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留意,大概兩年前開始,許多科技媒體在評測數碼產品——尤其是全面屏手機的外觀時,常會做出如下介紹:“采取COF 封裝讓下巴顯得很窄”,“COF屏幕工藝帶來了超窄下邊框”,等等。
我相信大多數人看到“COF”這個冷僻的詞匯,都會本能性忽略,畢竟相較于炫酷的全面屏本身,它太過專業枯燥——COF,即“Chip on Film”,目前主要應用于面板驅動IC的封裝,是一種將驅動IC固定于柔性線路板的封裝技術,運用軟性電路板作封裝芯片載體將芯片與軟性基板電路接合。
事實上,除了業內人士,大眾很難對COF工藝本身有太大興趣。我今天談及它,是想以此為契機,談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產業配套——要知道,無論是COF所屬的集成電路產業,還是與其關系緊密的新型顯示產業,都是一張盤根錯節的產業鏈生態網。而撥開整張網絡,將目光單獨聚焦在這個名為COF的角落,有利于讓人們真正了解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里,圍繞龍頭企業完善產業配套的必要性。
COF市場需要新的活力
讓我們先從COF工藝說起,如前所述,COF在近兩年成為整個面板行業重要的戰略物資,首先就要歸于手機的“全面屏化”。
眾所周知,追溯智能手機并不漫長的進化史,從最早的鍵盤到觸屏,從粗邊框到全面屏,手機的演變,一直都是在不破壞便攜性的前提下盡可能增大視覺面積。所以去年以來,蘋果,三星,華為等各大手機廠商的高端和中端機型,都在逐步向全面屏或者說窄邊框過渡。
這種工業設計的過渡,也大幅帶動了面板驅動IC封裝工藝從COG向COF的過渡,幾乎就在兩年間,手機廠商對COF的需求就從無到有,從創新到普及。根據市調機構IHS Markit的預估,2019年全球智能手機對COF的需求量將擴大至 5.9億片,年增七成。畢竟在大多數時候,人們想要的只是一塊更大的屏幕,而不是一臺更大的手機。隨著柔性OLED技術的日臻成熟,未來的手機外觀設計與物理形態,勢必還會發生更多創新改變,這將讓COF成為手機顯示屏驅動芯片的主流封裝方式。
其實屏幕的這種演化邏輯,在電視領域已經出現許久。近些年來,在超大屏和高清晰兩股趨勢的合力下,TV面板對COF的需求也在整體增加。
不過,COF在需求端的旺盛,也導致生產端的吃緊,尤其在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COF等面板零組件缺貨明顯,盡管今年下半年整體有所好轉,卻仍未完全緩解供需緊張。
在很大程度上,這是因為COF工藝技術壁壘較高,也因為在2018年以前COF工藝主要應用于中大尺寸面板,全球投入COF封裝產能主要掌握在日韓及中國***的5家廠商手中。
事實上,COF只是受產業鏈“殘缺”所限的縮影。早在五年前,國務院就曾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希望“加快追趕和超越的步伐,努力實現集成電路產業跨越式發展”。自2012年以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也確實發展很快,大概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長,且從上游設計,關鍵材料,到核心生產和下游封測等產業輪廓也已初步完成。
不過,若想形成一個真正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中國依然任重而道遠。據中國電子專用設備工業協會統計,2018年國產泛半導體設備銷售額約109億元,自給率約為15%,其中集成電路設備國產化率可能會更低。
在所謂“后摩爾時代”,中國還有很多技術空白需要填補。
產業協同進化
令人欣喜的是,這種追趕正在發生。
就在不久前,上達電子總投資20億元的柔性集成電路封裝基板項目,在安徽六安金安產業新城正式開工,達產后預計可實現2-Metal COF基板15kk/月,1-Metal COF 15kk/月的產能,該項目的建成和投產將在很大程度上打破當前COF基板市場由日韓臺壟斷的供求局面,實現國產自主化配套。
上達電子是國內最大的柔性印制電路板供貨商之一,致力于柔性電路板,新型電子元器件,柔性集成電路封裝基板等產品的設計和生產。2017年,上達正式進入COF領域,去年收購了全球覆晶薄膜鼻祖企業日本FLEXCEED,率先開始在國內布局COF基板及封測制程的半導體工廠。
在很大程度上,上達電子能率先完成COF布局,得益于他們是京東方的重要供應商。上達電子成立于2004年,2006年成為京東方供應商。當年做出加入京東方供應商體系決定的,是上達電子董事長李曉華,盡管彼時京東方的體量遠非今日這般龐大,但李曉華判斷,中國面板行業的未來,一定掌握在京東方這種具備戰略眼光的龍頭企業手上,作為上游產業的FPC廠商,若想謀得長遠發展,必須要與其處在同一個生態。
如今牽手13年,上達與京東方的交易額,從最早的一個月50萬,增長到現在的一個月1個億。更重要的是,京東方在產品和技術上的持續發展,也在倒逼上達不斷進行技術攻堅和規模擴建。
其實,圍繞龍頭企業做產業配套,是行業共識,也是大勢所趨。上個月在合肥舉行的首屆世界顯示產業大會上,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喬躍山就提出建議,支持優勢面板企業與配套企業協同創新,形成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提高關鍵材料與核心設備的技術水平和供給能力,形成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體系。
京東方在上述大會的顯示材料設備分論壇中也提出未來規劃,2018至2023年,上游材料國產化采購金額比例增長15%,上游設備國產化種類覆蓋率提升35%。
上達電子COF項目最終落地金安,首先就與和京東方做產業配套有關,后者在合肥有三條大的面板生產線。
另一個原因是華夏幸福。在上達落地金安產業新城的過程中,華夏幸福設計了一套完整詳實的綜合解決方案,考慮了區位交通,產業配套,融資,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譬如在資金方面,由于要建廠,裝修,設備采購,這一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巨大,華夏幸福與上達電子密切配合,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設計了非常具有可行性的資金解決方案,保障項目順利推進。
而在與華夏幸福團隊的對接過程中,讓李曉華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他們的專業——要知道,華夏幸福該項目的負責人就曾在京東方工作多年,合肥區域許多團隊成員也都是行業出身,對 COF,FPC,集成電路等技術細節有很深的理解。換句話說,與華夏幸福合作,沒有任何專業維度的“信息差”,在當前極為復雜的產業分工環境下,這一點難能可貴。
更重要的是,產業園區的聚集效應,促進了上達與客戶的合作效率,就像李曉華所言,除了降低運輸成本,“我們在跟客戶的互動上,了解客戶需求上,包括產業配套上,都可以發揮更多的作用。”
另一方面,就像是一個同心圓的關系,隨著上達這種龍頭企業的進駐,嫁接在合肥都市圈本就繁茂的大型生態網絡上,金安產業新城自身,也有可能成為一張不斷擴張的“局部網絡”,不斷吸納優質的產業資源進駐,比如完全有理由期待,未來上達在這里的投產,會吸引其上下游供應商跟客戶聚集到這里來。
而這一切,終將會獲得市場的回報。
按照李曉華的計算,大概在2021年,在COF領域,上達就有可能進入全球第三,到時就可以更好地支持像京東方,天馬,華星光電等國內面板企業的需求。
而俯瞰整個市場,隨著中國廠商的入場,全球COF領域也會逐步實現滿產爬坡。根據群智咨詢(Sigmaintell)預測,2019年COF供應吃緊的情況不會蔓延到2020年,2020年的COF Film整體供應產能較2019年增長22%,全年供應規模將來到45億片。
更令人欣慰的是,我們今天講的COF領域,只是整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態網絡的渺小一隅,如上達電子這般與產業鏈的密切合作,在這張網絡的每一個技術角落,每一天都在發生。
而所有人也都在期盼,未來這張生態網能持續擴張,蔓延至它能抵達的最遠處;所有人也都在期盼,相比更奪目的未來,今天它只是剛剛拉開序幕,露出一道微光。
責任編輯:wv
-
cof
+關注
關注
5文章
48瀏覽量
2333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