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火星財經)
時至今日,所有仍堅守在區塊鏈陣線的每個人一定都堅信這樣一點:區塊鏈是有用并已經能夠發揮價值的技術。在2019年即將過去的此時此刻,我們回顧了過去一年對區塊鏈產業至關重要的歷史節點,也看到了當前中國在全球區塊鏈競爭中存在的問題與挑戰,更重要的是從現狀和挑戰中,看到區塊鏈的未來。
雖然并稱金融科技“ABCD”,但區塊鏈在我國始終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存在一定社會認知和認可差距。這主要是由于:
(1)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相比,區塊鏈不僅是技術,更是科學,并由此誕生了一個如今市值近2000億美元的加密貨幣市場。區塊鏈發展迄今已有十余年,比特幣依舊是其最成功也是影響最大的應用。但問題在于,加密貨幣市場的火爆,加之近些年由此衍生出各種各樣的新鮮玩法,其中不乏傳銷幣、空氣幣。于是乎,在很多普通民眾眼中,區塊鏈經常被等同于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或直接將之稱為傳銷騙局。
比特幣和區塊鏈曾經互相成全,比特幣的火爆讓區塊鏈被人熟知,但如今,加密貨幣市場的亂象卻也導致區塊鏈技術存在被污名化的情況。
(2)作為一門多學科交叉形成的融合型技術,區塊鏈存在一定的理解門檻。不同學習背景、不同從業經歷的人都能從找到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區塊鏈,并向他人傳遞自己的理解。就像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心中至少也有數十種“區塊鏈”。
(3)作為一項底層技術,區塊鏈技術更多作用直接作用于業務場景,而很難直接觸達C端用戶。舉個例子,談起人工智能,你可能第一時間想到AlphaGo這類機器人,但提到區塊鏈,你能想到什么?加密數字貨幣可能是最能被用戶感知到的存在,但除此之外,區塊鏈還沒有出現太多能讓C端用戶有感知力的技術應用。
現在從事或開展區塊鏈業務的企業機構很多,但真正能夠純粹通過區塊鏈業務盈利的企業卻很少。區塊鏈應用需要與場景場景深度融合才能發揮作用。迄今為止,除了加密數字貨幣之外,區塊鏈業務的盈利點沒有特別明確。即便能盈利,項目的回本盈利周期也相對較長。
導致這個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現在很多區塊鏈業務場景并不適用區塊鏈技術。經濟觀察報此前曾報道,接觸2000個區塊鏈項目后發現實際落地率不足5%。需要明確的是,區塊鏈不是萬能的,不是所有場景都適合使用區塊鏈。傳統中心化解決方案和區塊鏈解決方案各有千秋,要因地制宜,根據業務需求和場景特點選擇適合的解決方案。
除社會公共服務外,適用區塊鏈技術的商業化場景可能至少需要具備三項典型條件:在效率和信任公平中,更注重后者;需多方協作,且互相間最好沒有明確的隸屬關系;參與各方不愿讓渡或交易數據主權,也不愿無條件共享數據。
(責任編輯:fqj)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853瀏覽量
137676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04瀏覽量
13762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