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小新Air 14 2020是聯想2020年開年的第一款新品筆記本,外觀方面升級四邊窄邊框,砍掉了圓孔充電,升級為更加現代的USB-C接口。在配置方面,新款的小新Air 14 2020搭載英特爾10nm處理器,內存升級為16GB DDR4-3200大容量高頻內存。
筆記本DDR4-3200內存現在市面上沒有太多產品,聯想官方用AIDA 64測試了一下16GB DDR4-3200的參數。
測試數據顯示,16GB雙通道內存讀取帶寬42155MB/s,寫入帶寬44304MB/s,時序為22-22-22-52。
聯想官方表示,小新Air 14 2020直接搭配16GB雙通道DDR4-3200MHz高頻內存,內存頻率達到了Ice Lake平臺支持的最高速度,性能優于常見的DDR4-2666/2400MHz。
▲圖自聯想小新官方
責任編輯:gt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314瀏覽量
230074 -
聯想
+關注
關注
3文章
2609瀏覽量
62821 -
DDR4
+關注
關注
12文章
322瀏覽量
4081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DDR3、DDR4、DDR5的性能對比
DDR3、DDR4、DDR5是計算機內存類型的不同階段,分別代表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雙倍數據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SDRAM)。以下是它們之間的性能對比: 一、速度與帶寬
DDR5內存與DDR4內存性能差異
DDR5內存與DDR4內存性能差異 隨著技術的發展,內存技術也在不斷進步。DDR5內存作為新一代的內存技術,相較于DDR4內存,在
DDR5內存的工作原理詳解 DDR5和DDR4的主要區別
實現性能提升。 2.1 數據傳輸速率 DDR5內存的數據傳輸速率比DDR4更高。DDR4的最高速度為3200MT/s,而
如何選擇DDR內存條 DDR3與DDR4內存區別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計算機內存技術也在不斷發展。DDR(Double Data Rate)內存條作為計算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響到電腦的運行速度和穩定性。DDR3和DDR4是目
聯想小新Pad Pro 12.7搭載天璣8300移動芯片
新發布的聯想小新 Pad Pro 12.7 搭載天璣 8300 5G 生成式 AI 移動芯片,以再度進化的高能效特性與生成式 AI 技術,賦能絲滑流暢的使用體驗
DDR4時序參數介紹
DDR4(Double Data Rate 4)時序參數是描述DDR4內存模塊在執行讀寫操作時所需時間的一組關鍵參數,它們直接影響到內存的
什么是DDR4內存的工作頻率
DDR4內存的工作頻率是指DDR4內存條在運行時所能達到的速度,它是衡量DDR4內存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DDR4內存作為目前廣泛使用的內存類
DDR4的主要參數
DDR4(Double Data Rate 4)作為當前主流的計算機內存技術,相較于其前身DDR3,在性能、功耗、容量等多個方面都有了顯著提升。
DDR4的結構和尋址方式
DDR4(DDR4-SDRAM,即第4代DDR-SDRAM)作為當前電子系統架構中使用最為廣泛的RAM存儲器,其結構和尋址方式對于理解其高性能
DDR4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里程碑。自2011年面世以來,DDR4憑借其顯著的性能提升和能效優化,迅速成為市場主流。以下將從DDR4的基本概念、技術特性、性能優勢以及市場應用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聯想ChinaJoy發布多款AI終端,加速“一體多端”戰略落地
陣容強大,包括旗艦級平板電腦聯想小新Pad Pro 12.7、輕薄便攜的聯想小新Pro 14 AI元啟版與
聯想AI PC家族新成員亮相ChinaJoy 2024
第21屆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ChinaJoy)上,聯想震撼發布多款AI終端產品,涵蓋平板電腦聯想小新Pad Pro 12.7、輕薄本聯想小新
聯想YOGA Pro 14s新品上市,超強性能釋放無限創造力
體驗直接拉滿。此前發布的明星單品聯想 YOGA Book 9i AI元啟與專業辦公的YOGA Air 14 AI元啟也優惠多多,年中大促正是入手聯想YOGA新品的絕佳時機,速來搶購!
聯想小新Pro 2024 AI銳龍版支持7500MHz內存與核顯性能提升
近日,聯想旗下的小新 Pro 2024 AI 銳龍版迎來了新的 OTA 升級,并支持高達 7500MHz 的內存頻率(實測為 7467 MT/s)。
聯想小新 Pro 14 AI超能本領銜全新產品陣容隆重亮相
17日,備受期待的聯想拯救者及消費生態新品發布會如期而至。值此聯想小新與用戶共同成長的十周年之際,小新推出以AI技術為驅動的創新產品,為用戶提供了更加豐富和深入的交互體驗,開啟了科技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