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G基站數量在2019年底將達到11萬站,韓國5G用戶已經突破400萬,2019年初,IBM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商業量子計算機,代號為IBM Q System One,是一臺20量子位計算機。接著,IBM在今年9月宣布在紐約開設IBM量子計算中心,其中有5個20 量子位系統和一臺53量子位系統已經啟動運行,IBM表示,后者將成為“業內最大的可用于外部訪問的通用量子系統。2019年折疊屏手機出貨量預估是180萬,三星的出貨量可能100萬多一點,剩下是華為和其他廠商, 2020年折疊屏手機出貨量預計上揚,總體會在630萬臺。
在即將結束的2019年,科研工作者都為我們呈現了哪些新技術?又有哪些人的生活能夠從中獲益、甚至被徹底改變?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NO.1 5G
在移動通訊領域,今年最受矚目的技術無疑是5G。世界各國目前都已經開始大力投入5G網絡的建設,在包括中國在內的部分國家,5G也已經在今年開始投入商用。
5G的魅力自然來自于它的高速度和低延遲。5G網絡的最高下載速度可達1Gbps,下載一部高清電影只需幾秒鐘時間,在線播放視頻可以隨意拖動進度條而無需等待加載,這種肉眼可見的大幅速度提升一下子就能勾起普通用戶的興趣。
而5G的低延遲在工業領域也會帶來革命性的變革。1ms的延遲讓遠程操控精密設備和機械變成可能,包括汽車、飛機和手術器械,在5G網絡下都能實現遠程操控。
雖然5G現在還存在資費貴、覆蓋范圍有限等缺點,但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推廣范圍的加大,這些問題終將得到解決。等到那時,我們也不會忘記2019年這個5G元年。
NO.2區塊鏈
區塊鏈也是2019年科技圈的一大熱點,但它對于普通人而言可能并不是一項容易理解的技術。
區塊鏈之所以能夠催生各種五花八門的數字貨幣,靠的就是其自身去中心化且公開透明的屬性。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賬本,所有人都能夠寫入并查看交易記錄,但這些信息誰都不能篡改和刪除。
換句話說,從前由銀行負責的事情,現在區塊鏈也能做到,并且做得更好。你可以不信任銀行,但不會不信任區塊鏈。
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領域并不只有電子貨幣而已,由于它公開透明和可信賴的特性,所有和數據打交道的產業都能從中獲益,包括數據共享、數據協同、資產確權和醫療健康等等。
舉個例子,公益機構可以將募捐和善款的使用放在區塊鏈上,讓捐助者清楚地看到款項的使用;你的病例可以被安全的存儲在區塊鏈上,不管在哪家醫院就醫都能被正確同步。
在2019年,區塊鏈也因為一些巨頭企業甚至是政府的關注而被廣大群眾所熟知。各地政府也開始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數字身份、電子存證、電子票據、產權登記、工商注冊、數據共享、涉公監管、行政審批等諸多場景。
在未來,區塊鏈技術預計會越來越深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當中。
NO.3折疊屏手機
自蘋果2007年發布初代iPhone,智能手機的基本形態已經十多年未在發生任何變化了。
正面是一整塊屏幕,背面是攝像頭,這就是我們對一部現代智能手機的定義——不管它的性能多強,充電多塊,攝像頭有幾個。
不過在今年,廠商對差異化的追求終于催生出了智能手機基本形態的改變:折疊屏手機來了。
先是名不見今轉的柔宇科技,后有三星華為兩大巨頭,面對折疊屏手機在今年的閃亮登場,有人連聲驚呼awesome,也有人冷眼旁觀。
的確,折疊屏手機怎么看都太像是一個徒有其表的噱頭了。它的售價是普通手機的好幾倍,屏幕壽命是個未知數,產能也相當有限。但折疊屏手機能帶來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它能夠維持接近普通手機的大小,但展開屏幕之后你又能獲得接近平板的屏幕尺寸。
不管怎么說,今年亮相的折疊屏手機讓我們看到了智能手機在形態上新的可能。如果技術的成熟能夠解決掉它身上存在的種種缺陷,那它的確可以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NO.4人工智能助手的進化
大家對于人工智能助手想必都已經非常熟悉了,不管是讓小愛同學控制家電,還是用Siri定鬧鐘。
雖說這些智能助手可以幫助我們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但你要說他們有多智能,恐怕也談不上。目前的智能助手連準確理解我們的話都做得十分勉強,更別說與我們正常交流了。
不過別擔心,研究者在擴展語音助手的能力上面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在2018年6月,OpenAI的研究者開發了一種訓練AI識別未標記文本的方法,無需先手動對所有數據進行分類和標記,從而消除了時間和成本上的花費。
幾個月之后,谷歌的一個研究團隊發布了一套名叫BERT的系統,可通過對數百萬的語句進行分析來預測空缺的字詞。在多選測試中,它的表現和人類一樣好。
這些技術進步,再配合語音合成的改良,可讓我們真正與AI助手進行對話,而非只是進行單向的簡單指示。
谷歌的Duplex就是一個例子,這項今年亮相的功能對Google Assistant進行了升級,可以幫助用戶接聽詐騙和推銷電話,或是給餐廳打電話訂位子。
NO.5更聰明靈活的機器人
機器人擁有人類所無法企及的力量,但在智力和靈活性上則遠遠遜色與人類。但憑借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機器人在這兩方面的缺陷都能夠被彌補。
在今年,OpenAI所研發的Dactyl機器手在4分鐘之內成功還原了一個三階魔方。這只機械手本身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它真正神奇的地方在于軟件。
和之前那些只用了零點幾秒就解開了三階魔方的機器人不同,研究者并沒有對Dactyl進行顯式編程來幫助它破解魔方,只在底層軟件上設定了破解魔方的最終目標。隨后,Dactyl會在虛擬環境當中進行自我學習,以此領悟了破解魔方的辦法。
Dactyl的神奇之處在于,它并不是為了破解魔方而設計的機器人,換句話說,即便是執行其他任務,它也能通過自我學習來掌握處理任務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速度要比人類快非常多。
目前,Dactyl已經積累了大約100年的訓練經驗,而在現實當中,它完成這些訓練只花了50個小時而已。
NO.6飛行汽車
長久以來,飛行汽車只存在于科幻電影和我們的想象當中。擁有一輛能在路上跑,也能隨時飛上天的汽車肯定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但打造一輛飛行汽車的技術難度也相當之高。
雖然我們時不時可以看到飛行汽車的概念圖和研發信息,但基本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不過在今年,我們終于看到了飛行汽車從科幻走入現實的一絲曙光。
在12月初,荷蘭PAL-V展示了一輛號稱是全球首款量產飛行汽車,名叫“先鋒個人陸空汽車(Pioneer Personal Air Landing Vehicle)”。它可供兩人乘坐,內部配備了一個四缸發動機,可供兩人乘坐,起飛只需160米跑道,降落則只需30米。這輛車可在10分鐘內從汽車變成旋翼機,百公里加速8秒,最高飛行時速320公里。
但開上這輛車可并不簡單,你首先需要擁有汽車駕駛證和飛行資格證,還得有59.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18萬元)來購買它。但不管怎么說,它起碼比一輛私人飛機要便宜多了。
除了PAL-V的這輛車之外,曾獲騰訊投資的飛行出租車創業公司Lilium也在今年10月份完成了第一階段的飛行測試,他們的Lilium Jet配備了36個電動發動機,最高時速300公里,續航里程也有300公里,可搭載5名乘客。
吉利的太力飛車也在今年12月完成了首飛,這是一臺混合動力汽車,空中飛行依靠燃油,陸地形式依靠電能。它的飛行高度可達3048米,續航里程高達640公里。這臺飛行汽車據稱已經在國外開始預售,價格為2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95.6萬元)。
也許再過幾年,飛行汽車可能就會真正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了。
NO.7量子計算機
各國在超級計算機排名上的你追我趕還宛如昨日,但量子計算機的橫空出世讓我們很快就忘記了這些龐然大物。
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量子計算機(Quantum computer)是一種使用量子邏輯進行通用計算的設備。不同于電子計算機(或稱傳統計算機),量子計算用來存儲數據的對象是量子比特,它使用量子算法來進行數據操作。
是不是沒看懂?沒關系,你只需要知道,量子計算機是一種擁有超強算力的計算設備,就連超級計算機也望塵莫及。舉個例子,面對加密你信用卡信息的加密算法,普通計算機可能束手無策,但量子計算機只需幾秒鐘時間就能輕松破解。
量子計算機之所以在2019年獲得廣泛關注,主要是因為谷歌宣布自己取得了所謂的“量子霸權”。谷歌的量子計算機能力有多恐怖?根據他們發布于Nature的論文,地球上最強大超級計算機花1萬年才能解決的問題,他們的量子計算機只需200秒就搞定。
由于算力如此驚人,量子計算機預計會對密碼學、化學、生物和制藥等領域提供巨大幫助。
NO.8定制癌癥疫苗
癌癥可能是最讓人聞之色變的疾病之一,這一方面是因為它頗高的致死率,另一方面也因為病患在治療期間會承受的巨大痛苦。
放/化療和手術是癌癥治療的最主要方式,但它們對人體的傷害巨大,花費高昂,且治愈率也不算高。
但是在2019年,科學家在癌癥疫苗技術上取得的進展讓廣大病患看到了一絲希望的曙光。
癌癥疫苗的工作方式和傳統疫苗類似,只不過針對的是癌細胞,它能夠刺激人體免疫系統去有針對性地殺死癌細胞。
相比對癌細胞和正常細胞一視同仁的傳統化療,這種疫苗可通過識別每種癌癥獨有的變異來有選擇性地只殺死癌細胞,對身體的破壞性更小。在首次治療之后,被激活的免疫細胞還會變的異常警惕,可以發現任何游離的癌細胞。
在2017年年末,德國創業公司BioNTech聯合生物技術劇透Genentech展開了癌癥疫苗的大規模測試。而在今年,首個定制癌癥疫苗也即將進入商業化階段。如果效果符合預期,這項技術將能有效對抗多種類型的癌癥。
NO.9人造肉
全世界的總人口預計會在2050年達到98億,并且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脫離貧困,而這兩個趨勢對于氣候變化而言都不是好事,因為這意味著人類吃的肉越來越多了。科學家預計,人類在2050年消耗的肉類會比2005年增加70%。
那吃肉和氣候變化是怎么扯上關系的呢?根據統計,同樣是一磅的蛋白質,從動物身上產出要比從植物身上產出更不環保,消耗的水會多出4-25倍,用地會多出6-17倍,化石燃料也會多出6-20倍。
由于我們無法阻止大家吃肉,那么想要減少對氣候環境的破壞就得另尋他法。就目前而言,人造肉可能是傳統肉類最明顯的替代。
人造肉目前主要由兩種生產方式,分別是在實驗室中使用動物肌肉細胞生長,以及使用植物蛋白制作。但兩者目前都只能達到形似,口感與動物肉還存在明顯區別,價格也要比普通肉更貴。
由于實驗室生長的人造肉在環保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溫室氣體排放只比牛肉生產少7%左右),植物肉由此成為了一種更具前景的發展方向。專門生產植物肉的Beyond Meat今年在加州設立了一座2400平方米的廠房,并且已經通過大約3萬家商店和餐館售出了250萬個植物肉漢堡。相比傳統牛肉漢堡,Beyond Meat的植物肉漢堡可將溫室氣體排放降低90%。
NO.10腦機接口
人類與計算機交互的最效率方式是什么,現在或許是鍵盤和鼠標。但試想一下,如果未來我們能夠大腦對計算機直接下達命令,那么鍵盤和鼠標就會變得和原始人手中的石頭和木棒沒什么區別。
想要實現人腦與計算機的直接交互,“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就是關鍵。這項技術能夠在人或動物的大腦與計算機之間創建直連通路,實現信息交換。
腦機接口的研究已經持續了超過30年,而就在今年7月,Elon Musk突然宣布自家公司Neuralink已經找到了實現腦機接口的高效方法。
Neuralink所研發的一種醫療設備能夠讀取來自連接到一只實驗鼠的1500個柔性電極的信息,速度比目前植入人體的系統快15倍。此外,與其他腦機接口所使用的材料相比,Neuralink所使用的柔性導電線直徑僅4-6微米,比人類的頭發絲(約75微米)細非常多,不僅對大腦的損傷更小,還能傳輸更多的數據。
Neuralink計劃最早明年開始進行人體試驗,他們的最終目標是將自己的腦機接口植入癱瘓或其他疾病患者體內,讓他們可以通過意念來控制電腦。
根據統計,全球目前越有5000萬人患有某種程度的癱瘓疾病,每年至少有25萬人遭受脊髓損傷。對于這些人而言,Neuralink的腦機接口技術無疑讓他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本文資料來自騰訊科技,本文轉載分享。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501瀏覽量
207472 -
量子計算
+關注
關注
4文章
1105瀏覽量
34965 -
5G
+關注
關注
1355文章
48476瀏覽量
564757 -
折疊屏
+關注
關注
3文章
525瀏覽量
1535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