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這個夾雜著科技創新、資產泡沫等含義的名詞,突然變得路人皆知。在最高決策層集體學習之后,區塊鏈已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一道,成為中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區塊鏈的未來,或許是一種全球通行的技術趨勢,但在監管政策和應用場景等方面,我們一定會看到帶有中國色彩的區塊鏈實踐。
1月12日,在界面新聞和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共同主辦的“界面思享會”上,多位業界專家從理念和實踐出發,一起探討區塊鏈的中國應用場景和監管政策。界面思享會計劃每月一期,邀請經濟學家、科學家、創業家等思想領袖,與高端讀者一起探討商業新知和前沿趨勢。
區塊鏈是技術和金融兩大行業的碰撞和融合
區塊鏈到底是怎樣一種技術?界面副總裁黃锫堅在演講中把它置于技術和金融兩大行業的相互碰撞和融合的背景中。在他看來,過去十年,區塊鏈一直是金融業大門外的野蠻人。從比特幣創世區塊的留言,到以太坊的“世界計算機”目標,再到Facebook的Libra白皮書,多個區塊鏈產品一次次沖擊著央行、證券和銀行巨頭固守的防線。
站在學習的角度,他建議要從密碼學、計算機和互聯網科學、博弈論、經濟學、金融交易等多個層次來識別各種熱詞。他說,人們如果望文生義,會對很多概念產生誤解。比如比特幣、以太坊等,本質都是點對點網絡,而不只是某種可計量的幣。而智能合約,其實既不智能,也不是一種合同,更像一種按條件觸發的程序。甚至數字貨幣、虛擬貨幣都是不夠清晰的概念,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才是更精確的對這個新物種的描述。
在澄清和辨析了區塊鏈的各種名詞之后,他重點強調,目前的區塊鏈本質是一種數據庫技術。和傳統數據庫相比,聯盟鏈和公鏈在讀寫權限、數據未篡改證明、信任的來源等方面存在各種差異。而且區塊鏈技術當前仍然存在很大的技術瓶頸,比如TPS等方面。多個節點記錄的賬本必然存在巨大的冗余和浪費。當然,正如IBM總裁在1943年認為世界只需要5臺主機,而比爾蓋茨曾認為個人用戶只需640k內存就夠了一樣,技術正是在不斷升級和制造冗余中前進的,區塊鏈也可能會如此進化。
區塊鏈是剎車系統,監管應該用沙箱政策
“區塊鏈是剎車系統,不是動力系統。”來自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王志誠副教授喜歡用比喻來解讀新概念。在他看來,很多人以為區塊鏈賦能后可以成為一個新機會,但他指出這個技術其實只是增加了可信度,安全方面沒有那么牢靠。區塊鏈本質是一個數據庫,它的很多底層算法和技術,在數學界、工程界并不新鮮,而且多節點記賬也有很多冗余和浪費。
王志誠認為,區塊鏈的最大作用是約束互聯網體系的無序發展。“在互聯網野馬狂奔的狀態下,區塊鏈給它做一個緩沖,使得它比較規范,信息的可信度會提高。尤其是在多方博弈的結構之下,能幫助解決問題。” 王志誠也是北大光華“征信數據分析與應用聯合實驗室”的主任。他重點指出,征信其實是區塊鏈一個很好的應用場景,因為數據,特別是個人征信需要加密,又牽涉各互聯網巨頭和政府數據,沒法直接匯集。
關于中國在區塊鏈行業的監管政策,王志誠打趣說,類似于“把人的腳綁起來,讓你跳舞。”在他看來,中國和英美在技術監管方面的差異,來自大陸法系和海洋法系的不同。后者更容易促進創新,因為它對新事物的發展不設定固定的規則,錯了不會導致送命,到某一時點有判案被叫停后,只要守規則就可以。但大陸法系是條文法,通過法條規定什么不能做,如果冒然沖過去,容易被繩之以法,試錯成本非常高,當然也就不利于創新了。
“如果中國的區塊鏈想要跟國際競爭,不能采取一刀切政策。這樣會變成一個怪胎,容易出現畸形發展。我的建議是做試點,或者約束一個沙箱,其實就有點判案式的思路。創新和監管,本來就是一個動力系統一個剎車系統,而區塊鏈技術本身又是一個剎車系統。”在目前的技術條件和政策環境下,王志誠對區塊鏈項目大面積的應用落地不那么樂觀,建議多支持基礎技術的鉆研和探索。
區塊鏈能促進競爭,也可能造成新的壟斷
《比較》雜志研究部主管陳永偉從競爭和反壟斷的角度分析了區塊鏈行業。他認為,區塊鏈是可以促進競爭的。一方面是它是去信任化的,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更多人可以進行交易。第二方面是token效應可以對沖網絡效應。當然,反過來,區塊鏈也可能對競爭有阻礙作用,比如說出現一條有主導地位的鏈,人們很難控制住。
他以比特幣為例,當前大概40%的比特幣掌握在1000個人手中。而90%的比特幣的算力掌握在不到20家企業手里。像比特幣這種工作量證明機制,你掌握了50%的算力的話,就可以去更改鏈上面的東西,這意味著什么?比如BAT等大公司想要去壟斷這些網絡,其實很容易。通過收購或者進行一個合謀,很容易就能夠去俘獲它。當它的盤子不大的時候,它很有可能是能夠被一些巨頭們所控制的。
有些人認為聯盟鏈是一條不錯的解決方案,陳永偉認為,聯盟鏈更容易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聯盟鏈可以決定誰能進來,比如騰訊搞一個鏈,不讓阿里巴巴進來,或者讓誰進來他說了算。從這個角度上講,區塊鏈也可能會產生很多反競爭的后果。
另外,區塊鏈行業的并購事件會產生非常復雜的影響。目前區塊鏈行業在不停地整合,比如礦廠收購交易所,在上游下游進行各種收購。這會不會誕生出一種新的人們不知道的寡頭?陳永偉認為,區塊鏈也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多的新問題。
DCEP可優化貨幣政策效果
如是金融研究院區塊鏈研究中心總監張楠,在演講中介紹了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貨幣領域的應用。
在他看來,在數字貨幣1.0時代的三種類型分別為:以BITCOIN和XRP為代表的支付幣、以ETH為代表的基礎幣和以USDT為代表的穩定幣。在數字貨幣2.0時代則有以Libra和DCEP為代表的兩大體系。Libra本質上一種穩定幣,Libra協會充當央行的角色,負責Libra網絡具體的運營工作,初期成員身份需要購買1000萬美元的Libra,后期將會引入新的節點。其特點為:穩定、低通脹、普惠;其與一籃子貨幣掛鉤:包含美元、歐元、日元、英鎊,不包含人民幣。法幣儲備投資于存款、政府債券等高流動資產,收益部分將用于協會的運營和回報投資者。
而中國人民銀行推出的DCEP,本質上只是應用了部分區塊鏈技術的數字化貨幣。和傳統貨幣體系相比,其優點在于:若DCEP計息,可以實行負利率政策;能夠優化貨幣政策效果,定向投放貨幣;也能將現金納入到監管體系當中,獲取貨幣流轉信息,降低監管成本。
區塊鏈適用于多方協同場景,可賦能實體經濟
火幣中國CEO袁煜明在演講中總結了區塊鏈技術的四個特點:從單點的復式記賬到多點的分布式記賬;從傳統的賬戶體系到非對稱加密的體系;從傳統數據庫到鏈式的數據存儲;從手動執行到智能合約。這四個方面是區塊鏈最主要的一些技術突破點。
這四個技術創新,對于整個商業范式都會有非常大的改變。袁煜明認為,區塊鏈的關鍵就是適用于多方協同的場景。比如說促進數據共享。以前多方相互不信任,都不愿意把數據分享出來,通過區塊鏈可以做數據的共享。在優化業務流程方面,以前大家各自為政,流程是串行的,現在可以相互并行,在統一的平臺上去進行。第三個作用是降低運營成本,以前復雜的復式記賬法以及由此衍生的龐大的清結算體系,現在可以通過區塊鏈一步到位。第四是提升協同效率,建立一個有效的獎懲的機制,充分地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防止做惡行為的出現,也就是保障生產要素的有序高效、流動。最后是建設可信體系,通過鏈上不可篡改的數據來實現各方在鏈上的互信。
區塊鏈的六大應用場景包括金融、商業、民生、智慧城市、城際互通和政務,這都是多方協同的場景。袁煜明舉例說,一些中小企業明明有應收款,但就是從銀行貸不到款,這屬于價值流轉的不通暢。區塊鏈在金融行業的運用,可以搭建一個價值的互聯網,讓價值的流轉像信息的流轉一樣便捷和高效。
如何加快區塊鏈的應用落地,袁煜明認為需要三方面工作:一是夯實技術的基礎設施。二是建立行業的生態體系,比如提高智能合約的安全性、增加鏈與鏈之間的互操作性、鏈下和鏈上信息的交換和驗證等。三是推進行業的教育培訓,火幣中國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唯鏈科技首席運營官馮藝凱在演講中介紹了區塊鏈技術如何落地民生領域、賦能實體經濟。
在他看來,區塊鏈可通過與物聯網、人工智能的組合,將各類應用場景數字化。用戶和設備產生和收集的數據通過區塊鏈進行存證,不僅可以提高數據共享和協同效率,還可以通過人工智能進行數據分析,發掘新的可能性和價值,從而真正邁入Web3.0時代。以區塊鏈在供應鏈行業的應用為例,可通過用各種物聯網設備標記數字化產品,然后通過智能合約在區塊鏈上運行數字化產品、在區塊鏈上上傳相關的生命周期信息(產品信息、制造信息、品牌故事、物流信息以及第三方認證等),從而實現供應鏈透明防偽、產品數據化與所有權的轉移、講述品牌故事、數據安全性服務、供應鏈金融等多種用途。
此次界面思享會活動還得到了多家機構的支持,包括《比較》雜志、中信出版集團、如是金融研究院、萬向區塊鏈實驗室、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鏈聞ChainNews、科技金融在線。在各機構的推薦下,本次思享會發布了“區塊鏈十大好書”。
-
數據庫
+關注
關注
7文章
3842瀏覽量
64565 -
區塊鏈
+關注
關注
111文章
15563瀏覽量
106419 -
數字貨幣
+關注
關注
36文章
3135瀏覽量
4893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