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晶晶)離2019年5月美國向華為發出半導體禁售事件,僅過去半年時間。這半年,華為的業績不僅沒有倒退,反而迎來了高速增長。禁售令已然為國產半導體敲響警鐘,擺在華為面前的當務之急則是如何確保供應鏈的安全。一方面有一定量的備貨,另一方面加快芯片替代的進程。
華為業績高增長,2019 Q3智能手機增66%
華為發布2019年三季度經營業績顯示,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銷售收入610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4.4%;凈利潤率8.7%。
早前,華為第一季度營收達到了17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39%,凈利潤率約為8%,這是華為首次公開發布季報。
華為手機在今年一路突飛猛進,今年第一季度,華為手機出貨量高達5900萬臺,同比華為去年第一季度手機出貨量3900萬,增長了近40%。根據Canalys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 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為 9780 萬部,同比下降 3%。其中華為出貨量同比增長66%,達 4150萬部,市場份額為42.4%,VIVO、OPPO、小米、蘋果出貨量分別為 1750萬部、1700萬部、880萬部、510萬部,排名第二至五位,但這些手機品牌的出貨量均呈下降趨勢,且下降幅度均超過20%。
5G基站與5G手機芯片,華為同樣表現斐然。2019年9月6日,2019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上,華為率先推出全球首款旗艦5G SoC芯片麒麟990。這顆5G SoC芯片已經應用于華為Mate30系列手機。
2019年10月,華為5G產品線總裁楊超斌表示,已獲得65份5G網絡建設商業合同,其中一半來自歐洲客戶,5G基站出貨達到了40萬個。
這些成績直接證明了早前華為高管公開的一個說法,“美國的打壓行動對華為銷售幾乎沒有影響”。現在看來,華為的業績不僅沒有影響,而且超乎意料地好。
可是,真的沒有影響嗎?我們相信對華為供應鏈的影響將非常深遠。
危急時刻,2000顆芯片需求釋出
在今年5月一封華為致員工的公開信中提到,美國政府出于政治目的持續打壓華為,公司在多年前就有所預計,并在研究開發、業務連續性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投入和充分準備,能夠保障在極端情況下,公司經營不受大的影響。
華為為了預防供應鏈極端事件,早已投入研發,但真正具有緊迫感,加速供應鏈轉移,是在去年中興事件后。多名半導體業內人士向電子發燒友網記者表示,中興事件后第一時間就接到了華為的召喚,商談的即是如何進行芯片替換。
多家半導體原廠向發燒友記者表示,他們接到了華為的訂單需求,并且華為樂于幫助國產廠商在產品和技術方面進步,提需求、做測試、產品穩定量產后導入。
電子發燒友網記者向供應鏈了解到,去年以來華為釋放的芯片替代需求預計超過2000顆,這的確為國產芯片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會。尤其是模擬芯片、FPGA、射頻器件、存儲芯片等這類具有強替代需求的芯片,帶給國內芯片企業的機遇更大。”去年,國內絕大部分模擬芯片廠商都接到了華為的案子。“消息人士向記者表示。不過他表示,要打入華為供應鏈并不容易,有的芯片廠商從去年著手研發,到現在還沒有做測試。這其中有企業自身的問題,也有市場的問題。
有哪些公司新進入了華為供應鏈?
在一份由電子發燒友網統計的華為國產供應商名單中,我們看到了一些現象與變化。
正如前述消息人士所言,模擬芯片是國產替代的重中之重。模擬芯片包括射頻、電源、功率器件等在內,是當前國產集成電路最薄弱的環節,最需要產業界共同助力。
根據我們的不完全統計,2019年新進的華為國產供應商出現了揚杰科技、華微電子、卓勝微、三安光電、蘇州固锝等廠商,2018年下半年還引入了麥捷科技。
從這些企業分類看,一類是功率器件廠商,一類是射頻器件廠商。另據發燒友記者了解,一些國產FPGA、電容廠商也在最近兩年進入了華為供應鏈。
華為2019年導入的功率器件企業 位居全國十強之列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2019年中國功率器件十強企業的排名,上榜企業有揚州揚杰電子,吉林華微電子,無錫華潤華晶,蘇州固锝電子,樂山無線電,無錫新潔能,瑞能半導體,常州銀河世紀,蘇州捷捷微以及北京燕東微電子。
2019年華為引入了這其中的三家,即揚杰科技、吉林華微以及蘇州固锝,另外捷捷微間接供貨華為。
揚杰科技是半導體分立器件行業的新興企業,公司擁有從芯片制造到封裝測試全套生產工藝,為國內少數生產、制造全系列二極管、整流橋、分立器件芯片的規模企業之一。公司主營產品為各類電力電子器件芯片、功率二極管、整流橋、大功率模塊、DFN/QFN產品、SGT MOS及碳化硅SBD、碳化硅JBS等,產品廣泛應用于消費類電子、安防、工控、汽車電子、新能源等諸多領域。
吉林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1999年10月吉林華星電子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主要發起人,以與半導體功率器件生產經營業務相關的凈資產出資,聯合四川國營長虹機器廠,廣東樂華電子,廈門永紅電子,吉林龍鼎集團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制企業。
華微電子擁有3英寸、4英寸、5英寸與6英寸等多條功率半導體分立器件及IC芯片生產線,芯片加工能力為每年300余萬片,封裝能力為30億只/年。公司在終端設計、工藝制造和產品設計方面擁有多項專利,各系列產品采用雙極、MOS技術及集成電路等核心制造技術,公司主要生產功率半導體器件及IC,應用于消費電子、節能照明、計算機、PC、汽車電子、通訊保護與工業控制等領域。公司已形成VDMOS、IGBT、FRED、SBD、BJT等為營銷主線的系列產品,成為功率半導體器件領域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的制造商。
蘇州固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在蘇州固锝電子有限公司基礎上依法轉制整體變更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11月12日,由蘇州無線電元件十二廠(蘇州通博電子器材有限公司的前身)、香港明申公司、中國五金礦產品進出口總公司企榮蘇州貿易有限公司投資。
蘇州固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二極管生產商之一,每月產量可達2.5億只,占世界產量的8%-9%,公司產品全部出口,遠銷43個海外國家和地區。公司主要從事生產銷售各類半導體芯片、二極管、三極管及各式整流橋堆等系列產品以及電子元件電鍍加工。
捷捷微電子是一家專業從事半導體分立器件、電力電子元器件研發、制造和銷售的半導體廠商。
公司主導產品為(0.6~110)A/600-1600V雙向可控硅、(0.8~250)A/600-2200V單向可控硅、低結電容放電管、TVS等各類保護器件、高壓整流二極管、功率型開關晶體管。公司擁有五條半導體功率器件產品線。
盡管這些企業是國產功率半導體的龍頭企業,但整體占全球功率半導體比重較小。例如,華微電子2018年營收為17.09億元,揚杰科技2018年營收為18.52億元,而全球功率半導體龍頭企業英飛凌2018年營收為92億美元。
根據IHS統計,英飛凌占據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約 18.5% 的比重,約為第二名安森美的兩倍;此外,全球排名前五的企業均為美、歐、日企業,合計市占達 50%。全球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沒有中國企業,但中國對于功率半導體有龐大的需求,占全球 43% 的比重。
由此可以看出,功率半導體的國產替代是從巨頭的牙縫中慢慢擠出市場,非常不容易。而芯片國產化的趨勢,或將助力國產功率半導體企業從技術到市場的快速發展。
2019年導入射頻前端芯片企業、引入國內代工廠
2019年華為國產供應鏈引入了卓勝微、三安光電等射頻前端芯片以及代工企業,在2018年還引入了麥捷科技。
卓勝微電子2012年創建成立,公司專注于射頻領域集成電路的研發和銷售,并借助卓越的科研技術、優質的產品和高效完善的服務,逐漸發展成為在射頻器件及無線連接專業方向上具有頂尖的技術實力和強大市場競爭力的芯片設計公司,在業內樹立起較強的品牌影響力。目前公司已成為國內智能手機射頻開關、射頻低噪聲放大器的領先品牌,公司的射頻前端芯片應用于三星、小米、華為、聯想、魅族、TCL等終端廠商的產品。
根據手機晶片達人在微博爆料稱,華為自研的PA,開始釋單給國內的三安集成。明年第一季小量產出,第二季開始大量。以分散目前集中在***的穩懋PA代工的風險,也算是中國半導體國產化的一環。
PA即Power Amplifier功率放大器,是指能輸出大功率信號的放大電路。5G將帶動智能移動終端、基站端及IOT設備射頻PA穩健增長,智能移動終端射頻PA市場規模將從2017年的50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7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7%。
三安集成的母公司三安光電是國內較早布局GaAs材料的企業,借助華為強大的市場響應力,三安集成有望成為國內最主要的PA代工廠之一。
麥捷科技是一家電子產品研發商,公司主營業務為研發、生產及銷售片式功率電感、濾波器及片式LTCC射頻元器件等新型片式被動電子元器件和LCD顯示屏模組器件,并為下游客戶提供技術支持服務和元器件整體解決方案。
麥捷科技的SAW濾波器產品于2018年開始供貨,其SAW濾波器批量出貨并成功打入知名大客戶如TCL、MOTO、偉創力、天瓏、華勤、聞泰、中興、華為等。計劃月出貨量達到1億支。麥捷是國內為數不多能夠打破壟斷,實現自主量產SAW濾波器的廠商。
射頻前端是射頻收發器和天線之間的功能區域,一般由射頻功率放大器、射頻濾波器、雙工器、射頻開關、射頻低噪聲放大器等芯片組成。射頻開關用于實現射頻信號接收與發射的切換、不同頻段間的切換;射 頻低噪聲放大器用于實現接收通道的射頻信號放大;射頻功率放大器用于實現發射通道 的射頻信號放大;射頻濾波器用于保留特定頻段內的信號,而將特定頻段外的信號濾除; 雙工器用于將發射和接收信號的隔離,保證接收和發射在共用同一天線的情況下能正常工作。
根據 QYR Electronics Research Center 的統計,從 2011 年至 2018 年全球射頻前端市場規模以年復合增長率13.10%的速度增長,2018 年達 149.10 億美元。受到5G網絡商業化建設的影響,自 2020 年起,全球射頻前端市場將迎來快速增長。2018 年至 2023 年全球射頻前端市場規模預計將以年復合增長率 16.00%持續高速增長,2023 年接近 313.10 億美元。
在射頻前端芯片廠商中,只有Skyworks、Qorvo 等國際大廠覆蓋了射頻前端的全部產品品類,中國廠商只是提供數個單一射頻前端芯片,產品系列不算完整。
目前,全球射頻前端芯片的主要供應商集中在博通、skyworks、Qorvo、村田等美國和日本公司,中國公司占比非常之小。在BAW濾波器,目前Broadcom 與Qorvo 共同把持全球市場。國內SAW濾波器廠商的研發與產品市場應用時間相對較短,技術與產品性能同大型國際廠商之間仍存在差距;當前國內廠商的 SAW 濾波器生產量占全球供應鏈的份額極低,急需加強技術研發投入突破技術壁壘,逐步提升行業的國產化程度。
在國內,近年來定位于射頻前端芯片的初創公司逐漸多了起來,根據電子發燒友網記者粗略統計,國內射頻前端芯片企業總數超過40家。再加上,三安光電、海威華芯、立昂東芯等廠商為射頻前端芯片提供晶圓代工。長電、天水華天、蘇州捷研芯納米等封裝測試,國內射頻前端產業鏈正在快速集結。未來,射頻前端的國產化替代還有很大空間。
華為加強自研芯片,智能手機的國產替代比例過半
華為除了尋找國產供應鏈的芯片替代,其自研力度也相當大。在華為最新的Mate 30 Pro 5G手機中,我們看到從電源、音頻、RF、射頻收發器、SOC等均是華為自研芯片,比例大約占一半。這說明,華為在其智能手機中加強了芯片自研,加快了國外器件的替代。
華為海思自研的芯片包括有:海思 Hi6421電源管理IC、海思 Hi6422電源管理IC、海思 Hi6405音頻編解碼器、海思 Hi656211電源管理IC、海思 Hi6H11 LNA / RF開關、海思 Hi6D22前端模塊、海思 麒麟990 5G SoC、海思 Hi1103 Wi-Fi / BT / GNSS無線組合IC、海思 Hi6H12 LNA / RF開關、海思 Hi6D03 MB / HB功率放大器模塊、海思 Hi6365射頻收發器、海思 Hi6H12 LNA / RF開關、海思 Hi6H11 LNA / RF開關、海思 Hi6D05功率放大器模塊。
種種跡象表明,華為的供應鏈正在快速向自研以及國產化轉移,截止2018年底中國IC設計企業超過了1600家,哪些企業還將拿到進入華為供應鏈的通行證呢,畢竟進入大廠供應鏈是對產品最好的背書。不過,正如業內人士所言,IC設計公司為了這張門票,競爭也相當激烈,并且一不小心可能努力付諸東流,可是不干更沒有機會。這將是當前國產替代進行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需要謹慎對待。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