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大尺寸液晶面板繼續以2-3美元的價格下跌,行業產能利用率已經跌向80%。臺系面板企業更是認為,大尺寸液晶能夠盈利要等到2021年!
在如此“緊迫”的行業情勢下,彩電等采用的大尺寸顯示面板的投資方向在哪里呢?韓國企業給出的答案是OLED——投資新顯示技術、新體驗度產品,而非抱著技術過剩的液晶“生死血戰”。
三星、LG力挺OLED
LG Display表示,2019年其在中國市場的OLED電視銷量將達到30萬臺。該公司希望到2020年銷量將達到100萬臺,到2021年將達到200萬臺。
而市場規模的提升,主要來自于LGD廣州工廠的6萬片每月OLED 8.5代玻璃基板的產能——這相當于每年300多萬臺55英寸電視機的供給規模。此外,LGD還在韓國建設10.5代OLED面板產品線。
另一家韓國面板巨頭三星則表示,將投資13萬億韓元(約合108.5億美元),將其位于韓國南部忠清道省的L8 LCD生產線轉換為QD-OLED生產線:這一項目如果成功實施,幾乎是有史以來一次性規劃投資最大的OLED面板項目。同時,由于其采用LCD線改造的方式進行,理論上不增加全球大尺寸面板產業的產能規模。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小尺寸OLED面板上,三星已經做了10年以上的全球冠軍,且最高市場占比長期在95%以上。目前,OLED項目幾乎占三星面板產品盈利的90%。在大尺寸液晶價格戰迅猛,處于較長虧損周期的背景下,液晶換成OLED是不錯的前沿布局選擇。
但是,面對韓國,兩大面板巨頭,同時也是全球位列前兩位的品牌彩電企業三星與LG的OLED TV野心,行業專家也指出:搶占制高點并不容易,至少作為領先者LGD的OLED面板尚未盈利,且其技術路線也有爭議。
三種OLED,兩種工藝路線之爭
LG、三星都在搶投OLED TV面板,但是兩家的產品卻并不相同。LG的是W-OLED,三星則是QD-OLED。
LGD的大尺寸OLED屏幕產品,采用白光OLED作為基礎發光材料,利用與液晶電視一致的彩色濾光膜,形成紅綠藍三種原色。這種結構的最大的好處是,避免了RGB三原色OLED材料蒸鍍的復雜性和材料本身壽命水品與壽命管理的復雜。
三星QD-OLED則有效避開了LGD的專利體系,采用藍色OLED作為基礎發光材料,利用QD的濾光膜,實現藍色到紅色、綠色光波的轉換,形成最終三原色亞像素結構。這種結構的好處與LGD的白光OLED非常相似,同時,QD的轉換膜可能在色彩上更為出色,但顯然成本上更高。
對于以上兩種大尺寸OLED面板技術思路,業內一直有“不徹底”的定性論斷:因為,比較中小尺寸,例如手機面板的OLED顯示產品,“直接的OLED RGB三原色”材料而言,單色OLED增加一層濾光膜,顯然削弱了OLED產品的革命性。但是,OLED市場的復雜性還不止于此:
從OLED成膜工藝看,目前量產技術都采用“蒸鍍工藝”,三星的QD-OLED、LG的白光OLED、市場上的中小尺寸產品無一例外。但是,噴墨印刷工藝的產品也已經進入可以預期的節點:日本JOLED已經有長期穩定運行的實驗線,TCL也準備在第二條11代線上實驗大尺寸噴墨印刷OLED產品。
同時,OLED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另一種電致發光材料QD也沒有忘記攪局:OLED+QD的混合直接發光、QD自身RGB發光都有實驗產品展示。無論是OLED還是QD的RGB三元色材料都在不斷進行工藝成本、壽命與亮度等方面的技術迭代。最終哪一種材料選擇更為“高效”依然是未知數。
所以,投資下一代顯示面板技術,無論是最終產品技術結構、材料技術還是工藝技術,都擁有“復雜”的不確定性。——今天的大筆投資,未必能壓對砝碼:這是技術的風險,也是決定了OLED大尺寸產品投資并未成為全球趨勢的原因所在。
三星百億美元的改變與不變
“OLED是未來彩電顯示的重要方向”、“全球投資沒有形成規模趨勢,市場處于稀缺狀態”、“技術確定性依然不足,未來方向存在變數”:這三點是三星QD-OLED百億美元投資所面臨的基本“行情”。
所以,彩電業對三星的QD-OLED投資必然持有開放的態度。例如對于LG,即形成了面板市場的競爭,也有利于合力宣傳OLED,利害參半;對于“買面板”做電視的企業,可能未來多一個選擇,無論如何都不是太壞的事情,甚至是好事;對于OLED的未來,三星成功了則證明一種可行方向、三星失敗則證明一種“歧途”,也都是好事……
唯獨對于三星,QD-OLED意味著一種“冒險”:QD轉換濾光膜是否足夠成熟,是一個沒有先例的挑戰;兩種新材料“OLED+QD”的聯合運用,可能是一個強成本因素,尤其是LGD的白光OLED不斷降價,大尺寸LCD已經白菜價背景下,這一點會更為突出;采用蒸鍍工藝,雖然三星有此前中小尺寸OLED面板制造的豐富經驗,但是是否會被噴墨印刷截胡,亦不得而知……更為重要的是,100多億美元的投資,未能在彩電面板供給端形成“真正具有趨勢性”的技術路線規模——這個投資額,對于一個企業而言很大,對于大尺寸面板行業而言則有限,不能撬動行業標準的新技術嘗試,又會讓技術不確定性的風險加杠桿:LGD OLED面板至今未實現盈利的“老黃歷”還在,LGD雖然OLED大尺寸面板布局全球笑傲群雄,另一面則是虧損、關廠、重組、換CEO和裁員等大招。
因此,三星的重磅投資是韓國面板業借助OLED大尺寸產品再次騰飛,還是三星會成為LGD第二,一對難兄難弟在技術創新突圍的泥潭中煎熬,現在無論如何都是未知數。
猶抱琵琶半遮面的OLED TV
大尺寸OLED之難已經是顯示產業的共識:6代及其以下世代的RGB三原色OLED面板,采用蒸鍍工藝,應用于中小尺寸顯示,不僅實現了柔性化、可折疊,更是全球開花大規模上產。僅京東方就規劃建設了4條生產線;另一面,大尺寸市場,面向TV為主要用途的OLED面板,現在只有LGD量產,三星QD-OLED正在畫餅!
雖然京東方、華星光電都展示過例如白光OLED、QD和OLED混合、噴墨印刷OLED等眾多新技術產品,但尚未投入規模生產線的建設。二者的大尺寸產品產能擴張的重點依然是液晶產品。行業專家認為,在大尺寸液晶新線較多、產能過剩的背景下,OLED大尺寸線建設即便不考慮“技術成熟性”,也至少是三年后的事情。
而為何中小尺寸OLED爆發,大尺寸持續冰凍呢?原因就在于技術上的難度:第一是蒸鍍工藝大尺寸化后難度更高、成品率更低、成本更高(噴墨印刷理論上能解決這一問題);第二是,彩電與手機代表的中小屏幕產品的“換代周期”不同,應用場景差距顯著。這使得面對TV市場,RGB的OLED材料壽命必須更好、穩定性更加、亮度更高,這三個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解決。
總之,即便有三星QD-OLED的大手筆投入,全球范圍內OLED大尺寸化的潮流也很難迅速復制。OLED TV作為高端貨的身份還能長期保持,液晶作為彩電市場主力的地位堅挺十年毫無壓力——且2019年中國大陸地區大尺寸液晶面板供給將有望沖刺全球半壁江山。
-
OLED
+關注
關注
119文章
6215瀏覽量
224583 -
三星電子
+關注
關注
34文章
15869瀏覽量
181177 -
LG
+關注
關注
2文章
2368瀏覽量
14224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