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司長徐亞華表示:“根據大數據的監測分析,從現在到春運結束,也就是到2月18日,預計還有1.6億人要陸續返程返崗。”
鐵路是客流密集運輸和到發的重要交通工具,即使疫情導致客流驟減,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的數量依然龐大。對此,國鐵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及時運用12306售票大數據資源,應對超億人的流動防疫。實際上,疫情發生后,12306就啟動了應急機制,利用實名制售票大數據優勢,及時配合地方政府及各級防控機構提供確診病人車上密切接觸者信息。
在搜尋和定位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方面,大數據技術已經發揮了巨大作用。從數據本質上看,接觸者識別是尋找和感染者時間、空間上有重疊的人群。通過運營商、支付數據、出行數據、城市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等可以建立大數據融合平臺,對接當地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人員名單。一方面,政府、公安等相關部門可以在保護個人隱私的情況下,能夠分析、篩選人員的出行歷史軌跡,篩查到訪區域,從而對這些區域進行重點觀察和消毒處理;另一方面,還可以在保護個人隱私的情況下,挖掘接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接觸的人員信息,篩查病例同行人員、潛在發病人員,從而對密切接觸人群進行重點觀察和隔離預防,對防止疫情擴散有很大幫助。
不過,雖然大數據技術在此次疫情防控方面已經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是還有很大的空間值得挖掘。大數據的核心在于互聯互通,即通過個人識別碼將不同部門和領域的數據加以互聯,從而更加精準地對人群進行“畫像”。比如,一個人乘坐網約車、使用搜索引擎和社交媒體,并乘坐了火車或飛機,那么就需要將這些不同來源的數據聯結起來,才能對其進行精準畫像和定位。因此,如何推動互聯網公司和公用事業企業為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和公益組織提供支持,使其能夠開展數據采集、數據存儲和數據分析,是大數據助力防疫特別需要關注的問題。
此外,與大數據相伴而生的還有另一個問題——數據與隱私保護。目前,各地疾病防控機構、基層街道社區等普遍開展走訪調查工作,統計相關人員個人信息。不過,在向公眾披露確診患者信息時,僅需公開性別、確診日期、發病癥狀等非個人信息,即可滿足社會一般公眾對疫情狀況的知情權,而不應公開姓名、年齡、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除此以外,收集或掌握個人信息的機構要對個人信息的安全保護負責,采取嚴格的管理和技術防護措施,防止被竊取、被泄露。爭取實現個人信息利用和公共安全之間的平衡,推動大數據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發揮更大作用。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897瀏覽量
13753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