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40年代
上世紀40年代,由美國生產了第一臺全自動電子數據計算機“埃尼阿克”(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體積3000立方英尺,占地170平方米,重量30噸,耗電140~150千瓦,此臺龐然大物在革命性地開啟了人類計算新時代的同時,也開啟了與之配套的“數據中心”的演進。
上世紀60年代
在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的上世紀60年代,人們習慣把數據中心叫做“服務器農場”(Serverfarm),用來容納計算機系統、存儲系統、電力設備等相關組件。你能想象出它的樣子嘛?
上世紀80年代
上世紀80年代,微機市場一片繁榮(微機:現在叫“服務器”),通信技術逐步發展,大量的計算機逐漸被應用到各個領域,但是很少有人關心這些計算機的運維需求,然后隨著IT運維變得越來越復雜,數據丟失等現象越普遍,所有公司開始意識到IT資源管控的重要性。
上世紀90年代初
到了90年代初,微計算產業迎來了繁榮景象,連接型網絡設備取代了老一代的PC,尤其是Client-server技術模型的出現,使得開始將服務器單獨放在一個房間里,通過簡單設備的布線、鏈接、分層設計,用“數據中心”一詞命名該房間,也就是從那個時候“數據中心”一詞開始流行起來,這也是我們現在傳統機房最早期的雛形
90年代中期
90年代中期,互聯網的興起對市場產生了巨大影響。網絡連接成為了企業部署IT服務的必備選擇。網絡提供商和主機托管商在成百上千數據中心創建中得到廣泛發展,數據中心作為一種服務模式已經為大多數公司所接受。
2000年前后
2000年前后,互聯網迎來爆發式增長。在國內,騰訊、新浪、百度等互聯網公司興起,PC端的繁榮需要不間斷的網絡,促進了數據中心的快速發展,數據中心的建設相比之前變得更為專業,維護成本也非常高。
2005年
2005年,數據中心的設計、建造和運營都已經形成穩定發展的局面,而且就在這一年,電信推出了備受行業認可的機房設計標準,即:中國電信--2005IDC產品規范;與此同時,美國電信產業也頒布了“TIA942標準”將機房分為Tire1-Tire4,4個級別。該兩項標準為數據中心的發展起到了規范和指導作用。
此外,由于涉及到能源方面的制約,數據中心所有者開始逐漸意識到能耗的嚴重性。美國的數據中心的能耗消耗了占了全部能源的1.5%,并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于是經濟、高效、節能、環保等關鍵詞被納入對數據中心建設的要求之中。
2007年
2007年,一些大型數據中心運營商開始逐漸采用可循環的能源技術(風能、太陽能等)來支撐數據中心的日常運行,實現節能。同時模塊化數據中心出現,最有名的包括SunBlackbox集裝箱數據中心就在此時誕生,集裝箱數據中心雖然沒有傳統的數據中心那么氣勢恢弘,但建造成本低、靈活的機動性、大幅降低部署周期、相對節能環保,并且可以被運往世界各地。
到2010年
到2010年,隨著云計算技術的興起,云數據中心又逐漸的走進了大家的視線。
在云計算早期,利用SaaS實現了基礎架構帶來的計算資源的需求向按需定購模式的轉變,能更加靈活的調動資源,更加智能地對設備進行管理。但隨著云計算技術逐步成熟,將計算層、存儲層和網絡層融合到一個硬件設備中,通過超融合的架構實現數據中心管理,進而有被稱之為“超融合架構數據中心”。
-
數據
+關注
關注
8文章
7080瀏覽量
89175 -
數據中心
+關注
關注
16文章
4806瀏覽量
7220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