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調查資料顯示,中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接受程度明顯高過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并且愿意為自動駕駛支付更高的費用。其背后是數字經濟在應用領域的快速發展和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獨角獸公司的布局。
11月12日,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在第七屆中韓汽車產業發展研討會上稱,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目標受眾年輕化,對自動駕駛接受程度更高的90后、00后人群未來將會成為購車主力,自動駕駛市場也將越來越大。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
徐長明對比了德國、美國和中國三個國家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接受程度。數據顯示,對自動駕駛有三種態度:不想擁有、可有可無、非常重要。其中美國消費者認為非常重要的占16%,可有可無的大概在54%,德國與美國相差不大。而中國認為自動駕駛非常重要的占到被調查者的49%,不想擁有的大概為2%,可有可有的是49%,可以看出中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接受度高于美國和德國。
從費用上來說,中國消費者愿意為自動駕駛付出的費用是4600美元,德國為2900美元,美國是3900美元,很明顯可以看出,中國消費者愿意為自動駕駛車支付更多的費用。
此外,徐長明還給出了近三年部分國家和地區“認為自動駕駛不安全的消費者比例”。數據指出,日本、韓國、印度、中國該比例在近兩年基本都呈下降趨勢,其中中國從2017年的62%降低到2019年的25%。下降幅度最大。并且年輕一代對自動駕駛認可度更高。
徐長明認為,我國之所以對自動駕駛接受程度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國在數字經濟應用領域發展很快。以零售電商為例,2005到2016年,在全世界范圍零售電商的交易中,中國占到42.4%,美國大概占24.1%。且我國獨角獸公司大多數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相關,跟自動駕駛關聯度更高。
另一方面,消費者對自動駕駛的態度變化得益于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進步,特別是輔助駕駛技術的推出,這讓消費者對自動駕駛車開始有了更多的理解。此外,各地政府也在積極推動自動駕駛車輛路測,2017年,我國僅一個城市發布自動駕駛規范;2018年有18個城市發布,共發放101張牌照;2019年這一數據變為22個城市,202張牌照。此外,我國自動駕駛汽車領域創業企業的數量和投資金額都在快速增長。
而從城市形態的角度,徐長明指出,中國人口密度高、人口規模大的特點最適合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這也是中國發展自動駕駛的先天有利條件。中國城市環狀發展的形態與城市化進程,也將會為中國的自動駕駛提供廣大的空間。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的基礎設施水平始終保持全世界領先,在自動駕駛方面,中國也有信心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走在世界前列。”不過,徐長明也提醒道,在自動駕駛發展過程中,中國一定要解決車與車的混合、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合的問題,提升交通規則意識,才能讓自動駕駛在中國有更好的發展。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898瀏覽量
16669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