也包括其對于可穿戴智能硬件(智能手表、智能手環、VR/AR)的提前布局。
對于蘋果產業鏈上市公司的投資主要可以關注以下幾點:
第一,上漲和下跌過程都非常快,往往都是戴維斯雙擊和雙殺,所以要密切跟蹤和捕捉“下車”和“上車”的機會。何時“下車”?看整體行業放緩因素、越來越多供應商參與市場競爭;何時“上車”?看行業回暖、公司提前投資布局進入收獲期等等。
第二,注意大客戶風險。尤其是蘋果一般都會扶持2-3個供應商來保證某個零部件的供應。比如聲學領域、瑞聲科技,蘋果收入占比接近50%,一旦引進新的供應商立訊精密,歌爾和瑞聲的份額就被稀釋。
第三.在變化中尋找確定性,這一點非常考驗投資者對企業技術路線選擇的理解和眼光。以iphone第一代電容式觸屏獨家供應商宸鴻TPK為例,為了研發產品,TPK 6年燒掉12億新臺幣,幾乎走上絕路,幸好iphone成功才得以挽救。但新的技術升級之后,TPK還是被蘋果無情的淘汰。因為顯示觸控模組是一個技術快速迭代升級的模組,顯示觸控模組公司幾乎都有新的技術,導致這一領域的廠商在技術選擇上稍有不慎就會被客戶拋棄。
所以,技術的選擇和穩定才能建立長期壁壘,才能有規模效應。不然企業每年頻繁的技術選擇和資本開支,永遠也不可能提高長期凈利率。技術變化太快的行業,企業隨便面臨被顛覆的可能。
-
iPhone
+關注
關注
28文章
13471瀏覽量
201919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424瀏覽量
19914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