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到 2019 年 10 月,微軟發布了 Surface Pro 7,亞馬遜發布了 Kindle Fire HD 10,索尼也宣布了旗下最新的 Play Station 5;這三款設備分別歸屬于 PC、平板電腦和游戲主機,不過與它們各自的上一代產品相比,這三款設備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共同點——它們都用上了 USB Type-C(也稱 USB-C 或 Type-C)接口。
對此,市場調研機構 Moor Insights & Strategy 的創始人 Patrick Moorhead 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USB-C 已經成為每一款個人計算與連接設備的行業標準。
Type-C 的開創性
從實際上來說,USB Type-C 作為一種接口標準的誕生已經超過 5 年的時間了。
2014 年 8 月,在最新發布的 USB 3.1 標準中,Type-C 作為一種接口被正式提出;它是一種新型 USB 線纜及連接器的規范,定義了包括連接器、端口、容器和線纜等在內的一整套全新的 USB 物理規格。
不過,Type-C 只是 USB 3.1 標準中所提出的三種接口樣式之一。實際上,在 USB 3.1 標準中,有三種接口樣式,一個是 Type-A(即 Standard-A,傳統計算機上最常見的 USB 接口樣式),一個是 Type-B(也是此前已有的接口樣式),另外一個是 Type-C。
從三種接口樣式的命名中可以看到,USB 3.1 標準的制定者(USB IF 協會)也在試圖簡化和統一業界長期存在的紛繁不一的接口類型。簡單地說,USB IF 協會從目前存在的接近十種之多的 USB 接口中選擇了其中最為廣泛的兩種,分別命名為 Type-A 和 Type-B,接著又重新設計了一種新的接口并將之命名為 Type-C;只有這三種接口才能夠支持 USB 3.1 標準下的數據傳輸速度、電流傳輸大小等等各項技術標準。
事實上,USB 作為一種技術標準,每一個新版本的制定都要在技術更新的基礎之上考慮對前代版本的兼容性問題。因此,在 USB 3.1 標準的三種接口中,Type-A 和 Type-B 的存在更多的是考慮向下兼容和統一已有接口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二者的存在也算是新標準對于過去的一種妥協;當然這種妥協是很有必要的。
反過來看,唯有 Type-C 才是 USB 3.1 在接口樣式方面的開創之處——也正是因為如此,Type-C 在設計階段就受到了世人的關注;當它最終形成被公布于世之后,更是激起了眾多的討論和期待。
為什么是 Type-C?
那么,為什么要提出 USB Type-C 呢?
隨著越來越多新型設備對于輕量化小型化的追求,傳統 USB 接口的“龐大”尺寸已經很難滿足設備生產廠商和消費者的需求。 同時,傳統 USB 接口中需要反復拔插、尋找“正確”方向的問題已經被消費者廣為詬病,用戶迫切需要一種類似 Lighting 接口般正反面均可插入的接口,特別是在手機等需要頻繁大量連接數據線的設備中,每天一到兩次插錯接口的體驗絕不友好。
基于這些問題,USB 標準的制訂者們推出 Type-C 物理接口規范,在規范中引入了幾大特性:
纖薄。與生活中常見的傳統 Type-A 接口不同,新型的 Type-C 接口在尺寸上進行了極大的瘦身,僅為 8.3*2.5 mm,更適合在日益小型化的計算設備中使用。
無方向性。與蘋果 Lightning 接口類似,Type-C 接口沒有方向性上的要求,即正反面插入都可以完成配對,這極大提高了 USB 接口的易用性。
但是,除了便利性,USB Type-C 接口還有另外一層象征意義。
USB 標準的提出,是基于一個基本理念——規范計算機與其他外部設備的連接和通訊。從 USB 1.0 時代開始,人們就為計算機設計了今天 USB 3.1 標準所采用的 Type-A 接口樣式(當然那個時候還不是這個稱謂),并且這種接口樣式經歷了 USB 1.1、USB 2.0 乃至 USB 3.0 三代標準的更新,依然頑強地存活在這個世界上,并且一度統治了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計算機的 USB 接口類型。
而那些與計算機連接的其他外部設備,不僅在發展過程中銷聲匿跡或應運而生,也產生了不少復雜的接口。在這種情況下,Type-C 接口誕生了;這個接口不僅僅可以連接手機、平板等設備,它還可以直接連上計算機——換句話說,計算機與其他設備之間在接口層面顯得更加平等,計算機不再是絕對中心,手機和平板之間也可以通過 Type-C 連接。
換句話說,實際上 Type-C 更好地印證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在這個時代里,有越來越多的設備——計算機、手機、平板、電視、電子書閱讀器乃至汽車等——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接入互聯網,從而將先前由 Type-A 接口所象征的計算機的中心地位也被弱化。
Type-C已經成為行業標準
在 USB 3.1 標準推出幾個月之后,Type-C 很快被業界認可并采用。
其中在 2015 年上半年,有多個科技行業的巨頭級企業推出了不同類別的 Type-C 設備,比如說諾基亞發布在 2015 年 1 月發布的 N1 平板,蘋果在 2015 年 3 月推出的 12 英寸 Macbook(這一產品線目前已經消失),還有 Google 在 2015 年 3 月發布的 Chromebook Pixel 2015。
不過,在智能手機領域,率先支持 Type-C 接口是 2015 年 4 月上市的樂視超級手機。
此后,除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等設備,不少廠商也伴隨 Type-C 接口的熱潮而推出了一系列其他設備,比如說臺式機主板、USB PD 充電器、U 盤、移動硬盤、移動電源、車充、連接線、耳機、運動相機等多種設備。
相對來說,在諸多電子設備中,智能手機這個產品種類對 Type-C 接口的擁抱更為快速,從 2015 年下半年起,幾乎所有的 Android 廠商都會在自家的高端智能手機中采用 Type-C 接口。不過雷鋒網也注意到,在后續的產品策略中,一些 Android 廠商往往會將 Type-C 接口作為區分高低端智能手機產品的一個重要產品屬性——往往在入門機或者低端機上采用更為老式的 Micro-B 接口。
另外,蘋果對 Type-C 接口的擁抱也比較引入注目。除了率先在 12 英寸 MacBook 筆記本中搭載 Type-C,后來蘋果在 2016 年推出了新一代的 MacBook Pro,并且將機身接口全部替換為 Type-C;2018 年,蘋果又在新一代的 MacBook Air 引入 Type-C——自此,MacBook 全面用上 Type-C 接口。
在 2018 年推出的新款 iPad Pro 上,蘋果也用 Type-C 替換了此前的 Lightning 接口,并借此彰顯了新款 iPad Pro 的生產力屬性。
與蘋果不同的是,作為生產力領域的另外一個重要玩家,微軟遲遲未在自家的 Surface Pro 中引入 Type-C;但在今年 10 月的紐約發布會(參見雷鋒網報道)上,微軟終于在最新發布的 Surface Pro 7 中配置了 Type-C 接口。
同時,一起發布的 Surface Pro X 和 Surface Laptop 3 也搭載了 Type-C。
總結
值得一提的是,USB Type-C 接口雖然是基于 USB 3.1 標準提出的,但在實際的行業應用中,不少廠商也選擇在不具備 USB 3.1 標準的情況下依然采用 Type-C 接口;如此,雖然在傳輸速度、充電效率上未能達到 USB 3.1 標準的要求,但是卻可以享受 USB Type-C 接口樣式的便利性。
也就是說,USB Type-C 作為一種新接口,也在走向普及的過程中實現了向下兼容。
從 Type-C 的發展過程來看,一個技術標準從誕生到普及,顯然是需要整個行業的推動和市場的逐步接納,而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對 Type-C 來說,從標準正式確立到如今被整個行業所認同,前后經歷了五年的時間。而五年的時間也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Type-C 是一個正確的接口方向——畢竟,在最新一代的 USB4 標準中,Type-C 已經成為唯一被支持的接口。
-
微軟
+關注
關注
4文章
6600瀏覽量
104126 -
usb
+關注
關注
60文章
7950瀏覽量
264899 -
type-c
+關注
關注
549文章
1816瀏覽量
26885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