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三星S10發布會,正式看到三星Galaxy Fold那一刻,老外們的歡呼讓我記憶猶新。
四月初,初次接觸三星Galaxy Fold那一刻,真實的產品體驗讓我一邊感慨科技的發展,一邊又不由得懷念起手機的形態百花齊放的那個年代。奈何初體驗的時間過于倉促,并沒有太多時間的將其作為主力機真正去使用,很難說清這樣一臺手機在作為主力機使用的感受是怎樣的。
如今,三星Galaxy Fold在經歷了一系列改良后再度擺到我面前,雖然已經沒有了初見的沖動,但仍然好奇這樣一臺手機在真實生活中能否滿足我的需求,以及折疊形態如何在各種場景之中進行切換。
在兩周左右的體驗過后,我逐漸熟悉了三星Galaxy Fold形態、設計帶來的一些轉變。接下來我們就從幾個用戶最為關心的方面來談談這臺手機的實際使用感受吧。
折痕真的影響體驗么?
看得到折痕么?折痕明顯么?這是從用戶層面最為關注、也是三星Galaxy Fold到手后身邊朋友把玩時最先想要了解的一個問題。
事實上這種問題也只存在于未見過真機或是初上手的階段,回答也很簡單,對于目前階段任何一家廠商的折疊屏產品,其實“只要處于一定的角度,都能看得出來”。畢竟折疊屏是把傳統的玻璃通過新型材料替代做成軟的,而使用這種材料,位于中心部分的折疊位置必然會出現痕跡。
而深入一點去看,這個問題背后還隱含了個真正的問題:“折痕真的影響體驗么?”,或許這一點才是真正值得探究的。
實際體驗中,無論從水平還是垂直角度看,三星Galaxy Fold的這塊7.3英寸超感官靈動折疊屏在折疊位置的痕跡都是可以明顯察覺到的;但需要說的是,這種”找X“的觀看角度并不是正常人使用手機時的狀態,如果把視線放回屏幕的正中,在平視的狀況下折痕幾乎可以說在大部分場景下都是幾乎無法感知到的。
盡管”幾乎“看不到,但如果用手去觸摸,三星Galaxy Fold的折痕部分還是可以清晰感受到的。不過同樣,對于這樣寬度的“平板”來說,操作區域也并不會覆蓋到位于正中心的折疊位置。所以對于實際觸感來說,折痕的存在也幾乎不是什么問題。
簡單總結一下:對于非強迫癥的朋友,在大部分應用中三星Galaxy Fold的折痕幾乎不會影響到用戶的使用體驗。
既然說到大屏的折疊體驗,順便再來講講這塊屏幕在顯示方面的表現。繼承了三星作為“屏廠”的一貫優勢,三星Galaxy Fold無論在色彩、亮度、對比度等視覺層面都有著極佳的表現,沉浸感極強,而7.3英寸的廣闊空間在畫面越大體驗越爽的應用中(視頻、網頁、看書等)更能充分發揮出優勢。
小屏用起來怎么樣?我的認知顛覆了
設置在機身外部的4.6英寸、21:9的Super AMOLED顯示屏是除了主屏幕之外的另一個操作區域。不少人認為這塊屏幕的尺寸過小,是三星Galaxy Fold上面最讓人失望的設計,甚至有人將其折疊形態稱為“遙控器”。
無論如何,這樣的設計已經定形,那么不妨來看看這塊屏幕在真實使用中表現如何。
4.6英寸屏幕雖小,但三星Galaxy Fold為其賦予了完整的功能,也就是說在不展開手機的情況下,這塊外屏已經足以滿足打電話、微信、瀏覽網頁甚至玩游戲等任何需求。而且這塊屏幕具備HD+ 級別的分辨率,顯示素質還是非常不錯的,支持息屏顯示更是非常方便的特性。
使用這塊屏幕對于已經被6英寸以上屏幕寵壞了的我們來說,的確需要一段適應時間,而且仍然要面對“字體過小、顯示錯位、錄入不便”等問題。但這個適應過程并沒有想象的那么久,用了大屏就回不去了的說法,事實證明也并不是一定對。使用了幾天三星Galaxy Fold后,筆者甚至感覺有點降低了對于手機的沉迷,而回歸了以往手機尚處小屏時代的“返璞歸真”感。
當然,熟悉了這塊4.6英寸的屏幕后如果再翻回去看時下主流全面屏手機,我依然會從內心里感覺“真香”,然后順手翻開手機再體驗一把7.3英寸的“更香”。
另一個讓我驚喜的是,折疊形態下Galaxy Fold剛好可以放置在車載導航支架中,雖然犧牲了大屏導航的體驗,但可以從普通手機的過渡期間實現無縫切換還是非常方便的。
大屏小屏如何切換?“靜與動“決定
兩塊屏幕都簡單介紹完了,但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眼前。屏幕有兩塊,但畢竟同時使用的只有一塊,如何在兩塊屏幕之間抉擇呢?
按照人們對于折疊屏的初步印象,追求大屏體驗自然是首要的目的;另一方面,容易讓人耿耿于懷的前置屏幕尺寸,也讓不少人認為,這就是一塊顯示時間,看看信息用的“備胎”。通過以上亮點,可以很自然的得出一個結論:大屏為主。
但看完前面筆者對于小屏的介紹,相信大家都已經對這塊屏幕有了初步的認識。
拋開場景談折疊屏的應用并不合適。從形態上看,折疊形態更適合單手操作,在出行、日常發送微信等使用等場景,而展開形態則在閱讀、觀影等“坐下來”的環境下更適宜。如何抉擇,關鍵在于“靜與動”。
日常工作性質及生活習慣決定,我個人偏向于前面提到的”動“,因此在使用三星Galaxy Fold的過程中并沒有過分依賴大屏,甚至更多的使用小屏,僅在真正有需要的時候才發揮大屏幕的實力。這里說的“有需要”包含以下場景:辦公室閱讀、床頭看視頻,飛機上娛(zhuang)樂(B),下飛機查看剛收到的腳本文檔……
看了以上這些場景,可能很多人會問了:游戲呢?為什么不用這塊大屏幕去玩游戲?
其實在這一段時間我們也并非沒有玩游戲的經歷,但客觀一點說,以三星Galaxy Fold的形態玩游戲體驗并不如理想中那么好-雖然屏幕變大,游戲人物的比例也同時增大,看上去的確更爽,但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比例的關系這時候的視野事實上是縮小的;更不要說手持這樣一塊平板,要面對的是手感上的不適以及操作上的不便(按鍵更分散)。僅從目前的體驗來看,我只能說,對于手游三星Galaxy Fold并不是真香的選擇。
凡事無絕對,在某次出差過程中我也發現了其他媒體同行玩游戲的另一種方式-利用外接手柄連接三星Galaxy Fold玩模擬器游戲。這種方式兼顧了顯示及手感,甚至可以利用多任務實現邊查攻略邊游戲,是一個極具個性且不錯的解決方案。
不得不提的是折疊屏開合的過程的確很搶眼,很輕易的讓你成為人群中最靚的那個仔,收獲無數的虛榮快感;而且折疊屏開合過程中的反饋及感受也讓人頗有一些早期使用翻蓋手機的感覺,甚至你可能會不自覺的去重復這個開合的過程以緩解壓力。
至于從應用層面,三星Galaxy Fold折疊屏的開合過程體驗并不相同,這里面也蘊含了一定的邏輯。從折疊形態打開,大部分應用都會切換到大屏并自動延展,符合人們“展開看到更大”的意圖;而從展開形式回歸折疊,則被默認為關閉手機屏幕,仿佛是我們合上一本剛剛看完的書,當然此時應用任然是處于開啟狀態的。
分屏有什么用?很需要動腦
前面介紹大屏的優勢時,我們已經提到,畫面越大體驗越爽的應用在三星Galaxy Fold上使用更能發揮優勢。除了這類應用外,其實三星Galaxy Fold還有一個另外一個玩法-分屏。
分屏對于熟悉手機的用戶來說其實并不陌生,不過以往的手機受屏幕尺寸所限,即便實現了分屏也缺乏真正實用性,更不要想能兼顧到體驗。而在三星Galaxy Fold上面,更大尺寸的屏幕無疑可以帶來更出色的體驗,雖然仍無法和一般手機的單任務體驗相比,但已經做到了基本可用。
三星Galaxy Fold最多支持同屏顯示三個活動窗口,每個窗口都可以調節大小及尺寸。并且三個窗口不僅可以即時切換,甚至可以實現諸如文件拖動這樣的基本交互。雖然和PC端的多窗口上不可同日而語,不過和以往的多任務相比已經走出了脫胎換骨的一步。
多任務如何玩?這需要充分發揮你的想象力。常規的一邊看比賽直播一邊和朋友交流,或是一邊看股票一邊看電影都絕非什么新鮮的玩法。不如想想如何把分屏真正當成多個終端去使用,例如將配音稿同拍攝功能同時打開,直接對照配音稿同步完成視頻的拍攝;或者換個玩法,將相冊和微信同時打開,直接點選需要傳輸的照片拖動到微信窗口即可實現圖片的發送。
總的來說,比起單純的大屏體驗,對于不少手機重度玩家或是極客們來說也許分屏才是折疊屏(同樣的還有平板電腦)上更犀利的武器。
拍攝-六枚攝像頭無死角覆蓋
拍攝體驗其實并不是很多用戶關心的問題,但筆者還是想趁這個機會來多聊幾句。
不同于常規手機,三星Galaxy Fold實際有三個面,那么如果想要兼顧各種場景下的拍攝體驗,就必須在三面都設置攝像頭,這樣無論是主屏狀態還是副屏狀態,都可以實現“拿起就拍”而不用過多考慮。在這一點上三星Galaxy Fold顯然已經做了充分的思考,其外屏搭載1000萬像素攝像頭,后置1200萬像素廣角+1200萬像素長焦+1600萬像素超廣的三攝模組,而開啟機身后,位于內屏右上角則配備了1000萬像素+800萬像素的雙攝模組,多達六枚的攝像頭真正實現了無死角覆蓋。
折疊形態下,你可以輕松寫意的記錄生活、并體驗面部解鎖、快速的自拍。
而展開形態中,屏幕的優勢讓拍攝體驗獲得了極大的飛躍,自拍過程中整塊屏的自拍體驗不僅視覺沖擊力極強,而且不會出現”放遠了就看不清“的尷尬,對筆者這樣喜歡自拍以及喜歡視頻聊天的用戶極其友好。(想嘀咕兩句Mxxx X的自拍,想想還是算了)
從拍攝素質上看,后置三攝模組與三星的旗艦定位的三星Galaxy S10和三星Galaxy Note10一致,而前者曾在DXO排行榜登頂,也可以從側面看出三星Galaxy Fold的拍攝實力。
常規體驗-重量、便攜性、手感及續航等
最后,我們再來對一些常規體驗來點碎碎念。
重量:276g巨無霸
折疊屏犧牲最直接的也就是重量,276g的重量已經不能用“重”來形容,即便是和同屬于200+檔次的iPhone 11 Pro Max相比也足足超出了50g。當然,用直板手機來和折疊屏相比的確有失偏頗,不過單純作為手機來說,三星Galaxy Fold還是略重了一些,對于筆者這樣追求手感的男性來說尚且可以接受,如果女性用起來想必會相當酸爽。
因此,如果你對重量的敏感是大于對新形態的興趣,三星Galaxy Fold絕對不是一款適合你的產品。
攜帶:手包歡迎你
重量同樣會給外出攜帶帶來影響,把三星Galaxy Fold放在褲子的口袋里會有一些墜感,心里總覺得不那么踏實。這種體驗對于冬季的北方尚可,但如果是輕裝的夏天,也許準備一個隨身的手機包或是單肩包才是更好的選擇。
握持體驗:
握持手感對三星Galaxy Fold來說并不是什么加分項。
折疊形態雖然略有些修長,不過還是可以很好握持及操作的;而對于展開形態,就必須雙手握持才能更好的進行操作,而且以其體重來說通過雙手分攤壓力也是最適合的方式。
續航:
續航想必也是很多人關心的核心之一。最初上手時,老實說從參數看筆者并沒有對Galaxy Fold的續航抱什么希望,但應用一段時間之后,三星Galaxy Fold的4380mAh電池并沒有想象中那么“不經用”。中等強度應用的情況下一天一充是筆者使用的常態,甚至于使用大屏播放視頻都可以輕松達到10小時以上。這一方面說明了三星在系統的節電方面的確做了一定努力,一定程度上也與筆者的使用習慣有關。
當然,9V1.67A的15W的充電速度對于三星Galaxy Fold來說就有些不夠看了,一般來說下充滿這塊電池都需要接近2小時的時間,如果是亮屏充電則需要更長時間。對于已經被30W、40W甚至65W慣壞的我們來說,充電速度提升的體驗的確是不可逆的,這也可以說是這臺三星Galaxy Fold給筆者留下的最大遺憾了。
單卡:
和以往三星設備全部雙卡雙待不同的是,三星Galaxy Fold的國內版本僅支持單卡,所以如果你有兩個以上號碼同時使用的話,勢必還需要帶一臺備機。
總結 -翻開未來手機形態新篇章
在這篇體驗內容即將成文之際,筆者也陷入了對折疊屏更深入的一些思考。在此前我們也考慮過,折疊屏手機之所以產生,是因為屏幕與手機體積之間的矛盾無法解決,廠商們為了追求大屏幕及小體積機身而做出的一種嘗試及探索。
從這一點來看,三星Galaxy Fold已經很好的完成了探索的目的,并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對于這樣一款手機來說,市場的反饋如何已經并不重要,更重要的在于其開創了未來手機的新形態,并引發了廠商們對于未來手機的更多探索。截至目前,以三星Galaxy Fold為代表的內翻屏幕、以華為Mate X為代表的外翻屏幕以及近期剛剛販賣了一波情懷的MOTO Razr 2019已經展示了折疊屏的多種可能。
到現在,我們可以確定的說,折疊屏的確已經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盡管其或許并不是唯一的方向。在未來,隨著柔性屏技術的逐漸完善及行業的不斷革新,相信各種不同形態的產品將很快面世,直板手機統領江湖的十年將伴隨著折疊屏的出現而逐漸成為歷史。
-
三星電子
+關注
關注
34文章
15863瀏覽量
181028 -
Galaxy
+關注
關注
0文章
399瀏覽量
29880 -
折疊屏
+關注
關注
3文章
524瀏覽量
1534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