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消息,Reno3 Pro現身魯大師,其綜合成績達到了307855分。
它采用了雙曲面挖孔屏,支持SA、NSA雙模5G,這是國行首款采用雙曲面挖孔屏形態的雙模5G手機。
作為一款雙模5G手機,Reno3 Pro機身厚度只有7.7mm,重量也只有171g,這是同期同價位最輕薄的雙模5G手機,沒有之一。
核心配置上,Reno3 Pro采用了90Hz刷新率全面屏(Reno系列第二款90Hz手機),搭載高通驍龍765G移動平臺,最高配備12GB內存+256GB存儲,后置4800萬AI四攝,電池容量為4025mAh,支持VOOC 4.0閃充,20分鐘充電50%。
該機將于12月26日在杭州發布,目前已經開啟預約,提供日出印象、月夜黑、藍色星夜、霧月白四種配色。
本次發布會還將推出OPPO旗下首款真無線耳機OPPO Enco Free,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wv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OPPO
+關注
關注
20文章
5235瀏覽量
79056 -
魯大師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7瀏覽量
1108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敏矽微ME32G070開發板免費體驗】使用coremark測試敏矽微ME32G070 跑分
收到敏矽微ME32G070分開發板有3天了,一直想知道這個MCU的性能怎樣?就像平時買新電腦后,就會用魯大師來測個分數,今天我就使用coremark來測試下敏矽微ME32G070這款M
發表于 12-19 12:09
DL-T846.3-2017高電壓測試設備通用技術條件第3部分:高壓開關綜合特性測試儀
DL-T846.3-2017高電壓測試設備通用技術條件第3部分-高壓開關綜合特性測試儀musen
發表于 10-21 11:34
?5次下載
功分器的作用與功能是什么
端口,實現功率的均勻分配。 b. 信號合成:將多個輸入信號合并為一個輸出信號,實現信號的合成。 c. 信號隔離:在某些應用中,功分器可以用于隔離信號,防止信號干擾。 功分器的功能: a
功分器能否作為功率合成器使用
1. 引言 功分器可以作為功率合成器使用 。功率合成器是將多個信號源的功率合并為單一輸出信號的設備,廣泛應用于提高系統效率和信號質量。功分器作為功率分配器件,其在功率
NAS免費用,Ai自己養,魯大師 AiNAS正式發布
7月10日,2024 年 7 月 10 日(北京),魯大師召開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旗下以「提供本地 Ai 部署和使用能力以及在線 NAS 功能」并行的復合軟件產品:魯大師 AiNAS。
魯大師2023兩輪電動車行業調研報告
自2021年3月起,魯大師已經連續兩年發布涵蓋了電動自行車、輕便電動摩托、中高端電動摩托等品類的《電動兩輪車行業報告》。如今,在持續進軍兩輪電動車評測的基礎上,通過線上線下多維度深入調研……
索尼Xperia 10 VI Geekbench跑分曝光,搭載高通驍龍6 Gen 1處理器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發布會前夕,代號為“parrot”的Xperia 10 VI已意外出現在Geekbench跑分網站上,其單核得分為934分,多核得分達2816分。
vivo X100S手機曝光:搭載天璣9300+處理器,16GB內存,綜合跑分表現出色
vivo產品經理韓伯嘯提供的圖片透露,該機在Geekbench跑分中單核得分為2313分,多核得分為7743分,安兔兔綜合得分高達2305
高通解鎖驍龍X Elite處理器更多信息:GeekBench多核跑分比蘋果M3高28.4%
在GeekBench 6.2版本的測試中,驍龍X Elite處理器的多核成績達到了15610分,相較于蘋果M3(12154分)提升了28.4%。這一結果顯示,微軟對采用Arm處理器的
微軟新款Surface Laptop 6和Surface Pro 10跑分曝光,均搭載14核英特爾處理器
據悉,Surface Laptop 6在Geekbench平臺測試中取得了單核1464分、多核8633分的優異成績。酷睿i5 Ultra 135H處理器搭載14個核心,分成性能核心及能效核心,更高效地應對各種復雜任務。
高通Snapdragon X Elite跑分泄露,Arm筆記本處理器的全面反攻開始
通Snapdragon X Elite展示了優異的單核和多核性能表現。其單核跑分2574,超過AMD Ryzen 9 7940HS的2475跑分成績,多核
魯大師2023年牛角尖頒獎盛典揭曉,年度最強產品誕生
在過去的五屆牛角尖頒獎典禮中,魯大師從歷年行業大師們的諸多頂尖作品中,評選出了超70余款在當年最頂尖、最優秀的產品和品牌,而每一件獲獎產品的背后無一不是頂尖技術不斷碰撞與研發人員辛勤努力的結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