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來了”是去年全球科技界一件大事。標準逐漸完善、數十個國家開始商用、智能終端不斷涌現……“5G元年”成績單著實亮眼,推動5G發展的中國力量也引人注目。
不過,與賦能產業、變革生活的巨大潛能相比,當下的5G技術仍處于這場創新之旅的起點。不久的將來,5G新應用、新產品、新生態更加值得期待……
如約而至 實力“搶鏡”
全球移動設備供應商協會(GSA)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球總計34個國家或地區的61家運營商已推出5G商用服務,而正在投資5G技術的運營商多達348家,分布在119個國家或地區。
截至2019年年底,全球各國5G部署情況。(來源:全球移動設備供應商協會)5G全球部署,中國貢獻不可或缺。統計顯示,中國提交的5G國際標準文稿約占全球的30%,主導標準化項目占比約40%,均位居世界前列。
知名咨詢機構“全球數據公司”以技術演進能力、基帶容量、安裝便捷度等關鍵指標評價全球5大供應商的5G設備,中國華為公司總體得分最高。截至2019年10月中旬,華為已在全球獲得60多個5G商用合同,基站發貨量超過40萬。英國、西班牙等國首次開通的5G服務都部分使用了華為設備。地中海畔的“袖珍國”摩納哥還在華為成套設備幫助下成為世界首個全境覆蓋5G的國家。
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應用方案和終端產品也競相涌現。在2019年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及消費電子類各大展會上,5G都成為當仁不讓的“主角”:智能機器人、空中出租車、虛擬現實游戲、遠程醫療……眾多適用于5G網絡的新奇產品和技術方案共同繪制了一幅“智聯萬物”的未來圖景。
2019年2月26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參觀者體驗卡塔爾電信集團展出的5G空中出租車。新華社記者 郭求達 攝全球移動設備供應商協會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全球76家終端廠商發布了199款5G設備,包括手機、頭戴顯示器、筆記本電腦、路由器、無人機等,其中至少47款已發售。
5G智能終端百花齊放,背后是高科技企業在5G芯片研發領域的角力。5G技術高功耗等特點大幅提高了芯片研發難度,目前全球僅三星、華為、高通等少數幾家企業具備研發5G芯片的實力。
2019年9月19日,在德國慕尼黑,一名工作人員(左)在發布會后向來賓介紹華為Mate 30 Pro智能手機。該系列的5G版本是華為全球首款第二代5G手機。新華社記者 逯陽 攝2019年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上,華為推出全球首個內置全制式5G基帶的系統芯片——麒麟990 5G,實現了“向5G和人工智能的革命性躍進”。去年年底舉行的驍龍技術峰會上,高通推出最新款5G芯片“驍龍865”和“驍龍765/765G”,搭載這兩款芯片的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預計今年第一季度上市。
5G在工業領域的價值也初步顯現:荷蘭殼牌公司煉油廠利用5G遙控機器人巡檢油氣管道;瑞典沃爾沃集團應用5G遠程控制深井作業;中國移動湖北公司攜手信科集團打造5G智能制造生產線,效率提升30%以上;中國商飛公司與合作伙伴一起建成全球首個5G工業園區,把5G用到了飛機制造的22個環節……
大幕方啟 挑戰猶存
一些還未接入5G網絡的消費者盼著早點兒被“帶飛”;可不少“嘗鮮”的消費者發現,5G信號還不夠穩定,尤其在建筑物內經常“失聯”。
5G達到4G這樣穩定并且普遍的覆蓋水平需要多久?英國技術咨詢企業CCS洞察公司曾發布報告預測,到2023年全球5G用戶數量將超過10億,到2025年將突破25億——與目前全球4G用戶數量相當。
2019年10月6日,在阿聯酋迪拜,一名參觀者在2019迪拜GITEX消費電子展上使用手機。2019迪拜GITEX消費電子展聚焦5G技術等最新科技和產品。新華社發(馬哈茂德·哈立德攝)中英兩國專家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均表示,5G是一項“馬拉松式”技術,完成技術變革需要一個長期過程。當下仍處于5G創新之旅的起點,進一步推廣仍面臨如何擴大投資、增加公眾理解、挖掘商業模式、提高安全水平等方面挑戰。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5G基站建設方面的難點是控制成本和幫助公眾克服“輻射恐慌”心理。5G工作頻率比4G高,基站天線覆蓋范圍比4G小,全面覆蓋需要建設比4G數量更多、密度更大的基站,因此投資成本也相對較高。出于節省投資等考慮,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已簽署協議共建共享5G網絡。
2019年11月6日,西門子5G醫療遠程超聲解決方案亮相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基站數量增加意味著,除了改造原有基站,還要選址建新的5G基站,但不少居民擔心輻射影響健康。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網絡提速并不會導致輻射增加,中國5G基站輻射水平執行與4G同樣的標準,即不超過每平方厘米40微瓦,這一標準比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要嚴格10倍以上,也遠小于微波爐等家電輻射水平,對人體影響可以忽略。
CCS洞察公司消費者和連接業務總監凱斯特·曼也表示,5G部署成本是一大挑戰,一些國家針對某些供應商的5G設備設置市場準入障礙,這將對運營商控制成本產生不利影響。
2020年1月9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消費電子展上,參觀者從5G技術廣告旁走過。新華社記者 吳曉凌 攝另一項挑戰是向消費者闡明選擇5G的好處和理由。CCS洞察公司開展的調查顯示,32%的受調查用戶認為他們暫不需要5G。早期5G智能手機價格較昂貴是“嚇退”消費者的原因之一。“人們意識到更快的速度是5G的一部分,但就更廣泛的好處以及更換或升級智能手機的理由而言,我認為這些方面(消費者)仍對市場缺乏了解。”凱斯特·曼說。
關于5G應用,盡管不少方案已進入實用階段,但市場似乎仍在等待一個“引爆點”。受訪專家普遍看好未來5G在娛樂、教育、健康、應對老齡化等方面的應用,相關應用有望為人類提供更智能的生活方式。
相比個人消費,專家認為,5G更大的價值將體現在智慧城市、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垂直領域,尤其是5G與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將在上述領域催生新奇應用。鄔賀銓認為,5G在垂直行業的應用也帶來新的安全挑戰,因為移動網絡安全事件可能波及工業和基礎設施,這使5G時代移動網絡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2019年11月21日,參觀者在北京舉行的2019世界5G大會上了解一款5G機器人。新華社發(彭子洋 攝)此外,5G頻譜規劃問題也備受關注。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大多數國家已開通的5G網絡部署在6GHz(吉赫茲)以下的中低頻段,但美國的5G網絡建在20GHz以上的高頻毫米波段,在一些場合這甚至被解讀為“頻率之爭”。
專家解釋說,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主要是各國可供利用頻譜資源基礎不同。就建網性能來說,6GHz以下頻段和毫米波段各有利弊。中低頻段建網成本低,網絡覆蓋范圍更大,但是受帶寬所限,其支持的峰值速率較低;毫米波段的帶寬可以支持更高的網速,但信號覆蓋范圍小,對障礙物的穿透能力也比較弱。從長遠看,5G網絡既要接入海量用戶,也要滿足自動駕駛等場景的低時延要求,因此綜合利用多種頻段是未來趨勢。
-
移動設備
+關注
關注
0文章
504瀏覽量
54760 -
智能終端
+關注
關注
6文章
884瀏覽量
34805 -
5G
+關注
關注
1355文章
48487瀏覽量
56506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