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畫的畫拍出天價,用人工智能分析梅派唱腔,甚至用于音樂教育……今年,人工智能在藝術領域吹皺“一池春水”,但質疑聲也隨之而起——人工智能會讓藝術變味嗎?我們應該守護這一“靈魂凈區”嗎?在不少人還在艱難思考時,人工智能已然在商業藝術領域大放光彩。
“機器畫的畫”拍出天價
輸入“我騎著馬在城市中奔馳”,三分鐘后,一幅構圖精巧、色彩亮麗,有著印象派畫風的繪畫作品就誕生了。畫框下面署名——小冰創作于2019年12月26日。
這是記者在微軟的人工智能“小冰”APP中體驗人工智能繪畫的過程,作品的確讓人驚嘆。在微軟相關人士看來,“小冰”憑借在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語音和計算機視覺等技術的底層框架,用時22個月學習了400年間藝術史上236位繪畫大師的畫作,其作品擁有了類似“情商”的靈感驅動力,可以稱之為“創作”。
像微軟一樣涉足人工智能繪畫的科技公司還有很多。馬里蘭大學和Adobe公司研發出的機器學習系統能在1分鐘內繪畫出達·芬奇、維米爾等風格的畫作,谷歌AI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不錯的速寫,法國研發團隊Obvious采用生成對抗網絡人工智能算法進行了一系列人物肖像油畫的創作。甚至國內以金融聞名的平安集團,也推出了一款叫作“平安慧畫”的人工智能,該工具已經掌握了國畫、油畫等多個畫種下的10種創作技能。
部分藝術家對于人工智能繪畫依然持懷疑態度。“機器畫的畫,能算畫嗎?”無錫某畫廊老板兼畫家劉先生認為,藝術是以人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借助靈感而創作的“靈魂吶喊”,機器的參與會“玷污這方凈土”,只是個“曇花一現的喧囂”。
市場的反應似乎更加現實。在去年底佳士得的一場拍賣中,一件名為《愛德蒙德貝拉米》AI藝術品被賣出了432500美元的高價,震驚世人。中國香港藝術家黃宏達用三年時間訓練的人工智能“雙子座”,其畫作已在倫敦3812畫廊展出,每幅作品平均售價1萬歐元。
“人工智能給了藝術創作不一樣的視角,很有意思。”現居南京的藝術家楊思明認為,藝術家應該跳出思維定勢,不斷挑戰自己,接納人工智能或其他新的藝術動能,藝術才能“向前走”。
換個角度分析“梅蘭芳唱腔”
人工智能“牽手”藝術引來的爭議,在音樂領域同樣存在。
“有一些前輩得知我們用AI來做研究后,會有一些不理解,認為‘科技對傳統藝術也要下手了’,但我們堅信我們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張婷婷多年研究戲劇戲曲,今年她參與了梅蘭芳紀念館劉禎館長201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梅蘭芳表演藝術體系及相關文獻收集整理與研究”的子課題——“采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梅蘭芳唱腔分析與特征識別研究”。
“簡單來說,我們就是用AI分析和處理梅派戲曲音頻數據,采用新型機器學習方法自動學習唱腔的物理、感知和語義特征,隨后構建唱腔參數模型,從而實現對不同的唱腔進行識別和分類。”張婷婷說,過去對這部分的研究主要基于經驗和體悟,很難做到量化;此次研究嘗試對梅蘭芳的唱腔與表演研究有新的突破,以期產生新的研究思路和開拓新的研究領域。“我們期待這一研究成果能夠在教學領域大放異彩,比如讓學生更快速和精準地學習梅派唱腔。”
“人工智能和藝術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是一個新事物,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以及經費。”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虛擬現實實驗室實驗員潘溯源,正在通過研究嘗試找到“算法音樂和交互音樂之間的平衡點”,他認為人在音樂創作中作用不可取代,但AI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創作“搭檔”,并且對教學頗有助益。
張婷婷、潘溯源的同校教師——南藝傳媒學院副教授嚴寶平,同樣看到了AI在藝術研究和藝術教育上的潛能,開始大力推動研究方面的改善。在本月初召開的江蘇省人工智能大會人工智能與藝術分論壇上,他與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傳媒技術學院院長何光威共同起草的《人工智能傳媒(藝術)發展南京宣言》正式發布。《宣言》認為,人工智能藝術不論是主題、形式還是技術、形態都令人驚嘆,各種前衛藝術類型在日益擴大藝術的外延;要加快建設人工智能藝術一流人才隊伍、高水平創新團隊和創新基地,優化體制機制,激發教師內在活力;要進一步整合政產學研資源,深化產學研用合作一體化,培育人工智能+數字創意新興產業。
“AI音樂教育”成為新賣點
相比藝術領域的糾結,商業力量在資本和提升生產率沖動下,更快速地倒向了AI。
“人工智能在游戲美術中已經得到了大量應用。”浙江傳媒學院媒體工程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主任張帆告訴記者,隨著游戲產品競爭的激烈,游戲場景的構建也有了更高的美學要求,但這需要制作方投入大量經費和時間。2017年,Nvidia發布了針對游戲藝術家的AI工具,可以輔助藝術家使用機器學習和CUDA來操縱紋理。如今,人物建模、游戲動畫、PCG技術等多個游戲制作藝術領域,都已經有了人工智能的參與。
今年7月,一則報道讓許多人開始關注一家創業公司:今日頭條和抖音的母公司字節跳動收購英國人工智能音樂公司Jukedeck。據悉,Jukedeck的AI技術可以為視頻自動配樂。未來有一天,你聽到的抖音視頻配樂,可能并非來自人類創作。而這,將為字節跳動節省下大量的音樂版權費。
人工智能不僅在輔助音樂人創作音樂,“AI”作為原創的音樂也在許多平臺上獲得不錯的銷量。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不少音樂培訓機構也在嘗試使用人工智能進行音樂教育,并以此作為宣傳賣點。
上周末,在南京仙林一商業區內,一家號稱“AI音樂教育”培訓班的工作人員正在發放傳單。記者跟隨該人員來到培訓班后了解到,該店引入了智能電鋼琴,可與智能設備連接,并自帶教學APP。程序可記錄學習者的使用習慣,并實時予以姿勢上的糾正。當天,這家培訓機構吸引了不少家長到店關注。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3文章
47606瀏覽量
239549 -
計算機視覺
+關注
關注
8文章
1700瀏覽量
4606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