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政策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從倡導“互惠互利”轉變到打壓中國的發展與進步,它慫恿加拿大拘捕孟晚舟,到把華為等幾十家企業列入“實體清單”之中,它的目的試圖要“孤立”中國。在此等形勢下,逼迫中國不得不提出實現國產IC替代方案。
導致美國策略改變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中國的迅速進步已經威脅到它的霸權地位,所以雙方的矛盾幾乎很難調和,這也是未來中國必須面對的現實。
全球化是主旋律
世界經濟是不均衡的,充分利用全球化資源是最經濟的,此點不可動搖,因為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實現“完全的自給自足”。
中國半導體業的發展正面臨結構性轉變,中美供應鏈已經出現“脫鉤”裂痕。走到這個地步,已經不是美國與一家中國企業之間的矛盾了,而是兩個國家之間的較量,所以中國半導體業必須也要有應對之策。
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在日前透露,2020年華為除了手機、平板和電腦外,其他終端產品將全數搭載鴻蒙操作系統,并在全球同步推廣。此外,鴻蒙系統的全面開源也將在2020年8月正式開放。
王成錄提到,華為手機仍將優先選用Android,只有在完全無法使用Android的情況下才會采用鴻蒙系統。
“短板”在那里?
在半導體領域中,盡管近年來已取得長足的進步,然而基本的事實是每年進口IC金額節節上升,已經超過石油等達到3,000億美元以上。其中大量的高端芯片及設備與材料等仍需大量的進口,受到制約。
據華為公布的資料,它有92家核心供應商,其中核心供應商共有37家(包括中國香港和中國***地區),其中有美國供應商有33家,日本11家,德國4家。
上海的刻蝕機制造商,中微半導體共有90個供應廠商屬于關鍵供應廠商,有很多廠商都是世界上只有一兩家可以供貨。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半導體業中的短板主要包括:
- Android ;Microsoft等操作系統
- EDA 設計工具
- 12英寸硅片等半導體材料
- MKS低壓規及大部分前道制程設備,尤其是光刻機
- Qorvo,ADI;高端模擬 and RF芯片
- DRAM及NAND閃存芯片
除此之外,中國半導體業的短板在于缺乏IP及高端人材等,是任何“新進者”面臨的共同問題。盡管產業也提出要實現“自主可控”的大目標,但是原因是錯綜復雜,雖然國產化率逐漸在提高,由于基數太低,許多領域仍是空白,因此要達到2020年設定國產化達到40%的目標尚有很大差距。
國產替代不是一蹴而成
國產替代大體有三個階段:
1、不太好用;
2、 基本好用;
3、實現國產替代。
顯然三個階段必須有機的結合,循序漸進。剛開始的替代產品一定經歷由不太好用到基本好用的階段,而且這樣的過程是很痛苦的。由于客戶用慣了進口產品,先入為主,感覺初始替代產品不太好用是完全正常的,但是要改變這樣的過程需要供需雙方有“全局觀點”及危機感。任何產品的改進,都有個提高的過程,它決定于累積出貨的數量,否則會形成惡性循環,得不到試錯機會,讓產品改進無從下手。即便產品到了基本好用的階段,從市場競爭角度,它也難實現國產替代,此時需要國家出臺相應的扶植措施,讓產品能再努力提高一步,做到能真正替代,而不是勉強。在所有環節中,一個標準,產品要物有所值,真的有市場競爭力,因為國家扶植政策不可能太久。
實現國產替代不可能一蹴而成,需要產品研發、IP獲得、芯片制造、封裝,還包括替代之后的產品性能測試,可靠性試驗,以及供應鏈的重新協調等,關鍵是企業要有把產品做到極致,滿足客戶需求的理念,這是根本。而不是迎合“潮流”,滿足于躺在國家補貼上生存下來。
所以國產替代必須有計劃地分階段實現,有先有后,關鍵首先是掌握能力,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來臨。
國產替代也要防止兩種傾向,一種是要求替代產品性能與國外完全一樣,而價格還要便宜許多,另一種是從觀念上對于國產替代缺乏耐心與信心,由于未來中美關系無法預料,會時緊時松,可是作為中國半導體業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把實現“自主可控”放在優先地位,千萬不要有松懈的想法。
要清醒這樣的現實,如任正非那樣兩年之前就有“備份”思維的少見,以及中國的半導體業幾乎很少有IDM,缺乏自己的產品,而全球對手們幾乎都是擁有豐富產品經驗的IDM制造商,如CPU中的英特爾,模擬芯片中的TI,ADI,汽車電子中的NXP,功率電子中的Infineon,STMicron等。
結語
現階段提高國產化率是個非常熱門的詞語,但它不是能一蹴而成,是產品競爭力的體現,它可能包括三個方面:1、產品制造商要轉變觀念,把產品做得最好,讓客戶能放心地使用;2、使用客戶要有全局觀念,克服困難給產品提供試錯的機會,要充分認識到這是個”唇亡齒寒”的關系,有共同的責任;3、 國家層面要給出相應的扶持政策,讓客戶有更多的意愿使用國內產品,但也要加強監管,不要讓“少數老鼠屎禍害一鍋湯”。
雖然中國半導體業制訂了國產化率目標,之前由于各種原因,有明顯進步,但仍感覺步伐不夠快。如今美國幫了大忙,給我們創造一個絕佳的機會,業界開始對于實現國產化的意愿極大地提升,可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盡管提高國產化率是個困難的目標,需要通過市場競爭中勝出,但是出于國家安全角度,沒有退路,必須迎難而上,是產業與企業不可推卸的責任,必須作為一項長遠的目標堅持到底,同時相信中國半導體業一定能達成目標。提高國產化率是半導體業競爭能力提高的象征,同時也是為了減少受它人的欺凌。
要積極倡導更多的全球化,更要堅持半導體業的“自主可控”是主線,統籌兩個方面,這才是中國半導體業必然的選擇。
本文來自求是緣半導體微信,本文作為轉載分享。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0936瀏覽量
424671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502瀏覽量
219729 -
Android
+關注
關注
12文章
3938瀏覽量
127544 -
鴻蒙系統
+關注
關注
183文章
2636瀏覽量
66443 -
莫大康
+關注
關注
0文章
53瀏覽量
521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